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工厂“用工荒”的原因是什么?

七米嘀嗒


根本不存在用工荒问题

第一,企业现在用工没有把工人的待遇考虑到位,员工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

第二,派遣公司分摊了本来不多的工资待遇。回到了资本剥削的买卖关系。

第三,打工赚钱,现在出力的工作没有赚钱的,都改变不了生活。

第四,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有饭吃,智商文化水平也强了,不太好骗了。


xueseqingyuan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有人说是扫盲教育培养了大量劳动力,有人说是中国人口红利,有人说是中国人勤劳努力,有人说是物质极度贫乏后的爆发。这些原因都有,或者说这些原因缺一不可。

这里我只想说一点,这是充分调动了50后60后70后80后四代劳动人民勤劳致富的愿望后的结果。当然,充分调动是政治正确的描述,完全可以理解为极度压榨。

西方完全无法理解这奇迹的发生情况,经济学在这里完全失效。这情况放哪个国家都足以使政治或经济发生奔溃,可在中国根本没有发生。这不得不佩服中国人,中国高层得狠和中国底层得忍。

可现在中国企业完全还处于四十年得惯性用工习惯中,完全把这偶然得经济奇迹当做理所应当发生的事,你用工不荒就奇怪了。

前四代人要么有勤劳致富得愿望,要么有努力劳动的习惯,要么自身思维还处于奴性状态中,你领导说12小时就12小时,说加班就加班,说扣钱就扣钱,劳动者是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愿言,敢怒不想言。没有四代劳动者加班加点远超国际水准的努力劳动和远低于国际劳动力的报酬,这四十年只能在梦里实现。

可现在不同了,其一,90后00后在物质丰富中长大,人家不缺,没有想得而不可得的动力。人家要的是自我理想或抱负的实现。其二,人家父母基本双职工,人家闲在家饿不死,都是独生子女,二养一家庭压力不大。其三,扫盲成功教育了低端劳动力,而互联网真正意义上使民智开化,人家基本不会被你洗脑。企业基本没有了压榨劳动力压榨薪水的资格。

现在企业,还不想着改变用工方式方法,还想用老办法,那绝对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是,1,全面改革用工习惯方法,切实以劳动者本身利益为考量,法律规定,该补得补。2,只招35以下这样得霸王条款,歧视政策,就不要再提了,人口红利都过去了,还想压榨人家是不可能了。

3,给工人以进深通道,培养自己的人才,不能人家进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在一线,都不带换位置的。你出钱让人学,学好的升职加薪,我不信没人干。即便是流水线作业,你一天加班12小时,人家有机会也没时间。

总之,所有企业靠压榨员工劳力获得企业竞争力的时代要过去了,抓紧时间改变提升企业管理思路和理念,你才能在今后获得充裕的时间来打败你得对手。


天堂隔壁38


1、“智能制造”大趋势,员工素质脱节

2015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生产工厂相比,现代的制造工厂更加追求智能化、自动化。与工厂的升级换代相对应,工厂对工人的素质要求可以说是成指数的提高,而现在国内工厂的工人素质都普遍偏低!想招一个高素质的工人,对于生产企业或者工厂来说,可遇不可求。经济的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工厂招不到适应的高素质工人,这是“用工荒”的原因之一!



举个例子,我曾经去一家中国本土工厂参观,在车间我看见几名德国工程师正在检修一台生产设备。后来我好奇的问了厂长,他说这台设备是从德国原装进口的,全厂工人只懂生产,但生产设备出了问题都不会处理。没办法,只有请德国工程师检修。而且检修费用很贵,足以在国内请一位高级工程师,可是国内没有这样的人才!

2、高校转型太慢,理论与实践脱轨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德国制造》,书中讲述了德国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些方法:学习1年理论知识,2~3年的工厂实习,拿到工厂颁发的证书后回到学校再学习一年理论知识,最后答辩毕业。这样毕业的大学生不会失业,同时也保证了未来工人的高素质。在中国,高校和职(技)校是完全分开的,甚至很多本科生还瞧不起那些专科生!高校转型太慢,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轨,导致高素质的人才缺少对应的工作技能,一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毕业以后从事着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这是“用工荒”的第二个原因!



