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和趙光義相比,誰的治國才能高?

約定9521


宋太祖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後來的宋太宗)等人的協助下,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舉奪取了後周天下。

北宋王朝建立後,因擁立太祖有功,趙光義被封為開封府伊兼中書令,後又加封晉王,位在宰相之上。

趙匡胤代周建宋後,為了防止五代十國割據混亂、攻伐不斷局面的再現,採取了一系列“偃武修文”的措施,加強了封建專制與君主集權,建立了由皇帝直接掌控的龐大軍隊和為數眾多的官僚機構。

為避免開國功臣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隱患,趙匡胤委婉誘導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趙彥輝、張令鐸等擁立有功的悍將,以溫和的語言勸他們交出兵權,出守藩鎮,再賜給其大量的金銀財寶,以多購良田美宅,為子孫創下享用不盡的家業和福澤。石守信等聞言恍然大悟,第二天便主動上表稱病請辭,要求解除兵權。太祖欣然頷首同意,並罷黜了他們的軍職。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這樣做,君臣之間果然相互不再猜疑,上下相安。在歷代開基帝王中,趙匡胤雖得位不正,有恃強凌弱、欺負孤兒寡母之嫌,但軍漢出身的他為人還算豁朗大氣,至少沒有大肆屠戮功臣,幹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破臣亡”的齷齪事。

隨後,趙匡胤以同樣的手法罷免了鎮守各地的節度使。為避免“君弱臣強”的局面再度出現,宋太祖又在宰相之下設立參知政事一職,以削弱相權,並改變之前由皇帝和宰相共同商討朝政大事的規矩,改由皇帝批閱,再交給宰相按旨意處理。

宋太祖趙匡胤偃武修文,力倡文教,尊重讀書人,開兩宋養士三百年(兩宋共享國祚319年)之先河,他甚至以文制武,導致軍人地位低下,雖然宋朝軍隊因此遭抑,戰力不堪,但北宋人文繁盛,商品經濟異常發達,民眾安居樂業,這個國家在趙匡胤的帶領下似乎即將進入一個花團錦簇的太平盛世。

後來,雄才大略的太祖趙匡胤還來不及完成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夙願,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趙匡胤之死,詭譎異常,燭影斧聲,迷霧重重,至今仍是一樁難解的歷史懸案。

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太宗趙光義之上位歷來有爭議,但他基本承襲了其兄的治國理念和規章制度,並開始完成老哥未竟的統一大業,他先發兵逼迫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吳越王錢鏐獻土歸降,再揮兵攻克太原,一舉滅掉了北漢。

到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東征西討,南攻北伐,終於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滅掉北漢後,宋太宗乘勢御駕北伐,企圖收復五代時被後晉“兒皇帝”石敬瑭獻給契丹(遼,)的幽雲十六州,經數場惡戰,均被遼軍擊敗,喪師敗北,自己還差點被俘。幽雲十六州是宋人心中永遠的痛。匡胤、光義兩兄弟均以收復幽云為己任,只可惜匡胤英年早逝,光義功虧一簣。

此後,收復幽雲的計劃被迫擱淺。宋太宗“興文教,抑武事”,加強文官治國。他命人編纂了《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等三大類圖書典籍。他非常重視文化事業,北宋之所以文學昌盛,文曲星輩出,甚至可以與盛唐相提並論,他老人家功莫大焉。

同時,為了鞏固其統治,宋太宗還進一步削奪藩鎮的兵權、財權與司法權,取消了節度使統領州郡的權力,下令天下所有軍州全都直隸朝廷,在宋太祖打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他還繼續執行宋太祖與民生息、輕徭薄賦、發展社會經濟的各項方針政策,並逐步完善了太祖草創的各項規章制度。在他執政期間,北宋王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鼎盛局面,奠定並夯實了宋王朝統治中國三百多年的物質、文化基礎。他和宋太祖一樣,都是北宋王朝的創業之君。

論軍事能力,趙匡胤稱帝后南北用兵,滅後蜀,滅南漢,平定南唐,逼降兩浙和福建的十五州一軍,一舉統一了南方。若不是他在不久後死去,敢怕是燕雲十六州都會被善於用兵的宋太祖收復。論行政和治國能力,則喜愛讀書、善於用人、文韜武略的宋太宗趙光義要稍微比“稍遜風騷”的宋太祖強些。

