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讀完《人間失格》以後的感受是什麼?

尋樹人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提到《人間失格》我想這是最先會想起的一句話。

葉藏活在世上,他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不同,他知道他是一個異類。他無比絕望,但還是要卑微的活下去,他自身的善良不允許他去傷害任何人,所有在絕望中不斷的否定了自己,他以人降生於這個世間,但他是異類,這就是他的不幸與悲唉,所有他要道歉,向自己的靈魂道歉。

我想讀完本書,每一個人都會很壓抑,它將人性的墮落展現在你的眼前,為了是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對未來衝滿了希望,而不是開篇的那句話。

葉藏和作者很像,他們一樣的脆弱,一樣的敏感,一樣的對於這個世間有著畏懼,一樣的自殺過,不同的是葉藏沒死,作者在第5次的跳河中自身了,我想作者在水中找到了葉藏,也找到了真實與自由吧!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渡過這一生。

感謝


閱讀的魔力


關於《人間失格》,以前總是在別人口中聽說,他們或無意或有意識的向我說著這本書大致的模樣,然而他們總說,這是作者的一本教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殺的書,雖說是一本好書,卻並不推薦我去看。因為好奇,終於沒忍住在前不久把它買來,並於昨天將它啃完。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據介紹小說發表的同年作者自殺身亡。

小說以作者看到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童年、青年、壯年)為開序,隨後發表了自己的三篇札記感想,並以葉藏的視角描述如何將自己一步步邁向喪失做人資格的人生之路。整部小說呈現著灰暗的色調,以及主人公扭曲的人格,作者更是充分而又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和想法隱藏在葉藏的人生遭遇中,借葉藏的獨白來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種寫作方法,只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一個人會扭曲到那種地步,從一開始就各種淪落,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地放逐自己,並經歷著自殺、酗酒、到後來用嗎啡麻痺自己,再到後來的第二次自殺,並最終被身邊的人送進了精神病院。

這是一個人格不斷毀滅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自我否定到後來為了生活而不斷做出讓步,最終走向人格扭曲。不得不說,他是可憐的,因為他的世界從來不被理解,因此他更是孤獨的,就連看似最好的親友面前他都在不斷地偽裝自己。他厭惡這樣的自己,同時也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美好與真誠。雖然他所有的迎合都最終告訴自己註定是失敗,可是作為人他知道自己與身處的世界格格不入,也懶得去融入,因此他自殺,一次兩次。

因為每次過激的舉動,他最終被送進了自己想象中沒有女人的地方,精神病院(據介紹哪裡沒有女人,連醫生都是男的)。根據後記所書,葉藏在精神病院將自己的前半生寫成文字並和三張照片打包一併寄給了酒吧的老闆娘。作者再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收尾,說真的還是很明智的區分了自己與葉藏的關係(並不相識),但恰恰因為這所謂的不相識讓人更加肯定作者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人生經歷。

或許作者和葉藏有所不同,但最終還是步伐大致並且殊途同歸。寫完小說並在發表同時選擇葉藏最初的自殺方式:投水。故事整篇籠罩著無可奈何的痛苦,然而作者的最終選擇不免讓人覺得唏噓!怎麼會有人就這麼不堪的渡過了自己一生?

所謂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他到底做錯了什麼?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家庭?還是說他本不該來到這個世上?我想不通的是,他那麼清醒,卻又為什麼要那麼放逐扭曲自己,人生在世即使全世界辜負了你,至少我們作為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呢?!或許吧,他就是太清醒了。

作為讀者我和葉藏終究不是一類人。只是因為閱讀住進了靈魂,所以我能感同主人公的所有身受。然而對於這本書我同樣是那麼一句話:書是好書,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看,因此不推薦。


夢歸秦淮


“為什麼人們把在這個世界呼吸的時候、哭泣的時候、開心的時候、在人群中度過的每分每秒稱之為活著呢?大概是現實的不完美給人帶來的痛苦如此真實吧。”

——每日備忘錄隨筆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一本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就把人間概述的書。

朋友與我都看過這本書,我們兩個人是完全不同的人。她看完以後,她說:“太宰,是個渣男啊……這本書好抑鬱啊。”我每每聽此便難以做聲,不禁摸了摸鼻子,沉默下來,無言可對。

