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抗匈名将蒙恬霍去病卫青三位谁最厉害?

小龙女5505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真正厉害的,应该是窦宪。

是窦宪消灭了匈奴。


一个大恶霸却是历史最伟大的武将:汉朝窦宪2战消灭北匈奴


7月27日,内蒙古大学在蒙古国发现了汉朝大将窦宪破北匈奴,留下的石碑。这是考古的重大发现,同时也揭露了一段历史。一个大恶霸窦宪的爱国主义道路。听萨沙说一说吧。

首先简单介绍几句基本概念。

早在秦朝之前200年,就有匈奴人南下掠夺的记载。这并非草原民族天生凶暴,也是为了生存。

当年的草原游牧民族都已放牧为生。即便今天,这种生存模式仍然会有可怕的问题。一旦遭遇旱灾、蝗灾(导致草原草场受损)、雪灾、瘟疫(牲口大量受损),匈奴人就会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为了生存,他们就必须南下掠夺农耕民族,不然就要饿死。

在古代,农耕民族基本都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抛去别的不谈,单单游牧民族的骑射,农耕民族就很难对付。骑射可以说是所有格斗术中,最难掌握的技巧。

在奔驰的马上(当年还没有马镫),想要用强弓射中敌人,难度可想而知。一般来说,普通步兵弓箭手需要1年以上专业训练才能入门,3年才能算得上熟练,精锐弓箭手一般都要5年以上的长期练习。那么,骑射就更夸张了,除了游牧民族以外,其他民族根本训练出大量士兵。

而拥有了一支一定规模的骑射骑兵,在古代几乎就是无敌的。己方可以高速进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总之不可能失败。而敌人却要面对高速运动且不断射出死亡箭雨的骑兵,根本无法有效对付。匈奴骑兵蒙古骑兵为什么横扫欧亚,主要就是依靠骑射,因为别的民族玩不了这个。

匈奴人,也就是这样嚣张了百年时间。

在汉初,高祖刘邦都被包围在白登,差点完蛋。汉代历任统治者卧薪尝胆,花费了长达100多年,终于将匈奴连续击溃,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实力。

不过,最终给予匈奴,或者说北匈奴致命一击的,就是今天的窦宪。

用今天的话来说,窦宪就是一个失足青年,一个道德品质恶劣的大恶霸,压根就不是个好人。

窦宪出生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窦家:曾祖父是侯爵,祖父和父亲都是驸马爷。

可惜,窦家不是读书人家,而是武将家庭,家人都是粗暴好斗的武夫。他的祖父、父亲都是那种敢说敢做、不计后果的武将。祖父和父亲因此公然得罪过汉明帝,被赐死。

家庭虽大,窦宪从小没有父母。血统让他从小就好勇斗狠,没有父亲和爷爷的管教,窦宪更是肆意妄为,胆子极大,成为今天的不良少年。

到了成年以后,窦宪更是越来越坏。

仗着自己妹妹、绝色美女窦皇后的威风,窦宪担任了虎贲中郎将(今天的中央警卫团)的职务。他在朝廷里非常跋扈,强取豪夺,贪污受贿,欺压良善,什么坏事都做过。

有一次,窦宪竟然强行低价购买了沁水公主的一块土地。公主是汉章帝的妹妹,太岁头上动图,这还了得,搞得皇帝大怒。

汉章帝33岁就死了,儿子汉和帝只有10岁。于是,窦宪的妹妹窦太后开始主政,将哥哥窦宪提拔为中郎将,掌握朝廷大权。这下窦宪更是耀武扬威,甚至多次暗杀敢政敌。一次,他竟然将窦太后亲点都乡侯刘畅暗杀。刘畅是嫡传的皇族,被人随便杀了自然是天大的事情。

窦太后查明真相以后非常震惊,深感哥哥无法无天,下令将他软禁。

血浓于血,让窦太后杀死哥哥,还是下不了手的。

窦宪这个人凶恶霸道,做了很多坏事,但是个聪明伶俐、非常有能力的人。

正好遇到大汉的宿敌北匈奴遭遇自然灾害的内部叛乱,南匈奴建议联合出兵。

窦宪立即向窦太后请求戴罪立功,远征北匈奴。

此时匈奴还是分为南北,南匈奴向大汉称臣,北匈奴和大汉为敌。经过长达百年的战争,此时北匈奴已经不是汉初时候的样子。北匈奴实力大减,内部混乱,人心浮动。除了汉和南匈奴以外,崛起的鲜卑也是北匈奴的大敌。

