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在過去,一提到清明節,我們就會想到掃墓上墳、祭奠先烈這一類莊重肅穆的問題,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清明節還是我們踏青遊玩、融入自然的美好時節。在這個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美好時節,我們邀約幾名親友行至戶外呼吸空氣當中蘊含的勃勃生機,融入萬事萬物昂揚向上的情景之中,共同追思先人、祭奠英烈,不僅能夠寄託對逝去者的哀思,更加能表達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但是因為清明節對國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很多朋友都選擇在這一天掃墓祭祖,又有很多朋友選擇在這一天結伴出行,由此產生了很多這樣那樣的社會問題。祭奠過程中不少人爭搶祭祀場所,引發暴力衝突;祭祀經濟興起,各種高標準的祭祀活動增添了群眾經濟負擔;還有就是出行問題,每到節日假日,全國範圍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擁堵問題又間接引發了交通事故問題,有的人因為家鄉路途較遠同時又沒有很好的規劃出行方式,以至於錯過了最好的出行時機,耽誤了祭祀事宜。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那麼,不長不短的三天清明假期就要結束了,筆者整理了這幾天清明假期的節日內容,以及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希望能在為清明假期做上一個小節的同時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和認同。

“粗放式”祭祀引發火災

4月4日,為了提前完成祭祀活動,家住山西晉中的兩人早早的開始了掃墓上墳的活動,因為當地習俗的原因,兩位祭祀者使用了煙花炮和香等祭祀工具,在祭祀的過程中引發了山林大火,事後兩人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同樣的事件發生在海南,由於祭祀者使用明火祭祀,事後鞭炮和香火的餘燼引燃了雜草和枯樹,火災發生後當地消防部門調動兩輛消防車和100多人參與救火行動,在歷經了10個小時之後才將火勢撲滅,據瞭解,這場火災產生的過火面積達到了3500平方米。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根據統計,早在2017年清明節,僅在3天時間內,全國發生火災3351起,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群眾明火上墳引發的山火。同時,根據我國《刑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即使是因為意外引發山火,過火面積只要超過30畝,一律都要追究法律責任;如果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8000元或者過火面積超過100畝,要處以3-7年的有期徒刑。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因此,我們要反思:何種方式的祭祀才是符合社會需要的祭祀呢?筆者認為,無論任何人在掃墓祭拜的過程當中都要做到文明祭拜。一是可以採用獻花、植樹、網絡祭拜等祭拜方式,取代傳統的燒紙、放炮等非環保、重汙染、高隱患的祭拜方式。二是即使要採用明火祭拜的方式,也要在祭拜過後清除現場的香燭、鞭炮、菸頭和灰燼,做到既尊重緬懷了先人,也不給後人留有隱患。三是提倡厚養薄葬,對長輩在世時多盡孝心,讓長輩多多享受天倫之樂,在老人去世時文明祭奠、合理辦喪,用科學文明的方式表達孝心孝行

“蜂擁式”出行引發交通問題

說道節日出行,這可是老百姓的一塊心病。根據交通管理部門統計,僅在精明假期的第一天,全國各大城市出城路段、高速路段、墓區路段、景區路段均以呈現飽和狀態,全國公安交通部門每天出動警力將近18萬次,警車接近6萬次,動用交通執法站4000多個,增加臨時執勤點1萬多個,依然未能有效緩解交通狀況。用某位網友的話,根本用不到疏通,堵車堵到假期結束,交通自然就通暢了。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公路狀況不理想,鐵路出行也很緊張,根據中國鐵路的消息,早在清明節前夕,鐵路客流就已經呈現明顯的上漲態勢。預計在5日到7日的這幾天裡,全國鐵路發送旅客人數5200多萬人次,每天發送1300萬人次,比去年平均增長了7個百分點。因為鐵路客運比較緊張,全國鐵路加開旅客列車677列,其中中長途旅客列車70多列。這些增開的列車當中,有像蘭州鐵路局集團為群眾祭奠活動增開的“掃墓專列”,也有像武漢局集團為群眾欣賞武漢櫻花、襄陽桃花、荊門油菜花增開的“賞花專列”,還有就是鄭州局集團為方便大家參加清明文化節日、洛陽國際牡丹節和炎黃二帝祭祖大典等活動增開的“節日專列”。相信無論是何種專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人多!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每到一過節,筆者都想提一個建議,那就是錯峰休假。休假和節慶活動是為了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國家的假期主要圍繞重大節日慶祝活動而設立,假期的過於集中導致群眾出行的過於集中,而休假人數的過於集中進一步導致交通問題、休假品質下降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實行彈性的假期制度有助於群眾合理安排休假時間, 在緩解出行矛盾、工休矛盾的同時,真正做到提升老百姓休假質量,讓假期價值最大化。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隨性式”觀光引發道德問題

每到假期,肯定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旅遊故事,而各種各樣的旅遊故事當中,必定摻雜著各種各樣的不文明行為。都說櫻花樹上只有櫻花,但是鄭州的櫻花樹上不止有櫻花,還有各種上樹拍照的大媽。清明前後是百花綻放的世界,其中櫻花更是在春風的吹拂之下爭相競放,在河南鄭州的農大校園內,賞花的一眾人中就有這樣一位大媽,她看見百花綻放,爭奇鬥豔,不顧自己年事已高,麻溜的爬樹照相,在眾人勸阻聲中,大媽激動的回覆到“我不會掉下去的,我今天終於上樹了……”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上海大家都知道,是鼎鼎有名的國際大都市,在上海浦西,有一處公交站先後火了“兩次”。第一次是因為在互聯網上,浦西的一處公交站被評為最美公交站,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公交站。第二次“火”則是因為清明節,很多網絡發燒友和小視頻播主在清明節期間,既不去祭祖,也不去遊玩,反而選擇來到這個公交站“朝聖”。不料因為前來這個網紅地蹭熱度的人太多了,很多人等候許久也沒能選好角度拍照留念,情急之下的一位女遊客爬上了一輛公交車頭,搶佔了這個“有利地形”,這才如願以償。

清明節三天假期!這三件“可以避免”的事!值得我們反思!

公民假期出行遊玩是放鬆休閒的好方式,但是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文明行為為大家心頭“添堵”,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僅是國民素質的一個縮影,更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一種挑戰。根據統計,最引網友反感的五大不文明行為分別為:破壞景區物品和植物、公眾場所嬉笑打鬧、袒胸露和隨意脫鞋、不排隊並且隨便加塞、亂扔垃圾。雖然時代在不斷髮展和進步,但是不文明現象卻依然存在在你我身邊,這些行為不僅十分“辣眼”,而且破壞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嚴格約束自己,從廢物入箱、便後沖水做起,從每一次文明出行做起,還文明於清明,讓節慶更有序。


親愛的讀者,請分享並轉發本文,讓更多朋友看到,如果你對相關領域感興趣,請關注我,歡迎留言以及評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