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隨著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雲貴高原也接踵崛起,從雲貴高原向長江中下游平原延伸,便形成了面積約十萬平方公里的武陵山脈,而湘西沅陵,就位於武陵山中。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沅陵人主要包含漢、苗、土家、白族等幾個民族,由於沅陵歷來為漢族進入西南各族的橋頭堡,所以這裡的各個族群早已同化和融合,使用相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漢語方言之一的西南官話和漢字,現極難明顯區分其族群類別,只是在戶籍統計時由人們自我選擇和填寫而已,因此進行文化探討就以“沅陵人”命名。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按照“形而上”的順序,首先看到的是沅陵人的手藝或工藝作品。沅陵山區多山石竹木瓜果,於是民匠有相應的各種匠人,如木匠、巖匠、蔑匠、棉(彈)匠等,其中前三種又可細分出“雕匠”。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最有趣的是瓜雕“龍鳳搶寶”,栩栩如生,歎為觀止。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木匠“鳳”的獨立木雕,完全是一件工藝美術品。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沅陵人的火炕,坑裡燒著山上撿來的乾柴,既可煮飯、燒水,柴火的煙又可燻肉。每到冬季,一家人圍著火炕,自家的狗啊貓啊也圍著火坑,隔壁的鄉里鄉親經常竄門過來也圍著火坑,說說笑笑,其樂融融。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火盆上烤著紅薯,烤紅薯最是香!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照片中的蔑藝作品,既具實用功能,又是審美作品,例如簸箕上織出“福祿壽喜”四字。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俗語說依葫蘆畫瓢,手藝人全用晾乾後的葫蘆殼製作各式各樣的“瓢”或其它器皿,既可實用,又可觀賞、把玩。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其次是精神產品之一的戲曲——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源於江西弋陽腔,江西弋陽腔為中國戲曲三大聲腔之一,而三大聲腔最終又合成、發展為中國國劇京劇,京劇花旦的女高音和老生的男高音顯然是高腔的繼承和發展。至於民歌和通俗唱法中的真假聲轉換技術,在展河高腔裡簡直是小菜一碟。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辰河高腔中的臉譜技術與其他中國傳統戲曲一樣,將化妝藝術推向極致。中國古代的大腕大款喜歡觀戲和與戲曲演員(俗稱“戲子”)交往,甚至婚娶女演員,顯然是受了臉譜藝術的誘惑。照片中的女性臉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靚麗動人之至,連老外也摻和其中。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沅陵人就是愛辰河高腔,每逢年節,必請劇團進鄉下村唱戲,觀戲群眾,人山人海,不亦樂乎!辰河高腔音樂伴奏器樂中的司鑼和嗩吶,地位非常了得。前者如樂隊指揮,控制整個戲曲的節奏和進程,後者則如西洋管弦樂團的第一小提琴一樣,或悲或喜或愁或樂的主旋律,就出自其口!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再次是神秘文化核心內容之一的巫儺文化。沅陵古為辰州治所地,從隋朝(公元589年)至民國元年(1911年)辰州府在此度過1322年,官方史官和地方誌編撰者都知道,辰州地區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沅陵尤為代表。被稱為“辰州三絕”中的趕屍、放蠱、畫符,由於高公、高鐵、飛機、手機、X光、核磁共振、計算機的出現,而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沅陵人仍然舞獅子、耍龍燈、玩蚌殼和彩龍船,中國傳位戲劇表演基本樣式的“二人臺”,在此仍然延續。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世上本無龍,中國也不出產獅子,蚌殼姑娘福祉人間也只是民間故事或神話傳說,但沅陵人民就是要借這些虛擬化的事物,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謳歌和嚮往,辰州儺戲就因此榮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沅陵巫儺文化的另一個生存標誌就是儺技表演,而其中的“上刀山下火海”就是中國巫儺文化中沅陵人所貢獻的一絕,照片中實錄的表演,踩刀人和蹚火者絲毫無傷,令人驚歎。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最後是弘揚正氣的紅色經典。沅陵幾千年來就是邊陲之地,天高地遠,七山二水一分田,朝廷不斷賦稅,又加上地方官紳兵匪的盤剝和劫掠,使得沅陵百姓民不聊生。中國共產黨推翻了三座大山,根除了千年匪患,讓民眾翻身做了主人,沅陵就有幸成為賀龍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的根據地之一,有幸送兒送郎當紅軍,為建立新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立軍功。

正因為如此,沅陵人滿懷“紅軍情結”,唱紅軍、舞紅軍、演紅軍,沅陵人作詞、作曲、表演的舞蹈《起軍鞋》從市到省,一路進京,登上中央電視臺,榮獲大獎。照片中的沅陵妹子,扮演紅軍,表演《紅軍妹妹回來了》,紅軍家屬老太,看了十分高興,欣然與“女紅軍”合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湖南省沅陵縣:淺談沅陵文化擷英

作者簡歷

糜海平,男,一九五八年生,一九七七年考入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先後擔任過中學教師、縣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1992年考取全國律師資格,並從此至今從事專職律師職業。


感謝

丁勇平康福 老師的精彩美圖!

讓我們都來欣賞家鄉的美文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