3、供需信息不对等

招工的地方没工人,有工人的地方没工厂。现在一些工厂招“普工”,大概有三种途径:1、就近招工;2、人力市场或中介;3、熟人介绍。很多工厂的招工信息很难传递到那些需要工作的人知道,进而导致工厂招不到普工,工人找不到招工的工厂。供需信息不对等,是“用工荒”的另外一个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我就是穿着正装去奋斗,有用就关注我呗~欢迎留言评论。


穿着正装去奋斗


中国企业不存在用工荒的问题!以打工城市深圳为例,工资给到位,工人随便挑。所谓的用工荒指的是,工厂订单时多时少,淡季旺季分明。淡季时,没有订单,养活一条产线都嫌人多。旺季时,订单多的做不完,交货期又非常紧迫,开通两条产线都嫌人少。老产线上员工流动性也比较大,五年以上的老员工凤毛麟角,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到三分之一,一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到一半,剩下一半就是一年以下的新员工不停的流动,进进出出,几乎每个月都有人辞工,每个月都有人入职。每年都是如此,年复一年。劳务派遣临时工为劳动法解套,毕竟,修改宪法,劳动法不是三两句话说的清楚的。宪法上说,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人员流动找到法律依据,降低工厂用人成本,劳务派遣,漂亮!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漂亮!深圳作为打工城市已经四十年,这方面运作已经非常成熟。另一方面,劳动人口减少,1990年以后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成绩喜人,出生人口大大减少。现在招工不比二十年前了,刚贴出招聘信息,应聘者蜂拥而至,招聘人员还要用“滚滚滚”维持秩序。现在贴个招聘信息,稀稀拉拉会有几个应聘者,进来干不了几天就走人,招一批人留不下几个。用工荒都是扯淡,打工习惯就好,见怪不怪了。


蓝海173824745


我现在也是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我的员工有七十五人,我个人觉得企业不能把员工当成白痴,傻瓜,现在很多厂都是流水线,一个离岗证,事情多有的员工一天上午不能上一次厕所还要离岗证,有的员工和拉长有过节,拉长故意刁难,有的是产量规定,一个钟头拼命的产量五百个,而你规定的产量六百或者还高,如拉长骂人就会产生辞职,企业就会年年招工,年年工荒。一个企业必须老板监督,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意见箱,员工好的意见必须采纳,管理人员不行辞退。我的企业制度有可能能对别的企业有一点启发,上午中途休息十分钟,下午休息十分钟上厕所或者其他事情,产量规定要有员工做完还有十分钟盼头休息。人性化管理。一个企业策略和决策权必须是老板一个人,而不是拉长,经理。如果权力都放在管理员上面,一个企业离死亡就不远了。为什么很多企业年年招工难,最致命的就是决策权不在老板身上。要员工为你拼命干活,必须要他有家一样感觉,而不是把他们当白痴,很多成功的企业,曹德旺,董明珠,马云,刘强东,他们的决策权都是他们自己本身,我的企业管理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员工跟我十来年有六十一个,七八年的有七个,有几年的有几个,基本上不招工,我把他们当我家人一样看待。只要他们愿意跟我干,就让他们跟我一辈子。


周根深525


其实很简单,老板想用最少钱买断2班倒的工人,12小时工作制,特别是夜班,熬夜特伤身体,那些老板你体验过吗?那酸爽让你一辈子都记得!

上班下班基本占用2小时左右,睡觉8小时,上班12小时,其他所有个人生活一切,照顾老人,教育子女,洗衣做饭,走亲访友,等等太多一切,都在剩余的2小时之内,你觉得工人这样的生活能停多久,只要你敢耽误时间,要不留睡眠不足,或者请假工资减少!

老一代比较能吃苦耐劳还能坚持,新的一代基本蜜罐长大的,你还想这样买断,老板们,你想多了。人家不受你的压榨了!于是就出现了你们说的用工荒!


心平气才和24


本人就是打工者,也来谈谈这个问题:本人认为,第一,工厂没有把工人当成是本厂的财富,只是当做会劳动的机器,为了工厂的利息无情的牺牲工人的利息。第二,工资问题,目前的工人工资在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够大声的说出来(我挣钱了)?老板为了自己的利息,把工人工资限制到了什么程度?福利又给了工人了吗?工人给你打工仅仅够生活,结余很少。你们一家可以吃大餐,去旅游,去买东买西,考虑过你的工人怎么样了吗?我们工人付出的完全成了你们炫富、奢侈的源泉!别和我们说利润低,那是你们的问题。我们只是被管理者,没有能力管你们所说的利润高低。因为,利润问题只是代表你们的能力。 既然,没有利益,我们只能(水往高处流了)