【插圖源自網絡】【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趙匡胤和趙光義都是謀朝篡位的好手,都是流氓,做人不厚道,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結果一位現世報,一位百年之後遭到報應。





趙匡胤秘密策劃陳橋兵變可見其政治才能,趁大家沒反應過來,先坐上皇位這第一把金交椅才說,然後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決心雪夜訪趙普君臣二人定下先南後北的統一大業UI這南方諸國的平定宋朝國力大增,趙匡胤修建庫房存儲綾羅綢緞金銀珠寶,準備從契丹手中購回燕雲十六州這道中原的天然屏障,即便勾不回來,用百匹綾羅綢緞犒勞戰士通過北伐一定能夠收回燕雲十六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成功收回兵權趙匡胤深知開封易攻難守,想要錢都洛陽引起趙光義的不滿堅決反對,趙匡胤只好妥協,不料百年之後,開封被金人攻破擄走大宋朝的兩位皇帝,



趙光義文治武功都趕不上趙匡胤,兩次北伐的失敗,使大宋朝錯失統一天下的機會,趙光義不知道戰爭的嚴酷性,還瞎指揮,趙光義偃武修文的國策就是個大錯誤,強大的國家沒有強大的軍隊保駕護航是行不通的科威特強大不,被伊拉克一夜之間佔領所以國家建設必須兩手都要硬西方世界別有用心的炒作宋朝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看門人的收入都比西方貴族高,意欲何為,要我們重蹈宋朝的悲劇,簡直痴心妄想




趙匡胤的治國才能比趙光義高很多。





約定9521


我覺得論治國能力,還是軍事能力趙匡胤都甩趙光義幾條街,唯一趙光義比較厲害的應該就個人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吧!

治國能力方面趙匡胤從來不陰招害人,他對後周的後人都沒有殺掉,而是讓他們都當了侯,享受榮華富貴,這為趙匡胤贏得了很多好名聲。趙匡胤作為開國皇帝,沒有像之前很多開國皇帝一樣大殺功臣,他巧妙地杯酒釋兵權掌握了晉軍,先後滅掉了全國各地的武裝割據政權,完成全國統一!用人方面趙匡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胸懷大格局,當了皇帝以後從來不親自統兵,而是把兵權交給各個將領!這些都是趙光義遠不能比的!

趙光義雖然統一了南方和北方的北漢,但是契丹國趙光義攻打幾次都未能收復,最終只能不了了之。用人方面趙光義疑心很重,打仗也不捨得給兵權,經常自己跑到前線御駕親征,打契丹的時候,差點連自己的小命都丟了。攻打幽州的時候更是失蹤了。搞得朝廷差點立趙德昭(趙匡胤次子)為皇帝!最後不得已逼死了趙德昭!

大將帶兵出征他也要指揮,而且才能還特低!有一次一大將奉命出征,趙光義把他叫到地圖邊上,親自部署了一番!營寨扎哪裡,士兵埋伏在什麼位置,他都在地圖上標得清清楚楚,但是士兵到現場一看,埋伏的地方是條河!但是皇帝的命令都不敢違抗,只能生生的在冰冷的河水中泡了一個晚上!這樣的瞎指揮,軍隊能打勝仗嗎……

綜上,無論治國還是軍事才能,趙光義和趙匡胤相比被甩十條街都不止!






趣說球事


趙匡胤與趙光義應該都是一代明君,如果比較的話,哥哥可圈可點的事更多一些。從一介平民到開國帝王,有一傳奇的人生。

後周柴世宗病死,恭帝繼位,年僅7歲,符太后主政。忽聞遼國聯合北漢入侵,求救於宰相,唯趙匡胤可救,於是得到了最高兵權。

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20裡的陳橋鎮,策劃了兵變,順勢回兵,兵不血刃,奪取了後周政權,黃袍加身。事後證實,所謂的入侵子虛無有。史稱陳橋兵變。

取得政權後,致力於統一全國,先滅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地方割據政權,弟弟既位後,覆滅吳越、北漢完成全國統一大業。

全國基本打下開後,迅速穩定政權,為了防止奪權的事,不再重演,利用一次宴會,解除了所有軍事將領的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

弟弟繼承皇位後,基本上維持了哥哥的政策,沒有啥創新。他哥哥的死也與他有關。他哥召他入宮喝酒,然後夜宿皇宮,第二天他就去世了,在位僅16年,時年50歲。可憐太祖,一世梟友雄,就這樣死於非命。

