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呢?

農夫也瘋狂


在農村的俗語其實是非常多的,可以說基本上是關乎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俗語,很多都到了現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社會,反而被很多人所遺忘,但是當一旦和老張一樣接觸到農村俗語的魅力之後,相信就會和老張一樣,深深的被這座文化瑰寶保護所吸引。這兩天正是清明放假時期,在這個假期裡面,我們總算沒有受到倒春寒天氣的影響,因此路上全是熙熙攘攘踏青和返鄉祭祖的人。關於祭祖,我們不得不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跪拜,因此今天老張和大家分享分享分享這個關於跪拜“拜三拜四”的習俗。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句話其實非常好理解,因為敗在這裡就是跪拜的意思,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給長輩叩頭的時候,一次只能最多扣三下,如果扣頭扣為四下的話,就會顯示出對長輩的不尊敬。其實關於這個事情,老張以前也鬧出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誤會,下邊老張就和大家來分享分享這個小故事。

老張小的時候,因為家裡面比較窮,但是那會兒村子裡的生活氛圍還是非常好的,每年的大年初一的時候,村子裡的小孩都要給村子裡的長輩挨家挨戶去叩頭拜新年,其實那我的目的也非常的單純,就是去別人家拿紅包,有的時候紅包拿不到的話也會拿回來幾個糖果,在當時整個農村比較貧窮的時代,能有幾個糖果其實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事情了。記得那一年老張去給我本族的一位長輩去拜年,那會兒這位長輩家裡麵條件比較好,和老張一起去的還有七八個孩子,大家一起就跑到了這位長輩家裡。

這位長輩家裡條件好,所以每年去拜年給的基本都是錢,有時候是二分錢,有時候是五分錢,前面的小夥伴們都是扣三個頭,但是輪到老張的時候,老張自作聰明,想著是既然大家都是叩三個頭,那麼老張扣4個頭的話,豈不是給的紅包會更大一點?抱著這樣的心理那張就哐哐哐哐一下子扣了4個頭,當時老張就想著,這麼我給你四個頭,壓歲錢肯定比別的小夥伴要多。只要當時這位長輩就不開心了,不過看我是小孩子的份上,就把我叫起來,將我拉到他身邊,非常嚴肅的告訴我,以後給長輩們叩頭的話,不能扣4個,只能扣三個。當時因為一起的小孩子比較多,所以很快就有人問為什麼一定要扣三個不能扣4個?這位長輩給我們說,原來自古以來給人叩頭就有“活人三叩,死人四叩”說法,意思是說給活人叩頭的話要扣三個,給死人叩頭的話要扣4個,而且我國古代一直以來都是死者為大的觀念,這樣也更能體現出對死者的尊重。後來這位長輩給解釋清楚之後就說我犯了錯誤,所以壓歲錢要扣掉一些,於是只給了老張一分錢,這件事情老張現在還記憶猶深。


通過上面的描述,相信大家也已經清楚了,在古代咱們有非常嚴格的禮儀制度,尤其是在尊重長輩和祭祖方面,更是顯得尤其的鄭重,因此,嗯,給活人叩頭的時候,只能扣三個頭,給死人叩頭的話則要叩4個,當然啦,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這個風俗只是老張這邊漢中地區的風俗,不知道各位朋友你們那裡的風俗是不是也和老張這邊一樣啦?歡迎留言分享。


老張談三農


在過去的農村講究還是頗多的,這樣那樣的說法和講究,很多都是聞所未聞之事,你要是不信,還真的別說,能給你說出個道道來,也有很多都是違心的說法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也有的確實是有一些道理,是很值得流傳下去的,像對於禮節之中的很多老話,也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對於現代生活也是頗有意義,那麼這裡說的這句老話有什麼寓意和含義呢?

對於這句老話有兩種版本,都是說的拜三不拜四,但意思卻是大相徑庭,描述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其中一個是我們最為常見和做的跪拜禮節,像祭祀時候,過年拜年的期間,老人過壽,以及夫妻對拜,都是講究拜三下,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三拜九叩,這也是一種傳統的禮節,對於拜禮,很忌諱是拜四下的,其中含義很簡單,我們對於數字諧音是很敏感的,所以這個四拜是決計不能出現的,這個跟我們的傳統禮節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也是一種傳承歷史的一種禮節,這種說法還是很靠譜的。


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則就比較無厘頭,這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指過生日,在過三十歲生日的時候,要好好的操辦一下自己的生日,也是作為三十而立的一種好的寓意,也就是說三十歲的生日可以過,而四十歲的時候要避開,可以說成三十九,也可以說成四十一,但唯獨是不能說四十,也是一種對於數字的違心做法,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也是對於美好生活一種期盼的說法,能夠讓自己平安無事的順順利利的一種期盼,也並非是什麼壞事。