见窦宪主动请战,窦太后顺水推舟,任命他为车骑将军,率领大汉铁骑,由羌胡兵配合北上。

要说,窦宪是个很会打仗的人。同汉武帝时期,动辄出动几万人在大漠四处搜索匈奴人来决战不同。窦宪采用了情报第一,作战以奇袭为主的战略。

窦宪认为,北匈奴采用松散的部落联盟制度。一旦开战不利,各部落不是一起远远的逃窜,就是分散躲避。汉军因粮食补给原因,不可能长期停留在草原,只能速战速决。

一旦四处围歼却找不到匈奴人主力,汉军就必须撤退,劳而无功。

等到汉军撤退,匈奴人立即又会聚合起来。采用这种打发,汉军不可能彻底击溃匈奴。

所以,攻击匈奴应该以打蛇打头的方法,先消灭单于本人,让他们群龙无首。然后再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将北匈奴各部落瓦解,彻底消灭这个敌人。

公元88年,窦先在完全掌握北匈奴动向以后,突然出动猛攻。窦宪率领近万大汉铁骑,配合南匈奴、羌胡等数万骑兵分三路,突袭稽落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匈奴人以骁勇善战著称,窦宪是抱着打硬仗的准备来的。

谁知道,两军一交手,匈奴人很快不是对手。

士气低落、各怀鬼胎的北匈奴各部落措手不及,被打的全线崩溃。

单于自己中箭,率一部主力拼死逃走。

所谓穷寇莫追,但窦宪判断形势,认为北匈奴单于连穷寇都算不上,立即追赶。

一直追击到蒙古境内乌布苏诺尔湖,北匈奴人溃不成军,四散奔逃,汉军大获全胜。

此战堪称汉和匈奴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之一。

窦宪大军斩杀北匈奴官兵1万3000多人,俘获骡马牛羊等百万头。更重要的是,北匈奴由此出现内部大分裂,先后有81个部落20多万部族投靠汉朝。

以往汉朝对匈奴大胜仗,不过俘虏几万人而已,此次堪称绝无仅有的大胜利。

窦宪随即登燕然山,立石碑,记载此次征战的丰功伟绩,振大汉之天威。

这就是今天发现的石碑!

石碑写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戳海外,复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碣,熙地载兮振万世。

打垮北匈奴主力以后,单于仍然有几万残部,苟延残喘。

窦宪仍然采用计谋加武力的方法。他一方面招降北匈奴其他部族和单于本人,一方面率领大军返回今天的内蒙古,继续准备下一轮进攻。这样,没多久又招降了1万多人。

北匈奴单于见窦宪大军已经撤退,不愿意由此臣服,派出使者进行拖延,同时继续收拢部下准备顽抗。

窦宪知道单于的心思,于2年后的公元91年再次出兵攻击。

这次突袭到阿尔泰山,再次抓住了北匈奴单于主力。此时单于已经不是对手,激战一通就狼狈溃逃。窦宪斩杀北匈奴官兵5000多人,活捉了单于的母亲。单于弟弟见大势已去,率领数千残部投降。

单于本人逃到西域腹地,从此不知去向。

由此,北匈奴已经灭亡。

归属大汉的北匈奴20多万后来叛变,又被汉军迎头痛击,残部拼死逃到西域。后西汉灭亡,北匈奴乘着东汉放弃西域,又回光返照了一段时间。只是,匈奴已经没有什么实力,掀不起大浪。

几十年后,西域匈奴人不是被汉军歼灭,就是被鲜卑人打垮,被迫放弃西域继续西进。

有意思的事,窦宪也没想到,他的两次战役还掀起了世界历史的蝴蝶效应。

随后长达300年的时间内,由西逃的匈奴人推动,导致世界很多民族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匈奴骑兵对付不了大汉,对付当时中亚、亚洲、欧洲的其他游牧民族和小国还是绰绰有余的。在匈奴人的威胁下,众多其他民族放弃自己领土西迁,导致世界进程出现重大变化。最终,公元400年,匈奴大帝阿提拉杀到了罗马帝国面前。这个有着上帝之鞭恐怖外号的阿提拉,差点消灭了罗马帝国。