對於我而言,我無法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閱讀他的書。因為我和他是一類人,像極了,也就產生了一種跨越時空的錯覺;他為什麼會抑鬱,為什麼會寫這樣一本書,我都大概是明白的——只是這因為如此,我百感交集,不知該做何回答,只是拿著這本書,在昏暗的燈光下反反覆覆的看著書裡的文字。然後連樓下叫喊著的小販的聲音也不見了,我才睡去。

他的書,是我心臟裡頭最不敢說出口的二分之一的感情。

“羞於乞求,恥於求救。”

在我看來,太宰是個天生敏感的人。他是個優秀、優秀過頭而把自己囚禁在現實裡的可憐的孩子。在嚴厲父親的大家族裡頭長大,受到人們難以啟齒的人們的迫害——對於不瞭解的大大世界,他怎麼辦?

“活著”

太宰不是個幸運的人。

想死死不了,想活也不像個人樣。

在自尊心、恥辱心、好奇心的一層層這麼之下。

他麻木了。

任由墮落,一心擁抱死亡,追尋理想鄉。

他似乎看懂了世界,用著自己最樸實的語言,去寫一個麻木卻仍然相信希望的、想去死的這樣矛盾的人物,又從字裡行間反映出他自己對於“活著”這樣一件事的諷刺,見解與…難以得到的珍惜吧。

他心向死亡——

一心惶恐於他人的好意與世界突然的美好。

他是渣男…但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讓他得到活著的價值吧。這說來特別諷刺。

但是我們這類人就是這樣,在人群之中就會自然而然變現出來的劣性根,是被人所愛的多情種。只是永遠沒有人理應進入我們的心臟,我們最終還是孤獨的。

他只是個沒長大的可悲的小孩。

被迫參與了荒唐的世界的黑暗的一面。

他本應溫柔。

“你說,怎麼會有活得這麼小心翼翼的人啊。”

我看這本書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比別人更容易看得懂。

只是看完以後,看著花白的天花板,眼角的淚突然就冒了出來,眨眨眼睛,冰冷的液體就順著眼尾留下,沾溼了鬢角。

這是一種,止不住的,痛苦。

不是悲傷,而是痛苦。

就這樣默默無語的流淚,咬著唇角不願嚎啕。面上發熱。在靜謐一人的小小空間裡,在這孑然一人無人過問的大千世界裡,我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等滿城燈火熄了,哭聲也要止於喉嚨。

“拔足於黎明,越過荊棘與坎坷山丘蜿蜒河流。

成為一個擁抱勇氣的戰士。”

“願你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我所說的那樣的戰士。

最好永遠也別看懂《人間失格》。”

提名——雲山。





水冼風


記得豆瓣上看過一條關於《人間失格》的書評:我們從別人的殘疾裡,看到了自己的殘疾。

雖不似主人公大庭葉藏活的那般苟延殘喘,痛不欲生,但我想我們很多人應該都能從主人公的身上多少看到自己的影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葉藏的悲痛經歷值得同情,但是細究卻是其咎由自取。


討好世界裡丟掉自我

葉藏本來有著一手令人豔羨的好牌,家境不錯,聰明,學習成績好,長相俊美,簡直把很多人丟在起跑線很遠。但是他的悲哀,便是從小就在討好世界討好周遭裡漸漸丟掉了自我。

為了討父親歡心,隱藏真實想法接受了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為了討同學高興,不惜拌上小丑來博人一笑。

從小埋下屈服討好的種子,帶來的惡果便是,當週遭對你否定的時候,你會說服自己錯在自己,對生活的所有不公平都會逆來順受,卑微的活著。


在不會拒絕裡丟掉幸福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因為習慣了討好世界,漸漸忘了怎麼拒絕。

生活裡的我們有時像極了也藏,對於不喜歡的事情說不出討厭,對於喜歡的事情也總是偷偷摸摸。我們不會拒絕,總擔心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害怕被孤立,害怕被拋棄。

不會拒絕的人,都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情緒波動大,極易敏感,玻璃心,習慣了從別人那裡得到愛,卻忘了自愛。一個連自己都不會去愛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愛。


生活的不幸從自我放棄開始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句話,道盡了主人公葉藏屈辱悲痛的啊一生。

