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四大徒弟都是栋梁之材,为何仅孙膑一人得到善终?

宜男


其实这个问题有些不妥,在鬼谷子的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和张仪中,不仅是孙膑,张仪也是寿终正寝,只有庞涓和苏秦是死于非命的。那么同是鬼谷子的徒弟,而且都对战国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下面我们对这几人分别分析一下,就知道为什么有人善终,有人凶死。

庞涓

庞涓为人所熟知的是陷害同门孙膑,最后死在孙膑箭下的事。但是历史上庞涓的战绩是非常的了得,其创设的魏武卒更是让魏国的军事力量上升了一个台阶。对于庞涓这样的结局,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1. 魏惠王昏庸

魏惠王在政治上实行平衡术,让公子卬和庞涓相互制衡,这样就便于自己掌控局面,而公子卬能力有限,这限制了庞涓的军事改革,阻碍了魏国进一步强大;在外交上,魏惠王刚愎自用,先是称王,成为出头鸟,后是攻韩攻赵,耗费了国力,为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的失败埋下伏笔;

2. 庞涓好名利

庞涓希望像吴起一样出将入相,在魏国获得地位后,明知魏惠王昏庸、公子卬掣肘,却依然不愿放弃名利,苦苦硬撑;

3. 庞涓确实技不如人

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战法确实高明,而减灶计的马陵之战也熟谙庞涓心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在作战方略方便,庞涓相比孙膑还是差一些。

苏秦

苏秦创设“合纵”之策使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而自己更是身配六国相印。合纵被迫后苏秦逃到燕国,竟私通燕王的母亲,他害怕以后被报复就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诸臣因争宠而派人刺杀苏秦,苏秦重伤不治而亡。我认为苏秦的失败有两点

1.苏秦的合纵策略注定了自己会失败

当时六国各怀鬼胎,只顾眼前和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联盟仅仅是缓解秦国的强势,这种局面下,合众是不可能长期有效的。

2.苏秦为人高调,树大招风

苏秦当时身配六国相印、衣锦还乡,周天子清道欢迎,其排场“非王而胜王”,可见苏秦为人是多么的高调。因此当他最后逃往齐国,众大夫知道苏秦这样的人必会争取名利,因此未来争宠而刺杀了苏秦。

张仪

张仪为秦国立下的功勋为人所所熟知,他在秦惠王一代极受信任,当秦惠王驾崩、秦武王继位后,他知道秦武王对自己有意见,选择逃往魏国,最后在魏国为相一年而寿终正寝。张仪能有如此结局,必有其过人之处。

首先,张仪更有远见,一开始就能为秦国制定适合国情的“连横”之策,这一国策相对合纵来说更加高明,也为张仪辉煌的一生打下基础;

其次,张仪时刻为自己想好后路,不管是张仪被囚楚国,还是最后逃往魏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好如何化解危机而做出的选择,事事想好退路,必然不会出现凶死的结果。

最后,张仪不贪恋权势,能够知难而退。苏秦知道秦武王不喜欢自己,但是他不贪恋秦相的权势,选择逃往魏国,而避免了在秦国受到迫害。

孙膑

孙膑因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击溃的魏国,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这些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齐国替代魏国成为当时的霸主后,齐国内部邹忌和田忌争权,孙膑见此,知道自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他不想再见到更多的勾心斗角,于是选择了归隐,算是功成身退。


大耳朵金丝猴


鬼谷子是中华历史上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传说他一人玩弄七国,如操纵木偶一般,才能通天彻底,无人能比,道号:玄微子

传说鬼谷子收徒,追求阴阳之数,比如张仪苏秦,是合纵连横之数,比如孙斌庞涓,相生相克之数,鬼谷子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等500多位精英!,他使每个人或是才华横溢,或是用兵如神,让每个人都像开了挂的一样存在,又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克星,无法凭一己之力左右春秋战国的布局。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鬼谷子的四大高徒 孙斌庞涓 苏秦张仪,四人的结局如何

第一位:孙膑

孙武的后代,孙武何许人也,大家都知道春秋百家,儒家孔明,道家老子,墨家墨子,等等,孙武是兵家的掌门人,被誉为兵家至圣,兵学的鼻祖,曾以3万人打的楚国60万军队抱头鼠窜,并且攻入楚国首都,而后扬长而去,传说诸葛亮得半步孙子兵法而成三国第一军师的。

孙膑遗传了自己先人的基因,师从鬼谷子,而后纵横战国,帮助齐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著有《孙膑兵法》,孙膑的才能不必细说,说一下孙膑为何会被庞涓陷害,按照现在关于庞涓孙膑的记载,孙膑是个性情中人,重义气,庞涓是心胸狭窄之人,嫉贤妒能。其实同门师兄弟,多年同窗之情,而且是鬼谷子亲自选的徒弟,人品不应该会太差,庞涓陷害孙膑一事也无从可考,那么孙膑为什么会被庞涓使以膑刑呢?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还是鬼谷子的事,一个神仙一般的人,什么事都会计算的到,这个孙膑受到膑刑之事,说不定还真是这老头鼓捣出来的。

