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棟樑之材,為何僅孫臏一人得到善終?

宜男


其實這個問題有些不妥,在鬼谷子的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和張儀中,不僅是孫臏,張儀也是壽終正寢,只有龐涓和蘇秦是死於非命的。那麼同是鬼谷子的徒弟,而且都對戰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呢?

下面我們對這幾人分別分析一下,就知道為什麼有人善終,有人凶死。

龐涓

龐涓為人所熟知的是陷害同門孫臏,最後死在孫臏箭下的事。但是歷史上龐涓的戰績是非常的了得,其創設的魏武卒更是讓魏國的軍事力量上升了一個臺階。對於龐涓這樣的結局,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1. 魏惠王昏庸

魏惠王在政治上實行平衡術,讓公子卬和龐涓相互制衡,這樣就便於自己掌控局面,而公子卬能力有限,這限制了龐涓的軍事改革,阻礙了魏國進一步強大;在外交上,魏惠王剛愎自用,先是稱王,成為出頭鳥,後是攻韓攻趙,耗費了國力,為馬陵之戰、桂陵之戰的失敗埋下伏筆;

2. 龐涓好名利

龐涓希望像吳起一樣出將入相,在魏國獲得地位後,明知魏惠王昏庸、公子卬掣肘,卻依然不願放棄名利,苦苦硬撐;

3. 龐涓確實技不如人

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桂陵之戰戰法確實高明,而減灶計的馬陵之戰也熟諳龐涓心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得不說在作戰方略方便,龐涓相比孫臏還是差一些。

蘇秦

蘇秦創設“合縱”之策使秦國15年不敢出函谷關,而自己更是身配六國相印。合縱被迫後蘇秦逃到燕國,竟私通燕王的母親,他害怕以後被報復就逃到了齊國,當時齊國諸臣因爭寵而派人刺殺蘇秦,蘇秦重傷不治而亡。我認為蘇秦的失敗有兩點

1.蘇秦的合縱策略註定了自己會失敗

當時六國各懷鬼胎,只顧眼前和自己的利益,他們的聯盟僅僅是緩解秦國的強勢,這種局面下,合眾是不可能長期有效的。

2.蘇秦為人高調,樹大招風

蘇秦當時身配六國相印、衣錦還鄉,周天子清道歡迎,其排場“非王而勝王”,可見蘇秦為人是多麼的高調。因此當他最後逃往齊國,眾大夫知道蘇秦這樣的人必會爭取名利,因此未來爭寵而刺殺了蘇秦。

張儀

張儀為秦國立下的功勳為人所所熟知,他在秦惠王一代極受信任,當秦惠王駕崩、秦武王繼位後,他知道秦武王對自己有意見,選擇逃往魏國,最後在魏國為相一年而壽終正寢。張儀能有如此結局,必有其過人之處。

首先,張儀更有遠見,一開始就能為秦國制定適合國情的“連橫”之策,這一國策相對合縱來說更加高明,也為張儀輝煌的一生打下基礎;

其次,張儀時刻為自己想好後路,不管是張儀被囚楚國,還是最後逃往魏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考慮好如何化解危機而做出的選擇,事事想好退路,必然不會出現凶死的結果。

最後,張儀不貪戀權勢,能夠知難而退。蘇秦知道秦武王不喜歡自己,但是他不貪戀秦相的權勢,選擇逃往魏國,而避免了在秦國受到迫害。

孫臏

孫臏因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擊潰的魏國,奠定了齊國的霸業,這些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齊國替代魏國成為當時的霸主後,齊國內部鄒忌和田忌爭權,孫臏見此,知道自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他不想再見到更多的勾心鬥角,於是選擇了歸隱,算是功成身退。


大耳朵金絲猴


鬼谷子是中華歷史上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傳說他一人玩弄七國,如操縱木偶一般,才能通天徹底,無人能比,道號:玄微子

傳說鬼谷子收徒,追求陰陽之數,比如張儀蘇秦,是合縱連橫之數,比如孫斌龐涓,相生相剋之數,鬼谷子教育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等500多位精英!,他使每個人或是才華橫溢,或是用兵如神,讓每個人都像開了掛的一樣存在,又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剋星,無法憑一己之力左右春秋戰國的佈局。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鬼谷子的四大高徒 孫斌龐涓 蘇秦張儀,四人的結局如何

