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機構今年以來調研123家公司 26只一季報預喜股值得關注

海外機構2019年以來調研123家公司 26只一季報預喜股值得關注

■本報記者 任小雨

今年以來,A股市場呈現震盪攀升的態勢,市場賺錢效應回升吸引了大量場外資金入場,機構調研熱情持續高漲,尤其是海外機構“招兵買馬”更加積極,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629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包括基金、券商、險資、陽光私募、海外機構等),其中,海外機構共對123家上市公司進行走訪調研,佔比19.55%。

對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滬指2440點以來市場已經進入牛市初期,類似2005年下半年,政策偏暖和流動性寬鬆推動估值修復,二季度先“上車”再“選座”,慢牛已開啟,全年將呈現震盪上行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外資內資雙雙加速入場佈局,年內海外機構扎堆調研的一季報業績超預期標的後市有望實現超額收益,值得期待。

具體來看,美的集團、海康威視兩家公司年內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家數達到50家及以上,分別為72家、56家,邁瑞醫療(36家)、藍思科技(31家)、康力電梯(29家)、廣聯達(17家)、埃斯頓(17家)、鞍鋼股份(16家)、捷捷微電(14家)、TCL集團(13家)和圓通速遞(11家)等9家公司在此期間也被海外機構集體調研,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家數均在10家以上。另外,包括浙江永強(9家)、大族激光(9家)、中穎電子(9家)、新時達(7家)和比亞迪(7家)等在內的112家公司也獲得海外機構的關注。

良好的業績表現或是海外機構看好上述標的後市機會的重要支撐。統計發現,上述被海外機構調研的123家公司中,截至目前,55家公司發佈了2018年年報業績,報告期內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公司共有42家,佔比近八成。其中,蘇寧易購(216.38%)、滬電股份(180.29%)、柳工(127.70%)、金運激光(116.87%)和雲海金屬(112.83%)等5家公司2018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均在100%以上,深南電路、鵬鼎控股、飛榮達、石化機械、珀萊雅、順絡電子、五糧液、先導智能、TCL集團等公司2018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均逾50%,顯示出較高的成長性。

除此之外,還有61家公司披露2018年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共有41家,其中,歐菲光(150%)、金科文化(148.34%)、人民網(140.24%)、耐威科技(120%)和上峰水泥(102%)等公司均預計2018年淨利潤同比翻番。

2019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方面,截至4月7日,已有42家上市公司率先披露2019年一季報業績預告,業績預喜公司家數共有26家,佔比逾六成。其中,浙江永強(845.64%)、比亞迪(778.65%)、衛星石化(191.67%)、華潤三九(179.02%)、滬電股份(142.22%)、麥格米特(140%)和探路者(105%)等7家公司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均有望實現同比翻番。

在通過積極的調研後,部分標的投資價值被機構集中看好,並給出“增持”以上投資評級。在上述123只個股中,有27只個股在近期被機構集中推薦,近30日內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家數均逾10家及以上。具體來看,五糧液(32家)、海天味業(31家)、廣聯達(24家)、先導智能(23家)、天虹股份(23家)、宋城演藝(21家)、衛星石化(20家)和珀萊雅(20家)等8只個股近期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居前,均達到20家及以上,另外,包括比亞迪、金風科技、深南電路、蘇寧易購、大華股份、麗珠集團、三花智控等在內的19只個股期間機構看好評級家數均在10家及以上,後市反彈動力或更加充沛,值得關注。

行業特徵方面,上述123只被海外機構調研的個股主要扎堆在電子、機械設備、電氣設備、計算機、醫藥生物等五行業,涉及個股數量分別為26只、12只、10只、8只和7只。另外,通信(6只)、家用電器 (6只)、傳媒(6只)、食品飲料(5只)、化工(5只)、紡織服裝(5只)等行業中也有5只以上個股入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