至于窦宪本人怎么样了呢?可笑的是,他却没有好下场。

大师金庸的《鹿鼎记》中曾经借韦小宝的嘴巴,说出做臣子的第一秘诀,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居功自傲。鳌拜自认为赤胆忠心为主子,就是这样挂掉了。

窦宪也是一样。

此战之后,窦宪认为功劳极大,又把之前那套肆无忌惮的嚣张作风拿了出来。他一度把持朝政,部下更是无恶不作,贪污索贿甚至强抢民女。

这边汉和帝岁数渐长,对于窦宪越来越厌恶,只是畏惧窦太后掌握实权。

几年以后,汉和帝有了一定实力,突然发难。他将窦太后软禁,随后将窦宪抓捕监禁。

考虑到窦宪功劳很大,汉和帝只是暗中赐死,还是保留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于是,窦宪就这样死掉了。

中国人都喜欢高大全的人,其实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高大全的英雄。

窦宪不是个好人,却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历史人物好也罢坏也罢,自有历史去评定!

历史是公正的。


萨沙


蒙恬、卫青和霍去病三人都是他们所处时代第一等的名将,他们都在对抗匈奴的过程中为国家立下了不世之功,我们揭开历史的谜团,逐一分析一每个人的历史功绩,先说蒙恬,他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爷爷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统兵大将,到了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这一代,兄弟二人更出色,兄弟二人深受始皇帝信任,号为“忠信”,正所谓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军队灭了齐国,后来将兵三十万北逐匈奴,却匈奴700余里,并且主导修建了西起临兆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了起来。蒙恬功高盖世,只可惜秦始皇死后,被赵高和李斯合谋害死,没有善终。



我们再看卫青,平阳公主府骑奴出身,还是个私生子,出身低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由于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临幸,作为汉武帝的小舅子的卫青被安排到建章宫当差,后来卫青在龙城之战首战告捷,虽然战果不大,但这是有史以来汉朝对匈奴战争的第一次胜利,获得了皇帝的高度认可。卫青一生七次出击匈奴,无一败绩,尤其是最后的漠北之战,直接打垮了匈奴的主力,导致匈奴十多年没有能力南下骚扰。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即是皇帝的姐夫又是皇帝的小舅子,身份地位位极人臣,但是卫青一直很低调,为人谦和,从不养门客,士卒都愿意为他效劳。历史上能做到卫青这个地步,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另外卫青也是古代励志的典范,成功实现了草根的逆袭,三个儿子都被封侯,自己至死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卫青功高震主,却可以善终,这跟他的低调是分不开的 他的事迹足以彪炳史册。

我们再看霍去病,他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和一个小吏霍仲孺所生的一个私生子,随着他的姨妈卫子夫受宠,卫氏一族都被加封,过上了好日子。所以霍去病的童年应该过得还不错,霍去病之所以成长的如此快,跟两个人是分不开的,一个是他的舅舅卫青,另一个是他的姨夫汉武帝,卫青教会他了坚毅和果敢,汉武帝则带给他广阔的胸襟,所以霍去病养成了敢打敢拼的性格,最后的漠北大战,霍去病采用新的战法,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将骑兵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


只是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在二十四岁就英年早逝,犹如昙花一现,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闪亮的将星。

综上所述,大飞哥认为卫青是三人中最完美的一个人,崛起于逆境,把最伟大的一面留给了历史,并且功成身退,堪称千古一完人。


大飞哥爱历史


蒙恬、霍去病、卫青三个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

这三人曾经为各自的王朝在抵抗匈奴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后世所膜拜。

蒙恬

蒙恬是秦朝统一天下中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曾经在攻打齐国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前221年,齐国为了抵御秦军,派出数十万大军在西部边境列阵。秦军并没有从正面和齐军作战,而是从西北方向绕过了齐军的防线,直接攻击齐国的首都临淄。

这场战争堪称是世界历史上最经典的战争之一,2000年之后的第2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在攻打实力强大的法国的时候,就使用了类似的战术绕过了法国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接攻击法国首都巴黎。导致法国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仅仅经过40多天的战争就向德国投降。

蒙恬在这场战争中因为战功赫赫,被拜为内史。从战争结束后秦始皇对他的重视来看,蒙恬在战争中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派出了蒙恬率领秦军向北方攻击匈奴。