第二位:庞涓

魏国第一名将,帮助魏国吞并周围数小国,使魏国第一个登上战国霸主之位,强盛一时,后庞涓带兵攻赵,破赵首都邯郸,后因齐乘魏交兵之际,由孙膑领兵围魏救赵,回途中,遭桂陵之败,几年后攻韩,齐又相救,孙膑使计,杀庞涓于马陵,从此魏国再无强盛之时,只能苟延残喘,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庞涓把魏国带到了顶峰,成了霸主,又因为克星的出现,使庞涓处处受制,这难道不是鬼谷子老头故意的?

第三位 苏秦

苏秦与张仪为同时期鬼谷子的学生,苏秦年轻时穷困潦倒,处处碰壁,没什么作为,后又返炉重炼,学的阴符之功,再次出山得以大放光彩,挂六国相印,一时风采无俩,逼的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才华横溢,可惜最后败在了自己的性格之上,史书记载苏秦反复无常,自私自利,好享受,好权欲,最重要的是自己作死把燕国的太后给睡了,真是上天给了他才华,自己偏要借着才华去作死,逃到齐国之后,被车裂而死。

我们以前都学过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莫要学苏秦反复无常好权欲色的缺点。

第四位:张仪

苏秦为保住合纵对付秦国的果实,设计激怒张仪去秦国为相,不得不说苏秦在某些方面的才能确实高于张仪,张仪自己也说过,有苏秦在赵国为相的时间,秦国不予为敌,证明了苏秦的能力确实很高,但也说明了张仪此人的性情。

张仪为了连横破纵,使山东六国有敌秦变为亲秦,可谓是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与其说为了秦国贡献自己的一生不如说与苏秦的竞争贡献了一生,苏秦大搞合纵,张仪就坚持连横,苏秦游说六国,张仪亦游说六国,不管是张仪戏楚国,还是苏秦逼秦,都证明了两位纵横家的才能,甚至是以一己之力定国家兴衰的地步,有时想想,这难道不是鬼谷子另外的两颗棋子?


年轮里的日子


鬼谷子的四大名徒说的就是孙膑、庞涓、苏秦和张仪。

这四个人都是战国时期比较杰出的人物,孙膑和庞涓是著名的军事家,当然孙膑属于是一流的军事家,庞涓属于是二流的军事家。

可是,庞涓出山比较早,这就给了他成名的机会。他先是来到了魏国效力,那时候的魏国刚经过魏文侯的变法不久,正属于魏国强大的时期。

再加上庞涓的军事才能,这就奠定了魏国在战国时期称霸的基础。

这时候魏国的国君是梁惠王。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梁惠王的称呼不一样了,他的爷爷是魏文侯,他的父亲是魏武侯,到了他这里就成了王,王很明显,在级别上是比侯大一个爵位的。

这种称呼的不同,正是表明着,魏国强大了,他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所以,他也自称为王了。

梁惠王知道庞涓有个师兄很厉害,这个人就是孙膑。

所以,梁惠王就想让庞涓把孙膑也给引荐到魏国来。

可是庞涓明白孙膑的才能比他高,一旦孙膑来到了魏国就没他庞涓的什么事了,但是,梁惠王的命令他又不好意思不执行。

所以,他把孙膑给叫了过来,辅佐梁惠王。

孙膑以为庞涓引荐他来是讲兄弟情分,所以对他很感激,但是,令孙膑万万没想到的是,庞涓一直在陷害他,庞涓告诉梁惠王,孙膑是齐国人,他一直想为齐国效力,虽然人在魏国,但是,他的心早就跑到齐国去了。

孙膑总有一天是要回齐国效力的,若是真到那时候,孙膑到了齐国,魏国就该倒霉了。

庞涓建议梁惠王杀了孙膑,梁惠王同意了。

庞涓就把孙膑抓了起来,把他的腿给弄残废了。

孙膑过起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可是,老天可怜孙膑,他被齐国的田忌给救走了。

田忌因为赛马知道了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给介绍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时期,梁惠王派庞涓攻打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就派了田忌和孙膑去迎战,这一战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围魏救赵之战。

此战齐国大胜,魏国打败,孙膑的大名不胫而走。

后来魏国又派庞涓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

齐王又派田忌和孙膑前去,这一次孙膑通过减灶做饭的办法,迷糊了庞涓,最后庞涓被射杀死于大树之下。

孙膑终于报了仇,之后孙膑因为遭受到小人的排挤,他就隐居到了山林之中,当了一个隐士。

接着说苏秦和张仪,这两个人是战国时期最顶尖的纵横家,苏秦早年比较落魄,被家人看不起,因为他只会耍嘴皮子,不干正事,他的嫂子和父母都看不起他,就是做饭的时候,也故意少做他这一份。