第一位:孫臏

孫武的後代,孫武何許人也,大家都知道春秋百家,儒家孔明,道家老子,墨家墨子,等等,孫武是兵家的掌門人,被譽為兵家至聖,兵學的鼻祖,曾以3萬人打的楚國60萬軍隊抱頭鼠竄,並且攻入楚國首都,而後揚長而去,傳說諸葛亮得半步孫子兵法而成三國第一軍師的。

孫臏遺傳了自己先人的基因,師從鬼谷子,而後縱橫戰國,幫助齊國取得了霸主的地位,著有《孫臏兵法》,孫臏的才能不必細說,說一下孫臏為何會被龐涓陷害,按照現在關於龐涓孫臏的記載,孫臏是個性情中人,重義氣,龐涓是心胸狹窄之人,嫉賢妒能。其實同門師兄弟,多年同窗之情,而且是鬼谷子親自選的徒弟,人品不應該會太差,龐涓陷害孫臏一事也無從可考,那麼孫臏為什麼會被龐涓使以臏刑呢?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還是鬼谷子的事,一個神仙一般的人,什麼事都會計算的到,這個孫臏受到臏刑之事,說不定還真是這老頭鼓搗出來的。

第二位:龐涓

魏國第一名將,幫助魏國吞併周圍數小國,使魏國第一個登上戰國霸主之位,強盛一時,後龐涓帶兵攻趙,破趙首都邯鄲,後因齊乘魏交兵之際,由孫臏領兵圍魏救趙,回途中,遭桂陵之敗,幾年後攻韓,齊又相救,孫臏使計,殺龐涓於馬陵,從此魏國再無強盛之時,只能苟延殘喘,公元前225年被秦國所滅。龐涓把魏國帶到了頂峰,成了霸主,又因為剋星的出現,使龐涓處處受制,這難道不是鬼谷子老頭故意的?

第三位 蘇秦

蘇秦與張儀為同時期鬼谷子的學生,蘇秦年輕時窮困潦倒,處處碰壁,沒什麼作為,後又返爐重煉,學的陰符之功,再次出山得以大放光彩,掛六國相印,一時風采無倆,逼的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蘇秦才華橫溢,可惜最後敗在了自己的性格之上,史書記載蘇秦反覆無常,自私自利,好享受,好權欲,最重要的是自己作死把燕國的太后給睡了,真是上天給了他才華,自己偏要藉著才華去作死,逃到齊國之後,被車裂而死。

我們以前都學過頭懸梁錐刺股的蘇秦,莫要學蘇秦反覆無常好權欲色的缺點。

第四位:張儀

蘇秦為保住合縱對付秦國的果實,設計激怒張儀去秦國為相,不得不說蘇秦在某些方面的才能確實高於張儀,張儀自己也說過,有蘇秦在趙國為相的時間,秦國不予為敵,證明了蘇秦的能力確實很高,但也說明了張儀此人的性情。

張儀為了連橫破縱,使山東六國有敵秦變為親秦,可謂是貢獻了自己的一生,與其說為了秦國貢獻自己的一生不如說與蘇秦的競爭貢獻了一生,蘇秦大搞合縱,張儀就堅持連橫,蘇秦遊說六國,張儀亦遊說六國,不管是張儀戲楚國,還是蘇秦逼秦,都證明了兩位縱橫家的才能,甚至是以一己之力定國家興衰的地步,有時想想,這難道不是鬼谷子另外的兩顆棋子?


年輪裡的日子


鬼谷子的四大名徒說的就是孫臏、龐涓、蘇秦和張儀。

這四個人都是戰國時期比較傑出的人物,孫臏和龐涓是著名的軍事家,當然孫臏屬於是一流的軍事家,龐涓屬於是二流的軍事家。

可是,龐涓出山比較早,這就給了他成名的機會。他先是來到了魏國效力,那時候的魏國剛經過魏文侯的變法不久,正屬於魏國強大的時期。

再加上龐涓的軍事才能,這就奠定了魏國在戰國時期稱霸的基礎。

這時候魏國的國君是梁惠王。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梁惠王的稱呼不一樣了,他的爺爺是魏文侯,他的父親是魏武侯,到了他這裡就成了王,王很明顯,在級別上是比侯大一個爵位的。

這種稱呼的不同,正是表明著,魏國強大了,他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了,所以,他也自稱為王了。