有的人死了,但他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

面對生活的重擊,本來應該有更多的選擇的,而他卻選了最愚蠢最不負責的一種方式:酗酒、吸毒、自殺,自我放棄,自我沉淪。

生活本就苦難重重,不幸才是生活的常態。沒有誰的一生過得毫不費力,心想事成。我們決定不了生活給我們開什麼樣的玩笑,給我們什麼樣的打擊,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何種面目面對生活。你以何種態度對待生活,生活便還以你何種結果,你走的每一步決定了你以後人生的模樣。

所以,面對苦難,與其自怨自艾,自我沉淪,倒不如奮起反抗,全力以赴,你的人生還有更多可能。


怯懦的靈魂裡盡是悲哀

葉藏說: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葉藏做了自己生活裡的膽小鬼,怯懦的悲哀到塵埃裡。

面對生活的打壓,他選擇畏縮屈服,甚至是自殺;面對心愛的妻子被玷汙的時候,他也是選擇痛苦的沉默。一個人男人的尊嚴,在於是否能全力以赴追求所愛,對於所愛是否有能力保護,生活、愛人、自己,無不如此。

倘若丟掉,只能是自己的悲哀和可恥。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所以選擇不抵抗黑暗。不抗爭,不奮起,默默地忍受攻擊和屈辱。

人生苦短,願我們都有勇氣面對苦難,都有能力追求自我,都不負人世一遭!


拾書達觀


《膽小鬼連幸福都怕》

葉藏天生就很奇怪,對人類充滿恐懼,對人類一切實用性的行為和事物全都迷惑不解。也不會笑,他的笑只是在臉上扭曲幾個皺紋,深諳世事的人看到這樣的笑就會感到極度厭煩。完全沒有大人們期待看到的"小孩樣兒"。

他爸是政界官員,每次去東京都會問"葉藏需要父親帶什麼"?他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每次揣度大人的心理,回答總是"書"。

父親很掃興問"不要新年獅子嗎?"每次面對這樣的簡單問題小葉就感覺自己完全敗下陣來,根本一句話都答不上。他猜父親希望他興致勃勃地要新年獅子,這才符合大人眼裡的標準孩子。 於是,他半夜爬起來,在父親的購物清單上寫上"新年獅子"。果然,父親回來後哈哈大笑,覺得這是孩子氣的小花招。



葉藏就一直這樣扮著滑稽樣去討好所有的人,生怕被別人看穿這全是假裝的。 到東京上高中後,結交一個類似流氓的朋友,喝酒,夜店,嫖妓,積極參與一個共產主義讀書會,只因這是不合法的。發現這些東西可以消除他對人類的恐懼感,就一路沉迷下去。

他把錢包交給別人代管,盲從一切人。一個短暫同居的酒館女招待,他連名字都記不清了,因為受夠了生活的精疲力盡,提出死,他覺得沒什麼異議,當晚他們就一同跳海了,女人死了,葉藏卻被救。他被送進精神療養院,父親與他斷絕關係,又受到"協助自殺"罪名起訴。之後為了戒掉酒癮又上了嗎啡癮。又自殺了一次,不到27歲就滿頭白髮,在山裡一所破舊的小房子裡隱居起來。



這是發表於1948年 的太宰治寫的《人間失格》。書的封面把這本書定義為"迷茫的青春"。在中國,大部分青春文學只是帶著充滿美感的小憂傷,給人們帶來痛感的中國作家可能只有王小波了,但還沒有達到這部作品帶來的灰色和絕望。 我們也許不能理解這種絕望,但我們會漸漸從這些作品裡認識到,除了我們經常看到的習以為常的大部分人類面貌之外,還有許多另外一種人類,具有完全不同的大腦構造或思想感情,不是簡單粗暴的甩給他們兩個字"瘋子"就行了。



村上春樹承認太宰治以及《人間失格》帶給他巨大的影響。我也確實在《挪威的森林》裡嗅到《人間失格》的味道。


伊克蘇蘇


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聽說只有有點抑鬱的人才能看懂這本小說,並且看完之後整個人都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然而從小生長在幸福的家庭中的小孩,是不會懂的,反而會覺得主人公矯情做作,很難理解為什麼葉藏他居然會三番兩次的自殺。因為這些小孩根本就不懂葉藏的無奈,明明很討厭這樣做,卻害怕拒絕,明明很喜歡卻不能隨心所欲,對所有的事情只要極力偽裝,明明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卻也只能恭敬的迎合他人。