秦军的主力是步兵,而匈奴人的主力军队是骑兵,双方从机动性上来看秦军是远远不如匈奴人的。但是,蒙恬却成功出塞700余里,对匈奴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致使匈奴人在十几年的时间内不敢南下。

而且,经过这次打击之后,匈奴人在面对东胡的时候也力有不逮。从当时威胁中原王朝最强悍的草原部落沦落为不得已派出人质向东胡民族示弱。

可见,蒙恬在这次战争中取得的战果是非常巨大的。

但是,由于当时秦军以步兵为主,难以在漫长的边境线上有效防止匈奴人的小股部队的骚扰。所以,胜利之后蒙恬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万里长城进行了修建,把之前的秦长城,赵长城和燕国长城连到一起。

蒙恬的战绩是极为辉煌和耀眼的,他的功绩在历史上鲜有人能够超越。

蒙恬是历史上第1个率领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北伐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并且取得了大胜的人。

霍去病

霍去病这个人如同一把飞驰的利剑,他的特点是快速和凶狠。

第1次领兵,他就率领800骠骑长途奔袭数百里,斩首匈奴2000多人,所以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意为勇冠三军!

在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先是率领1万骑兵长途奔袭,他的骑兵如同草原上飞翔的雄鹰,比匈奴骑兵的机动性还高。

不断地突袭,让匈奴人在还没有组织起反击之时,就已经被凶狠的攻击。

这场战争一开始匈奴人是不服气的,所以打得很惨烈,虽然斩首匈奴上万,但是己方也损失惨重,多达7成的兵力在战争中牺牲了。

可是这一场战争却打掉了匈奴人继续抵抗霍去病的决心和信心。

第2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率领数万大军,对匈奴人狂追猛打,再也没有遇见第1次那种激烈的抵抗,所以战果辉煌,歼敌三万多。

(河西之战的发生地,祁连山)

霍去病的作战方式就是正面硬刚,以比对手更强悍的战斗力来击败对方,直接让对方失去反抗的信心。

所以在河西受降的时候,霍去病面对匈奴的逃脱者,果断派出军队斩杀了8000人,让剩下的几万人再也不敢有二心。

卫青

卫青这个人以沉稳著称,但是在面对转瞬即逝的战机时,却又能够非常及时的把握住。

漠北之战中,卫青的军团遭遇匈奴单于主力军队,匈奴单于派出了1万骑兵攻击,卫青派出了5000人迎战。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让双方都难以了解战场上的形势。

就在这危急时刻,卫青果断派出军队包抄匈奴单于的主阵地。

由于当时能见度极低,匈奴单于根本就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匈奴士兵也只好各自为战。

就这样,虽然匈奴人以逸待劳主场作战,还是没能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遭到攻击之后,匈奴单于以为大势已去,只好率领几百人仓皇逃走,战争一直持续到黄昏,卫青军团取得了大胜。

说实话,双方这种总人数多达十几万的骑兵作战,总面积至少有十几平方公里,以当时的通信条件谁都没有能力了解整个战场。

所以,任何一个点出现偏差和误判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匈奴单于正是因为指挥能力远不如卫青,在大风沙刮起的时候,没有及时把握机会,先于卫青发起反击,也没有及时了解到本部人马的详细情况,反而吓得跑走,以至于被杀得大败。

实际上当时卫青军团损失还是蛮大的,而且激战到黄昏才取得胜利,如果当时匈奴单于对自己的军队有信心,及时作出反击,卫青取胜的可能性还是很渺茫的。

(漠北之战的发生地,蒙古高原)

可见卫青完全可以在逆境之下变被动为主动,这份能力真是古今少有啊!


以上可见,蒙恬、卫青、霍去病三个人都是千古难觅的名将。个人认为,他们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历史风暴


先下定论,厉害的话肯定是霍去病厉害。都以史记上记载来说,蒙恬率三十万之众,向北驱逐匈奴,收复河南地(内蒙河套平原一带);修建长城,根据地形,设置险要据点,从临洮起,到辽东,绵延万余里。是时,蒙恬威震匈奴。

再来看卫青,大将军卫青合计出击匈奴七次,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与单于一战,收复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设置朔方郡,两次增封,共一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每侯一千三百户。合起来算,共一万五千七百户。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封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被封为将军的十四人。

最后看霍去病,骠骑将军霍去病合计出击匈奴六次,其中四次是以将军身份出征,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待到浑邪王以数万之众归降,于是开拓了河西酒泉之地。四次加封,共一万五千一百户。手下校吏有功封侯者共六人,拜将的二人。