梁惠王知道龐涓有個師兄很厲害,這個人就是孫臏。

所以,梁惠王就想讓龐涓把孫臏也給引薦到魏國來。

可是龐涓明白孫臏的才能比他高,一旦孫臏來到了魏國就沒他龐涓的什麼事了,但是,梁惠王的命令他又不好意思不執行。

所以,他把孫臏給叫了過來,輔佐梁惠王。

孫臏以為龐涓引薦他來是講兄弟情分,所以對他很感激,但是,令孫臏萬萬沒想到的是,龐涓一直在陷害他,龐涓告訴梁惠王,孫臏是齊國人,他一直想為齊國效力,雖然人在魏國,但是,他的心早就跑到齊國去了。

孫臏總有一天是要回齊國效力的,若是真到那時候,孫臏到了齊國,魏國就該倒黴了。

龐涓建議梁惠王殺了孫臏,梁惠王同意了。

龐涓就把孫臏抓了起來,把他的腿給弄殘廢了。

孫臏過起了暗無天日的生活。

可是,老天可憐孫臏,他被齊國的田忌給救走了。

田忌因為賽馬知道了孫臏的才能,就把孫臏給介紹給了齊威王。

齊威王時期,梁惠王派龐涓攻打趙國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就派了田忌和孫臏去迎戰,這一戰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圍魏救趙之戰。

此戰齊國大勝,魏國打敗,孫臏的大名不脛而走。

後來魏國又派龐涓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

齊王又派田忌和孫臏前去,這一次孫臏通過減灶做飯的辦法,迷糊了龐涓,最後龐涓被射殺死於大樹之下。

孫臏終於報了仇,之後孫臏因為遭受到小人的排擠,他就隱居到了山林之中,當了一個隱士。

接著說蘇秦和張儀,這兩個人是戰國時期最頂尖的縱橫家,蘇秦早年比較落魄,被家人看不起,因為他只會耍嘴皮子,不幹正事,他的嫂子和父母都看不起他,就是做飯的時候,也故意少做他這一份。

這讓蘇秦很不爽,他對他的嫂子意見很大,因為他的嫂子是當家的,一般做飯都是嫂子說做多少就做多少。

但是,不要忘記像蘇秦這種人,在歷史上留下了錐刺股的典故,他是不會久居人下的。

到了秦國獨大,六國弱小的時候,他覺得機會來了,於是,他就跑到了燕國說服燕王,讓燕王聯合其他六國一致對付秦國。若是燕王同意,他願意幫助燕王去說服其它五個國家。

燕王同意了,並且給了他燕國的宰相印。

蘇秦又去趙國說服趙王,結果趙王也同意了,還有魏國、韓國、楚國,齊國全部同意蘇秦連縱抗秦的戰略,他們也同樣給了蘇秦宰相印。

這時候蘇秦就由一個平民成了貴為六國宰相的高官。

等他在回家的時候,他的父母以及嫂子走到很遠的地方,來迎接他。尤其是他的嫂子見到他遠遠的就開始磕頭,並且匍匐前行,不敢直視蘇秦。

蘇秦走到嫂子身邊問她,為何我這次回來,嫂子對我不一樣了。

嫂子說道,因為這一次你當官有錢了,不像之前遊手好閒了,所以對你不一樣了。

蘇秦哈哈大笑,這也顯示了蘇秦得意後,一副小人的嘴臉。

不過蘇秦聯合六國抗秦,確實是很高明的一招,因為六國聯合對付秦國,使秦國二十年沒有敢出關中一步。

可是蘇秦的結局不好,他因為在齊國當臥底,被齊王發現,然後給烹了。

蘇秦死後,張儀的時代就到來了,張儀來到秦國為秦王出謀劃策,他要打破蘇秦連縱抗秦的這一戰略。

於是,他建議秦國和相鄰的國家談判,只要有一到兩個國家和秦國聯合,那麼蘇秦的連縱就會被打破,這也就是歷史上的連橫抗縱。

張儀成功了,秦國又開始向東擴張了。

可是,比較信任張儀的秦惠文王駕崩了,剛繼位的秦武王不喜歡張儀,秦武王就把張儀給罷了官。

張儀逃向了魏國,在當了魏相僅僅一年之後,他就去世了。


史學達人


鬼谷子是戰國的一位大賢,他既不像儒家那樣安分守己,也不像老莊那樣超脫世俗,你說他超脫世俗吧但是他還教出了四位徒弟想要他們一導戰國的亂世,你說他為國為民吧但是他自己本人身懷經天緯地之學,但是就是隱於深山老林中。

