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一个千年古县,因一个普通的山洞而命名,历经两千多年历史风雨,未曾改过县名,也没有移过城址,共同演绎一个古县传奇。

卢氏县城东南,隔河相望,伏虎山横卧洛河南岸。半山腰处,凸起一个山嘴,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老虎鼻子。鼻子左侧,一个山洞赫然在望。

这个山洞名叫卢敖洞。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老虎鼻子

卢敖为燕赵方士,精通天文、地理、医术、农学、预测等知识,学士渊博。后投奔秦国,被聘为博士。后为避始皇帝焚书坑儒之祸,来到卢氏,隐居九龙山麓,求仙问道,修炼升天不老之术。

适逢卢氏瘟疫横行,百姓痛苦不堪。卢敖为解民忧,遍访卢氏山川,寻找去瘟良草,并住进河对岸伏虎山腰处的扁鹊洞里,为百姓熬丹治病,普救众生,誉满莘川。老百姓就把卢敖住过的扁鹊洞改名为卢敖洞。

在此之前,神医扁鹊曾在此洞居住,医治虢国太子起死回生。人去洞留,当地人把此洞叫做扁鹊洞。

卢敖在扁鹊洞里炼丹救治卢氏百姓于瘟疫之中,百姓感念其恩,人们把此洞又叫做卢敖洞。塑扁鹊、卢敖两尊神像供养香火。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卢氏置县,遂取名卢氏县,一直沿袭至今。两千多年来,卢氏县名未改,县址未移,为中华文明史所少见。

前几年,卢氏当地有识之士在卢敖洞下方公路边,锲刻石碑一通,名之为"卢敖洞"。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石碑

卢敖洞高居公路之上伏虎山半山腰老虎鼻子东侧。主洞在左侧,洞深五米许,宽四米许,地面平整,显得宽阔明亮。旧时洞内供奉扁鹊、卢敖两位救卢氏百姓于瘟疫的神医,洞顶绘饰有五彩祥云、飞龙升天等精美图案。

可惜,现在的洞内没有神像,也没有香炉,地上只有一滩灰烬,是现在人所留不久。整个洞窟显得空旷。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洞内十分宽敞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洞壁小龛

洞壁几处烟熏的痕迹十分厚重,深陷石内。右侧有两处小平台,可以放置物品,也是空空的。平整的石壁处,被现代人玩的不成样子,胡乱刻画着"到此一游""某某爱某某"字迹,新旧不一,深浅不一。刻画较深的已经破坏了石壁的整体平整。一声叹息!

洞顶除了烟熏的痕迹,还有几处不规则的彩绘遗留,绘制在白底之上,绿色,黄色的,红色,隐约显出祥云边际和升天纹饰。大部分已经脱落。不知道这些零碎的图案还能保存多久。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祥云状彩绘残留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彩绘残留十分鲜艳

石壁上有规则的人工刻凿痕迹,可知该洞经过后人的人为雕凿,因此更加平整宽敞。而石壁上规则的圆形小洞,铜钱大小,深约数公分,不知道是什么来路,做什么用处。

右侧的石洞小的多,已经坍塌。现存的洞壁也保留有烟熏的痕迹。洞虽小,却洞中有洞,中间只容一人侧身钻入,内洞又有光线透出,是从石壁的半山处又一个洞口透进的光线。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右侧小洞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洞中有洞

据说,这个洞里常年有泉水涌出,不满不溢。为扁鹊、卢敖二神医炼丹所用。现在已经看不到任何有水的迹象。

两洞中间,为一小坎,极浅,不能容人,但也被现代"到此一游"之人留下了痕迹。

洞上,老虎鼻子上,生长着几株柏树,虽然不大,但很旺盛,在深冬的寒风中,依然苍翠如夏。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中间的小坎

站在洞前俯瞰,脚下车来车往,平整的柏油路纵横交错,隔河相望的卢氏县城在雾霾中不甚分明。而下游就大禹导洛的山河口峡谷。

扁鹊、卢敖两位神医,救民于瘟疫之中。卢氏人用一县之名永久纪念,永远!永远!

一个山洞俩名字,演绎一个古县传奇!两千多年没有改名,没有移址

俯视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