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問史
雍正王朝中,康熙是一位仁慈、睿智的帝王。但也因為太過仁慈,寬厚,反而造成了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黨爭激烈的局面。面對錯綜複雜的朝堂局勢,康熙暗中佈局,借力打力。只為了實現其最終目的——為大清選一位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主子,只有如此,大清才能後繼有人,康熙也才能含笑九泉。最後,康熙終於發現了合適人選,那就是雍親王胤禛。
為了給胤禛佈局,康熙可謂煞費苦心。一方面,康熙竭力提拔胤禛的親信,如年羹堯,張五哥等人。另一方面,康熙打壓八爺黨,將心胸狹隘的十四阿哥胤禵調離北京。最後,康熙給隆科多吃下定心丸。九門提督,執掌紫禁城禁衛軍,這也是胤禛繼位最為重要的保障。康熙的心思與行動,肯定會有人洞悉,那麼誰可能最先知道康熙的心思呢?
最有可能的人非張廷玉莫屬。張廷玉的情商一流,既會做官更會做人。
首先,我們應該先來了解胤禛的所作所為。這樣才能全方位理解康熙與張廷玉的想法。胤禛在江南籌款賑災,解了朝廷燃眉之急,這是一功。追比國庫欠款,胤禛甘做孤臣,這是第二功。舉薦新太子,胤禛推舉胤礽,在康熙看來,胤禛已經有君王氣度了。隨後胤禛妥善處理了刑部大案及百官行述,更讓老爺子康熙刮目相看。胤禛的作風,大合君王之道。
張廷玉目睹了這一切,知道胤禛最有資格繼承皇位。刑部大案審結,當康熙將胤礽的罪證拿給張廷玉,張廷玉擅自作主燒了肖國興的供詞,康熙竟然也沒有怪罪。以張廷玉的精明,張廷玉其實已經瞭然於胸了。太子無法無天,不僅賣官鬻爵,還將刑部搞的一團亂麻。康熙不可能將大清基業留給如此心術不正之人。胤礽二次被廢只是遲早的事。八阿哥在舉薦新太子之時,就不為康熙所喜,現在又夜審肖國興,八爺的處心積慮昭然若揭。八阿哥必定不會是康熙的心儀之人。剩下的就是四爺胤禛與十四爺胤禵,十四阿哥衝動狹隘,又是八爺黨成員,豈能為康熙看重呢。這麼一分析,張廷玉恐怕已經知曉皇帝的心思了。
在這之後,第二個知道的,眾所周知,就是大內侍衛圖裡琛了。圖裡琛押解肖國興後回京覆命,向康熙講述了自己的見聞。聽到了康熙皇帝的四個字——"其心可誅",所以說,八爺徹底沒戲了。滿朝之上,八爺黨與太子黨最為熱門。既然八爺黨已希望渺茫,太子又不堪重用,四爺,十三爺自然就是真正的種子選手。所以圖裡琛對十三爺一直殷勤有加。因為十三爺的後面是四爺,是最有王者之風的男人。只要燒好四爺、十三爺的熱灶,自己的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雍正王朝,第一鬼精靈是張廷玉,第二鬼精靈是圖裡琛,這兩人又是康熙貼身之人。最瞭解康熙的人,無出其右。所以,最先知道康熙心思的必定就是他們了。
風雪夢不逝
在《雍正王朝》中,誰是真正的繼位人選,一直是一個迷。就算是等到康熙駕崩的那晚,鄔思道這樣的陰謀之人也沒把握肯定是傳位給胤禛。也是因此,鄔思道才給胤禛出主意請十三爺幫忙控制豐臺大營!
那麼,誰會是第一個知道康熙要傳位給胤禛的人呢?這個人,要麼是康熙告訴他的,要麼是親眼看了傳位詔書的!根據這兩個條件判斷,只有張廷玉和隆科多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知道胤禛是繼位人選!
首先,在康熙駕崩之前,最信任的大臣就是張廷玉。
佟國維和馬齊因為舉薦老八為太子人選,被康熙給壓制了。所以,康熙覺得他們是八爺的人,不會告訴他們要讓胤禛繼位。
圖裡琛是康熙身邊的侍衛頭子,張五哥是侍衛。他們兩人一個是保安隊長,一個是保安。康熙不會跟他們說這麼機密的事。他們最多就是站門口放風。。。
張廷玉就不一樣了,雖然康熙在駕崩前也把他降職了,等著新皇帝登基再提拔上去。可是,康熙死前一直是張廷玉隨駕侍奉。就連康熙秘密安排隆科多宣讀遺詔的事,張廷玉也在場。而且,張廷玉還負責監督隆科多!!!可見,康熙多麼信任他。
同時,張廷玉的政治立場很正確,不跟風支持老八。同時,他還能站在父親的立場上,安撫康熙。所以,康熙有可能會告訴張廷玉誰將繼位。
其次,而我認為張廷玉第一個知道康熙要傳位胤禛,還有一個原因:遺詔應該是是張廷玉寫的!
