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瓦崗寨四大驃騎猛將都有誰?李密為何重蹈楊玄感的覆轍?

Y616388166


瓦崗山確實有四大驃騎,那是在李密時期。

《舊唐書·程知節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

時密(李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自雲:“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李密在瓦崗軍中選拔出八千精銳之士,分成四部,由四員猛將各自率領。

哪四員猛將呢?分別是秦叔寶、羅士信、程咬金和裴行儼。咱們分別瞭解一下史書中的這四員猛將:

一、秦叔寶


這太有名了,就是隋唐好漢中那位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單八縣,鎮山東半邊天,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的“神拳太保”秦瓊。

秦瓊是齊州歷城人,曾經在隋將來護兒麾下效力,受到來護兒的信重。

秦瓊曾經跟隨張須陀鎮壓過農民起義軍。

張須陀所部曾經與盧明月的十萬起義軍在下邳遭遇。敵眾我寡,張須陀下令發動夜襲,別人都“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

秦瓊和羅士信率領帳下勇士深夜出擊,燒掉敵營三十柵,大敗盧明月,“明月以數百騎遁去”,秦瓊威名大振。

平定孫宣雅起義軍,秦瓊奮勇“先登”,立下首功,封為建節尉。

但隋朝氣數已盡,難以挽回。後來他們遇到了瓦崗軍,被打敗了,張須陀戰死,秦瓊就率殘部投靠了隋朝大將裴仁基。

不久,裴仁基投降了瓦崗軍,秦瓊也成了瓦崗軍的一員。李密也很信重他,封為“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秦瓊就成為了瓦崗軍四驃騎之一。

在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戰鬥中,李密中箭落馬,左右護衛都逃走了,秦瓊見狀,“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救下李密,又率部打退了宇文化及的進攻。“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

後來,李密與王世充展開決戰,全軍大敗,秦瓊做了俘虜。

王世充也久聞秦瓊的大名,封他做了“龍驤大將軍”。 但秦瓊對王世充很不感冒,找個機會脫離,投靠了唐軍。


李世民也知道秦瓊的戰鬥力,“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封秦瓊做了馬軍總管。

在李世民麾下,秦瓊英勇作戰,屢立戰功。

在美良川之戰中,大破尉遲敬德,並俘虜了他。

秦瓊參加了介休之戰,擊敗了宋金剛。

平定王世充之戰,秦瓊擔任唐軍的先鋒大將;

虎牢關之戰,秦叔寶率部率先攻陷敵陣。

秦瓊的戰鬥力很強悍,敵軍中如果有“驍將銳卒”挑釁,秦瓊就“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

後來秦瓊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為李世民登上龍椅立下功勞。

秦瓊死後,陪葬於李世民為自己修建的昭陵。他的畫像也入了凌煙閣功臣圖,位居第二十四位。

二、羅士信


羅士信是興唐演義中羅成和羅士信兩人的綜合原型。

羅士信也是齊州歷城人,和秦瓊是老鄉,他和秦瓊關係很好,年僅十四歲時,就跟隨著秦瓊一齊在張須陀麾下效力。

張須陀看到羅士信小,認為他身體瘦弱,年齡幼小,鎧甲都穿著不合適,不許他上陣。

羅士信怒了,披上兩層重甲,又背上兩個箭壺,仍然能輕鬆躍上馬背,讓張須陀十分驚訝。

濰水之戰,敵人正在佈陣,羅士信就衝單槍匹馬衝過去了,“執長矛馳入賊營”,瞬間幹掉幾個敵人,還用長矛挑著其中一個人的首級在敵方陣前橫著走。敵軍大驚,誰也不敢上前迎戰。