雖然他教出了四位曠世奇才,但是卻只有一位得到了善終,一位慘死、一位顛沛流離、一位被逼自刎。四個人每個人都是封王拜相的人物,但偏偏都落到了如此下場,難道鬼谷子沒有教過他們如何善終嗎?為什麼曾經的大才會落到如此下場?我們來看看這四個人的死因。

龐涓原本就和孫臏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家之道,而且龐涓下山之後就來到了身處四戰之地的魏國,之後常年徵韓伐趙、討楚抗齊,硬是在那亂世中奠定了鬼谷弟子的威名。但是之後和孫臏同朝為官,怕孫臏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就用計將其膝蓋骨剔去,並且在臉上刻字。但是偉大的人不會因此而埋沒的,之後的孫臏到齊國之後就開始了對魏的報復。先是在桂陵大挫魏國威名,之後就是在馬陵圍殲了龐涓。而龐涓也在亂軍中自刎了,因為他知道他沒臉去見孫臏,畢竟曾經同窗的兄弟被他迫害成殘疾人,所以他選擇了自刎。

與此同時的孫臏在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勝利之後,就選擇了隱居,辭去了官職迴歸故里。從此不問世間俗事,專心著書立說。孫臏看遍了人間的醜惡,原本和自己最好的同窗師弟一起同朝為官,但是因為一時的嫉妒陷害他成了一個殘疾人。但是孫臏也並沒有因此放棄龐涓,龐涓自刎之後,孫臏還待龐涓的頭顱回到了齊國,並且親自為龐涓立碑,孫臏也因此辭去了官職,也是唯一一個善終的人。

如果說孫臏是因為龐涓的嫉妒,那麼蘇秦和張儀兩人之間就有的說了。蘇秦師出鬼谷之後回家刻苦讀書,甚至達到了懸樑刺股的地步。之後的他身佩六國相印,力主六國合縱。然而張儀恐怕就是蘇秦的命中冤家,張儀在秦國為了證明天下大勢是在慢慢的統一的,而不是蘇秦那諸侯相安,於是他就發起了連橫破除合縱。

蘇秦是這幾個人中爬的最高的人,被趙國封為武安君,自己更是身佩六國相印,然而蘇秦也是摔的最慘的。蘇秦為了弱齊鼓勵齊王增高宮殿,大興土木。但是之後因為和齊國大夫爭權被刺殺,死之後屍體還被車裂。與此同時的張儀混的也越來越不如以前了,秦惠文王死後張儀就不得秦武王的看重。秦武王以為張儀朝秦暮楚沒有忠心,於是就將其擠兌出去。張儀為秦國的強大操勞了一輩子,最終還是一無所有的回到了魏國。

縱觀鬼谷四子也都是絕頂聰明的人,龐涓嫉妒孫臏是因為孫臏不是魏國人,而龐涓怕以後和孫臏同臺對決自己不是孫臏的對手,於是就陷害了孫臏。孫臏也知道龐涓為什麼陷害自己,所以在龐涓死後也為龐涓立了碑,而且從此就潛心隱居,不再過問兵戈之事。張儀和蘇秦愛恨相加,當兩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也都彼此幫助的對方,蘇秦幫助張儀去了秦國,張儀也許諾了只要蘇秦在趙,那麼秦國就不攻打趙國。但是命運註定了只有一個人會成功,之後始皇的一同也註定了連橫的成功,蘇秦的敗局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


江郎說史


我是“紅雨說歷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鬼谷子四位徒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為什麼沒有好的下場,其實和為官之道和為人之道有關。

孫臏先苦後甜,得遇明主,孫臏和龐涓為師兄弟,但是孫臏心胸寬廣,善良,龐涓心胸狹窄,雖然認為孫臏強於自己,但是為了不讓孫臏在諸侯中揚名立萬,他把孫臏騙到了魏國,在魏國他挖去孫臏的臏骨,把孫臏拴在柱子上當動物供人觀賞,後來齊國使者慧眼是人,救走了孫臏。龐涓在魏國做出了巨大貢獻。魏國在戰國前期成為諸侯國中最大的國家,龐涓功勞重大。



孫臏到了齊國,在田忌賽馬中幫助田忌贏得比賽,受到了重用。在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中兩次大敗龐涓,最後在樹下逼死龐涓。


蘇秦出士,被秦王貶損,回去兩年的頭懸梁錐刺股最終被燕王看中,身佩6國相印,最後在齊國以反間計被弄死,輝煌一時,死的方式不免讓人慨嘆。


張儀可以說為秦國兼併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破蘇秦的合縱,其實張儀結局三個慘的裡邊算好的,起碼正常死亡,即使最後懷才不遇,鬱悶而亡,只是他為了利益出賣祖國,不得不說,縱橫家真的是一怒諸侯懼,安息而天下息。為己利,玩弄天下於鼓掌之間。


