書生與尼姑的故事(大結局)

雙峰記

文|老夥計


書生與尼姑的故事(大結局)


第十五回 知州重訪姚明庵尼姑他年逢故人

詩曰:

歲月蹉跎使人愁,世間真情永常留。

白雲飄飄雁南飛,青山悠悠水東流。

大樹腳下根太雜,小販嘴上話不餿。

笑看天下紅塵事,愛恨情仇到千秋。

一晃五年又過去了。魏明在嶺南知州任期已滿,朝廷發函,要他返京述職,另行重用。於是,他打點行裝,先打發妻小回蘇南老家,自己則帶著魏忠騎馬向北而行。不一時過當年落難時的五里排小鎮,不免又想起那算命先生來。於是就在街上探查,並不見有算命先生擺攤。最後只得打馬徑直去那算命先生的居住之地探訪。可是,迎接他的是另外不相干的人。一經打聽,那算命先生早就出走,不知所蹤了。

於是,他們又向東北進發,恰好打當年的妙明庵下經過。這個恰好也許是這魏明特意找出的理由。這1十多年來,在他的心靈深處,總有一塊心病潛伏著。他不是沒有時間來這個地方,也不是沒有能力來這個地方,而是懼怕來這個地方。這裡有他的初戀,這裡留下了他人生的汙點,這裡更是留下了他難以償還的孽債。所以,他怎麼有臉回來呢?

如今10多年過去了,他從一個青澀的秀才成長為一個八面威風,執掌一方行政大權的父母官。儘管他內心深處還有一絲內疚,一絲不安,但要回這裡看看的慾望太強烈了。他不是放不下初戀的情人尼姑靜雲,而是放不下這顆永久折磨他的良心。他也許今生就有這唯一的機會來還願了。因為命運的河流不知又要將他推向何方?所以,他要趁此北歸的機會,來這妙明庵探查一番。他讓魏忠在山下等他。

當他來來妙明庵的山門外時,他抬頭細看這庵堂,還是當年那模樣,黑漆的大門。門口那棵大樟樹還是那樣濃蔭如蓋,鬱鬱蔥蔥。

這正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山門是開著的,裡面正傳出木魚和唸經的聲音。他正了正衣冠,帶著忐忑的心情跨進了妙明庵。進庵後先是一個天井,過了天井再上三級臺階,則是一個小平臺,平臺上放了一個大大的香爐,裡面正燒著幾柱大香。香爐裡還插有不少燃盡後的香屁股。旁邊又立著一個兩尺多高的功德箱,功德箱上有個一指寬,兩指長的洞口,那洞口已現光滑油亮,足見這裡面承載了多少信男善女對觀音的企盼與孝敬。

小平臺再上兩級臺級就是供奉觀音菩薩的正殿。觀音菩薩端坐蓮花之上,右手輕託插著楊柳枝的淨瓶,左手蘭花狀豎立。再往上看,觀音菩薩慈眉善目,臉上似笑非笑,以一種眷顧萬物的神態下看凡塵。在觀音菩薩蓮花座下是一排長案,上面蒙著金黃色的絨布,上面供奉著水果與三牲。長案之前的地上,又是放置幾個長方形的供人跪拜的灰色絮團。幾位婦人正那虞城地跪拜祈福。

觀音菩薩像的左則,又見三個尼姑敲著木魚唸經。魏明跨進門來,卻停了下來,他不知下一步該怎麼做了?當年,他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只到觀音像前跪拜過一次,功德箱中投了十兩銀子。之後就再也沒去跪拜過觀音菩薩。今天,他要如何做呢?是去給觀音燒三柱音,再去對觀音跪拜一番,讓觀音保佑他一路平安?還是往右,到他的西廂房去看一看?他猶豫了一會,還是被觀音菩薩那洞悉萬物的目光震懾了,他選擇了先去敬香。他只在香爐前敬了三炷香,向觀音菩薩作了三個揖。就不願往前到正殿裡向觀音菩薩行跪拜之禮了。與其說他面對觀音菩薩心裡發怵,不如說他無法面對那三個端坐觀音像下敲著木魚唸經的尼姑。他只看見她們的上部背影,無法斷定哪個是之前的老尼姑?哪個是靜雲?現在多出來一個尼姑,那他就更加無以分辨了。

他今天上山還是帶了些銀票在身邊的,他將一百兩銀票塞進了功德箱中,於是就無所適從,進退兩難了。如果往右穿過一條圍欄,出一條小門,再過一小雜院,就是他當年住過的西廂房。現在他不敢貿然這樣做,他如今是有身份的人,怎麼能不經允許,在庵裡亂闖呢?他想,還是等師傅們唸完經再做出處罷。於是,他就跨出山門外來一邊等候,一邊攬勝。