其實在農村還有一句老話叫做:男不三,女不四,這裡反而說的是男人是不能過三十歲生日,女人呢則是不能過四十歲生日,也是一種比較離奇的說法,認為男人三十是而立之年,也是奮鬥的年紀,這個階段的男人是有很大的壓力的,是不宜在這個年齡段過生日,也是要避開,女人呢在過去的四十歲就要步入衰老的階段,而這個數字也是很不好,也是要在四十歲避開不過生日,現在貌似這種說法沒有那麼講究,三十歲的男人很多還在學校,而且為了事業沒有成家的也不在少數,女人四十也正值一朵花的年紀,對於這些老話其實是沒有什麼講究的。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要看人們如何認識理解,拜如何理解,三四如何理解,認識理解不同,結果就大不一樣。

拜,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見面行禮表祝賀,拜訪,用一定的禮節授與,恭敬地與對方結成某種關係,敬辭。拜的不同,結果是大不一樣的,拜天拜地拜神拜鬼拜人也不一樣。拜分男女分陰陽分單雙。從陰陽單雙論,陽人宜陽宜單不宜陰雙,三陽單,四陰雙,故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實是誇張的說法,目的起強調警示作用的,並非拜四拜就一定會出事。

三很多時候代表天地人。為人要拜天拜地拜父母君親師,只拜如此三拜即可,其它不必拜了,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亂拜。一拜天時,二拜地利,三拜人和。過去人迷信,相信有神鬼,所以會拜神拜鬼,神助人,鬼害人,神三鬼四,拜神拜三不拜四,拜鬼才拜四。弄清了拜,為何而拜,怎麼拜,就不會出事了。

拜天拜地拜神鬼有講究,有禮節,拜人之忌諱就更多,拜父母君親師之禮節更值得注意,要重細節,不可隨便,不然真的會弄巧成拙,會出事的。對父母,岳父母,君親師的拜敬是要很細心很慎重,馬虎粗心不得的。

四不但是陰雙,諧音死廢,所以人多忌諱四,拜四人就不喜歡很有反感了。做生日祝壽,四十也要忌了,逢四要忌諱了。三是陽單吉,三己代表多,有三已代表天地人,足夠了,不必拜四了,這也是有些人的理解。

拜是表禮數的,表恭敬的,表祝賀的,如此之拜,是要細心的,有講究不可隨便的,不講究而隨便,有時真起不到作用而反招禍端的,所以不要小看了這小小的拜拜拜。




樹德漢碩


在農村經常會有一些有意思的俗語,而且有一些在農村實踐中還會有一些深遠的意義,比如這句“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中就蘊含了非常深刻的禮節以及相關的習俗。

這句話在過去的農村非常盛行,其中這句話應用最多的就是跪拜的禮節,尤其是在給長輩過壽以及見面行禮的時候,並不是一味地拜的越多就越能表達孝心,這其中是有講究的。首先如果給長輩祝壽時候,一般跪拜三次,磕頭九次,是表示對老人的尊敬,也是比較符合我們中國三拜九叩的常理的,但是你如果跪拜四次,就一定會惹得老人不高興,因為“四”這個字跟“死”是屬於同音字,老人祝壽都是想著能夠健康長壽,你跪拜四次那是詛咒老人可是萬萬使不得的。


其次就是如果在典禮上以及去寺廟跪拜祈禱平安時候也要切記不可以跪拜四次,因為民間盛傳“神三鬼四”一說,如果你跪拜四次,那麼你所跪拜的就不是神仙了,就是周邊的一些小鬼,這樣不但起不到祈禱平安的作用,還有可能跟鬼怪打上關係,會讓你厄運纏身,甚至失去生命。

然後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民間過生日的習俗,“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句話在農村過生日時候也是經常的聽到,因為在農村一般三十歲生日時候要好好慶祝一番,但是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不要操辦了。因為三十歲代表人已經到了最有本事的時候,如果三十歲好好慶祝一番,那麼後半生也預示著無災無難,可以大展宏圖。人一旦到了四十歲一輩子基本已經定格了,如果這個年齡再去大辦生日,則會讓自己提前老去,所以不宜大辦。



總之這些風俗習慣是老一輩人累計下來的經驗,雖說無任何科學依據可言,但是為了順心如意,最好還是按照禮節來的好,而且我國自古以來都是個禮儀之邦,所以在一些用的到場合,記得這些禮節是有必要的。


豫土人家


從字面上講,拜指跪拜,大意是講給長輩拜壽時,要三拜九叩。四拜就不吉利了,畢竟在“四”在漢語中諧音“死”。拜壽時一般都要講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求個吉利,你卻拜了“四”拜,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咒長輩早死,這是非常令人忌諱的。