首先论战绩,蒙恬那三十万人基本是步兵,用词也是击退,只能说赶走匈奴,追是追不上的,杀敌较少。而卫青斩捕首虏五万馀级,霍去病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其次论拓土,蒙恬筑长城,收河南地,卫青收河南地,霍去病开河西酒泉之地,大家半斤八两,算打平。

最后论战略意义,蒙恬偏向于防守反击,据敌国门之外;卫青偏向于阵地战步步为营,而霍去病是主动出击,攻敌之弱。蒙恬最多是让匈奴不敢进犯;卫青的战法后勤补给消耗大于霍去病,杀敌俘获却要少,匈奴并不畏惧他,再有十年也奠定不了胜局;霍去病却打崩了匈奴人的精气神,让他们唱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代表中国古代军人的最高荣誉之一。

再补充一点,卫青手下多少人封了多少侯,霍去病手下多少人封了多少侯,卫青霍去病谁战功高,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霍去病强于卫青,强于蒙恬。


历代人物说


抗击匈奴中三位名将蒙甜、卫青、霍去病,他们三人谁最厉害?从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汉武帝时代的霍去病最厉害,年少轻狂,敢作敢为,长途奔袭,取食于敌,打通河西走廊,开拓漠北地域,以大胆奇袭包抄敌人,意志决然的歼灭敌人,使匈奴胆寒,漠北无王廷。战略区域伸展至翰海,并在那里封狼居胥!这样的战役伟略时至今日做为将军还没有人能够达到那样的成就。那时霍去病才是一个冠年之少,令人钦佩,赞叹不已啊。

秦始皇时代蒙甜将军在北方修筑长城,此兵力达三十万人,足以震慑匈奴,使匈奴不敢长驱南侵。汉武帝时代卫青也是一名有成就、有作为的将军,使匈奴胆寒畏惧,但是他要和他的外甥霍去病相比,卫青的战术过于保守谨慎,论大胆厉害非霍少霍去病莫属。


杨柳青青春之声


蒙恬、卫青、霍去病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也都与匈奴交过战。首先蒙恬在秦始皇时期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其后修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蒙恬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蒙恬对匈作战是在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国力强盛,无论在军队数量,还是在装备上,都强于匈奴。在加上蒙恬出其不意发动攻击,所以能大败匈奴。相对于卫青霍去病蒙恬对匈奴主要是防御。而卫霍则是深入匈奴复地,追着匈奴打。再加上后世的名声也逊与卫霍。所以委屈他一下排在卫青霍去病之后。

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时期对匈作战的名将,卫青主要功绩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霍去病在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从功绩上看霍去病略胜一筹。

卫青治军严明,爱护士卒,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在封赏后能与将士们共享。霍去病则不知关心部下,在士兵因缺粮士气不振时,霍去病却建球场踢球。而且封赏的东西也不分给自己的部下。在治军上,卫青要胜于霍去病。

卫青霍去病都是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袭。在战术上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而卫青更注重战略性的作战,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从而打败敌人。打仗打的不只是军事力量而是国家的综合国力,个人认为如果局部战争卫青和霍去病相遇霍去病会胜,而大规模的持久战卫青会胜。卫青更适合为帅,霍去病相对于卫青适合为将。





管仲8


年代不同,每个人所处的背景不同,其能相提并论。我就分享一下他们给我们的启示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蒙恬荣辱启示:

蒙恬出身于世代将门,可能受到家族的影响,使之充满才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征程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在抵御外敌上,让这个心怀忠君爱国抱负的蒙恬大显身手也成就了中华第一勇士的美名。

有人说一个历史的瞬间,也许就能改变整个历史发展的轨迹。那么一个古代名将的死会改变什么呢?蒙恬作为秦帝国著名的战将,在他的有生之年,不仅在战场上帮助帝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彻底打败了不断骚抚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现今我们所看到的万里长城,开辟了当时规模空前的秦直道。同时,蒙恬不仅在作战方面显示出他英勇威武的大将气概和不一般的战略、战术指挥才能,而且在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可英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各色的小人,致使很多英雄经常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饮恨不能善终。蒙恬最终为赵高所害,他的死可以说带着悲壮、无奈与叹惋。