老天怜我苦男儿


作为多年混在工厂的一族,说几点大家体会支持

1 苦,进了工厂,40度的天,车间里面机器一开都是50-60度,工人都穿着长袖长裤,带着安全帽,一天衣服湿了干了几次

2 社会地位低 年轻人宁愿月薪3000坐办公室也不要去工厂一个月10000烧电焊,觉得没面子

3 现在有了快递和滴滴,自由,没人管,想多干就多干一会,不想干了今天就休息了,而且钱还不少

4 每个月只有最低工资,别的都是年底发,没有保障,每天都要上班十多个小时。


月薪760


中国民营企业出现“用工荒”,印象中大体始于02年的广东东莞佛山,次年波及福建,之后一路沿海岸线北上,席卷江浙乃至工业发达地区。

从行业上看,最初是鞋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后机械电子整装,现在无论哪行多少都出现了用工荒。

回答问题前,先回顾用工荒波及轨迹,逐字打完,让我见题时的第一感逐渐清晰。感谢题主所问。

我认为当下民营企业产生“用工荒”的因素有许多,即有前面朋友说的观念上,也有待遇所得上,还有人囗红利期已过等,但归根到底,我认为是全社会问题:新时代剪刀差出现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常听到的剪刀差是工农业,东西部,现在这些剪刀差正逐步缩小,随社会与基础建设、科技进步,这些将趋于平衡。

然而也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造成了新时代剪刀差。

第一,各阶层收入极大的落差(这本身也是巨大的剪刀差),造成“消费欲望与实际所得的剪刀差"。造成劳动者无法满足于现有能力所能获得的报酬,如何能安心工作?

特别是从90后步入职场并逐年成为中坚后,他们是成长于互联网时代,自小就接受了全面现代信息。受互联网各种媒体各种偶像影响,工作后自然认为,拥有车、旅游、房及日常时尚消费等等是天经地义。而民营企业基础员工工资水平,是远远难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所以用工荒在所难免。

也有朋友说了,那就提高工资嘛,一个月8000元工资,难道还招不到人?当然招得到人,只是人来了,公司也破产了。这就是下面要说的剪刀差:“商品价值认同与生产用工成本的剪刀差”。

第二,什么是“商品价值认同与生产用工成本的剪刀差”?通俗点讲,就是一方面我们买东西要物美价廉,一方面我们希望大幅提高工资。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这东西别让中国人学会,要不我们能把它卖出白菜价。说者听者往往会心一笑,并隐隐有一丝豪迈感。岂知,这句话是由多少民企上至老板下至员工,也许就包括你的汗血泪做的铺垫?!

我们消费采购时,随着移动互联带来的便利性,可以轻松货比三家,最后决定成交因素的往往价格占比极大。于是线上线下商家只能在价格优惠上做文章,最终压力基本落在制造商身上。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老板普遍的哀叹,材料在涨人工在涨,就卖价不涨,甚至下跌。

这种情形已持续十数年,现在制造型企业还有多少空间单边涨工资?自家产品价格涨不动,带来工资涨不动,其他商品却在长,消费面在扩大,入不敷出日益严重,员工能安心工作吗?

所以马云呼吁全面提升中产阶级人口占比,意在提高商品认同价值,从而带来薪酬的大幅提高,反过来促进中高端商品销售额。但在曾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谈何容易?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

美国在上世纪上半叶是出个那么家企业一一福特汽车。当时的老板老福特,惊堂木一拍:要让制造汽车的人买得起汽车。于是,福特员工工资一跃翻4倍,从此开启了一轮全国性工资猛涨期。

今天的中国有哪家企业能做此决策?你长别人不长,你又不是象福特一样占有大份额市场,到时谁长谁死。唯有如华为这般的全球性领先企业,象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中产阶级人口才能逐步提高占比,逐步惠及消费商品,才有可能带来普通岗位的工资大幅提升,时能我待乎?

所以,民营企业“用工荒”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它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简单怪年轻人不安现状,也不能轻易说老板黑心。各层面都有难处,期待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职业裂变吧。


老西弹新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白工人为什么要去做工,为了理想?为了建设祖国?还是为了无私的付出?工人在社区最底层,他们努力也不过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而已。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去做工了呢?其实也很简单,付出与期望所得不对等,心理不平衡,不愿去受那个气;看不到希望,没有出头之日,还不如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现在这个社会不是谁努力谁就能过得好,很多人心里不知道,但是都能感受得到。在相互忽悠的社会要么是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要么卑微的得过且过。专家们的言论大多使民众嗤之以鼻,说得多了反遭民众的反感。再笨的人你可以忽悠他一次两次,即使他不知愿因,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但他有感知能感受得到。对自己觉得不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改变,也会尽量的远离,这是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