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拍賣淺嘗輒止 意圖何在?

中儲糧網在吉林及內蒙古兩省開啟了兩場共計12.2萬噸的玉米拍賣,拍賣標的為2014年至2016年存儲的玉米。最終,吉林地區拍賣共計成交35555噸,成交率58%,成交均價1681元/噸(底價成交),內蒙古地區起拍價為1760元/噸,全部流拍。

整體成交情況不理想,與內蒙古地區起拍價相對偏高有關係。而本週中儲糧網尚未有新的拍賣消息放出,此番玉米拍賣淺嘗輒止,有何意圖呢?需要說明的是,中儲糧網的拍賣與常規的臨儲糧食拍賣有一定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拍賣的標的不是通過臨儲方式收購的。從年限上看,臨儲玉米最後一年是2015年產的玉米,隨後中儲糧進行的玉米收儲均是以市場化收購的方式來進行。二者對市場的影響不同,臨儲玉米收購及拍賣多以穩定市場為目的,而後者更多是臨儲玉米收購退出之後市場化的購銷行為。明確了這個拍賣更偏向於市場化的行為之後,對此番拍賣淺嘗輒止的目的就不難理解了。

首先,吉林和內蒙古是東北三省一區優質玉米集中產地,因此其拍賣的標的也應該是相應年份質量相對較好的玉米。去年至今,非洲豬瘟對國內生豬養殖產生明顯影響,東北地區影響尤為明顯。進入今年3月份之後,生豬疫情有所緩解,隨著部分地區解封,生豬養殖開始出現回暖預期。此番拍賣在一定程度上測試東北地區 對優質玉米有剛性需求的企業 (包括豬料加工企業)短期內對玉米的需求是否有回暖跡象。

其次,通過拍賣的定價測試現貨市場對當前玉米價格的心理位置。從拍賣結果來看,吉林地區的1680元/噸還是能夠被現貨市場所接受的,而內蒙古地區1760元/噸及1780元/噸的定價則明顯高於當前市場實際價格,結合華北地區玉米價格1800~1840元/噸的低位區間,此輪拍賣全部流拍也合情合情。

綜合分析,此番中儲糧網開啟的小規模拍賣,其目的可能更加傾向於試探市場對玉米現貨需求的程度以及對價格的接受程度。之前市場傳出的拍賣開啟更多會對現貨市場進行打壓,筆者認為是“無稽之談”,無論從拍賣標的還是從投入數量來看,並不能對市場供需結構造成質的改變,更談不上對現貨市場造成明顯壓力。

筆者認為,暫時停拍並不意味著拍賣就此結束。畢竟通過市場行為收購的玉米還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銷售出去,清明過後這種試探性的小規模拍賣仍有可能繼續。

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把中儲糧網的這種市場化拍賣同臨儲拍賣混為一談,把其看作一個大的國有貿易主體的銷售行為即可,其與每年二季度開啟的臨儲拍賣對市場起到的穩定作用要區分對待。其成交價格可以參考,但其規模量級並不足以左右玉米現貨市場。在臨儲玉米拍賣開啟之前,隨著現貨市場需求不斷回暖,未來現貨價格將大概率完成築底轉而上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