張廷玉一直負責給康熙草擬聖旨,雍正繼位以後,張廷玉也照樣幹這個活。康熙給隆科多的聖旨是張廷玉寫的,也是張廷玉宣讀的。
按照張廷玉當時的受信任程度,繼位遺詔很有可能就還是他寫的。畢竟,康熙安排隆科多的事,張廷玉也是參與了。
而隆科多因為舉報六叔的事有功,很受康熙信任。康熙覺得他不是八爺黨,所以,才讓他出任九門提督,並負責宣讀詔書。
但是,康熙並沒有直接告訴隆科多誰是繼位人選,只是讓他如實宣讀詔書。而且,康熙並不完全信任隆科多,還讓張廷玉監督他。所以,隆科多知道傳位給胤禛,肯定是在他拿到詔書以後!
綜上所述,我覺得張廷玉是第一個知道要傳位給胤禛!
最後,有朋友說太子老師王掞是第一個知道的,我覺得可能性很小。
王掞這個人愚忠,康熙後期很不喜歡他。甚至,還讓人把他叉回家,讓他兒子好生看管。所以,康熙晚年不想讓他摻和“奪嫡”這件事。
而且,多王掞一個人知道這個秘密,對當時局勢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推動作用。相反,可能因為王掞的“耿直”,惹出差錯。
有朋友說是康熙讓王掞罵死鄭春華的,所以,肯定是康熙告訴王掞要傳位給老四,故意讓王掞給老四幫忙。
我覺得這種論斷把康熙看扁了,康熙手下能人很多,要滅口鄭春華就是一句話的事。隨便派人下個毒,就把鄭春華殺了。而王掞把鄭春華罵死,然後自己又是服毒自殺,反而把事情搞大了。康熙肯定罵街了,王掞真是個蠢貨。
而且,王掞幫老四罵死鄭春華,只是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王掞恨八爺黨等人挖太子牆角,而老四以前是太子黨。所以,王掞才幫老四的。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王朝》前20集的九子奪嫡大戲高潮迭起,一次又一次繃緊了觀眾的神經。究竟誰才是最後的勝者,爭來爭去,就為了那一把龍椅。八阿哥人多勢眾,黨羽遍及整個朝廷。太子胤礽更是在太子之位呆了近40年,老早就期盼著康熙皇帝早點入土為安,然後他登基成一國之君。大阿哥嫉妒太子的嫡出,作為長子對皇位充滿幻想。三阿哥集結了一大批的讀書人,只要他願意天下的輿論中心就是他。看似沒有佔任何優勢的四阿哥胤禎卻成為最後的皇帝人選,誰是第一個知道的呢?
圖理琛最先有了苗頭
圖理琛跟康熙身邊,一直深得信任很多外邊人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他都知道。比如八阿哥胤禩在處理了肖國興事情後,圖理琛把肖國興送去了寧古塔。路上肖國興喊冤枉,說八阿哥騙他說,只要招供了太子,就可以保平安。康熙聽完之後大怒,罵到其心可誅,其心可誅。雖然圖理琛裝作聽不懂,要去殺了肖國興,但是他心知肚明,這一下八阿哥和太子都要涼。剩下的阿哥里邊八爺黨的九阿哥,十阿哥不存在競爭力,十四阿哥太軸不堪大任,大阿哥自以為是,十三阿哥是四阿哥的小迷弟,三阿哥編書看著沒什麼心事。粗略一估計,四阿哥江南籌款,追繳國庫欠款,刑部案件都還算不錯。
張廷玉最清楚
康熙皇帝深夜多次找張廷玉議事,說的都是兒子。刑部事和熱河巡獵事八阿哥,太子,大阿哥涼涼。十四阿哥假冒太子手跡涼涼。十三阿哥一個人被表揚卻圈禁了起來。太子復立後,八阿哥黨羽被康熙意識到以寬仁謀取人心的可怕,徹底涼。《百官行述》所有阿哥都涼的情況下,胤禛一把火把自己燒熱了。雍正在南京行宮得到了十四阿哥的上書,卻點名道姓的讓四阿哥胤禛監視太子一舉一動,讓張廷玉愣愣神,這時候康熙估計大體決定繼承人是四阿哥,張廷玉也意識到了。
王掞,佟國維神助攻
死鷹事件以後,不聞不問的康熙皇帝準備為新皇登基營造一個安定的環境。王掞,佟國維的一大批老臣已經意識到胤禛將是新皇的人選。王掞更是直接推薦了立四阿哥為新太子,但是不得不說王掞老了,思維跟不上 ,在康熙快不行的時候要立新太子,這不是存心添亂嗎?所以康熙讓王掞回老家養老,王掞遣散的家裡人,準備為大清貢獻自己最後的力量。為了讓四阿哥胤禎順利登基,他決定去說死鄭春華。果然鄭春華一條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王掞也為他的生命畫上了句號,畢竟他的目標就是要輔佐一位皇帝,太子不行,他選擇了四阿哥,但是卻是一條背叛的道路。所以他在安排好一切以後,選擇了一杯毒酒,結束自己的生命。
