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这是如今很多人拿来做自己爱情宣言的一句古诗,出自汉代才女卓文君的《白头吟》。她的这首乐府诗,是写给一个叫司马相如的男人,她深爱这个男人,却不知道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渣男。

司马相如,四川成都人,汉代大才子,尤其善于写赋。辛弃疾曾有词云:“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相如赋”说的就是这位了。后人更是有“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一说,把他的赋与这些名家并排,由此可见其才华。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但是,有才华并不见的就是好人,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司马相如就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的流氓。

他年轻时家境不错,二十多岁家里就给他买了个叫武骑常侍的官,主要工作就是陪皇帝打猎。很明显,专业不对口,他一个文人,怎么能舞刀弄枪的呢?司马相如喜欢写赋,但是他的老板汉景帝不喜欢赋,于是他便只能郁郁不得志。

没多久,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进京朝拜。刘武表面上是个文学爱好者,身边跟着一群善于写词赋的文人,司马相如一看,这位跟自己专业对口,于是就跳槽到了刘武身边。

跳槽后的司马相如在“梁园”确实过得如鱼得水,然而刘武身为皇家人,难免牵扯进皇家斗争,最后被新上任的汉武帝刘彻疏远,没几年就呜呼哀哉了。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水”没了“鱼”当然好不到哪去,此时司马相如早已家道中落,灰头土脸的他只好去投奔在邛崃县当县令的好朋友王吉。邛崃是个富县,治下有钱人很多,卓文君的老爸卓王孙就是其中一位,据记载她家光是家奴就有八百人。卓文君十六岁嫁人,没两年丈夫就过了世,此时正待在娘家。虽然是个寡妇,但她不但容貌秀丽,还很有才情,但是对于司马相如来说,卓文君家的财产才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他们的相遇,原本就是司马相如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为了接近卓文君,司马相如与好朋友王县长做了一出好戏。王县长先是安排他住在县里的招待所,然后每天登门拜访,司马相如则一直托病不见,一来二去,县里的人都知道县长家来了位“贵客”,连县长都轻易见不到。从古自今,有钱人都有结交名士的爱好,卓王孙这位邛崃首富自然也不能免俗,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马设宴结交。

一请再请,司马相如终于是来到卓王孙家。作为一名文艺女青年,卓文君对于司马相如当然相当好奇,于是躲在屏风后面偷偷打量,司马相如佯装不知。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司马相如在宴会上以一曲《凤求凰》博得满堂喝彩,同时也打动了卓文君的芳心。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派人以重金赏赐卓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拐了人家的女儿,连招呼都不打,立马就带回了老家,司马相如之所以这么急,自然是有他的算计。其一就是要生米煮成熟饭,把事情搞大,让卓家没有退路;其二则是为他下一步的计划做铺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回到司马相如家卓文君才发现,这位风度翩翩的情哥哥居然是“家徒四壁立”,家里除了四面墙,啥也没有,这完全是没办法过日子嘛。

在明知自家情况如何的前提下,司马相如还是把卓文君带回了家,无非就是要告诉她:“我是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人,你家里那么有钱,你看着办吧”,渣男气质显露无疑。我们的文君妹妹也很上道,马上跟他说:“要不,我们还是回邛崃吧,就算问兄弟接济一点,也比现在强啊”,司马相如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两人又回到了邛崃。

可以说,司马相如这一手玩的是相当漂亮。没料到的是,卓王孙精明了一辈子,哪里肯吃这样的亏,直接就宣布对卓文君实施经济制裁:“要钱?门都没有”。

作为一个资深渣男,司马相如面对这种情况一点不慌:“不给是吧,那行,文君妹妹,我们把马车卖了,自食其力吧”,正沉浸在爱河中的卓小姐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自然是无有不从。于是司马相如卖了马车,就在卓家对面买了个小酒铺,然后让卓文君站在门口买酒,他自己则穿个大裤衩子跟雇工一起干活:“不给钱,我就恶心死你”。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首富家的女儿抛头露面当街买酒,这在那时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迅速就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围观。这下把卓王孙臊的,门都不敢出了。但是卓家家大业大,他狠的下心,其他叔伯兄弟可看不下去,纷纷跑来劝他:“你就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又不差钱,何至于此”。最终,迫于舆论压力,卓王孙不得不给卓文君送去了该有的嫁妆,同时还倒贴了一百个奴仆和一百万钱,让他们滚回成都。

一下子少奋斗了三十年,司马相如滚的那叫一个利索。

如果故事到此就结束,我们的司马兄顶多也就算心机重了点,之所以说他渣,是因为后面的事情。

正所谓人穷志短,司马相如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一直不得志,这一下子阔起来了,官运也跟着来了,汉武帝对他的赋颇为欣赏,直接把他调到了长安。很奇怪的是,他把卓文君留在了成都,两地分居了。

来到京城,司马相如一路青云直上,很快成了汉武帝跟前的红人。有权有势之后,他的渣男本质渐渐显露出来,整日在长安花天酒地,完全忘了家里还有一位文君妹妹在独守空闺,很快他就爱上了一位茂陵女子。离婚是不敢离的,主要是“凤求凰”一事影响太大,一离婚自己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全毁了,说不得仕途就到此结束。纳妾还是可以的,于是他隐晦地给卓文君写了一封只有十三个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你没看错,以上就是信的全部内容。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聪慧的卓文君一看就懂了,没有“亿”,司马相如告诉她的是,关于他们的过去,他已经没有了“记忆”,也可以解释为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情意”。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白头吟》感动千年,背后故事凄凉无比

为了与司马相如在一起,卓文君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她难道当真不清楚当年当垆卖酒那些事情背后的厉害关系吗?她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真的爱这个男人,所以这种结果是她不能接受的。于是她写下《白头吟》,作为回信,寄给司马相如,以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对两人感情的决绝。

不知是震撼于妻子的才情还是出于内心的愧疚,司马相如最终打消了纳妾的念头,然而他不爱卓文君已然是事实。

司马相如晚年的时候,因为酒色过度而导致了糖尿病,只能辞官,但是却定居在了茂陵,他终究对那个没得手的茂陵女念念不忘。

公元前121年,卓文君去世,三年以后,司马相如去世。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西京杂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