下邳之戰,羅士信和秦瓊率領勇士夜襲盧明月,火燒敵營,再立大功。

羅士信喜歡將所斬殺的敵人割掉鼻子,拿回來檢點戰功。

張須陀很欣賞羅士信的勇猛,送給他寶馬良駒,讓他護衛左右。衝鋒時,兩人共同出擊。

隋煬帝聽說了這事,就命人畫下張須陀和羅士信共同戰鬥的情景。

張須陀戰敗被殺後,羅士信和秦瓊就投奔了裴仁基,裴仁基對羅士信非常好,羅士信很感激。

後來,羅士信又跟隨著裴仁基投降了瓦崗軍。

李密也知道羅士信的勇猛,把他封為內軍驃騎之一,統率兩千精銳騎士。

李密率軍與王世充決戰,羅士信衝鋒在前,受傷被俘,王世充很信重他,“愛其才,厚遇之,與同寢食”。

但羅士信對王世充根本瞧不上眼,找到機會率部歸降了唐軍。

在李世討伐王世充的戰鬥中,羅士信率兵攻下了千金堡,立下功勞。被封為絳州總管、剡國公。

洛陽平定後,羅士信為感激裴仁基對他的恩遇,“出家財斂葬北邙以報德”,並表示“我死當墓其側”。

後來,唐軍征討劉黑闥。羅士信率幾百前鋒部隊兵進入了洺水城,突然遭到裡應外合的包圍,苦戰被俘。

劉黑闥想收降羅士信,“黑闥聞其勇,意欲活之,”但羅士信堅決不降,被劉黑闥殺害,當時年僅二十歲。

李世民花重金贖回了羅士信的屍體厚葬之,追諡曰“勇”。

李世民遵照羅士信生前遺願,將他埋葬在裴仁基的墓旁。

羅士信確實是個有情有義的好漢。

三、程咬金


程咬金是濟州東阿人,後來改名為程知節。他是名門之後,父祖是北齊的官員。

在真實歷史上程咬金的武器不是宣花斧,而是馬槊:“少驍勇,善用馬槊”。

程咬金入行比較早,最初是在鄉里組織“民團”,後來率領手下加入了瓦崗寨,受到李密的重用,封他為內軍四驃騎之一,統率騎兵精銳。

裴仁基歸降瓦崗山以後,李密和王世充在邙山進行決戰,裴仁基的兒子裴行儼中箭落馬,程咬金衝過去連殺數名敵軍,救下裴行儼,共乘一馬退回了本陣。王世充部下的有個猛將追來,揮舞著長槊來刺他,程咬金抓住了槊杆,一折兩斷,反手用槊尖刺死了殺追者。


李密敗後,王世充把程咬金、秦瓊、羅士信等瓦崗寨舊將收入麾下,但這些瓦崗舊將們都很討厭王世充。後來,程咬金和秦瓊等人就歸附了唐軍。

此後程咬金被李世民任命為秦王府的左三統軍,屢立戰功,“從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搴旗先登者不一,以功封宿國公。”

程咬金也參加了玄武門事變,事後被封右武衛大將軍。

程咬金的畫像也入了凌煙閣,位居第第十九。程咬金在唐高宗年間去世,年77歲,高宗追封他為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並陪葬於昭陵。

四、裴行儼


裴行儼就是評書中裴元慶的原型。是裴仁基的兒子。

裴仁基是絳州聞喜人,出身於北周的官宦之家。

裴仁基曾經為隋朝立下過大功,參與過隋朝的平陳、討吐谷渾、徵高麗等各個戰役。

隋末,裴仁基奉命去討伐各地的農民起義軍,立下很多戰功,但被監察御史蕭懷靜牽制,被朝廷懷疑。裴仁基就帶著兒子裴行儼和秦瓊、羅士信等心腹兵將歸降了瓦崗。

李密對裴仁基父子還是很信重的,封裴仁基為河東郡公,裴行儼被封為了絳郡公,四驃騎之一,統率一支精銳騎兵部隊。


李密與王世充在邙山一戰,李密不聽裴仁基的勸告,而是採取了單雄信正面決戰。

兩軍開戰,裴行儼身先士卒,率部衝鋒,被敵箭射中落馬,程咬金救下了他。

瓦崗軍大敗,王世充收編瓦崗舊部,“以其父子並驍銳,深禮之”,封裴仁基為禮部尚書,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王世充還把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裴行儼。

裴行儼勇猛作戰,每次都衝鋒在前,所向披靡,被稱為“萬人敵”。但王世充這個人猜忌心很重,屢次打壓和防範。

裴仁基父親決定先下手為強,組織人員欲採取行動,刺殺王世充。但消息走漏,王世充率部包圍了他們,裴仁基和裴行儼父子雙雙遇害。

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後,裴家的舊部羅士信將裴仁基父子重新收斂入葬。

裴家只有一名幼子留活了下來,就是裴行儉,後來成為唐高宗時期的一代名將。


饞嘴肥貓鏟史官


瓦崗寨四大驃騎猛將的說法應該源於新、舊唐書中的《程知節列傳》,當時李密在瓦崗軍中挑選八千精銳組成內軍驃騎,由手下四位猛將統領,並得意的認為這八千人的戰鬥裡可以和百萬大軍相比。

時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驃騎,分為左右以自衛,號為內軍。自雲:“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舊唐書程知節列傳》知節聚眾數百保鄉里。後事李密,而密料士八千隸四驃騎,分左右以自衛,號“內軍”,常曰:“此可當百萬。”知節領驃騎之一,恩遇隆特。《新唐書程知節列傳》

瓦崗寨四大驃騎猛將都有哪幾位呢?