佟國維推舉八爺失敗以後一直賦閒在家,作為幕後好手為隆科多出謀劃策。佟國維心裡肯定能夠想到康熙皇帝在面對死鷹事件以後,能夠如此的平靜,目的不過是想讓新皇帝平穩登基。所以他讓手裡握著重權的隆科多,不要輕舉妄動,只聽康熙皇帝的。試想如果作為京城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在皇帝還沒有選出來之前,自己先做了決定,這會造成多大的混亂?果然隆科多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召見,成為宣佈新皇登基的代理人。
鄔思道心知肚明
鄔思道作為《雍正王朝》劇中的bug,他似乎是康熙肚子裡的蛔蟲,康熙什麼時候有什麼決定,他都知道。所以鄔思道對於胤禛登基也是有十足的把握,死鷹事件以後,他就已經幾乎確定新皇帝的人選是四爺胤禛了
所以比較早的知道胤禛是新皇帝的幾個人必然逃不出張廷玉,圖理琛,王掞,佟國維,鄔思道幾位。
紅雨說歷史
二廢太子之後,康熙就再也沒有冊立太子,九子奪嫡的狀況也日益白熱化,康熙早已焦頭亂額,所以,最終,採取了秘密立儲的辦法,將未來大寶的繼承人名字封好懸掛於“正大光明”匾額之下,待到去世後,拿出來宣讀。
誰將是最終的繼承人?這是朝野上下都十分關心的問題,皇子們都是蠢蠢欲動,摩拳擦掌,就等最後緊張的一刻。
這一刻也是十分危險的,就以胤禛而言,就和鄔思道定下了計劃,很有可能會以武力強行奪權。胤禛將欽差關防大印戰戰兢兢的交給鄔思道的時候,估計心都是懸著的。老八則已經和豐臺大營的提督成文運達成協議,隨時等候指令。康熙雖然已經安排隆科多保駕護航,但是九門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旦九門被圍,出入切斷,就算榮登大寶也無可奈何。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大清朝的政治制度決定的,從努爾哈赤的八旗推舉制度到福臨議政王大臣制度,再到康熙立太子制度,清朝對皇位繼承人的問題始終沒有得以有效的解決,皇子們為了嫡位互相攻伐戕害的事件屢屢出現。對於立太子制度缺乏經驗和制度上的保障成為這些危險因素產生的根本。
那麼究竟有沒有人知道康熙已經內定了胤禛作為繼承人呢?張廷玉、隆科多、馬齊、鄔思道、還是佟國維?我們來推測一下。
和康熙最為緊密的人莫過於上書房的幾位大臣,第一個就是首席大臣張廷玉。這位老兄自然是政治場面上的高手,對於康熙的心思,莫說十分把握,七八分應該是有的,儘管康熙撒出了不少煙霧彈,比如讓十四爺胤禵出任大將軍王到西北平叛,不少人甚至認為老十四就是康熙鐵定的繼承人。張廷玉和隆科多雖然是最後的保駕人,但是康熙並沒有向他們透露出任何有關繼承人的事。但是張廷玉也不是傻子,從籌款賑災,追討國庫欠款,舉薦新太子,舉薦大將軍王,張廷玉都是看在眼裡的,如果說他對這些毫無感覺,那一定大錯特錯,所以,張廷玉即使不確定最終的候選人,但是使用排除法,也能打個90分以上。
馬齊,這個人是個實心幹事的人,對於政治的把握顯然還不如張廷玉,在一廢太子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就栽過一個跟頭,所以,對於這樣的事,他寧可高高掛起,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他不會知道,也不想知道。
隆科多,和佟國維相比,他的境界顯然要低很多,佟國維一句:只有皇上定立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就已經昭示,連佟國維都拿不準的事兒,隆科多顯然不知道。