一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足夠讓我殤一整天,之所以有感而發,或許是我和葉藏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像吧,會因為別人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傷心難受很久,太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總是那麼善解人意,處處為他人著想,自己明明那麼傷心難過了,卻還要假裝開心,安慰著別人。

看過了人間失格的小夥伴們也可以去看一看

被嫌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主人公一直對生活充滿信心,劇情用一種獨有的喜劇風格敘述著,卻無時無刻湧現出令人窒息的悲傷。活著真的很抱歉。

(但是我們還是要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吶,一起來做一個種太陽的女孩紙呢,附上幾張美圖哈哈)






安然Girl


卡爾莫欽買成了海諾莫欽,折磨著深夜還不能入睡的軀體

葉藏從小就自覺自是一個異類,努力學習人類的花招去討好身邊人,發揚光大這種本領,換來別人的認可

我一直不覺得他蠢,在他身上體現的的確是呢人類的陰暗面,太宰治毫不避諱,把一個人的內心直白的寫出來,卻沒讓任何讀這本書的人心生厭惡

直到掘木看穿他的把戲,葉藏也只有在掘木面前沒有隱藏可言

葉藏不止一次的想融入生活,不止一次的想平凡的生活,可總有很多不能逃避的事讓他再次對生活失望,最後一次徹底對這個世界死心的大概是良子被玷汙他毫無行動的呢次吧,這個人已經廢了,心死了跟行屍走肉有什麼分別,

說實話,我是衝著對生活的厭惡才買的這本書,我面前的這個世界啊,現實起來,能抹殺任何人的善良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沒活成他們期待的樣子


lightdelusion


心裡特別難受

整本書都太抑鬱了,小葉吃飯時寫的是一粒一粒把飯送進嘴裡,在飯桌上感到恐懼。他活著得有多累。

從小隻會逗別人笑,費盡心思討好別人,到最後父母和他斷絕關係,幾次自殺未遂的小葉被送進精神病院。

有一段印象很深刻,小葉在雪地裡吐血了,看著雪地上的血,把沒有沾上血跡的雪捧起來擦臉,邊哭邊唱歌:這裡是哪裡的小道?這裡是哪裡的小道?

這種複雜的情感顯得太悲傷了


貓車—


看過人間失格這本書,對我個人來說是比較喜歡的,因為這本書寫的是作者的人生歷程,主要是心路歷程。

對一個喜歡心理學的人來說,意義就大不同了,談談我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作品中是可以瞭解一個人的性格的,人間失格可以看出,作者本人是個雙向性格的人,生活中他是個悲觀,消極,愛裝,像個蝸牛,處處小心,可以說生來就是個厭世的人。

但是他的骨子裡又是個英雄主義者,他崇拜英雄,自己又做不了英雄,所以他活的特別累,特別掙扎,到後來就成了抑鬱症,選擇了自殺。

看小說特別是名著的目的是從書中接收了什麼?而不被書中的人物影響了,我從人間失格里就看到了,雙重性格和憂鬱性人格,對一個心理工作者有很大的幫助。



玄學心靈導師春年


這絕不是一部“教人自殺”的書!如果讀者深省,就會明白這是一部向死而生的嘔心瀝血之作。對於作家當時所置身其中的日本病態而殘酷的“文明”的洞察與再無商量餘地的決然拒絕,只是這部小說可以載入人類文學史的炫目“披風”,一顆童心對於那種真正慈祥率真的人類未來文明的召喚,才是它動人的“心跳”。作為讀者,如果讀懂了這種召喚,你一定會竭盡全力地————活著!因為你——責無旁貸地要成為這童心所召喚的未來文明的一分子。你如果是長者,你不忍再像這小說中的“長者”那樣變臉——你不能在暴怒和冷漠中切換你的處世哲學!你如果是一個年輕人,你得警醒一意孤行的殘酷,不要為難一個和你沒有愛情又不忍傷你心的人!真正成年了的讀者,合上這部小說,會從此很輕易地就能發現自己身邊的————童心,它可能在你熟悉卻又忽視的人中閃現,也可能在陌生的人潮中湧現,它並不弱小,它只是善良,成全過你的喜樂!它好像“銳利”,但是它洞穿的是一個複雜的世界的憂傷。你再也不會忍心————讓這樣的童心為你而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