紅雨說歷史


鬼谷子原名王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精通道家、兵法家、縱橫家、法家等百家學問, 因隱居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雲夢山鬼谷洞,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的老師是老子,他門下弟子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甘茂、樂毅、毛遂、趙奢、李悝、西門豹、李悝、範睢、李冰、徐福等500位,個個出山後都大放異彩,出將入相。

通常我們知道鬼谷子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4大弟子。其實,鬼谷子弟子中不得善終很多,如商鞅遭車裂、秦相呂不韋飲鴆自盡、戰神白起賜自刎、李牧遭離間被殺害,等等。相對而言,孫臏、王翦等選擇急流勇退者,都有一個好的歸宿。

孫臏出山仕魏國,遭同窗龐涓捏造罪名以臏刑、黥刑後,被迫出逃齊國。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次擊敗龐涓,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晚年,孫臏辭官歸故里(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著書立說,齊王常派官員探視。孫臏去世後,前往祭奠的官員和百姓絡繹不絕。

王翦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4大名將。在秦始皇統六國的戰爭中,率秦軍破趙、滅燕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並向秦王推薦其他將領繼續完成統一大業。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李信攻楚兵敗後,秦王嬴政親自乘快車到王翦老家頻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請王翦出山滅楚。王翦率60萬秦軍出征前,向秦王連續5次求賜美田,以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滅楚後,無論秦王怎麼勸王翦都要求徹底隱退,從而得以善終。


漢水白石言


這個問題本來就有問題。首先,鬼谷子的四大徒弟的問題。實際上孫臏和龐涓並不是鬼谷子的徒弟,明朝小說家馮夢龍寫的《東周列國志》才把孫臏和龐涓杜撰成鬼谷子的弟子。但是需要說一句的是,孫臏和龐涓兩人的確是同窗。但是即便如題主所言,孫臏也得到了善終。

其次,我們再來看下鬼谷子弟子不得善終的事情,這裡要說一句,最近網上有人把毛遂也當作鬼谷子的徒弟。的確,毛遂是縱橫家,但是他是不是鬼谷子的弟子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說毛遂也不得好死,實際上也是杜撰的,毛遂的結局,史料並沒記載。

我們言歸正傳,鬼谷子的弟子真的團滅嗎,這又是謠言,比如張儀就得到了善終,司馬遷說的很清楚:張儀相魏一歲,卒於魏也。

張儀不僅得到了善終,還是以魏國的國相的身份去世的。

那麼,為什麼題主會問這個有問題的問題呢?因為謠言,很多時候謠言更生動,情節曲折,扣人心絃,使得人們更願意接受謠言的蠱惑,其次是儒家的道德觀,任何事情都喜歡拿道德來批判別人,而縱橫家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縱橫家和儒家的三觀截然不同。二者的區別在哪裡呢?

儒家是做人的學問,縱橫家是做事的學問。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鬼谷子,姓王名詡,道號玄微子,春秋戰國人。據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學兵法無所不曉。

鬼谷子隱居鬼谷 ,教導過無數徒弟,但唯有孫臏,龐涓,張儀,蘇秦四人聞名於世。

孫臏戰國時兵法家,曾著《孫臏兵法》。剛從鬼谷出來的孫臏還不知人心險惡,而師弟龐涓素來示好於孫臏。所以當在魏國任大將軍的龐涓邀請孫臏去的時候,孫臏欣然前往。誰知龐涓嫉妒孫臏才能,在魏王面前誣陷孫臏通齊國,還假惺惺的向魏王求情,不知情的孫臏感念龐涓求情之恩,想寫出《孫子兵法》交與龐涓,幸一僮僕告知真相,才沒讓龐涓得逞。

然後孫臏就開始裝瘋賣傻,有一次乘著龐涓鬆懈的時候私會了齊使,齊使偷偷將孫臏帶去了齊國病並推薦給了大將田忌。孫臏通過幫助田忌賽馬贏得勝利展示了才能,田忌又將孫臏推薦給齊王。孫臏一番言論下來,齊王見識到了孫臏之才,立馬拜為軍師。