鄔思道的推測就不用說了,但也僅僅只是推測而已,如果他當真知道,就不會與胤禛商議放出老十三為他壓陣的事兒了。
那麼究竟有沒有人知道呢?我們來看看康熙最後的聖旨,是罷免了所有皇子和能員幹吏的職務,這中間有個人,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那就是王掞。廢太子胤礽的師傅,幾次舉薦廢太子的人,康熙待他禮遇有加的人。這個人,是最後走進四爺府的人。這個人的反常行為值得推敲。他的反常有這麼幾點:
一是屢次舉薦廢太子,為何最後關鍵時刻放棄了?他的祖上應該就是在保舉明武宗的功臣,明史上著名的幾次大禮儀之爭何等熱鬧,王掞因為祖上的榮耀堅持不懈舉薦胤礽大概就有祖上的基因。這時候走進四爺府,不得不令人懷疑。
二是王掞是如何得知鄭春華藏在四爺府的?鄭春華是老四胤禛的小辮子,八爺黨瞅著就等機會打出來,除了八爺,四爺和老十三,文寶生,再就是康熙可能知道之外,沒其他人知曉了。為什麼說康熙知道,因為他並沒有下令殺死鄭春華,雖然老十三背鍋了,但是出於對兒子的瞭解,是不會相信他真殺了鄭春華的。康熙很有可能將鄭春華的消息透露給了王掞。
三是王掞羞死鄭春華後,為什麼要喝毒酒自殺?作為一個正直一生的老臣,一生的心血都寄託在了廢太子胤礽的身上,這時候卻要為老四做嫁衣,在他面前,實際就意味著背叛了胤礽,雖然知道胤禛上臺後會保全他,但是他沒臉再見胤礽,所以只好自己一杯毒酒了斷了。
所以,王掞,可能是最先知道康熙要傳位於胤禛的人。
青燈問史
如果拋開鄔思道的“神仙光環”,那麼最有可能最先知道康熙想法的人,便是張廷玉了。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可以說是開了掛的存在,對於康熙的心思和想法,可以說是瞭如指掌,可是按照鄔思道的角度,他第一次提出康熙有可能要立雍正為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已經到了後來的“舉薦大將軍王”的時候了。
而張廷玉實際上在“百官推舉新太子”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到了康熙皇帝對於雍正的認可與信任。
康熙在熱河廢黜了皇太子胤礽,回京之後馬上下旨,要求文武百官推舉新的儲君人選,就在朝堂之上的幾乎所有官員,包括佟國維、馬齊這樣的上書房大臣,都將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皇子們爭奪太子之位上,只有張廷玉繼續忙著政務。
而在康熙到閣堂的時候,看到了官員們正在處理百官推薦的奏摺,康熙並沒有對此有太多的交代,而是轉而問了河南、四川、江蘇的奏摺情況。
而看似隨機選擇的三個省份,卻包含了諸多的深意。
詢問河南地區的情況,重點在於瞭解黃河流域地區在歷經了雍正和十三爺的賑災救助以及監修河堤後的狀況,瞭解一下雍正的施政能力。
詢問四川地區的情況,為的是瞭解雍正府上的出來的年羹堯的辦事情況,瞭解一下雍正識人、培養人的水平。
而詢問江蘇的情況,用獎勵江蘇的孝子行為,讓百官明白,他選擇繼任者的條件並不是單純的只看賢,看的是朝中的人氣,而是要在看重能力的同時,更要看中的是忠孝禮儀之道。
儘管張廷玉知道,為了當前朝局的穩定和應對當前的朝局一邊倒的輿論,重新復立太子才能真正的穩定朝綱,同時,康熙也不想就這樣將自己的多年培養太子的付出就此付之東流,但是康熙在這個時候,已經將雍正選定為了備選人之一,或者說此時的雍正已經為康熙確認為太子胤礽的“備胎”,張廷玉則是非常準確的捕捉到了這一點。
康熙臨終前,留下了傳位詔書,張廷玉則很有可能是書寫者。
康熙在“死鷹事件”後,身體狀況已經是大不如前,此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身後的事情做著準備和安排,其中非常重要的時間就是留下傳位詔書,並且為繼位人的順利登基鋪平道路。
而代替康熙寫下這份傳位詔書的,便是張廷玉。