真是——

往事難回首,山青水自流。

一腔情和愛,十載憂與愁。

可嘆人情曖,那堪世間仇。

此身無可恕,報與青帝收。

約摸過了一盞杯的功夫,那庵裡敲魚誦經聲音終止了。他再次進入庵裡,一個年輕的尼姑便迎了上來,雙手合十問他有何吩咐?他說有事打擾素文師太,那小尼說她師太已圓寂一年多了。他心頭不禁一震,一種悲傷的情愫就湧滿了心頭。當年還是素文師太好心腸,才留他在這庵堂住下的,才有生出那一曲故事來。如今昔人已逝,怎不叫他傷感呢?

他又問:“靜雲師傅在否?”

小尼答道:“師傅剛做完早課,正在後堂間歇息。”

“煩小師傅通報一聲,就說有故人來訪。”

小尼這才抬眼仔細打量眼前這個中年男人,她見這男人頭戴一頂灰色秀才帽,身著一件暗花青色棉布袍,腰間捆著一條老紅寬圍帶,左腰掛著一把七星攬月刀。腳上穿著一雙白底青面方口鞋。再看這男人劍眉斜插入鬢角,一雙鶴目炯炯有神,挺直的鼻樑下蓄著濃黑的鬍鬚,一張紅潤的嘴唇下卻是一個光潔的下巴。小尼心裡想,好一個俊美的男人。

“施主稍等,小尼這就去請師傅”。小尼就往後堂去了。

不一會,就見一個尼姑從後堂出來。魏明仔細一看,呀!果真是靜雲啊。他心中一時激動,走了一步想迎上前去,但理智還是佔了上風。

那靜雲走出後堂,就看見山門內立著個漢子,她方才聽徒弟說是故人來訪,先打聽素文師太,聽說師丈圓寂,才又打聽起她,這當然是故人了。但是她走了漢子面前,也一時沒有認出漢子是誰來?她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不知施主找貧尼有何事?”

魏明只是怔怔地看著靜雲,長嘆一聲,說:“雲兒,真的不認識你的明哥了?”

靜雲聽魏明這一說,不禁仔細打量起面前這個男人來,除了那唇上的鬍鬚,除了那微微發富的身軀,這不就是當年那個讓她魂牽夢縈的明哥嗎?她一時呆住了。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靜雲雙手合十,不動聲色地說:“施主請知客室用茶。”接著又對堂上的徒弟喊道:“雅能,看茶!”

魏明在靜雲的引導下,進入了左則的知客室。兩人剛坐下,另外一個小尼就端著茶進了知會室。

這知會室是留香客喝茶歇息的地方。庵堂主持一般不會親自來接待香客。如有重要香客來訪,或是地方大戶人家及官吏家眷來拜佛祈福,主持才出來接待。

侍那小尼雅能退出後,靜雲對著魏明苦笑:“好你個冤家,這些年你過得好自在,好快樂啊”說著就淚水奪眶而出。

“雲兒,明哥無不一時一刻想著你啊。”魏明說著就要起身來握靜雲的手。但是靜雲用含淚的眼睛阻止了他。

這在這知會室裡,他們進行了一番長談。此時,魏明才知道靜雲在他被趕出妙明庵之後的人生經歷。也是在三年前,她見庵兒已經在魏家生活得很好,庵兒與魏老爺也相處融洽,魏家上下都不把庵兒當外人。庵兒在私塾中學習也十分長進,每天都得到先生的誇讚,她甚是欣慰。這麼多年了,那魏明始終沒有回來,也沒有給她們母子來個隻言片語的書信。她知道,魏老爺並未將她母子之事告訴在外為官的魏明。這個她不怪。但她還有一個心願未了,就是於她有救命和養育之恩的素文師太,她必須要回去對師太有一個交待。所以,她就私下裡與魏老爺講了這個事。那魏老爺子十分贊同靜雲的想法。他說人為什麼有別於畜生,就是人有感情,人懂得醜惡與美好,懂得什麼是仇?什麼是恩?情意恩仇才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所以,回去報恩沒人會攔她。至於魏喜,她儘管放心,這是他魏家的血肉,他怎麼不會好好看待和培養呢?等條件成熟了,他自然會讓他們父子相認。當然,她如若有一天想回來了,這裡永遠是她的家。

於是,她就瞞著兒子回來了。回來了,她那素文師傅早已盼她將一雙眼睛都哭瞎了。幸好東去一百二十里的秋月庵的素明師太來妙明庵遊訪,看到與她們同源的妙明庵素文師太這個樣子,心中不忍,才將一個徒弟雅能派給了她。這素明就是成化八年當地饑饉時外出逃難的師妹,她到秋月庵就沒有再回來。只是,她們之間每隔一段時間都相互往來。由此,才讓素明師太發現妙明庵這個驚天的事情。