根據《程知節列傳》的記載,我們可以斷定李密的瓦崗軍中應該有一支八千人左右叫作“內軍”的精銳騎兵部隊,並且由其帳下的四員猛將分別統領其中一部。但是這四位驃騎猛將到底是哪四位?正史中並沒有全部列出。當然我們可以肯定程知節是其中之一,再根據秦瓊秦叔寶的列傳來看,他也應該是其中之一。

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舊唐書秦叔寶列傳》 仁基降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 《新唐書秦叔寶列傳》

那麼剩下兩位是誰呢?很遺憾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因此無法確定。但是現在有一些說法把羅士信和裴行儼列為四驃騎之列,個人認為應該是受《隋唐演義》的影響,在正史中沒有明確的記載。

  • 首先講羅士信,他和秦瓊原先都在張須陀的手下,後來張須陀戰死,兩人又一起投奔到裴仁基的帳下,後又一起跟隨裴仁基投降李密的瓦崗軍。同樣的經歷,同樣的勇猛,按理說他很有可能就是四驃騎之一。但是在新舊唐書中都沒有記載羅士信也進入了內軍併成為四驃騎之一。反而是記載為李密封羅士信為總管,讓他統領原有的人馬。

士信隨裴仁基率眾歸於密,署為總管。使統所部《舊唐書忠義列傳上》士信與裴仁基歸密,署總管,俾統所部討王世充《新唐書忠義列傳上》
  • 再說裴行儼,他是裴仁基的兒子,隨同父親一起投奔李密後,也沒有明確記載他進入內軍成為四驃騎之一,而是封為上柱國、絳郡公。另外當時的瓦崗軍還是股份制企業,剛剛投奔李密的裴仁基父子顯然還不可能直接進入李密最嫡系的內軍(程知節和秦叔寶屬於勢單力薄,李密顯然是將他們籠絡進自己的嫡系圈子;而從後來羅士信的經歷來看,裴仁基父子顯然對羅士信非常賞識和籠絡,裴氏父子死後羅士信為他們安葬,並且羅士信死後也兌現了諾言葬在他們父子墓旁)。而且裴行儼應該更有可能繼續統領他們父子帶過來的人馬。

其子行儼,驍勇善戰,密復以為絳郡公,甚相委暱《隋書裴仁基列傳》密以仁基為上柱國、河東公;仁基子行儼,驍勇善戰,密亦以為上柱國、絳郡公。《資治通鑑》

終上所述,個人認為瓦崗寨四驃騎猛將能夠確認的應該只有程知節和秦叔寶,其他兩位難以明確。把羅士信和裴行儼列入其中很可能是受到演義小說或評書的影響更大,因為羅士信在演義中和秦叔寶的義弟,是一位天生神力可以和李元霸打平手的猛將。而裴行儼也就是演義裡裴元慶的原型,也是隋唐第三好漢,又是一個可以硬抗李元霸三錘的牛人。

延伸:李世民的驃騎猛將

其實在同時期的歷史上還記載了一隻和瓦崗寨的內軍驃騎類似的部隊,而且領兵的將領也差不多。那就是李世民的玄甲騎軍,都是選自李世民軍中的精銳,一色的黑衣黑甲,統兵的將領也是四個,秦叔寶和程知節又在其中,另兩位是尉遲敬德和翟長孫。

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每戰,世民親被玄甲帥之為前鋒,乘機進擊,所向無不摧破,敵人畏之。 《資治通鑑》