首先,張廷玉的本職工作就是幫助皇帝起草詔書和聖旨,康熙朝如此,雍正朝也是如此,由此可見,這本就是張廷玉的工作所在。
其次,在經歷了一些列事件後,張廷玉用自己的對於康熙的忠心以及不參與皇子奪嫡的態度贏得了康熙的信任,此時此刻的康熙只能將這份責任交給張廷玉。
再次,張廷玉一直陪伴在康熙左右,正是他向隆科多傳達了康熙的兩道聖旨,恩威並施的拿下了隆科多,因而對於康熙的重重安排,張廷玉不僅是知情人,還是重要的參與者,在康熙的計劃中,張廷玉既是保證皇位平穩過渡的關鍵人物之一,同時也是他留給雍正的肱股之臣。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廷玉必然是最先知道了康熙的傳位意向。
在雍正的奪嫡之夜,張廷玉對於雍正的順利登基也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康熙撒手人寰後,眾位阿哥們開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而張廷玉異常平靜的將雍正請離了現場,同時安排隆科多去取回康熙的傳位詔書,自己則留下來主持局面,最為關鍵的是,張廷玉頂住壓力始終將八爺黨的幾位阿哥按在了暢春園,進而斷絕了八阿哥他們與外界援兵的聯繫,為十三爺奪下豐臺大營的兵權,帶兵勤王,扶保雍正登基爭取了非常充分的時間,因而也算是為雍正能夠順利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
登基之後的雍正依然將張廷玉安排在了上書房首輔大臣的位置上以示尊崇,而配享太廟的殊榮讓張廷玉成為了大清王朝唯一一位得此榮譽的漢族大臣。
雍親王府
在原著中最先知道的是方苞,而電視劇改編中將方苞的角色刪減掉,將方苞的戲份全部壓在了“康熙的小棉襖”張廷玉身上。
看電視劇劇情,最先知道康熙傳位胤禛的是張廷玉,其次是隆科多,憑猜測確定傳位的有王掞、鄔思道。
原著中寫道,雍正登基後便即召見方苞,這時方苞的心理是這樣的:
一層層絲蘿藤纏錯綜複雜的關係,他(方苞)甚至比張廷玉還要知道得更多、更深。康熙決策這四阿哥胤禛的傳位詔書,也是由他親手封緘,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頭的。一個人,知道的秘密越多,常常意味著離死亡越近。
而且對於康熙選太子時,方苞更是一言點醒了夢中人,在小說《雍正皇帝》中,雍正繼位後,翻看康熙生前的御筆札記,上面明確寫道:
今日徵問方苞:“諸子皆佳,出類拔萃者似為四阿哥與十四阿哥。然天下惟有一主,誰可當者?”方苞答奏:“唯有一法為皇上決疑!”問:“何法?”答曰:“觀聖孫!佳子佳孫,可保大清三代昌盛!”朕拊掌稱善:“大哉斯言!”六十年正月穀旦記。顯然二月河先生把野史中康熙與弘曆的故事,編錄在了書中,坊間一直有“康熙喜歡弘曆,才傳位雍正”的傳言,實際上這個可能性很弱,康熙如何保證雍正就一定會傳位弘曆?何況,康熙60年,弘曆方才十歲,未來變數太多,這個說法站不住腳。
雖然《雍正王朝》對比《雍正皇帝》的小說改動的地方很多,去掉了很多陰暗的情節,但大致情節一致,那麼電視劇中作為康熙的小棉襖,張廷玉一定是最先確定康熙遺詔的傳位人選。
刑部冤獄一事,太子東窗事發,康熙子夜踱步至上書房跟張廷玉談了一番“推幹就溼養育了一個得了不治之症的兒子(太子胤礽)”,太子在張廷玉心中和繼位人已經無緣了。
劇中康熙但凡有事,第一個要找張廷玉商量,最後掛在正大光明匾後的遺詔,更是張廷玉手書,然後著隆科多掛在乾清宮中。
更關鍵的是這一幕張廷玉恐嚇隆科多時說的原因是“隆科多交通皇八子和皇十四子,圖謀不軌”,這就是赤裸裸的告訴隆科多:康熙選擇的繼位人是胤禛。
所以,這二人是最先知道的,且確定無疑。
其他人如果論及猜測的話:王掞、鄔思道、圖裡琛,此三人應該都能猜對,包括老八,畢竟老八在劇中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佟國維久居幕後,雖然他跟隆科多講的“皇上欽定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但不能因此判斷佟國維猜不出康熙的意圖,只不過他不想隆科多踩空罷了。