此外,古人講“神三鬼四”,意思是指在祭拜鬼神的時候,祭神時拜三下,紙錢三張一燒。祭鬼怪時拜四下,紙錢四張一燒。在祭神時千萬不能拜錯,否則神仙就會發怒,從而降下災禍。這就是“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的另一個說法。

但是,我覺得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

有句話叫“事不過三”。

這裡的“三”並不是數字三的意思,它指的是一個度。

中國人做事追求中庸之道,凡事都有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物極必反,好事變成壞事,當然,壞事也有可能變成好事。

在這裡,“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我覺得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拜,指追求。

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在追求功名利祿。有人想發財,有人想升官,有人想長壽,有人想揚名。在規矩之內努力叫理想,這就是那個“三”。為了追求不擇手段叫貪婪,“這就是其中的“四”。而貪婪無度者,不管追求什麼,到了最終反而會身敗名裂,一無所有。

比如說清朝的和坤,乾隆皇帝在世時位極人臣,家財萬貫。可他依然不知滿足,大肆撈取財富,連地方上進貢給皇帝的貢品也敢強取,地方官員迫於他的權勢,敢怒不敢言。可是最後的結局怎樣呢,嘉慶帝一紙令下,抄家罷爵,被一束白綾了結了性命,史書上也留下了大貪官的汙名,從此遺臭萬年。

他從一個小侍衛做到一品大員,因為乾隆皇帝的寵愛,他得到了生命中的“三”——權力。可是他想名利雙收,權也要,財也要,妄想著再得到那個“四”。雖說他暫時得到了,最終卻是為他人做了嫁衣,還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所以,人生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拜三不拜四”這個度,否則定會應了“拜四必出事”。

其實,在農村裡,或許農民並沒有讀過太多書,大道理他們不懂。可是他們總能從生活中總結經驗,用琅琅上口的農村俗語口口相傳,聽起來大俗,裡面卻蘊含著人生至理。我們稍一琢磨,就能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從而少走許多彎路。


胡爾力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呢?

中國真的是禮儀之幫,自古就有很多禮節講究,比如拜壽、拜訪、拜年等等,而且有很多場合還要磕頭而拜呢,雖然如今都簡化了,但是拜的過程中有些東西還是比較講究的。在我們農村就有“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的說法,梅花想分享一下自己對此俗話的理解。

第一,拜三不拜四,體現在給老人祝壽時有講究。現在人們的日子都過的比較舒心,大人孩子老人每逢過生日,一大家人都會藉此聚一聚,特別是家裡有長壽老人的,每到生日之日,比過年都熱鬧,親戚都會來給老人祝壽,而且為了讓老人開心還會磕頭拜壽呢,說到磕頭可是一定要注意哈,一拜三叩或三拜九叩一定不會錯的,但你要弄出個四拜來,那一定是祝壽人中最不受待見的,如果老人比較講究的話,一氣之下還能把你趕出去呢,因為拜三不拜四在一些老人心中還是跟深蒂固的,你拜四下,“四”與“死”同音,這不祝“死”嗎,老人能不翻臉嗎!



第二,出門拜親或拜訪貴人或客戶逢三拜訪而不要逢四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三以及三的倍數是吉數字,“若要走,三六九”,因此出門走親訪友時會選逢三的日子,而很少逢四去拜訪的,特別是重要客戶或歲數大的長輩,你逢四去拜人家還會說你沒有誠意呢,人永會認為這樣的人不懂禮儀。而不懂禮儀之人,也是沒有教養,一個沒有教養之人能做什麼大事呢,這種情況如果談生意十有八九是談不成。


第三,“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另一講究就是體現在過生日到底過多少歲上。古代人壽命普遍不是很長,平均年齡60左右,30歲就是人後半生生的一個新起點,但是絕不能再40歲過生日,演繹到現在變成女人到了40歲時,不能宴請好友,大操大辦慶40歲的生日,只能在家自己做生日,有些地方也有叫“男不三、女不四”說法。

雖然現在是新社會,很多事情都不是很講究的,但是自古就傳承下來的一些習俗,不僅是一種講究,也是中國的一種禮儀文化,我們還是去遵守注意一下比較好。梅花不是封建之一,不論是做人做事,不想做不三不四之人,大禮儀要遵守,但最重要是凡事自己開心他人樂意才是。


山村梅花


一拜天、再拜地、三拜父母和師尊,除了上面說的三拜,其餘的不能拜,俗語裡說的拜三不拜四,拜其它的要麼是出事了,要麼會出事。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可輕易跪拜,所以拜三不拜四的的跪拜是指男人。