毛主席評價他,不知天高地厚,非契丹對手,不擇手段,急與登帝,乃小人也。真是明槍易躲,家賊難防啊。


德雨50926495


我認為趙匡胤和趙光義相比,趙匡胤治國才能更高。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就武治方面來說,趙光義真的是要差很多。在對遼的戰爭中,急行軍,剛剛消滅北漢,將士缺乏休整,屬下的建議也未能聽進去,就去和遼國打。戰爭非常激烈,兵分三路,結果遼軍合兵一處,分而消滅宋軍,楊家將的故事就是這麼來的,楊繼業被困,得不到援軍,絕望而死。趙光義被遼軍一箭射中,危在旦夕。楊家人假扮他,讓他逃了回來。也活的不長就駕崩了。趙匡胤在武治方面,採用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策略,掃滅南方的主要政權,並控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南方政權所剩已經沒什麼能力和大宋想抗衡了,消滅是遲早的事。對於遼國採用牽制策略,和朝鮮聯合,使遼不敢輕易南下中原。國家還沒完全統一,趙匡胤就駕崩了,基本就這樣。

第二,在文治方面。太宗武治失敗就開啟了文治,鼓勵科考,科考錄取比例都很大,這也是從太宗開始大規模錄取科考人員的,導致朝廷養活了很多官員,宋朝官員在古代來說是官員最多的朝代。並且福利也特別好。導致宋朝人都看書學習,將來考取功名,這樣宋朝百姓的文化程度都比較高,也出現了一些非常著名的文化人物,畫家,書法家,詩人,政治家等都很多。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沒有的。宋朝的文化也是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程度。但養活這麼多的官員,國家財政每年都要花費巨大的錢財。太祖稱帝之後,鼓勵讀書,偃武修文,這就為宋朝的整體發展立了一個題綱。頒佈法令,保護柴家子孫後代永享富貴。重用文官,這也使得一些武將不得不也拿起書來學習。對讀書人也是非常尊敬。大致就這樣。




田田歷史


肯定是趙匡胤的治國才能高,這一點毫無疑問,試從一下幾點來分析。

趙匡胤是平民出身,自幼在洛陽夾馬營長大,成年後又外出從軍,一路從兵卒幹到殿前都點檢,成為了後周最有實力的軍事指揮官。可以說趙匡胤是白手起家,一步一步走過來,完全瞭解社會真實的運行規律,明白中國大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趙光義的成長環境就完全不一樣,可以說是借了哥哥的光環,完全沒有吃過什麼苦,成年後更是一路青雲直上,戴著皇帝胞弟的桂冠,周圍全是阿諛奉承和替他開路的人,社會經驗尤其是對真實社會和戰爭的殘酷性完全沒有正確認識,此後所有的悲劇都是源自於此。

從當皇帝面臨的處境看,完全沒有可比性,趙匡胤當皇帝,可以說杜太后完全高興不起來,因為此前皇帝換的太快,基本上都是被滅門,沒什麼好下場。趙光義當皇帝面對的至少是一個相對龐大平穩的大宋王朝。


趙光義有先天缺陷,即得位不正,正是因為為了堵住悠悠之口,為了證明自己比哥哥強,趙光義改變了既定國策,急於同契丹決戰,結果北伐一戰,自己差點丟了命不說,也徹底斷送了大宋日後奪回幽雲十六州的機會。

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趙光義比起來趙匡胤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昭烈名臣


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是黃金搭檔,是這兄弟倆的聯合努力才奠定了宋朝的通知格局。公元960年,趙匡胤的手下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皇帝,當時還處在五代十國的晚期,國家四分五裂,北宋此時佔據的地盤只有河南、陝西、山東和安徽、湖北、河北等部分地區,趙匡胤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開始經營北宋的。趙匡胤的主要精力是完成國家統一,他用了16年的時間,基本實現統一,除了幽雲十六州和盤踞在山西的北漢政權。在具體的治國上,趙匡胤也花了心思,主要就是杯酒釋兵權,剝脫武將軍政大權,將軍權和行政權分離,避免地方上的節度使做大做強,尾大不掉,最後反抗朝廷。

但是在這方面,趙匡胤作的不夠徹底,只是開了個頭。

趙匡胤將皇位傳給年富力強的弟弟趙光義,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得力助手,首都的書記兼市長以及衛戍區司令,並且具有晉王的頭銜,宋太祖趙匡胤時代,宋朝只有一位王爺,就是趙光義,可見趙匡胤對弟弟的重視程度。

