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加速 在轉型升級的賽道上

——全市轉型項目建設年工作綜述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要素。

去年以來,忻州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轉型項目建設年各項工作部署和全省轉型項目建設年現場推進會精神,把項目建設作為打好轉型升級翻身仗的總抓手,謀劃建設了一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強的優質項目,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滾滾奔流的源頭活水,全市經濟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形成了轉型升級的蓬勃勢頭。全市新能源比重實現結構性突破,煤與非煤工業實現重大結構性突破,煤炭產業內部先進產能實現結構性突破。全市電力總裝機規模全省第二,新能源裝機規模全省最大、佔比最高、品種最多、結構最優。

統籌謀劃,精心部署,聚焦轉型項目建設不動搖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轉型項目建設年重大部署和要求,忻州市出臺了《忻州市轉型項目建設年(2018)工作行動方案》,印發了《忻州市轉型項目建設年(2018)工作任務分解表》,把任務分解落實到了各縣(市、區)、各責任部門和具體承辦人員,明確了辦結時限要求,併成立了由市長鄭連生任組長、常務副市長趙志堅任副組長的領導組。各縣(市、區)相應成立了領導組,制定了工作方案。

市委建立“1+3”季度分析調度機制,強化經濟監測運行分析,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轉型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運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等重大經濟問題。市政府每月召開調度會,對轉型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運行、省市重點工程、六項機制落實、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等重點工作加強協調調度。

針對忻州市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固定資產投資負增長、經濟轉型推進緩慢等突出問題,市政府責成市發改委研究制定了《關於強措施補短板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行動方案》,在市縣兩級實施“破零行動”“扭負行動”“提檔行動”“守底行動”,強化工作落實,著力補齊短板,全面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去年1-8月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順利實現扭負為正,1-10月份同比增長6.7%,全省排名第4。

聚焦轉型發展,在全市建設項目庫建設過程中,我們堅持優中選優,突出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及科技創新類轉型項目。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轉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佔全部建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額的72.3%。所有項目均已開復工,開復工率為100%。我市轉型項目儲備庫在去年3月中旬初步建成,儲備項目投資額達到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8.98倍。

要素保障,攻堅克難,跑出忻州轉型項目建設加速度

項目建設中,忻州市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項目建設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全市上下下決心、動真格、出實招。

前期手續月期間,為130個項目辦理了329項手續,有127個項目具備開工條件。

項目集中開工月期間,分別設立1個主會場、15個分會場,有176個新建項目開工,總投資473.64億元。

深入開展“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專項活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後深入60餘個企業(項目),現場調研辦公110餘次,協調解決規劃、立項、環評、土地、資金等具體問題約500個,推動忻雄高鐵接入大西高鐵道岔、國家級雜糧交易市場、三大板塊旅遊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建立了市級領導包聯項目開工制度。針對忻州市上半年新建項目開工率不高的問題,開展了集中提高全市項目開工率的活動,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市領導包聯幫扶推進項目開工工作機制,對我市建設項目庫中未開工項目進行了全面梳理彙總,深入分析未開工原因,並按縣域由四大班子領導進行一對一重點包聯幫扶,主動靠前服務,幫助項目單位解決開工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了項目開工率。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全市新建項目開工率提高了17個百分點,達到91.7%。

同時,建立縣(市、區)長“一園六企”包建項目制度,確定每個縣(市、區)長包建項目清單,縣(市、區)長對包建項目推進負總責,及時協調解決包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市政府建立跟蹤督導制度,結合“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活動,要求包項目領導建立問題起底解決機制,逐條梳理解決項目在立項、規劃、用地、環評、建設、融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嚴密跟蹤督辦,確保落實到位。

按照“四個不放鬆”要求,落實“三個主體”責任,緊緊扭住簽約、注資、開工、投運4個環節,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實現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提升、結構優化。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8.3%,高於年度目標任務22.3個百分點;全市轉型項目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60.2%,超省下達任務0.2個百分點;150項省市重點工程開復工,轉型項目建設年各項指標全部完成,全市1350個村級電站已完成併網30.448萬千瓦,併網規模佔總規模的85.32%;8個集中式電站中6個全部併網發電,規模達22.5萬千瓦,2個電站部分併網,規模4.5萬千瓦,併網規模佔總規模的93.75%;晉北風電基地規劃批覆的第一批185萬千瓦規模風電項目已全部開工。