李密為何重蹈楊玄感的覆轍

這裡指的是楊玄感在黎陽起兵時,李密(當時是楊玄感的主要謀士)向他獻了三條計策:上策是向北攻佔幽州,切斷隋煬帝遠征高麗大軍的歸路,迫使隋軍主力自潰;中策是越過洛陽向西進攻關中,佔據關中戰略要地後,與隋煬帝和天下群雄爭奪天下;下策是進攻洛陽。結果短視的楊玄感認為隋朝顯貴的家眷都在洛陽,要進攻洛陽控制這些家眷逼迫隋煬帝的大軍投降。同時楊玄感的另一個可笑的理由是大軍過境而不去攻打就不能顯示他手下大軍的勇武,簡直和項羽的“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有的一比。結果楊玄感屯兵洛陽堅城之下,攻城不下反被隋煬帝調集大軍四面圍困,僅僅兩個月就兵敗身死。

但是李密投奔瓦崗寨並取得瓦崗軍的控制權之後,卻依然以攻取洛陽為目標,雖然擁兵幾十萬,幾乎號令北方,但是卻依然和楊玄感一樣圍著洛陽打來打去,擊潰宇文化及從揚州帶回的隋軍主力後被王世充在邙山一戰擊潰。

為什麼前期對天下形勢研究分析的如此透徹的李密會走上楊玄感的老路呢?

  • 李密雖然取得了瓦崗軍的控制權,但是他並沒有完全控制整個瓦崗軍,他不得不顧忌眾多瓦崗元老的意見:與楊玄感自起兵起就是自己部隊的絕對領袖不同,李密投奔瓦崗寨的目的不是為了當老大,他只是為了活命而希望能在瓦崗軍中出任謀士之類的職務,而且也正是靠自己出眾的謀劃能力才獲得當時瓦崗軍的領袖翟讓的青睞。隨後藉助李密的謀劃瓦崗軍連續攻取金堤關、滎陽等州縣,又擊敗了隋朝悍將張須陀,攻克興洛倉這一個後勤物資重地,又通過開倉放糧迅速籠絡人心,瓦崗軍的實力迅速壯大。可以說正是李密的出眾能力,使得瓦崗軍從萬餘人的流寇性質的農民軍,逐漸壯大轉變成擁兵三十萬,號令群雄的割據勢力。也正因此翟讓主動讓賢,認識到自己沒有爭天下能力的他主動推舉李密為瓦崗軍的首領,就這樣李密成為了瓦崗寨的領袖。可想而知,李密對瓦崗寨的控制能力顯然還不是很強,因此他不得不顧忌和考慮瓦崗元老的意見和想法。這也在史書上有明確的記錄:

護軍柴孝和說密曰:“秦地阻山帶河,項背之亡,漢得之王。今公以仁基壁回洛,翟讓保洛口,公束鎧倍道趨長安,百姓誰不郊迎?是徵而不戰也。眾附兵強,然後東向,指捴豪傑,天下廓清無事矣。今遲之,恐為人先。”密曰:“僕懷此久,顧我部皆山東人,今未下洛,安肯與我偕西?且諸將皆群盜,不相統一,敗則掃地矣。”《新唐書李密列傳》

由此可以看出,李密是知道攻取關中要比攻取洛陽更重要,但是因為瓦崗軍大部分是山東人,他們在沒有攻下洛陽之前,不肯西入關中,如果李密徑直領兵西取關中的話,很可能導致瓦崗軍解體。

  • 李密貪戀洛陽附近的大批軍需物資:李密帶領瓦崗軍的崛起很大意義上來是靠攻取興洛倉、回洛倉這兩個後勤物資基地控制了大批糧草物資才得以迅速崛起。如果領兵西取,他擔心後勤物資被隋軍奪去,因而顧慮重重。事實也證明,李密在洛陽的戰事中,除了進攻洛陽之外,多次和隋軍展開對這幾個後勤基地的爭奪戰。