她回來了,師徒自然是抱頭痛苦一番。自此,她又將一頭青絲剃去,每日除了侍奉師太外,就是誦經拜佛了。自然,她從蘇北帶回來的貼身丫鬟,也剃度出家了。

當魏明知道靜雲懷孕這一節,心中好生愧疚,當得知靜雲九死一生帶著兒子逃難的經歷,他也止不住眼淚嘩嘩而下,當得知靜雲帶著兒子尋訪他老家這一節,他又羞愧得不能自己。面對靜雲,他虧欠得太多了,他要加倍地補償她,才能讓他良心稍安。他動情地說:“雲妹,你跟我走罷,我要加倍補償你。你跟我先去京城述職,之後我們就回蘇北老家完婚。但只得委屈你做二房了。”

靜雲苦笑道:“阿彌陀佛!明哥,紅塵如海。你的雲兒再也回不去了。”

“為什麼?”魏明喊道。

“你看我如今還是當年那個不愔世事的靜雲嗎?”

“不管歲月如何蹉跎?你永遠是我的雲兒。”

“明哥,一切太晚了。但靜雲從來沒有後悔過。如果有來生,咱們再重續前緣。就讓咱們的兒子庵兒好好成長罷。”

“雲兒啊,一點機會也不給你明哥嗎?”魏明絕望的叫道,“明哥真的放不下你呀。”

“施主!”靜雲突然正氣凜然地說,“言盡於此,請回罷。”

魏明見靜雲突然變了臉色,知道她心意已決,再苦苦相求也無濟於事。只得提出最後一個要求,要她陪自己到素文師太的墓前去祭奠一番。那靜雲卻說,師太圓寂後就火化了,她的骨灰就安放在觀音菩薩蓮花座後面的廂龕之中,他要祭奠,就到觀音菩薩的像前去祭拜罷。

魏明只得到觀音菩薩的像跪拜再三,那靜雲卻隱入後堂不再出來,魏明只得灑淚而別……

一晃又十年過去了,這天兩騎快馬向這妙明庵騎來。一匹馬上坐著的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他一身藍袍,掛一件黑色披風,濃眉大眼,天額飽滿,國字臉上凌角分明,整個人好似——玉樹臨風好氣質,青松挺拔美身材。

另一匹馬上卻是一箇中年漢子打扮的人,一身月白袍,掛一件暗紅色披風,面目清秀而文靜,面上無須,但給人一種高貴而典雅,不怒卻自威。

你說這二人是誰,那年輕小夥就是庵兒魏喜。中年漢子就是女扮男裝的麗娘。

早在十年前魏明就回家認了兒子魏喜。後來魏明進京述職後就被留在吏部為官。庵兒並未跟隨父親左右,仍然留在蘇南老家,箇中情由也一時無法盡述。

麗娘自從與魏明嶺南一別之後,也與魏明斷了消息。她自此就行走在江湖上,率性而為,遇到路見不平時就行俠仗義。江浙一帶當時留下義俠“羅小虎”的美談,其實這個所謂的義俠“羅小虎”就是女扮男裝的麗韜略之術。她每年都去魏莊看望魏喜,並教魏喜一些拳腳功夫及劍術。她當然是以小舅子的身份去看望魏喜的。

十年過去了,如今魏喜已長大成人,早在兩年前他就要去嶺南尋訪自己母親,還是麗娘給勸住了。

他與其父魏明一樣,不知道麗娘是女兒之身……他後來也出仕為官,做到了史部尚書之職,此是後話。

這正是:

命運太無常,生死兩茫然。

迎春接惜春,後浪推前浪。

家國去萬里,情愛夢一場。

可嘆人生路,幾人不走彎?

又有一首《沁園春》詞雲:

南疆楚地,山高林密,蠻荒邊城。

看湘江兩岸,狼煙四起,紅水河邊,鼠盜橫行。

秀才遊學,借宿庵中,怎知塵緣生孽情。

鳳凰嶺,女扮男兒身,騙了先生。

世道如此艱辛,人生苦短雁過留聲。

憶青春歲月,好夢難成,花好月圓,那堪思替。

一響貪歡,晝短夜長,夢裡相逢淚四涕。

嘆人生,訴人情冷暖,鬼哭烏啼。

————————End————————

書生與尼姑的故事(大結局)

作者


老夥計,本名羅龍輝,農家子弟,音樂師範科班出身。愛好詩詞歌賦、散文小說。

往期作品回顧

01·

02·

03·

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