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人,學者們是如何評價大帥張作霖的?

譚敏


張作霖俗稱東北王,從草莽土匪到叱吒風雲民國的海陸空大元帥,最後命隕皇姑屯,可謂波瀾起伏的一生



1902年被官府收編。武昌起義後,仍效忠清廷,後被袁世凱任命為第二十七師師長。袁稱帝,被封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撫使;袁死後,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的幫助下控制了遼,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1920年七月,直皖戰爭爆發前,與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直奉戰爭失敗後撤回關外,任東三省保安司令,宣佈東三省“獨立”“自治”。1924年九月,挑起第二次直奉戰爭,佔據山東,一度擴展到蘇,皖,直至上海。他練好吳佩孚,閻錫山,張宗昌等合力對馮玉祥的國民軍作戰,重佔天津,北京。1926年,任安國軍總司令,,殺害李大釗等人。1927年六月,在北京成立安國軍政府,企圖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

1928年初,蔣介石統率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各路軍北上,直逼京,津。張作霖遂於五月30日下總退卻令。因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日浪潮,對日本的侵略要求未予全部承諾。6月4日清晨,張大帥乘車由北平回奉天經過瀋陽西郊皇姑屯車站附近時,被日本關東軍預先埋的炸藥炸成重傷,當日逝世。


張作霖所在的奉天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穩定,最發達的地區。東北的講武堂和兵工廠使奉軍的戰鬥力高出其他軍閥的部隊許多。東北軍的空軍部隊和海軍部隊都在側面印證了東北經濟發達的程度。張作霖更是對東北的鐵路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張作霖的一生,作為封建軍閥的他具有落後甚至是反動的一面,作為東北的封疆大吏,他對東北的經濟建設和行政管理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對教育的投入更是超前。在對外關係上,始終以維護民族利益為重。

在對日關係上,他既有抗爭也有妥協。其中抗爭是本質,妥協作為政治上相互利用的一面與當時中國衰弱的國情有關。因此不能因為他有妥協的行為,就認為他是賣國。所以雖然他不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但是是他維護民族利益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縱觀張作霖一生也是影響中國近代中國重要的人物


淘淘紫氣東來


知子莫如父。反之亦然。評價張作霖的人中,張學良絕對繞不開。張學良說,其父親張作霖“有宏才、度量大,但沒有大略”,蔣介石“有大略,無宏才”,如果張作霖和蔣介石兩巨頭合作,“不僅可以征服中國,還可以征服世界”。張學良聲稱,張作霖愛護老百姓,東北人擁戴張氏父子是因為他們“沒有刮地皮”。張學良為父親辯護說,張作霖很“愛國”,他只是表面上應付日本人。這也導致日本人後來乾脆害死了張作霖。張學良回憶,病榻上孫中山曾對他談及張大帥主政東北的困局,“你們介乎俄日這紅白兩大帝國主義勢力之間,你們很難應付”。

日本參謀部中國部部長松井石根曾背地裡議論張作霖:“這個傢伙難弄得很,始終不聽話。”

自詡為“日本梁啟超”的德富蘇峰這樣描述張作霖:“若說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地方,便是此人長著一雙細長的眼睛,他談話中很少直視我,而是常常透過眼角橫著看過來。說話聲音不高,但是眼中神光湛然,言談抑揚頓挫。他的表情略顯僵硬,但思想十分敏銳,輕易便抓到問題的關鍵,且很有機變之才。在談話中,他略帶風趣地表示他有他的看法,我們也可以有我們的看法,可以求同存異。這種開誠佈公的態度讓人覺得這是一名本色的漢子。”

已故歷史學家唐德剛評價說:“張作霖由於秉性忠烈,不可能作漢奸,因此不為日本帝國主義所容,終於兵敗之後,為日人所暗算而以身殉國。”胡適曾這樣評價張作霖的格局:“老張寧願自己的老弟兄造反,而不肯減輕他對王永江的信任,這是他最不可及之處。”

《密勒氏評論報》主編約翰·本傑明·鮑威爾(J.B.Powell)曾當面採訪過張作霖,他認為,張雖然外表溫和,卻是一頭不失威猛的“東北虎”,也是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我在中國二十五年》一書中,他這樣評價張作霖,“他無愧為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張作霖把自己的大半財產用於興辦教育。他年輕時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在東北亞地區,跟俄國人和日本人玩弄國際政治這副牌時,卻是一個精明的牌手,應付裕如,得心應手,始終保持了東北領土的完整”。


世界東西


張作霖“張大帥”,響噹噹的東北王,從一個出身貧苦的農民後代,成長為北洋軍政權最後一個實權統治者。他這一生,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投身過綠林,剿過土匪,除過蒙患,還與孫中山等人結過同盟……最後於1928年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在皇姑屯,可謂傳奇一生。

要評價張作霖此人,簡單的一個詞,就是“複雜”。往細處說去,那是好壞皆有之,一人一看法。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名人學者眼中的張大帥又如何?


