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降价碧桂园裁员,到底释放什么信号?

昨天楼市消息面热点频出,利好与利空迥异,呈现明显冷热分化的局面。

利好的一面是:上周链家在全北京共完成超过10万次带看。厦门楼市7天狂卖829套,新房猛飙237%,二手房1套涨79万。

利空一面是:许家印主持恒大销售大会抓卖房:全国所有住宅项目都能打9折。国内最大住宅开发商碧桂园出现大规模“裁员”,有部门裁员幅度至50%。

北京燕郊厦门楼市均出现了回暖迹象,这是需求驱动,去年北京楼市也曾出现过一轮小阳春。这意味着部分领先城市经过两年调整,新一轮楼市复苏已经启动,而不同城市间周期轮动相差一两年,注意观察这个过程,可以验证我在课程中讲的周期轮动理论。

恒大降价碧桂园裁员,到底释放什么信号?

既然部分城市率先回暖,那为何恒大全国大降价,碧桂园还要大规模裁员呢?市场上为何出现相反的信号?

裁员及促销透露出资金链趋紧,年内还债压力依然较大。

1月房企融资金额创新高,背后是即将到来的偿债高峰。今年房企到期债券规模逾3700亿元,2021年将达到峰值,逼近7500亿,三年累计到期债务超1.5万亿。

中民投近日出让了9.02%的阳光城股份,此前绿地入局董家渡。昨天长城资产与中民投签约,在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面开展合作。有记者问,一系列举措目的何在?

对此我认为,中民投当前面临的局面与此前万达和海航非常相似,当前短期偿债压力过大,必须通过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缓冲,让投资人吃下定心丸,不行使回售权。

有万达、海航、中民投的前车之鉴,大部分房企都在想方设法降低负债率。目前房企杠杆率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因此恒大等房企均有降杠杆的计划目标,抓紧卖房促销回款是降杠杆最好的方式。

其次,房企对未来形势的预判已经出现了变化。

去年万科提出“活下去”,近日又宣布看空后市,房地产已步入下半场,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部分城市楼市政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微调,这主要还是因城施策,房住不炒的基本面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

近来部分城市楼市回暖,也无法改变全国楼市已经步入下行区间的趋势。本轮房价上涨周期长达45个月,今年一月才嘎然而止。要知道上涨时间越长,盘整时间也会越长,此前三年一轮的短周年已经成为历史,接下来将是一轮长周期的调整。

恒大降价碧桂园裁员,到底释放什么信号?

此外,降价促销意味着房企开始战略收缩与转移。

从趋势看,全国人口与城市格局正在出现巨变,去年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已触及天花板,未来规模会逐年收缩。恒大和碧桂园的项目大都在三四线城市,而伴随货币化棚改退出或减量,购房需求将为大幅减少。

随着人口逐步向一二线中心城市及都市群转移,未来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机会将会减少,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房企的主战场。

目前一二线城市楼市已经历了两年调整,房价有了明显回调,有人口和资源支撑,持续下跌空间基本没有了,此前紧绷的调控也有望适度松绑,累积的需求释放,成交回暖可期,大局已定。未来几年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楼市将会走出不同的轨迹。

因此趁着每年春节后出现的楼市小阳春尽快出货,抓紧抢收。然后将重心回撤到一二线城市及周边区域,既可确保规模增长,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降价与裁员并不意味着这两家房企已经走到危机边缘,而是针对趋势变化,未雨绸缪,提前调整布局,以规避风险。当楼市步入下行区间,大房企率先弯腰收割,中小房企也势必会跟进。

恒大降价碧桂园裁员,到底释放什么信号?

前天有三家企业和机构邀请3月过去做演讲,主题都是以楼市政策及趋势为主,可见行业内均已预感形势即将出现巨变。

去年参观时发现,碧桂园正在向房地产生态圈方向升级,同时加快向农业和机器人等产业转型,恒大也在想方设法进军汽车行业,可见各家房企转型升级正在提速。

总之,伴随长效机制、一城一策在各个城市落地,区域及城市分化将会越来越明显,即便在北京,通州、房山及延庆,各区之间的楼市波动周期也可能相差一两年,因此无论买房还是卖房,要结合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再做出取舍。

央行会议提出今年将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可以理解为房价将被套上了“紧箍咒”,不会再出现大涨大落的情况。

回暖并不意味着反弹,没有信贷支持房价不会出现大涨。购房者要看清一些炒作背后的实质,不必心急。

房企大规模降价促销也可以说是在快速转移资产,提前规避未来的风险,对此要有所警觉,尤其持有房子多的家庭要盘点一下,哪些房产将来会贬值或难有上涨空间,想办法进行处置,然后换成优质资产。

【冯国亮讲购房12周年,为房产财富增值赋能】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