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生,我想谈一谈年龄


作为女生,我想谈一谈年龄



周三晚,我爸语重心长地劝我:“30岁以上就很难找到好对象了。”

年龄,好像永远和女性分不开。提到年轻女性的词语,比如“豆蔻年华““窈窕淑女”,总是让人产生美的联想,可是提到年老的女性,比如“老妪”、“老身”,一下子光芒就黯淡了。如果女性如花,到了30岁,好像这朵花就该枯萎了。为什么我们的婚恋观,如此在意女性的年龄呢?根据《社会心理学》,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男性更容易为(年龄和外貌特征)处子育峰的女性所吸引。十几岁的男孩喜欢比自已大几岁的女性:ニ十多岁的男性喜欢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性;年龄较大的男性则偏好更年轻的女性并且男性的年纪越大,在选择伴侣时所偏好的年龄差距就越大( Kenrick& others,2009)欧洲的求偶广告,印度的婚姻广告、以及来自美国、非洲和菲律宾的婚姻记录都证明了这一模式具有世界普遍性( Singh,1993; Singh& Randall,2007)。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偏爱比自己大一点的男性。演化心理学家再次强调,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选择使男性偏爱预示生殖能力强的女性特征。


仅从自然选择层面来说,无论哪个阶段的男性都喜欢年轻的女性。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也就不奇怪年长的女性被贬低了。可是自然选择的理论总是会忽视人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志的独立个体。

如果你问我,作为一名女生,哪个年龄阶段是我最好的时候?

我认为是当下。我开始从大学的懵懂单纯的状态走出来,相信自己身上的力量,会运用我的理性去判断,运用我的感性去共情。比起青涩无知,我更喜欢我这时候的状态。年轻和年老,只是人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

我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容貌,妆也不好化,口红也不涂,面膜也不敷。这些东西,没办法给我一种充实感。我需要内心的力量,而这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读过的书。我直到现在才敢说自己有一点点观点。以前的我就是在各种观点之间摇摆的墙头草。为什么我没有观点?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判断这些东西可不可信。

我也知道,身边的人很在意自己的面容,要化妆,要美颜,才有勇气展示自己的照片。可是,岁月倏忽而去,“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现实。我们的恐惧是基于衰老本身?还是因为衰老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呢?

有些人会说,打扮自己是为了悦纳自己,但是你能区分得清这是你自己真实的想法,还是社会施加给你的吗?

根据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如果让不同的人分别在一个屋子,他们对于光点的移动距离的判断各不相同,但是如果让他们呆在同一个屋子,他们的答案会趋向于统一。该实验的启迪就是:我们对于现实的看法未必就仅仅只是自己的看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体是容易受到暗示的。我的想法也受着他人或书籍的影响。不过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相比于内在的美好,外在的分量要轻很多。我们可以用得体的妆容来修饰自身,但是内在的丰盈却需要阅历、眼界来充实,而这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年龄赋予我们的智慧。如果我害怕年龄的增长,那一定是害怕自己的成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它。

往期文章:

挤地铁,在夹缝中求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