其实,2000多年以前的蒙恬距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但将军的功伟绩和忠肝义胆却被人们深深记在了心里,不仅成为世代名将推崇的楷模,更是后世爱国志士永远的丰碑。

霍去病荣辱启示:

霍去病可谓人所众知的历史大英雄,其武艺高强,为了出人头地,自幼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为了抵御外敌,他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存亡。他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同保卫国家边防,抗击外族侵略联系在一起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霍去病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这同时又启示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应该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虽然国家是由一个个的无数的家庭集合而成,但是,没有国,哪还有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国家对于作为人的个体或者家庭的重要性。因此,现代公民要具有国家意识。尤其是在国家利益与家庭利益相矛盾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一般而言,国家的利益体现在许多方面,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全,国家的荣誉和国家的尊严等。因此,现代公民就应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利益。

卫青荣辱启示:

也可能是家世的传奇,造就了卫青传奇的人生故事。但与自己的机警才干也是分不开的。大将军卫青为了保卫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7次率兵出击匈奴,连获胜利。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功高盖世,但却居功不傲,为人处事谨慎,为官谦和。成名后,仍能与将士共甘苦,因此,从卫青的身上,后人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真正的精英,中华民族的真正优秀人才是值得每个人敬佩。这同时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以他为楷模,谦虚做人,认真做事。在当前的社会中,机遇往往也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主导因素,但重要的是自己要处心积虑,做好自己身边的小事,并做个有准备的人。当机遇来临时才能成功地把握机遇。同时,无论是在工作中,或者是在事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在成绩的面前,更是应该谦虚做人,认真做事。
这也启示人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把爱国主义奉为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在爱国主义传统的熏陶下,“爱国为荣,损国为耻”长期以来成为印刻在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思想深处的精神印记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会有所不同,但不管具体内容有多大差别,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和耻于危害祖国的要求却是相同的,一致的。在当代中国,“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是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的。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公民,不仅要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而且要投身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欢迎你的关注和点评,期待你的参与,大家共同来分享历史吧。

天天开心历史


他们都很厉害,不分伯仲。

一、蒙恬:

蒙恬是秦朝著名将领,出身名门世家,深受秦始皇尊崇。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屡战屡胜。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在蒙恬镇守边疆的十多年里,匈奴一直不敢骚扰百姓,秦朝西北子民能够安居乐业。

蒙恬在边疆修筑长城,以阻挡匈奴铁骑南下,蒙恬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开发宁夏第一人。

二、卫青:

卫青是西汉著名将领,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了河套和河西走廊一带。

卫青带兵为将,号令严明,赏罚分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击溃了匈奴的主力。从此,匈奴开始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卫青还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河套地区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的长城和防御工事。解除了匈奴骑兵对西汉的直接威胁。

三、霍去病:

霍去病也是西汉著名将领,是卫青的外甥,是卫青姐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吏霍仲孺私通所生下的孩子。

霍去病勇猛果敢,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卫青初次征战时只有十七岁,他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公元前11年,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和卫青一起率兵抗击匈奴。他们追杀匈奴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并举行了祭天封礼。

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改变了汉朝长期对匈奴战争中的守势状态,保障了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去世,仅23岁。汉武帝很悲伤,追谥他为景桓侯。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我觉得,历史不是像游戏中的那样,可以有准确的数据计算出谁才是MVP,他们每个人都很厉害,才得以留下自己的历史足迹,被后人所熟知。

在这三个人中,霍去病和卫青是属于有血缘关系的搭档,正值两人都有能力,立下赫赫战功,为人谦逊,对将士十分爱护,忠于君主,产生了1+1>2的效果。霍去病小小年纪便有奇特的用兵方法,只可惜22岁就病逝了,也许因为英年早逝的原因,历史上对他的说法更是神一般的。

蒙恬家庭条件比较好,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将领,从小就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果然蒙恬也是屡立战功,修筑长城,被誉为忠信大臣,最后却遭陷害,白白冤死。

有时候,不是一个人“厉害”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力量,彼此协作,团结一致,才可以取得胜利的果实!


见薇知史


我觉得是卫青。卫青是帅材,霍去病是将材。当帅的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还要考虑到后勤供给、将军的使用方面。霍去病是将材,只管考虑一个劲的往前冲,甚至有时后勤补给都不要,实行以战养战。他是运气好,如果在草原上迷了路,又断了补给,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