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建在一個山洞裡嗎?

廬山位於江西北部九江境內,廬山為什麼稱“匡廬”呢?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有此稱呼。廬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認為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自東晉以來,中國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過無數重要的歷史印跡。廬山既非中國佛教名山,也非道教名山,但佛教和道教卻異常活躍,歷史上一度成為中國南方的宗教中心。

廬山曾經還是個學術聖地,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就在廬山五老峰南麓。其實白鹿洞並不是指一個山洞,只是這塊地方是一片凹地,之所以起名“白鹿”,是因為早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名叫李渤的人曾在此地隱居讀書,期間他馴養過白鹿,給自己的書屋起名白鹿洞。後來,五代南唐時期在此地正式設立官方學院,被稱為“廬山國學”或者“白鹿國學”,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在京城之外設立的官方學院。真正使得白鹿洞書院名聲鼎盛的是朱熹,朱熹率領朝廷官員參觀白鹿洞書院之後,對書院破敗景象感到惋惜。朱熹對書院重新修建,自任洞主,在此講學,一時間使得白鹿洞書院成為當時的一個學術中心。朱熹還親自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教規》,創立了一套學院教學及管理標準,這一標準還傳到了海外,一直影響了後世幾百年。朱熹在白鹿洞講學時提出了學習的五個步驟,成為後人學習的準則,這五序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建在一個山洞裡嗎?

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

內容來源:《中華文化十萬個為什麼——地理名勝》中華書局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