於是後面就有了圍魏救趙,設伏馬陵等著名戰役。

而馬陵戰役之後孫臏就功成辭賞,遁跡藏名。

龐涓戰國時大將,鬼谷子徒弟。因嫉妒孫臏才能把孫臏騙到魏國想竊取《孫子兵法》,然而未果,還與孫臏結仇。

後齊國與魏國交戰,被孫臏設計死於馬陵。也算種因得果了。

蘇秦,戰國時縱橫家,被趙封武安君。

蘇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東六國合縱,使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吒風雲。

後合縱解除之後蘇秦到了燕國,與燕文公夫人有染,後又跑到齊國。齊臣為爭寵而刺殺蘇秦。蘇秦重傷不治而亡。



張儀,戰國時縱橫家,以連橫之術破合縱之策,兩任秦相。秦慧文王死後,武王繼位。而蘇秦與武王有隙,故離秦往魏,後病逝於魏。


不羈得有學問


鬼谷先生四大入世弟子有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可能孫臏為人處世要好些,據說在龐涓出山後,鬼谷子便把絕學傳於孫臏,還預測孫臏日後有一劫,讓其改名孫臏,之前是叫孫賓。(所以說有個偏心的師傅很重要,哈哈)

龐涓: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在鬼谷子門下,後急於出山(孫臏三日後也出山)在王錯的舉薦下得到魏王的賞識,建功立業,後死於馬陵。(公元前342年,魏國和韓國交戰,韓國派使者前往齊國,讓其出兵援救。此時孫臏繼續採用圍魏救趙的方法去救韓國,龐涓果然撤兵趕回魏國,孫臏考慮到齊國士兵怯戰,於是命令進入魏國境內的齊軍第一天埋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龐涓看完後很高興,覺得齊國士兵膽小怯戰,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領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於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龐涓果然當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於是點火查看。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於是拔劍自刎(也有說被箭射死),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

(龐涓)

蘇秦:在鬼谷子門下學成之後,回到家中,家裡人都說蘇秦只會嘴上說有什麼用,蘇秦也覺得讀了這麼多書終究不能功成名就苦研《陰符》,最後從中領悟到合縱之術,覺得可以出去遊說了。果不其然,經過說韓、說魏、說齊、說楚、合縱之術成功,以縱弱抵禦強秦,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齊國大夫中有許多人和蘇秦爭奪國君的寵信,於是派人刺殺蘇秦,被刺傷的蘇秦逃跑了。齊王派人捉拿兇手,然而沒有抓到。蘇秦也命不久矣,便讓齊王把自己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 ’這樣就可以找出刺殺我的兇手了。齊王就按照蘇秦的方法果然抓到了兇手。)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和蘇秦一起在鬼谷子門下學習遊說之術,遊說楚王、遊說韓王、遊說齊王、遊說趙王、遊說燕王,最後以連橫破了蘇秦的合縱。(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與張儀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張儀離開秦國,前往魏國,是年五月卒於魏。歷史記載是病死的。)

孫臏:孫臏曾與龐涓一起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後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據歷史記載,孫臏是功成身退。隱居後病死或無疾而終。)

看完這些,相對其他三人來說結局算可以的,龐涓也算是自食其果,害人終害己;蘇秦是雖是自己要求但結局也不好;張儀也是病死的。


羽評郡主


鬼谷子的弟子,在《史記》中明確記載的只有蘇秦和張儀;所謂孫臏和龐涓的鬼谷子的記載,那是明清小說《孫龐鬥志演義》最早的說法,到《東周列國志》將其發揚光大;另外一些傳說中,商鞅、毛遂、龐煖等人也都成了鬼谷子弟子,無怪有一些讀物把戰國史形容成“鬼谷子的局”。實際上,只有蘇秦、張儀是鬼谷門生。

但是另外據《戰國縱橫家書》等資料,蘇秦和張儀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那麼鬼谷應該也是個縱橫學派,並不是一個人。在《史記》裡,蘇秦是在齊國受到重用,被小人忌恨而刺殺;但在《戰國縱橫家書》裡,蘇秦是作為燕昭王的臥底進入齊國,事發後被齊閔王處死。總之都是死於非命。而張儀雖然被秦武王免職,但是在魏國善終的。

其實當時的縱橫家還有很多,比如蘇秦的弟弟蘇代、蘇厲,和張儀齊名的公孫衍,楚漢戰爭期間還有酈食其、蒯通。這些人起於布衣之家,卻往往在諸侯之間縱橫捭闔,“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當然其中的政治風險也極大,比如酈食其也被下了油鍋。但整體來說這些人還是善終的多,蘇秦可以說是運氣不好了,但其能力還是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