  • 實力強大後的李密自信過頭,極度膨脹:隨著李密率領瓦崗軍不停的攻城掠地,加之不短開倉放糧籠絡民心,瓦崗軍的勢力不斷壯大。再加上李密剷除了翟讓,威服瓦崗軍元老派,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沒有人反抗,看似加強了對瓦崗軍的控制。再加上海內群雄紛紛上表歸附,史書上甚至對他統領號令的區域也進行了描述,而像李淵這樣的厲害角色也不斷的示弱逢迎,讓李密已經飄飄然了,殊不知李淵迅速西取關中,得了最大的實惠,自己則空有一個盟主頭銜,反而替李淵抵擋洛陽和揚州的兩支隋軍主力。
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遣使歸密。竇建德、硃粲、楊士林、孟海公、徐圓朗、盧祖尚、周法明等並隨使通表於密勸進,於是密下官屬鹹勸密即尊號,密曰:“東都未平,不可議此。”《舊唐書李密列傳》高祖起師太原,密自謂主盟,遣將軍張仁則致書於帝,呼為兄,請以步騎會河內。帝覽書,笑曰:“密陸梁,不可折簡致之。吾方定京師,未能東略,若不與,是生一隋。密適為吾守成皋,拒東都兵,使不得西,更遣剽將莫如密。吾寧推順,使驕其志,我得留撫關中,大事濟矣。”令記室溫大雅作報書,厚禮尊讓。密大喜,示其下,曰:“唐公見推,顧天下無可慮者。”遂專事隋。《新唐書李密列傳》
  • 剷除翟讓後,瓦崗軍內部暗潮湧動,矛盾重重:李密剷除翟讓的確事出有因,畢竟翟讓的部屬和哥哥都在搞小動作,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李密果斷出手殺死翟讓等人。之後李密並沒有擴大清洗,當然他也不敢完全清洗瓦崗元老們。於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表面上我們沒有看到大的激烈反抗。單雄信等人也依舊服從李密的領導,連險些在清洗中死去的徐世勣也是如此。但是斬殺翟讓的事件為瓦崗軍的覆滅埋下了伏筆,李密和瓦崗元老們有了隔閡,李密雖然為了大局沒有繼續展開殘酷的清洗,但是也開始重用新人,不願再相信和依靠瓦崗元老們,而瓦崗元老中也潛藏著一些不穩定因素,他們心中有了怨氣,甚至可能有一些人在心中有了對李密的敵視。在決定瓦崗軍命運的邙山之戰中,瓦崗軍敗的非常詭異,幾乎可以斷定內部出了問題,而且一敗之後就完全沒有了凝聚力,不僅被俘的瓦崗將領投降,一些在各地鎮守的瓦崗將領也紛紛獻城投降。從另一件事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李密和瓦崗元老的隔閡。李密失敗後,部下紛紛投降,李密率領殘部撤退時本來可以去徐世勣屯兵駐守的黎陽,因為那裡是瓦崗軍倖存的部隊中最居實力的一支,但是當初李密清洗翟讓時,手下險些殺死徐世勣,雖然是李密親自下令救了徐世勣。但是李密仍然因害怕而不信任徐世勣,於是乾脆逃入關中投降了李淵,從此就像被拔牙的老虎任人宰割。之後李密不甘落寞又叛逃了唐朝,被地方守將殺死,為他收屍厚葬的恰恰是徐世勣。

綜上所述,李密肯定比楊玄感的能力更強,也更具有戰略眼光,但是因為得到瓦崗軍控制權的特殊方式,使得李密對瓦崗軍內部一直不能很好的控制,最終不得不進行清洗,進而導致內部暗潮湧動,離心離德。同時李密個人的過度自信,心態膨脹,也使他盲目相信那些上表依附的群雄,自認為已經基本控制了北方,只要擊敗隋軍主力就能在群雄的擁戴下以反隋盟主的身份登基稱帝,殊不知卻為李淵父子做了嫁衣。


圍爐品茗人


瓦崗寨四大驃騎猛將分別是:秦瓊,程咬金,羅士信,裴行儼,小編不贅。說說李密為啥敗了。

大業十三年,李密擁兵三十萬,奪取了黎陽糧倉,讓祖君彥寫了《討隋煬帝檄》,列舉了隋煬帝十大罪狀,天下震動。此時護軍柴孝和跟他說,八百里秦川有山河之險,項羽丟掉咸陽自刎烏江,劉邦佔據咸陽建立大漢帝國。現在你不如讓裴仁基守住黎陽倉,翟讓守住洛口倉,你帶領精銳部隊直取長安,老百姓誰不簞食壺漿迎接你。佔據長安派人東下攻洛陽,天下豪傑誰不望風而從,到時候天下皆在掌握之中。如果你去得遲了,就怕被人捷足先登。李密說,我也想去啊。可是我帶領的這幫人都是山東豪傑,拿不下洛陽誰肯跟我去長安。再說了諸將都是強盜出身,互相沒有隸屬關係,如果入長安敗了,別看現在人多勢眾,到時候分分鐘作鳥獸散。你這計劃太冒險,不能聽。那麼除了這幾個因素,李密為啥不去長安呢,三條。