落實六項機制,努力創優營商環境。一是把並聯審批作為全面落實“六項機制”的突破口。由市發改委聯合市政務服務中心起草制定了“5項細則”和“4項配套工作流程圖”。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了投資項目並聯審批綜合窗口,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舉辦了並聯審批、承諾制服務、容缺後補等業務培訓,為全面推進並聯審批提供了制度保障,暢通了服務渠道。二是把三級聯動作為全面落實“六項機制”的主抓手。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常態化工作機制要求,我市建立了重大投資項目省市縣聯動推進制度,由市委書記、市長作為總牽頭人,進行協調落實。去年以來,由市發改委牽頭彙總各縣(市、區)重大投資項目訴求,書記、市長帶頭分別與省發改委、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大西客專公司進行溝通對接,就推進煤電鋁材一體化試點、電力產業發展佈局、京昆高鐵雄安—忻州項目、拓寬電力外送渠道等重大項目事項進行了深入對接;先後就落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旅遊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重點項目與省直廳局進行了協調對接,相關縣(市、區)全力跟進,取得了積極進展和良好成效。三是建立了轉型項目省市縣三級垂直月報制度。忻州市項目儲備庫、項目建設庫實現了三級聯動,省、市、縣三級可以通過“兩庫”及時準確掌握項目實施進度、存在的問題,保障了調度協調的及時有效。四是建立了固定資產投資、轉型項目建設、省市重點工程、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定期通報調度制度,市政府每月月初組織召開通報會議,市發改委通報四項工作省、市總體情況和各縣(市、區)進展情況,各縣(市、區)分管副縣(市、區)長提出重點工作存在的問題和需省市協調解決的建議措施,由相關責任部門協調落實。此外,我市還通過“13710”平臺、省市縣重點工程督辦平臺,全面暢通了省市縣三級聯動解決重大問題和重要訴求渠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五是把強化部門責任作為全面落實“六項機制”的有力保障。針對過去項目審批手續繁雜、職責不清等問題,由市審改辦牽頭,全面大幅清理、規範審批事項,各部門所涉及的辦理流程、前置材料清單、辦理時限、法律依據全部通過忻州市政務服務網向全社會公佈,通過改革,各部門辦事效率、項目單位滿意度明顯提升。

動員千次,不如問責一次。針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負增長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在加強分析研判的基礎上,對固定資產“扭負行動”建立“紅黃牌”問責機制,要求當月(季)負增長的市直牽頭責任部門分管負責人和負增長的縣(市、區)分管領導,在全市工作調度會上作檢查。指標負增長且排名全省後三位的,向相關市直牽頭責任部門亮黃牌,分管負責人在全市工作調度會上作檢查。向指標負增長且排名全市後三位的縣(市、區)亮黃牌,分管副縣(市、區)長在全市工作調度會上作檢查。同一指標連續2張黃牌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約談市直責任部門主要領導和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向同一指標連續3張黃牌的市直責任部門和縣(市、區)亮紅牌,年終目標責任考核“一票否優”。同一指標連續2張紅牌的市直責任部門和縣(市、區),分管領導一律免職。對工作不作為、慢作為,人為設卡、拖延工作進度的有關人員,一經查實,以黨紀政紀問責。通過一手抓監測分析調度,一手抓考核問責的得力措施,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下滑不利局面得到遏制,增速穩步回升。

產業滿園豐,項目秋點兵。在連續多年不間斷組織的基礎上,去年10月份,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所有市級領導、各縣(市、區)書記、縣長、市直相關負責人參加,集中對全市14個縣(市、區)和忻州經濟開發區、五臺山風景區的56個轉型項目、20個新開工重大產業項目和23個脫貧攻堅項目進行現場觀摩檢查。通過相互學習借鑑,分析點評、考核激勵,形成了全市抓項目、促轉型的濃厚氛圍。

項目促轉,動能轉換,不斷拓展忻州轉型升級路徑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轉型項目成為新引擎,忻州正譜寫經濟轉型發展新篇章。

——加快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保德王家嶺500萬噸煤礦建成投產,晉能保德2×66萬千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總體完工。廣宇煤電熱電聯產、保德煤層氣熱電聯產、海通煤層氣液化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投產運營。晉北風電基地首批185萬千瓦22個風電項目開工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初步形成。

——延伸煤層氣利用轉化,加快推進保德中石油煤層氣等轉化高端項目建設。

——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全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德奧電梯立體車庫項目建成投產,中科忻能鎂基鋰離子電池、天致製藥、培森製藥等一批新技術項目加快建設,藍寶石、5G芯片等高技術產業項目落地。落實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浪潮集團忻州雲計算中心、政務雲項目啟動建設。定襄縣成功打造國家級出口法蘭鍛件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級出口法蘭鍛件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國家級綠色鍛造基地等國字號品牌,法蘭產量、出口均居全國第一。金宇科林煅燒高嶺土已成為亞洲生產規模最大、國內首家利用煤矸石的生產企業。

——深度融入國家戰略。主動對接京津冀、雄安新區,19個承接項目落戶忻州。全力建設開放合作大通道。“向東”京昆高鐵通道忻州—雄安段,鐵總在忻州組織了預可研評審,接入大西高鐵道岔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積極配合設計部門開展前期工作;“向北”大西高鐵原平—大同段正在組織我市境內的徵遷工作;“向南”大西高鐵原平—太原段已正式開通。五臺山機場口岸即將臨時開放。山西永旺國際物流園區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正式投運。

浪奔水湧千帆競,潮頭前岸萬木春。如今的忻州大地,無論是中心城市,還是產業園區,無論是黃河岸邊,還是石嶺關前,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激盪著轉型升級的強勁旋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市正把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項目優勢、產業優勢,用頂天立地的大項目、改天換地的好項目、鋪天蓋地的小項目,厚植起追趕超越的強大優勢。(記者/白如光 來源:忻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