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亭口炒麵最早始於1979年。那時,國家政策剛開放,農村集貿市場剛復興,亭南亭北村的農民宇文俊、趙虎山、鄒醜武等人在312國道的亭口集貿市場率先開炒麵館,過往旅客食後,無不讚揚。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招攬來許多車輛和行人。從此,炒麵館生意日漸紅火,由三、五家發展到20多家。 ​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掙錢不是騙的,賣面是靠實幹的。

改革開放以來,亭口老街道里供銷生產合作社陸陸續續的外搬,移址到三一二國道的路兩邊,就連蓄牧獸醫站都搬出來了。這就充分告訴人們,新的經濟增長勢頭要飛躍了。亭北村部分村民有眼力,有經濟頭腦,盤祘著、思考著,憑藉自身的一技之長,掙幾個零用錢,讓家裡老人孩子吃好點,穿好點,走在人前體面點。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亭口炒麵源於何時無記栽,記得一九六四年農曆四月初八亭口街道舉辦物資交流大會,由亭北村民樂劇團助興演出。中午幾個青年人卸妝之後,去亭口飯館吃飯,一碗雞蛋熗鍋炒麵,色味俱全,綠的三五葉嫩波菜,雞蛋餅攤的黃圓,象天空剛升起的一輪明月,一大老碗揪面片,雪花白中,盪漾著淡淡的紅色辣香。吃起來美味可口,讓人在貧困中留戀一生。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今天,亭口炒麵榜上提名譽滿陝甘寧青疆。幾千裡的西蘭線,陝滬線,福銀線行車跑長途的客車司傅帶著出行的朋友,硬是餓著肚子都會趕來亭口吃一碗亭口炒麵。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亭口炒麵是一種地方名小吃,也蘊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前些年,亭口賣炒麵的飯館最少有七八家,不言而喻,生意火爆,供不應求。幾家開業早的,烹任技術好的常常是門庭若市客滿座。剛剛開始起歩的,也迎來了鄉下來鎮子上趕集的許多美食家。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亭口炒麵,系列多樣化,製作方法也很獨特。選精製麵粉,少許佐料放入面中,加水揉餄,待面甦醒,加工成麵糰,體量給足。客人上坐,根據自己的口味要碗不同型材的炒麵。棍棍面,功夫在搓,一搓一拉,粗細要均勻,口感於年輕人美食。片片面,也叫BING (雙音)面。功夫在於拉和揪,揪面要求薄厚一樣、大小片型一樣,揪的速度讓人看了眼花撩亂。這兩種面做的要好吃,烹任技術裡就叫熗火候。熗火候要分秒必爭,快了缺乏香味,慢了一股燻人的糊味,兩者是烹任師傅的最大忌諱,也是亭口炒麵的獨有特色。

咸陽長武縣亭口炒麵 享譽大西北的麵食

前些年,回家看望年邁體弱多病的老母親,也是做兒子的一片孝心,為了是母親身體早日恢復健康,除了請醫生診治,再就是早晚間的問安。老母親吃了一輩子麵食,到了晚年還是離不開亭口的那一碗炒麵。於是子女們你爭我搶,去飯店裡給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端回一碗亭口炒麵來。母親雖然牙齒脫落不全,吃起來困難,子女們照應著勸宣,慢慢地吃,慢慢地咽。母親高興地咧嘴言笑,吃不了幾口,品品味兒就行了。

亭口炒麵生意最火爆的當數炒麵大王郭昌瑞。郭昌瑞開飯館賣面,有其良好的烹任基礎,在部隊裡服役,一心撲在廚房裡,為戰士們做得一手好飯菜。吃得戰士們身強力壯,腰圓體胖。全副武裝,全身攜重有五十斤之多,越野長跑五公里之遙。後來郭昌瑞入了黨,當了班長,滿載著部隊成長取得的豐碩成果,復原回到亭口,被安置在鶉觚酒廠做廚師工作。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郭昌瑞棄工下海,回到家門口辦起賣炒麵的行當來。內行辦店,經營有別,旗幟鮮明,獨樹一枝。

賣面就是賣面,不帶小菜涼盤,不賣水酒香菸。集中精力,親自實踐,摸索總結出大眾消費者的奇特口味,自然形成被消費者一致認同的美味佳餚。回頭客帶來遠方的傳說,亭口炒麵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現今,政府做企業的中流砥柱,發現新的經濟增長源,積極引導,組織評審優劣差,向外推介亭口炒麵,為長武民俗風味小吃為名牌產品。在外謀生的長武學子感到由衷的驕傲,休閒的時候一定帶著子女、帶著朋友踏上西北的黃土地,美美地咥碗長武的亭口炒麵。

亭口炒麵己成美食,切能走出長武,面向未來,久久地期盼,久久地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