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引進蘇-35,真的只是為了矢量發動機嗎?錯!更重要是這一點

我國引進蘇-35,真的只是為了矢量發動機嗎?錯!更重要是這一點

殲-20

眾所周知,從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國在空軍方面可以說是十分薄弱的,正因如此,近些年來我國空軍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但是隨著我們努力,中國空軍近些年來的發展的確令人眼前一亮,殲-20的出現更是證明了中國一樣能研製出五代機,但這其中的過程,卻少有人知。

相信大家都能看見,自從我國研製出殲-20後,中國在戰機方面的研製能力得到了許多國家的重視,而殲-20的出現,也讓我們躋身於世界一流戰機制造國的行列。而向來愛嘲諷我們的美國知道我國殲-20的威力後,便在自家基地偷偷仿了一架以便研究,雖然美國這種做法打了自己的臉,但要想在空軍方面有更好發展,則需要更多的幫助。

儘管我國現在擁有殲-20、殲-16等先進戰機,但要想在武器方面有更大的進展,光靠這些是不夠的,於是我國便將目光瞄準了俄製蘇-35,而蘇-35的引進毫無疑問填補了我國武器空白部分,可以說這次“淘”回來的蘇-35對於我國空軍的發展,的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引進蘇-35,真的只是為了矢量發動機嗎?錯!更重要是這一點

蘇-35

提到蘇-35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這款戰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設計,雖然這款戰機與蘇-27有著相同的氣動形狀,但是機身結構已經加強,而內部結構也已經重新設計,並且安裝了最新的俄羅斯PESA無源相控陣雷達而且有一定的反隱身能力,可以說在性能方面,完全不亞於世界上其他的四代半戰鬥機。

但是當我國成功引進該戰機後,許多人表示這次之所以會引進蘇-35戰機,完全是看中了它的推力矢量技術,關於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否認,畢竟矢量技術目前對我國來說的確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有消息表示,下一代戰機很有可能依然使用矢量技術,但是我國引進蘇-35就真的只是為了一個矢量發動機嗎?答案很顯然不是。

儘管蘇-35的地位被捧的十分高,但要明白的是,無論怎麼吹噓,蘇-35都與我國的殲-20有著半個世紀的“代溝”。而這次之所以引進蘇-35,除了矢量發動機外,更重要的一點則是看中了它飛機之間的數據和信息交換系統,而該技術,則是俄羅斯設計師從蘇聯時代就開始研製到現在的技術。

我國引進蘇-35,真的只是為了矢量發動機嗎?錯!更重要是這一點

蘇-35

我們都知道由於俄羅斯領土太大,不可能像美國那樣所有巡邏都由預警機來執行,正因如此,蘇聯設計師在戰鬥機上使用數據交換技術,而米格-31戰鬥機就具備數據共享能力,它所探測到的情報可直接通過戰機之間的數據鏈路直接分享給其他戰機,而這種技術也很好的被蘇-35所繼承。

而且根據消息顯示,蘇-35能在沒有預警機並且編隊艦長飛機受到電磁干擾時,編隊中的其他飛機依然可以用數據鏈路來進行正常通訊,而沈飛研究院院長王永慶也表示:“這些飛機之間的互聯能力可以成倍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能,中國戰鬥機的發展也應該考慮未來的相關能力。”(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