第一,怕隋煬帝斷他後路。隋煬帝別看在江都醉生夢死,但人家可是打仗出身,不知道什麼時候忽然振作起來可不是鬧著玩的。隋煬帝帶領的關隴驍勇是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部隊,武器精良訓練有素,就李密手底下這幫強盜出身的烏合之眾,根本不值一打。什麼瓦崗寨英雄,什麼三十六路煙塵,遇到隋煬帝都是白給。後來宇文化及把隋煬帝殺了,帶領這幫人回長安,結果被李密攔住不讓回,雙方一場血戰,李密差點被一箭射死。幸虧宇文化及眾叛親離不得人心,李密方才險勝。如果讓隋煬帝帶著這幫人,李密根本打不贏。

第二,被李淵忽悠了。就在李密跟王世充在洛陽死磕的時候,李淵也起兵了。李淵玩的晚,沒人沒錢,就是三個兒子帶了萬把人,跟李密比起來根本不在一個層次,就怕李密不攻洛陽直取長安,就給李密寫信,認李密為大弟,老弟啊,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楊隋氣數已盡,以後代隋的就是你。讖語說姓李的當得天下,肯定會應在你身上。我老了,五十多歲人了,沒啥想法了。以後能跟著你喝口湯就心滿意足了。李密被李淵一通忽悠,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跟部下說,李淵都想推我日後當皇帝,我還有啥可擔心的。於是徹底打消了直取長安的念頭,一門心思死磕王世充。

第三,楊玄感的前車之鑑。大業九年,楊玄感起兵造反,找李密商議對策,李密就出了個直取長安的主意。李密說,關中四塞之地,守衛長安城的都是老弱病殘,很容易拿下。拿下長安,得到關隴集團的支持,讓楊廣回不了家。楊玄感聽了,帶領精銳部隊直取長安,但是路上卻耽誤了三四天圍攻位於河南陝縣的弘農宮,結果被隋軍包了餃子,楊玄感兵敗自殺。所以李密也怕被隋軍包了餃子,自己往前攻長安一時下不來,往後隋軍追了上來,裡外夾擊,自己就會像楊玄感一樣被包了餃子,人頭被部下拿去請功。所以死也要拿下洛陽再圖長安,長安果然被李淵捷足先登了。


唐風宋月


提起隋唐時期,瓦崗的故事為人津津樂道,黃海冰版的《隋唐英雄傳》想必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雖然電視劇和歷史有些差距,但是瓦崗寨的英雄故事卻是百聽不厭滴。電視劇裡有瓦崗五虎,那麼你知道歷史上的瓦崗四大驃騎是誰嗎?又為何說瓦崗領袖李密的失敗是重蹈覆轍呢?



瓦崗寨四大驃騎大將軍

1、山東秦叔寶

黃海冰版《隋唐英雄傳》小時候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喜歡的莫過於秦瓊秦叔寶了。秦叔寶山東濟南人,祖上三代擔任過北齊的文官。到了隋朝隋煬帝的時候,秦叔寶先是在隋朝將領來護兒手下當將軍。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秦叔寶跟著張須陀到處平叛,和羅士信一起屢次立戰功,可是各地起義愈演愈烈,公元616張須陀在滎陽被李密打得兵敗身亡。秦叔寶帶著敗兵投靠了裴仁基(裴元慶他爹,跟電視劇有很多不同呀),過了沒多久裴仁基在虎牢關帶著部隊投靠了李密,李密對秦叔寶早有耳聞,很快就提拔秦叔寶成為精銳內軍的四大驃騎將軍之一。後來跟著李密在和洛陽王世充大戰中兵敗被抓,王世充雖然寵愛有加但道不同不相為謀,不久後投到秦王李世民帳下,隨後南征北戰成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2、混世魔王程咬金

一提到他就想起黃海冰版《隋唐英雄傳》裡,靈活的胖子林子聰,用著個斧頭穿得像個乞丐,天罡三十六斧就會三招。但真實歷史上的程咬金改名叫程知節,祖上和秦叔寶一樣是北齊官吏,他年少有為看天下大亂就拉起隊伍保衛家鄉,擅長用的武器不是斧頭而是馬槊。後來同樣投靠到李密帳下,成為李密內軍的四大驃騎將軍之一。李密被王世充打敗,程咬金隨後跟著秦叔寶等人被王世充,但因為對王世充為人不屑,後跟著秦叔寶等人投靠李世民。南征北戰最後還封了國公,同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比秦叔寶高。當官時為人比較低調懂得潔身自好,在武媚娘和高宗時期沒怎麼被迫害最後病死在家中。



