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綠皮書》這部電影?

人間廢柴


還是那句話,這裡面故事設計的非常巧妙。在這個影片中,鋼琴家是一個黑人,而為這個鋼琴家服務的司機則是個白人。1962年,黑人的地位遠沒有現在那樣的高,甚至黑人在那個時候就是歧視和排擠的一群人。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鋼琴家對於這個白人司機也是不放心的。畢竟,在那個時候帶誰也不願意為了一個黑鬼而多看一眼,更別提提供服務的了。鋼琴家一路上可以說遇到了各種的歧視,就連住的地方都表明了僅限黑人居住。

在南方的農村中,黑人一般只有從事農業勞動的份兒,當黑人農民看到衣著光鮮,被白人“伺候”著的謝利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他們滿臉的羨慕。畢竟,在1962年的美國南部黑人幾乎毫無地位可言。

這次鋼琴家執意要穿越美國南部,在劇中的時候演奏三人組只是提了一下但是沒有說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而且,謝利在南方也是收到了各種侮辱和歧視。更可怕的是這些白人竟然認為這一切都是應該的,絲毫沒有愧疚之心。

在監獄中,謝利說出了自己心內真是的想法,他想著用自己的自尊來贏得被人的尊重,想著告訴南方的白人,黑人一樣可以稱為音樂家,可以稱為偉大的演奏家,而不是依靠別人的憐憫生活下去。

故事的最後真正地說出了謝利穿越美國南方演出的目的。如果他不穿越男方,他一樣可以在北方活得很好,很自在。但是,事情最貴要有改變的人,很明顯謝利願意做那個改變現實的人。而要改變著一切需要的就是改變的勇氣和擔當。謝利一路的走來也見識到了各種的刁難,不放進餐廳,不讓用廁所,不讓用好的鋼琴,這些都是存在的事實。而謝利的出現就是改變人們心中黑人是低等人的固有的觀念。

很明顯,謝利做到了


蜜桔娛樂


個人喜歡《綠皮書》不疾不徐的敘事節奏,平緩而流暢,有深度但不晦澀,看起來很舒服。

因膚色而劃分出來的等級讓人壓抑而又充滿諷刺——白人裡也會有人活在底層,市井世俗;黑人同樣會有人思慕高雅,活得高貴。他們並不令人看好的合作過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改變互相包容,直至相互交融。

影片中有無奈而不令人窒息絕望,這火候掌握得很好。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我覺得很容易理解,於情於理於公於私綜合考量,這樣給獎很合適。

當然,《綠皮書》裡還有些很有趣的梗,比如《綠皮書》向我們科普了肯德基的全名“肯塔基州油炸雞肉”,並告訴我們“真香定律”不分國度,無關膚色。優雅如片中的黑人音樂家,最終也逃不過炸雞的誘惑。











愛影音的小龍


沒看過,只想看老電影"打擊侵略者"!


梅花雪4689


好,真的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