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或者美术教材中,你一定对它并不陌生。没错,这就是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马踏飞燕》里描述的这件精美的古物。

这匹铜制的骏马,膘(膘,biāo)肥身健,体形匀称,鬃读音: zōng)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它头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扬起。它张开大口,人们仿佛听到了它高亢的嘶鸣声。其右后足下的飞鸟回首注目惊视……这件把天马行空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的青铜雕像,是上世纪60年代末出土于甘肃武威一座东汉古墓的精品文物。只可惜,它的名字其实并不叫马踏飞燕,而是叫——铜奔马。

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铜奔马”侧面图

1982年一则考古学者的论文《雷台东汉墓的车马组合和墓主人初探》中,作者初师宾、张朋川专门在“附注4”中说明:“雷台铜奔马问世后,最初称‘马踏飞燕’,后改订为‘奔马’。除“铜奔马”外,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两个名称。后经考证,所谓飞燕并非燕子,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生物,凤凰的一种。它不像凤凰绚烂,但它是凤凰中最凶猛的。幼年时代像普通的水鸟,成年后展开铺天盖地的黑翼,日月星辰都被遮蔽,一旦起飞再不落下,是种及其凶猛又孤独的鸟。)

最早提出“马超龙雀”称名的文化学者牛龙菲,他根据西汉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龙雀蟠蜿

[pán wān,释义:盘曲的样子。)”的文献资料,将其命名为“超越风神龙雀之行空天马”,简称“天马龙雀”或“马超龙雀”。

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课本中的“马踏飞燕”

但是,小伙伴们,<strong>我们一般对于它的侧面非常熟悉,但是,你一定没有见过它的正面。

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铜奔马”正面图

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神态,大概是因为马奔跑的速度很快,而导致的面目“变形”。想一想,田径运动员比赛时的面部表情,也是非常的夸张。可见,古人的独特的工艺以及对于细节描绘的追求。

“铜奔马”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在我国不少优秀旅游城市,都有这样的标志性雕塑。而在2012年,河南鹤壁市的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雕像。却受到了网友们“嘲笑”。原来,“马踏飞燕”和地球的组合被网友们戏称是“立马滚蛋”。网友作画图解这一说法的由来:一匹站立的马不断移步,踏着蛋形石头向前翻滚。

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河南省鹤壁市“优秀旅游城市标志”

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1983年国家旅游局选用“马超龙雀”铜像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原来,你一直熟知的“马踏飞燕”并不是它的真名啊

中国旅游标志

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对文物名称审核时,认为“铜奔马”定名规范,并将其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1969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所有正式文件中均使用“铜奔马”这一名称,没使用过第二个名称。而“铜奔马”也在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