劇中康熙、佟國維、隆科多、鄔思道,這四個老頭子的心思很大程度上是想通的,都可以“深不可測”形容之。
小屏窺人生
在《雍正王朝》裡,康熙要傳位給胤禛,最先知道的人是張廷玉。他在復立胤礽之前,議立太子人選的時候就已經明確知道康熙的真實意圖了。
以前炒米一直認為是鄔思道是最先知道康熙意圖的。
這不奇怪,因為鄔思道本身就是作為解讀帝王心術的角色存在,而且是絕對的麒麟才子。他進入雍王府之後,目的就非常明確,他要助胤禛一臂之力。所以不管康熙是否有意傳位給胤禛,他存在的意義就是努力將胤禛推到這個位子上去。
但是很可惜作為一個足不出戶的謀臣,雖然在原著小說裡,和康熙有一面之緣。但是在全劇中,鄔思道未曾有機會與康熙謀面。他所得到的消息都是經過第三方渠道採集,然後再通過極為縝密的邏輯推理分析得出的結論。
所以最早知道康熙圖的,肯定是能經常接觸康熙的身邊人。
排查了一下,密集集中於康熙身邊。在各個重要節點都單獨出現在康熙身邊的人,只有一個,那人就是張廷玉。
張廷玉由於記性好、水平高,成為了康熙的“大秘”;而且由於“君子不黨”,張廷玉此人在眾臣中,顯得特別突出。所以勤奮加努力,似乎內閣值班的人總是張廷玉。
康熙在物色繼位人選的同時,實際上也在物色可靠的“輔政孤臣”。由於張廷玉的高度參與,他比其他人更早看清了康熙的真實意圖。
張廷玉和其他閣臣一起接受康熙“測試”,進入康熙選賢視線。
胤禛和胤祥江南籌賑歸來,康熙問胤礽對胤禛的看法時,胤礽先褒後貶,向康熙展示御下之術。結果康熙拿沙琪瑪作話打岔,實際上已經表現出了對胤礽的失望,同時也對胤禛有了新的認識。這個時期的張廷玉和諸位內閣大臣們一樣,還是一個吃瓜群眾。
但是“八大山莊”被圍的時候,張廷玉已經正式被捲入,並且接受真正考驗。
對康熙而言,一時間各種勢力攪弄風雲,晦暗不清。所以他要立刻清除各種隱患,而在這個極端危急的時刻,康熙的身邊恰巧只有張廷玉。就在康熙急火攻心的時候,張廷玉甚至打了個踉蹌,差點摔倒。他不但要擔心康熙氣急攻心,一病不起;同時還要提醒康熙注意太子手諭的真假?這個行為徹底贏得了康熙對張廷玉的信任。
而就在康熙一口氣封了4個親王的時候,張廷玉就幾乎看出來康熙的意圖了。
因為在最危急的時刻,雖然張廷玉已經點破胤礽絕無膽量敢造反,而且手諭是假的。但是康熙還是義無反顧地在情況未明之際決定廢掉胤礽。這說明康熙對胤礽早就失望了,即便沒有“八大山莊被圍”,康熙遲早要廢掉胤礽。而康熙屬意的人選必然在這4個“親王“之中。這四位“親王”分別為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
但這個情況是別人掌握不了的,因為除了張廷玉,沒有其他人知道康熙已經知道“太子手諭”是假了。
當這4個親王被“罰下”2個的時候,實際上這個目標就更加清晰了。
但是廢胤礽當夜,皇長子胤禔因為要替康熙行不忍之事被被康熙直接紅牌罰下;而皇三子胤祉因為公佈了胤禔魘鎮胤礽,同樣被黃牌罰下。所以康熙的候選裡實際就剩胤禛和胤禩。
而就在康熙宣佈讓“議立太子人選”的時候,張廷玉就非常明確知道康熙選嫡視線已經收縮到了胤禛身上。
當“八阿哥”胤禩呼聲最高,即將被公推的時候,張廷玉就已經知道胤禩也到頭了。因為胤禩犯了“朋黨”大忌,這個歷代帝王最反感的因素。
但是此刻張廷玉最擔心的是兩點。第一點,康熙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迫於壓力讓胤禩被立為太子成為現實;第二點,康熙頂住壓力,但是直接把胤禛推出去,讓胤禛在尚無實力的情況之下,成為眾矢之的。這兩種情況無論發生哪一種,朝局就會引發劇烈動盪。
於是張廷玉密摺給康熙提出了另一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建議選擇,那就是復立胤礽。
