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员工跳槽纳入征信,你还会选择去浙江工作吗?

鹰王6666


对于这个提议,如果不是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讨论的价值?“跳槽多了”本身从法律上就难以站稳脚跟,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对跳槽次数有明文规定,也没有标准来界定多或少。所以该提议即使要落地成文,首先还得解决法律上的问题,同时这种单方面约束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假如对劳动者有了这样一个硬性约束,不排除企业在对待劳动者时会变本加历,不要忘了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从来就未停止过!

至于去哪就业恐怕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左右,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


职业探长


我发现员工都太看得起自己了,吃着企业的饭砸企业的锅,好像企业老板总是欠自己的,自己付出的比天还大,比地还多,中国改开40年都是自己的贡献,恨不得自己离开就引来山崩地裂。这里我认同并引用最近搜狗CEO王小川的话“有种就滚”。

大家要明白,中国老板大部分是不求什么发展的,尤其是民企,求发展和求财是两回事。虽然民企为中国经济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但如果不赚钱,立马就会把企业关掉。反过来说,如果企业都不雇员,我想除了中国经济受损之外,最多也就是企业老板做个体户赚小钱而已;再急了,企业变卖资产到国外发展。如果中国的精英都走了,剩下的就是一帮没钱、学识度低、能力或魄力不足的庸人,那经济怎么办?这也是年前中央重视民企发展的重要原因。

我不妨再阐明一下劳资在市场中的关系。员工是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经营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的,所以,经营是一个过程控制,而“人”被视作经营中的一类资源,称为“人力资源”(国家机构的名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企业生产的货品原材料一样,随时要根据经营和市场变化招聘、裁减、岗位职责调整、制度监督管理,根本不是像网友所讲的带有什么感情色彩。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规律和实施制度化的经验。

中国自古以来是人情社会,管理过程中,太过于注意自身的情感感受,所以,很多单位里的人情成了腐败、执行力差的根本原因。所以,“感情”把控是中国领导和管理者比国外领导者还费心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人资源和货资源所采取不同管理方式会造成管理成本上升,因此,很多企业都基本上按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越严格,企业管理成本越低,企业发展越不会被人情、人性所困扰或阻碍。像富士康这类劳动密集型大企业之所以能在制造业低利润的情况下还能壮大、发展,主要就是实施规范的制度化,避免感情色彩。如果像网友所讲,以人的感情色彩“将心换心”的管理,那基本上就是吃大锅饭了。

随着中国市场化不断深入,中国人社部门和企业必须要进一步研究、完善、增强或创新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人资管理模式,既要调整企业和员工间的劳资矛盾又要提高企业创新和发展意愿,促进中国产业和经济健康规范发展。这需要政府的气魄,也需要企业的努力,因此,我个人对浙江人社厅敢于对跳槽频繁的务工人员实施一定的信用惩戒,我是认同和点赞的。不仅如此,智联、58招才猫等企业也都为用人单位推出大数据背调查询,用人诚信查等付费服务,这和我们公司在山东联合4000多家用人企业人资部门实施职场大数据黑名单为用人单位免费查询求职者的职场诚信记录如出一辙。

不管务工人员愿不愿意,我相信未来的职场诚信的求职者将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


陈龙剑微驳


在杭州呆了五年了,也跳槽过很多次,简单介绍一下浙江杭州这边的所谓中小型企业。

1.:创业型小公司、这种公司现在最为普遍,有个可以赚钱的兴趣辅已互联网公司普及,开发一个app数据做一下,引一轮天使投资开始烧钱,有梦想的创业者和骗投资的创业者分水岭就在这,平均存活不过2年,求职者跳槽不是理所应当吗?

2:中型公司:有自己领域内的畅销产品,种类不多普利度不够一般为大型公司附属子公司,说白了就是大公司股东另起炉灶搞的投资,缺点管理混乱,优点门槛不高进大公司前可作为跳板评论存活10年以内

3:大型公司 、这样的公司就不必多说了,985,211 研究生 博士 硕士 之类一抓一大把,普通人在基层能力不重要,情商高就好。

总结:跳槽纳入征信,纯属扯淡。你公司都不能存活到我退休凭什么让我信用受损



我可能是只最废的喵


职工频繁跳槽恰恰证明一些企业不够优秀,问题多多不是吗?

要想留住人就要反过来倒逼企业不断改进自身不足去把企业做优做大做强,这是好事呀!天大的好事,优胜劣汰呀!怎么到了浙江,在某些人的眼里那些频繁跳槽的人却成了缺乏信誉的人了呢?

中国自古就有“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说法,哪朝哪代史书上也没有发现记载过有这种限制吧好像。你见过公务员出现频繁跳槽的现象吗?为什么没出现?待遇好,福利好,工作稳定,活的有尊严呀!

一个真正善待职工把职工当人看收入又稳定的企业谁会走呢?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企业自身找问题而把责任转嫁给产业工人呢?