我文明古國乃禮儀道德之邦,三拜九叩是最志誠的叩拜,是對尊者敬重姿態,所謂的三拜裡的三是指天時,地利,人和此三種,從遠古一直到延續到今天,結婚的新人都是一拜天地,二拜父母,然後夫妻對拜,為了強調這個三,新婚大喜時,天地並列排在了第一,加上了夫妻對拜,這樣就是三拜了。

九叩是跪下拜時,每一拜三下,起身再拜,三拜共九叩,這是最重的禮節了,是古代普天之下對天子的叩拜,越是嚴謹的場合,越是有很正式的叩拜。

三是尊重,是古代延續下來的吉利數字,從古至今,結婚後的女人回孃家都是走三、六、九這三個日子,要想走,三六九,好日子都是從三六九里挑出來的,且三排首位。

說完了三,三拜是取了最吉祥數字三,是代表天時,地利,人和三種的三拜後,咱再看看四,四這個數字從發音上就被不被中國人接受,四諧音等同於死。


古代人喜歡做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老壽星坐在中堂,接受著子女兒孫們的跪拜,也是三拜,就連那些牙牙學語的小孫子,都會在母親嚴格調教下,給老壽星叩仨響頭,祝福於是老壽星壽比南山,老壽星開心受拜。

但如果有人在壽星誕辰上跪拜時,衝老壽星拜四下,老壽星一準是生氣的,他(她)會認為是被後代們嫌棄老,拜四下是咒罵死的意思,意思是說你個老不死的,生日跪拜四下,就是要你死的意思,這是拜四惹禍事。拜四自然要出事了,不得把壽星氣死啊。

再接之前話茬,三拜是:天,地,父母。師如父母,所以拜師傅,之外所拜皆為四,拜四自然是出事了,求人託關係,電視劇裡拜四的都是沒活路走了的人,是萬般無奈下跪拜了三拜之外的人。是因為出事了才拜,不是拜了才出事。


跪拜很重要,重要場合,拜該拜的人和事物,杜絕四拜的機會,讓人生幸福且祥和。


悠然見東山


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很多俗語在一個地方表達的是這層意思,在另一個地區表達的就是另一層意思了,但這中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就拿“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這句俗語來說吧,不同地區所表達的意思就略有不同。

(1)儒家文化,跪拜禮之道。

我家鄉距離山東曲阜孔子的老家很近,因此一直以來也文化傳承也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在一些儒家文化的禮節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古代面對君王時的大禮是“三拜九叩”,表示對一個人的敬重和威嚴,我們北方地區長期作為國家行政中心,因此很多古代君王的禮節在民間也慢慢傳承下來,只不過在民間,“三拜”已經屬於對人非常敬重的禮節了,“九叩”就顯得有些過分也有些繁瑣了。

所以在民間“三拜”很常見,比如結婚要三叩首,祭拜祖先已經逝去的親人要三叩首跪拜禮等等諸如此類的禮儀。在我們村老人經常會在過年的時候說“神三鬼四人兩個”,說的就是祭拜神仙要拜三下,祭拜鬼神要拜四下,但過年給長輩磕頭卻只能磕兩下。再加上“四”的諧音是“死”,被人們認為是“極陰”的代表,因此如果給人或者給祖先拜4下,那就是一種非常非常的不尊敬了。

從而可以知道,在我們北方老家“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其實就是一種跪拜禮儀的嚴格要求,一些傳統禮儀的細節,真要說“拜四要出事”恐怕也不是那麼回事,只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罷了,自然沒必要在意太多。

(2)另外一層意思表達的是人們對過生日年歲的講究和忌諱。

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樣,人們忌諱“四”的諧音是“死”,因此都想方設法要避開“四”,而在陰陽五行中,“四”有屬於極陰的代表,所以在以前很多人過生日會可以避開“四十歲”生日,在農村尤其忌諱過四十歲生日,認為這跟不吉利。我叔叔前幾年過的四十歲生日,那時候我剛好回老家,便去他家給他過生日,但我沒考慮那麼多,到了才知道叔叔那天壓根沒過生日,就中午改善了下伙食算是過了生日。

一問才知道叔叔是可以避開四十歲生日的,雖然他自己也不相信這些,但圖個吉利,也就不張揚平平淡淡度過了這一天,叔叔還說要真過生日,也不會說四十歲生日,會說“今天過得是三十九歲生日”,其目的就是圖個吉利,要說有什麼含義,還真沒什麼值得注意的。


李阿冰


俗話說:神三,鬼四。行鞠躬拜禮是有講究的,給神和活著的人行拜禮,需要“三叩首”。而祭拜亡靈則是“四叩首”。這是自古留下來的禮儀規矩。如果錯行了禮儀,會被視為大逆不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