兒子張學良:(父親)有雄才,無大略

少帥張學良,評價自己的老爹是“有雄才無大略”。有人解讀為“有野心、沒謀略”,或“武力有餘,文謀不足”(個人認為這解釋不全面也不準確)

據說這話是少帥晚年見侄女張閭蘅時,評價張作霖和蔣介石兩個人時說的。

“你爺爺(張作霖)是一個有雄才沒大略的人,蔣介石是一個有大略沒雄才的人。”

這兩個人都對張學良影響很深,一個是老父親,給他打下江山奠定基礎;另一個是他的戰友兄弟、上級領導,在西安事變後將他長期軟禁。張學良和這兩人算是相愛相殺吧。

少帥這樣評價老帥,有一說可能和吉林督軍這個位置有些關係。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張學良希望自己或郭松齡任這個職位,老張則有他自己的打算,少帥因此對老爹有些不滿。

不過後來少帥也曾回憶說自己老爹很厲害。父子之間一般很微妙,不好下定論。


孫中山:屢蒙我公資助 / 雨亭把東三省治理得很好

孫中山、張作霖、段祺瑞曾結成“三角同盟”,合力擊敗曹錕、吳佩孚,取得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要說孫中山和張作霖的關係,那也是非同一般。

1919年秋,孫中山首次派人到東北找張作霖,大帥表示“孫先生看得起我,我很高興!”後來孫中山找張作霖商籌軍費,大帥也是二話不說給了不少錢和槍支彈藥。孫中山很是感謝。感謝信是這麼說的:

屢蒙我公(張作霖)資助,得以收拾餘燼……而廣州之地得以復還,此皆公之大力所玉成也。”

據說孫中山還曾這麼評價張作霖——

“雨亭(張作霖)把東三省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掣肘,處境也很難。如果國家統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

孫中山兒子孫科對大帥印象也不錯,說他“個子不高,人也清秀,毫無綠林出身的樣子”,還誇他聰明,做事有效率——

“吃過(早飯)以後,他的秘書長就帶著一大堆公文進來。他聽取秘書長的報告後,也馬上用口頭指示。秘書則一旁記錄。每天一百多宗公文,(張作霖)不到一個鐘頭都可處理完畢。顯然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外交家顧維鈞:統御部下,有他的一套

顧維鈞說張大帥對他很客氣,雖沒受過教育,但有他的特長——

“統御部下,卻有他的一套。張宗昌是他的部下,他對於大帥(張作霖)是要磕頭的。張作霖要他作什麼事,他就作什麼事,服從得很。張大帥對部下,曉得他們的脾氣。他自己不要錢,對部下手頭很寬……而他自己的生活很簡單。”

學者、政治家評價張作霖

歷史學家陳崇橋:

蓋棺論定,張作霖是個做了許多壞事的封建軍閥,但也幹了一些好事……張作霖就是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對他持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的觀點都是不對的。

政治家顏惠慶:

至於他的功罪,一時尚難評判,只好留待史家的公正裁決。他所受的教育,十分有限,完全憑藉本人天賦的智慧和機變,造成他死前的領袖地位。他能在東三省,日本軍閥極度侵略之下,維持地方秩序,經歷若干年,其應付能力要非一般武人所能企及。至於他的弱點,中國一般武人所共有,不能對張氏個別加以苛刻指摘。

對於張作霖,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蘭臺知事


張作霖生在晚清時期,出身貧苦,兄弟三人,早年喪父,沒讀過書,當過獸醫,當過兵去過朝鮮,張作霖雖目不識丁但頭腦聰明機警過人而且膽大心細,他生於亂世靠自己和在一幫鐵桿弟兄支持下,從一個窮苦孩子一躍成為東北王,進而成為中華民國陸海空大元帥,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放眼中國幾千年歷史也是曲指可數的。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本人認為在他執政期間,在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富庶人民生活方面是有功的,中國的土地沒有一寸是經過他的手劃給列強的,而且當時的東北老百姓生活富庶,社會穩定,日本人對他又恨又怕,拿他沒辦法,只能將其炸死,如果大帥還在,日本人是不敢侵略的,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


像樹171634593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客觀的評價,需自由的氛圍,不帶偏見的立場,詳實可靠的證據。

從皇姑屯爆炸至今,不具備這些條件。


月影探花


真正的學者太少了,我們怎麼知道應怎麼評價,那麼就去瀋陽的大帥府聽聽講解吧。張作霖說他不認字軍閥,可他知道招商引資,知道給外來資本減,免稅,知道從關內引進人口,把東北建的很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