西方国家会有这种所谓的频繁跳槽就被纳入诚信的规定吗?谁听说过?他有吗?他们巴结工人还来不及呢!因为如果需要的话第二天就能让他们的企业停工,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回到原点,浙江出这种新规也是根据当前的形势出于一种无奈能理解,但我认为是留不住人才的。要想燕子在你家屋里搭巢,首先你要给其一根能搭巢的房梁还有能进能出的通道没错吧,不然的话燕子会比人还现实,他(她)会跑到别人家安家的。到时候你能说这只燕子缺乏信义吗?连燕雀出于本能都明白的道理,何况是我们人呢?


迎面拂清风


国家哪部法律,哪个条款规定员工进入企业后不可以频繁跳槽,员工跳槽并不全都是为了加薪,其实还有为了自身的能力能够有一更高层次的提升,如果每一个员工进入最初的企业后就开始安于现状,那不要说一个企业发展会不会不前,只怕是社会发展都会受到闭门造车的影响,所以国家不会也不能随随便便设立一个为员工进入企业后纳入征信。要将员工纳入征信首先要将企业纳入征信,记得有位知名人士曾说过,企业留不住员工其原因不外乎二点,要莫是企业给员工工资待遇不到位,要莫是企业给员工的工作太艰辛,其实企业和员工在表面上看是互利共赢的,但从更深层次来说还是员工在为企业创利,起码本人不建议将员工纳入征信。


走着走着半生已过


大家把征信这东西看成了虎狼,当然,这东西毕竟是自己隐私的一部分,好比挖鼻屎,虽然人人都挖,但是被人看着那始终不自在。并没人说上了征信,就一定是负面的。

毕竟看你简历了解你的是HR,好比医院的女护士,你是男的,让你脱了裤子在屁股打针,你还不得乖乖的啊,还有妇科的男医生,检查妇女身体那不也是本职工作。

人家是专业的,看得多了,你还以为你很有特色呢?其实人家心里都波澜不惊。

上征信和你用信用卡一样一样的,你自己只要按时还款,不是老赖,HR也不会拿你咋的,反而会是加分项。把征信视如虎狼,如果不是从隐私出发,那么就是自己心里有鬼。

你你要知道,你自己也不希望HR为自己招来一个做两天就又跳别公司去的坑比同事吧?


网店教主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不管谁跳槽总是会希望自己往好的去处去跳槽的,好的工作机会无非就是公司平台好,职位好,薪水好,抛开离家近工作压力小休息多之类这种因素吸引力大的就是这类好机会了。

浙江是国内最发达的几个地方之一了,民营企业500中就占据超过1/3强,自然这类好的工作机会比大部分省市会多不少,自然也是大家跳槽的众多选择地了。

至于频繁跳槽问题,我们看看那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一定是工作业绩做的出色做出来的,而不是单纯靠跳槽跳出来的,能在一家公司做的出色获得升职是最显现一个职业经理人成色的证明了。虽然在职业某一些阶段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可能跳槽会有一些频繁,要知道某种程度上出去找工作和闪婚差不多,出现不合适的情况很正常,跳槽频繁的现象出现也很正常,特别是年轻刚出来工作那一会,没有人会刚跳槽就计划着下一次跳槽的,所以如果浙江有好的机会给你为啥不选择呢,难道你选择机会的时候就想着马上再跳么。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因为类似这样的政策顾虑太多,机会好不好是不是适合自己才是第一顺位考虑的事情。

至于领导们这么个想法,最后是否执行也不一定,这个其实是现在一些企业可能会面临的年轻人流动性的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绝不是靠这样的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的,市场和优秀的企业自然有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恰恰这个流动性才是让薪酬更市场化,让大家赚的更多的薪水,让更优秀的企业能够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了。


点爸进化论


回农村种地一辈子不跳槽,那么信用良好有没有信用收益?那么不种地了到处找工作,东奔西走整天够吃够喝,工作俩个月玩三个月那么会不会被划入征信?虽然没那么累但是自由,那么符合自由民主自由这一条符合国家的文明社会的要求。但是不工作就不能创造价值,没办法创造价值就没办法收税。想要这一点,怎样才能让一个人好好工作?哦这样用征信,如果在干一个月玩三个月就让不能再继续工作,永不录用,结果那种自由的生活。当有一天征信实施了,过去那种干一休三的生活被记录得找不到工作了,但又要吃怎么办呢?不知道怎么办啊,身上没钱了剩下手机还没停机打开网络点击一看看到了瓦格拉斯的名言,但是又不想走这条路可又不能工作,怎么办呢?不知道怎么办。。。。


奇观天下qg


如果员工,跳槽纳入征信体系,那可以告诉你。浙江大部分企业只能自生自灭,谁也救不了。


朱先生5103山委鬼


提这问题的副厅长很明显是早忘记初心、信仰出了问题。站在资本家的立场以老百姓为敌,你把频繁跳巢的员工纳入个人诚信系统,那资本家恶意炒员工、强制加班,拖欠工资的行为怎么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