經過趙光義21年的努力,北宋除了幽雲十六州,實現了國家統一,也基本奠定了國家治理格局。趙光義大力採取文官治國的模式,並形成定製,中國正式走上了以文御武的道路,徹底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200多年的軍閥割據狀況,開啟了影響至今的文官治國模式。宋太宗之後,除了元朝和清朝初年特定條件下產生的“三藩”和清末袁世凱,800餘年間,沒有再出現大軍閥。明英宗朱祁鎮、明神宗朱翊鈞都是八、九歲登基,沒有被人搶皇位,沒有重蹈後周恭帝柴宗訓的覆轍,此後再也沒有陳橋兵變了。

之所以能做到這個水平,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奠定的政治基礎,以文字治國,權力制約。總的來說,趙匡胤更加強一點,他是開拓者,趙光義是繼承者,他把哥哥趙匡胤開創的偉大事業發揚光大並全面推向了十一世紀,影響至今。


坐看東南了


趙匡胤和趙光義都可以算是明君,比較治國來看應該是趙匡胤更高。

  • 趙匡胤立國以後吸取唐代滅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軍事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手段:以文治國,軍政分開,削弱藩鎮勢力,強化中央集權;削除了地方勢力的終身制和世襲制;提倡農業,興修水利,制定了一系列優惠農業的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注意培養人才,改革科舉制度,到目前的一些做法還是宋代開創的。大興學校,尊重知識;注意發展文化事業,整頓吏治,嚴法峻刑,處置了一大批貪贓在法的高官,使社會迅速從亂到治,走上了穩定發展的軌道。 趙匡胤 在治國手段上也很高超,對待柴氏後代做法、杯酒釋兵權不僅超越前代漢,後代明也差得遠。 《宋史》評價他說:“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烏呼,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 趙光義基本是繼承了他哥哥的各種制度,大概因為是兄死弟繼,是瞭解創業艱難,所以也算明君,不過沒有太出彩的地方,可以談的是完成了趙匡胤遺志,統一中原,不過出兵遼朝、西夏均失敗,後來還爆發了農民起義。《宋史》評價他: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從對待兄弟及趙匡胤後代的做法來看更是為人所垢,和其兄比起差的太多。

  • 至於私德方面兩人也有差距,一不是在治國問題方面,另外網上一些說法(比如小周後)尚有爭議,不在這闡述。

長纓在手li


剛剛君做一個簡單的回答,治國能力其實和個人的能力,人品以及當時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第一,從個人能力上來講,趙匡胤要比趙光義的能力強,這點可以給具體化,畢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要擁戴趙匡胤為帝王,而不是趙光義自己為帝。第二,看人品,這一點趙匡胤的人品估計要甩趙光義幾條街了吧,先不說趙匡胤有多高尚,就從趙光義來說,揹負著弒兄篡位,謀殺王國之君,霸佔人妻,還變態的讓畫家將羞羞的事情畫下來,這就說明趙光義內心無比的變態。第三看當時的環境,趙匡胤應該面對的是打江山階段,能將江山打下來,在當時那種情況實屬不易。趙光義相當於坐江山,雖然外表看著業績比較好,但是殊不知,因為他的急功近利,導致宋朝一直沒有完成大一統的局面。

綜合對比下來,趙匡胤完勝趙光義。


剛剛才說


趙匡胤與趙光義兄弟倆總體上都是中國歷史上能力不錯的皇帝,趙匡胤算是超一流皇帝,趙光義也至少是一流皇帝,區別在於兩人的風格不同,趙匡胤是比較堂堂正正的英雄,而趙光義是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的奸雄。

趙匡胤即使篡奪後周的江山,也採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這樣迫不得已的方式,對後周皇室也仁至義盡,沒有像歷史上很多王朝那樣對前朝皇族斬盡殺絕。趙匡胤滅後蜀滅南唐等雖然有些仗勢欺人,但也算大勢所趨,也沒有對這些亡國之君斬盡殺絕。而趙光義為了奪取最高權力,害死了大哥趙匡胤及他的兩個兒子,還害死了弟弟趙廷美,因為覬覦後蜀亡國之君寵愛的花蕊夫人,趙光義因為得不到寧願親手殺了她。為了霸佔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的小周後,趙光義毒死李煜強暴了小周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