然而張廷玉的這個想法實際上是和康熙不謀而合。因此張廷玉自己實際上也徹底成為了康熙“選賢輔政”的人選。
因此“議立太子人選”的結果是,胤禩被點名批評;佟國維下課;馬齊降級排在張廷玉之後。張廷玉一躍成為內閣首輔。
而鄔思道及時準確地判斷出康熙面臨的難處,撥亂反正,讓胤禛和胤祥選胤礽,其實也是在給康熙提供多種選擇,不至於讓康熙倒向胤禩。但是暫時他們還沒意識到康熙的另一重目的,借胤礽掩護胤禛。
康熙二廢胤礽之前,張廷玉已經對康熙每件事所有意圖都已經心領神會了,所以配合起來張弛有度。“燒奏摺”這場戲,已經證明康熙已經在自己的困境上完全不避諱張廷玉,而張廷玉對康熙也是忠心耿耿,從康熙的處境出發,對整個朝局負責的態度來處理每一件事情。
所以最終才有了壓制隆科多的密旨藏於張廷玉的袖口。而這之間康熙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事件的處理方式,實際上也只有張廷玉一人讀懂了主線,那就是為胤禛繼位佈局。
但是最終康熙替胤禛佈局是一碼事,胤禛自己的努力接班佈局,才是成功的關鍵。到了最後,動盪則對八阿哥胤禩有利,而穩定則對胤禛有利。而壓制隆科多的雙旨已經徹底失去了作用途。
炒米視角
魏東亭,字虎臣。他的原型是曹雪芹的爺爺,曹寅。
寅,在12生肖裡是代表虎的,所以,東亭的字叫虎臣。
曹,三國時,曹丕建立了魏國,所以曹魏不分家,東亭的姓為魏。
我相信魏東亭是第一個看到傳位詔書正本的人。大家如果不信,請看我下面細細道來:
-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都是二月河老師寫的,這兩本書在內容銜接上十分緊密。在對一些重大事情的描述上,兩本書的描寫互為補充。比如說這個雍正王朝種的九王奪嫡,在康熙王朝中已經有了一部分描寫。所以我們在找尋康熙要傳位胤禎,誰最先知道這個問題前,還要考慮到康熙王朝中的一些細節描寫。
- 《康熙王朝》裡有這樣一個事,康熙舉辦千叟宴,千叟宴完畢後,康熙留宿魏東亭,畢竟是相識幾十年的老臣子了,留宿宮中說說家常話,這個時候,康熙就把傳位於誰這個機密告訴了魏東亭。拿出了傳位詔書給魏東亭看,魏東亭看完之後,知道自己已經得知了皇家秘密,於是第二天就死了(魏東亭的死很大程度上是嚇死的,因為魏東亭一直保的是八王胤祀!!所以雍正即位後,馬上抄了《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爺爺的家)。
- 很多人認為方苞是第一個知道的,這個也許不會假。因為康熙在選皇四子胤禎和皇十四子胤禵舉棋不定的時候,方苞是說了這樣一句話:“二子皆好,可觀聖孫,可保大清三代昌盛”(哪個時候雍正的兒子弘曆一直在跟著康熙讀書),所以方苞應該是第一個心裡知道的。
- 很多人又認為是鄔思道是第1個推測出來的,這個應該也許也是真的。鄔思道通過康熙把皇十四子調到西北大營任大將軍王,瓦解了八王勢力,為了穩定朝局沒有調查死鷹事件等種種行為推測出康熙可能要傳為給雍正,但這僅僅只是推測。真正看到過正式傳位詔書的第一個人除康熙外,只有魏東亭。
上尉柳下惠
看你們都寫那麼長,那我就整個的短的。
我認為在劇中最先知道的就是張廷玉、圖裡琛、隆科多。按順序
1.張廷玉、圖裡琛都是沒有介入九龍爭嫡的局面中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浪子要面子為什麼要重用他們的原因。
2.以當時扛著的身體,和平常的的習慣來說,書寫遺詔,應該是在由張廷玉來代筆,而圖裡琛在旁邊,由這兩位大臣共同見證,同時也是告訴他們倆人擁護新皇帝。
張廷玉,掌管著政局,可以使雍正上位之後,政局穩定。
圖裡琛,掌管宮廷侍衛,可以保護雍正的安全,讓其順利的登上皇位,同時也是讓二人互相監視。
而隆科多早已投靠了雍正、老十三。
1.隆科多在見佟國維的時候,佟國維就說了,兩個人一人投靠一方,佟國維支持的老八,而隆科多則支持老四,可以保證佟家的輝煌。