3、羅士信

羅士信和秦叔寶是老鄉,公元617年出道初一的年紀(十四歲)就跟著秦叔寶到處平叛。別看年紀小個子不打,打起仗來卻是員猛將(不像新版隋唐演義裡的傻大個)。跟著秦叔寶在張須陀帳下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張須陀喜愛連隋煬帝對他都讚賞有加。在張須陀兵敗被殺後,跟著老大哥秦叔寶最終到了李密手下,同樣成了內軍四大驃騎將軍之一。後來跟著秦叔寶輾轉到王世充手下再到李世民手下,公元622年在討伐劉黑闥的過程中,兵敗被殺死的時候才二十歲,可惜了。



4、裴行儼

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裡的的裴元慶,電視劇裡死在了李元霸手中。歷史上的裴行儼是個有能力的guan二代,跟著老爹裴仁基南征北戰為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由於裴仁基被奸人所害不得已帶著手下和兒子投靠了李密,李密的四大驃騎將軍三個都是他爹手下包括他自己。李密對他們也不薄,在李密和王世充決戰前期其父為李密獻計沒被採納,仗著兵力優勢和王世充正面決戰,結果李密兵敗被迫投靠王世充。王世充雖然待他們父子很好甚至把女兒嫁給裴行儼,可他卻為人心胸狹窄始終不信任他麼父子,迫於他們父子決定解決掉王世充可惜事情敗露被殺。



為什麼說裡密重蹈楊玄感覆轍

李密本是隋朝官員,後來成了天下起義軍中實力最強的瓦崗軍老大。結果在和洛陽王世充的對戰中,沒有聽信手下參謀的建議兵敗而這個建議四年前他自己也提過。話說四年前楊玄感起兵反隋找了好朋友李密當參謀,結果李密給楊玄感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在隋煬帝徵高句麗回國的路上結果了隋煬帝,中策就是趕緊入主關中拿下長安憑此為根據地奪取天下,下策就是拿下最近的洛陽。楊玄感選了下策結果洛陽久攻不下,最終被隋煬帝派兵包圍兵敗被殺。



簡單不夠全面的李密失敗的原因

一、恩將仇報不得人心

李密跟著好朋友楊玄感起兵失敗後,被全國通緝流落到瓦崗瓦崗寨老大翟讓對他禮遇有加,給兵給權讓李密有機會立下赫赫戰功。後來甚至把權利都給了李密,隨著李密功勞越來越多太過囂張,引起瓦崗軍元老的不滿都希望翟讓可以重新掌權,到翟讓知道顧全大局沒有同意可李密心胸狹窄擺下鴻門宴,使得瓦崗發生內訌軍心不穩,忘恩負義的殺了提拔自己的前任老大威望下降。



二、瓦崗寨人才多,結構複雜

瓦崗作為勢力很強的起義軍,主要構成有翟讓等為首的土匪集團,裴仁基和秦叔寶等反叛的隋朝正規軍,還有大量的饑民以及大大小小的依附勢力。李密不會團結同志也不懂用人,本來瓦崗人才濟濟,結果因為他的心胸狹窄,用了太疑使得和他一條心的人不多。最終落個兵敗鳥獸散,從最大的起義軍領袖變成了別人的手下。



三、太過膨脹,當局者迷

洛陽城下李密也面臨著楊玄感打落陽還是奪關中困局,彷彿情景再顯此刻的李密不再是李參謀,是天下最強義軍的老大,犯了當局者迷的魔咒。李密在拿下洛倉後瓦崗軍實力大增,手下提出了當初他給楊玄感的建義,揮師關中奪取長安以此為根據地爭奪天下,結果不停勸讓李淵佔了先機。屯兵洛陽城下和王世充硬剛,雖然人馬眾多但是戰鬥力不行,久攻不下又不聽手下建議非要正面決戰結果反被王世充打敗被迫投靠李淵。


寫得不夠全面,歡迎評論區補充!!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小編喲,有補充的希望不吝賜教!!!(好像在百家講壇聽過失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