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雄奇的一首诗,气势不凡,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和改革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侵,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他的诗文揭露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清朝最雄奇的一首诗,气势不凡,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龚自珍考中了进士。他在殿试中效仿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写了《御试安边抚远疏》,论述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洋洋洒洒数万字,直言不讳,毫无遮掩,让考官们惊愕的差点掉了下巴。

当时主持殿试的是大学士曹振镛,这是一个被众人戏称为“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以他和事佬的作风,自然不会将龚自珍的文章列为优等。所以,龚自珍最终被评为三甲第十九名,并且不入翰林,仅为内阁中书。

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了当时权贵们的禁忌,不断遭到排挤和打击,他决定辞官回家。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回老家杭州,在路过镇江时,恰好遇到当地举行一场大祭祀。应当地道士的邀请,龚自珍写下了一首震惊千古的祭神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朝最雄奇的一首诗,气势不凡,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龚自珍辞官回家的这一年,恰好是己亥年。在这一年里,他一共写下了315首无题诗作,并将这些作品编撰成一本诗集,统一取名《己亥杂诗》。这本诗集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批判腐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当时的清朝已经腐朽无能。龚自珍在辞官回家的途中,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要拯救这样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国家,必定要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

清朝最雄奇的一首诗,气势不凡,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此诗独辟奇境,诗人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呼唤着风雷般的新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