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唱衰”,山東亮出這份榜單

面对“唱衰”,山东亮出这份榜单

山東省陽信縣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了從廢舊塑料瓶中提取再生滌綸長絲的技術,解決了廢舊聚酯降解和循環利用的難題。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王延斌通訊員馬文哲

近幾年,網上“唱衰”山東的言論不絕於耳,有人質疑山東思想保守,產業結構“積重難返”,甚至發出“山東會不會是下一個東北”的疑問,山東以這份實打實的榜單回應了質疑。

因為在深海大洋動力過程與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原創性、重量級成果,中科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4月4日在濟南登上了2018年度山東省科技最高獎的領獎臺。與他一同獲得科技大獎的,還有其他194個重磅項目。

科技日報記者翻閱多達118頁的“2018年度山東省科技獎勵項目”名錄,從項目名稱、完成人到項目介紹,面面俱到,一目瞭然。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份榜單的核心共性,“突破”無疑是最貼切的。它們或瞄準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或為補齊基礎研究的“短板”,或在海洋和農業領域精準發力……從這份榜單上,我們看到了山東科技人一年來的作為。

向新而生新技術將主導山東經濟未來

探索萬米深淵,在馬裡亞納海溝海域成功執行113項實驗和科研任務,並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這是2017年3月中科院深淵科考隊遠赴馬裡亞納海溝的深潛收穫。但很多人不知道,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發的“青能-I”固態電池為本次科考“萬泉”號著陸器控制系統及CCD傳感器提供能源,這是固態電池技術首次在苛刻環境下的技術示範,也標誌著我國首次突破全海深電源的技術瓶頸。

解決鋰離子電池的長續航能力問題,上述項目斬獲了山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翻閱榜單,這種原創性的核心技術不少,三個自然科學一等獎項目基本上都處於“風口”領域,為各路勢力和知名資本比拼的“角鬥場”,一方面三者的出現使得今年的自然科學獎達到了峰值;另一方面,三個項目涉及理論突破、醫養健康、新能源研究,它們的孕育、出現與山東省科技體制改革同步,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經歷過長時間的“厚積”之後,即將“井噴式”出現的先兆。

山東是中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山東提出了“5+5”計劃,即重點培育5大新興產業和5大優勢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五個產業屬於新興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所在;而綠色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等五個產業則屬於傳統改造升級形成的產業。

對山東來說,核心技術或者產業的原點,或是通向產業的“獨木橋”,一切為產業而來。山東省科技獎勵榜單的重點表達,就是支撐起“5+5”計劃。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山東理工大學教授張學義發現,車輛在夜間或泥濘路上行駛時,發電機輸出電壓低導致車輛照明燈變暗,而車輛在白天平坦路上行駛時,發電機輸出電壓高,車輛用電設備經常燒壞,攻克這一“低速燈不亮,高速燒燈泡”弊病,便有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誕生。如今,他又以領先的“混合勵磁發電機和起動發電機”成果斬獲山東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並創造十億元產值,也算實至名歸。

根據官方統計,本次獲獎項目中與“十強”產業密切相關的共計131項,佔全部項目的67.18%,它們將撐起山東新經濟的大格局。

老樹新芽傳統優勢產業有了新突破

花生單產不高一直是制約我國食用油脂產業發展和農民種植花生積極性的瓶頸問題。山東省農科院萬書波團隊在單粒精播技術模式、增產機理、配套技術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創建了以單粒精播技術為關鍵核心、配套鈣肥調控和“三防三促”技術的花生單粒精播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最終刷新了我國花生實收單產的新紀錄。

上述突破,讓“花生抗逆高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拿下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山東是農業大省,可以印證的數據是,2018年山東省農林牧漁總產值近萬億元,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到3.5萬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農產品出口額突破了千億元大關,佔全國的四分之一。越來越多的事實和數據證明:科技為山東農業的成長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而也將繼續支撐農業大省努力前行,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取得突破。

根據統計,本年度以農業、林業、養殖業為代表的傳統特色產業項目共計22項,較2017年度增加2項,成果涵蓋了作物遺傳育種、農藝、園藝、農業工程等多個領域,全方位的提升了山東省農業產業的技術含量。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院士斬獲山東省科技最高獎似乎並不出乎意料。因為三個月前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他領銜完成的成果“大洋能量傳遞過程、機制及其氣候效應”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是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唯一一個海洋領域項目。

山東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六分之一,毗連海域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豐富。同時,山東擁有海洋領域駐魯兩院院士22名,佔全國海洋領域院士總數的三分之一;海洋科技人員1萬多名,佔全國同類人員的四成;省級以上海洋科研教學機構55所,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110個……高度匯聚的海洋科技創新資源,加上山東在硬件、政策等方面給予海洋創新持續的投入和支持,催生海洋科學與技術領域創新成果不斷產出。

本年度,12個海洋領域的項目榜上有名,較2017年度增加50%,項目涉及海洋漁業、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多個領域,它們對山東實施“經略海洋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支撐。

先行先試“一事一議”的創新實踐

“新變化在於,自2019年起,山東省科技獎將實行提名制,社會力量設立科技獎將得到鼓勵與支持。”這是去年12月5日,《科技日報》一則消息,透露出山東科技獎勵制度的新變化。

記者瞭解到,改革以往“給各推薦單位下達指標、科技人員申請報獎、推薦單位篩選推薦”的方式,2018年山東省科技獎勵工作中全面實行“由專家學者、組織機構、相關部門提名”的制度,進一步簡化提名程序,優化提名規則,明確提名者應承擔的提名、答辯、異議答覆等責任,制定《2018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手冊》,為科研人員申請獎勵提供便利。

“保守,不善於變通”,是外界貼給山東人的標籤。這話並不全錯。與南方幹部相比較,山東人遇到矛盾問題,習慣於找成規慣例,找現成經驗,不太會用創新思維尋找解決辦法。但本次獎勵大會,從成果研發,到評選手段,改革思想卻體現地尤為明顯。

比如體現改革精神的“一事一議”制度的落地。為鼓勵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山東試點探索對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突出績效、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可以不受有關條件限制,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由所在單位和主管部門提名,經山東省科技獎勵辦審核同意直接進入會議初評。

一項科研成果,僅20年的許可使用權就賣了5.2億元,這是山東理工大學“新型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創制”項目創造的成果轉化額“中國紀錄”。對主管部門來說,2018年度受理山東理工大學“新型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創制”作為“一事一議”項目,經過相關評審程序,建議授技術發明一等獎。可以說,該項目用高超的技術含量和高額的成果效益打動了主管部門和苛刻評委。

去年11月22日,在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工作會議上,科技部副部長黃衛點名表揚了山東省科技獎勵“一事一議”的探索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