2.老十三在坐牢的時候,是有隆科多照顧的,隆科多差點沒把自己老婆送出去,如果隆科多支持老八的話,那他對老十三的態度就不會這樣了。
而康熙在書寫遺詔之後,恐嚇了隆科多一翻,最後讓隆科多看了遺詔,隆科多看完之後,發現上面正是自己支持的雍正,所以非常開心,這時候效忠康熙就是效忠雍正,所以心裡非常爽。
而隆科多就是第三個知道遺詔的人。
至於你們猜出來的,我認為根本不成立,康熙挺自信的一個人,後面為了保護雍正,一直把老十三關了起來,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投靠老八的原因。
愛歷史的小蝸牛
南書房大臣張廷玉
康熙吸收了順治帝偏向漢臣的教訓,他一手扶持了索額圖和明珠兩黨來制衡滿漢大臣,孝莊太后居中協調宗室勳貴與滿漢蒙八旗的勢力,一個前朝一個垂簾聽政配合的相得益彰,康熙皇帝對於自己的接班人人選一開始側重感情因素,索尼的孫女赫舍裡為正宮皇后,玄燁與其感情頗深,愛屋及烏早早冊立胤礽為東宮太子,胤礽本性善良能夠和睦兄弟姐妹,康熙對他非常看重著力培養。
胤礽在依靠索額圖黨與大阿哥的明珠黨對抗,索額圖與明珠黨的鬥爭從鰲拜倒臺後開始萌芽,經歷平三藩和收臺灣及滅葛爾丹全過程,康熙無法容忍兩黨鬥爭動搖其專權統治,於是陳廷敬擔任的左都御史開始收集其結黨營私證據進行彈劾導致兩黨的垮臺。胤礽沒有了依靠赤裸裸擺在諸位有野心皇子的對立面,其中老八胤禩最具野心,胤禩結交內外大臣把自己包裝成八賢王,康熙對自己這個兒子評價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為什麼呢?
八王奪嫡
康熙以仁義治天下,對內外朝臣恩威並濟,外顯儒家仁義道德,內用法家和道家之術,綜合用陰陽家的帝王術駕馭群臣,胤禩沒有領會其中精華只是為了收買人心而收買人心。冷麵王胤禛是一個能做事肯做事的人,從江南籌款賑災到追收國庫欠款及後來保舉廢太子復位,這些考驗一個人格局的事情上,胤禛都做到了苟利社稷而不考慮個人禍福。康熙對於這位願做孤臣的兒子開始給予新的期望,胤礽復立純粹出於穩定朝局考量而不是康熙個人對其有期望。
康熙開始考慮新的儲君人選的時候,他身邊的忠臣張廷玉起到了極大作用,作為前大學士張英之子深受康熙信任,張英曾經擔任過胤禛南書房的老師,張廷玉擁有託孤之臣的所有政治優勢,胤禛作為儲君人選的時候張廷玉應該是第一個察覺的人,因為作為上書房大臣負責康熙重要聖旨的起草屬於心腹之臣。江夏鎮莊主劉八女和江淮鹽道任伯年勾結向胤禩的八爺黨上貢案發後,康熙任命了胤禩和胤祥處理,胤禩從太子黨徒那裡得到供狀後第一時間封鎖消息面見康熙,康熙為了避免醜聞擴散處理了刑部尚書和主事後草草了結了震驚全國的花錢替死案。胤禩顧全大局得到了郡王爵位,替死的張五哥被康熙欽點為御前侍衛,康熙看清楚胤禩的格局和期望。張廷玉在南書房看了康熙轉給他的供人太子貪腐供狀後果斷焚燬,他的心裡已經明白了康熙的心意,未來的儲君應該是可以乾綱獨斷的人。
盛世下的暗戰
張廷玉,馬齊,佟國維都是上書房大臣,上承天子下連百官是他們日常工作,為了達到最佳工作效果需要揣摩上意,康熙的帝王之術是鼓勵黨爭以便於自己來駕馭。張廷玉作為前大學士張英次子奉行明哲保身和君子不黨的策略與馬齊和佟國維都不發生任何政治上關聯,對於朝陽內外的大臣也是保持謹慎交往,以至於京官習以為常的年敬和碳敬都讓他拒之門外,年羹堯在獲得提拔為四川巡撫後為了感謝張廷玉舉薦也只是準備了一些土特產,作為朝廷中樞的張廷玉為了避嫌而回饋了湖州的名筆。佟國維作為領班大臣則考量的是八爺黨與四爺黨的力量對比,他讓自己的侄兒隆科多支持冷麵王胤禛,自己則扶持八賢王胤禩,總之無論哪一方勝利佟家都會四平八穩。
一場暗戰開始了,八爺黨憑藉掌控戶部優勢聚集大量財富收買了大量官員的忠心,四爺黨沒有功名利祿可以收買人心只能靠實心用事爭取康熙聖心,公卿的忠心自然無法與皇帝聖心眷顧相比,胤禛笑到最後。張廷玉和隆科多及年羹堯等成為雍正王朝的肱骨之臣,康熙在八王奪嫡的時候刻意保護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