这让苏秦很不爽,他对他的嫂子意见很大,因为他的嫂子是当家的,一般做饭都是嫂子说做多少就做多少。

但是,不要忘记像苏秦这种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锥刺股的典故,他是不会久居人下的。

到了秦国独大,六国弱小的时候,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就跑到了燕国说服燕王,让燕王联合其他六国一致对付秦国。若是燕王同意,他愿意帮助燕王去说服其它五个国家。

燕王同意了,并且给了他燕国的宰相印。

苏秦又去赵国说服赵王,结果赵王也同意了,还有魏国、韩国、楚国,齐国全部同意苏秦连纵抗秦的战略,他们也同样给了苏秦宰相印。

这时候苏秦就由一个平民成了贵为六国宰相的高官。

等他在回家的时候,他的父母以及嫂子走到很远的地方,来迎接他。尤其是他的嫂子见到他远远的就开始磕头,并且匍匐前行,不敢直视苏秦。

苏秦走到嫂子身边问她,为何我这次回来,嫂子对我不一样了。

嫂子说道,因为这一次你当官有钱了,不像之前游手好闲了,所以对你不一样了。

苏秦哈哈大笑,这也显示了苏秦得意后,一副小人的嘴脸。

不过苏秦联合六国抗秦,确实是很高明的一招,因为六国联合对付秦国,使秦国二十年没有敢出关中一步。

可是苏秦的结局不好,他因为在齐国当卧底,被齐王发现,然后给烹了。

苏秦死后,张仪的时代就到来了,张仪来到秦国为秦王出谋划策,他要打破苏秦连纵抗秦的这一战略。

于是,他建议秦国和相邻的国家谈判,只要有一到两个国家和秦国联合,那么苏秦的连纵就会被打破,这也就是历史上的连横抗纵。

张仪成功了,秦国又开始向东扩张了。

可是,比较信任张仪的秦惠文王驾崩了,刚继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秦武王就把张仪给罢了官。

张仪逃向了魏国,在当了魏相仅仅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


史学达人


鬼谷子是战国的一位大贤,他既不像儒家那样安分守己,也不像老庄那样超脱世俗,你说他超脱世俗吧但是他还教出了四位徒弟想要他们一导战国的乱世,你说他为国为民吧但是他自己本人身怀经天纬地之学,但是就是隐于深山老林中。

虽然他教出了四位旷世奇才,但是却只有一位得到了善终,一位惨死、一位颠沛流离、一位被逼自刎。四个人每个人都是封王拜相的人物,但偏偏都落到了如此下场,难道鬼谷子没有教过他们如何善终吗?为什么曾经的大才会落到如此下场?我们来看看这四个人的死因。

庞涓原本就和孙膑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家之道,而且庞涓下山之后就来到了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之后常年征韩伐赵、讨楚抗齐,硬是在那乱世中奠定了鬼谷弟子的威名。但是之后和孙膑同朝为官,怕孙膑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就用计将其膝盖骨剔去,并且在脸上刻字。但是伟大的人不会因此而埋没的,之后的孙膑到齐国之后就开始了对魏的报复。先是在桂陵大挫魏国威名,之后就是在马陵围歼了庞涓。而庞涓也在乱军中自刎了,因为他知道他没脸去见孙膑,毕竟曾经同窗的兄弟被他迫害成残疾人,所以他选择了自刎。

与此同时的孙膑在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胜利之后,就选择了隐居,辞去了官职回归故里。从此不问世间俗事,专心著书立说。孙膑看遍了人间的丑恶,原本和自己最好的同窗师弟一起同朝为官,但是因为一时的嫉妒陷害他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是孙膑也并没有因此放弃庞涓,庞涓自刎之后,孙膑还待庞涓的头颅回到了齐国,并且亲自为庞涓立碑,孙膑也因此辞去了官职,也是唯一一个善终的人。

如果说孙膑是因为庞涓的嫉妒,那么苏秦和张仪两人之间就有的说了。苏秦师出鬼谷之后回家刻苦读书,甚至达到了悬梁刺股的地步。之后的他身佩六国相印,力主六国合纵。然而张仪恐怕就是苏秦的命中冤家,张仪在秦国为了证明天下大势是在慢慢的统一的,而不是苏秦那诸侯相安,于是他就发起了连横破除合纵。

苏秦是这几个人中爬的最高的人,被赵国封为武安君,自己更是身佩六国相印,然而苏秦也是摔的最惨的。苏秦为了弱齐鼓励齐王增高宫殿,大兴土木。但是之后因为和齐国大夫争权被刺杀,死之后尸体还被车裂。与此同时的张仪混的也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秦惠文王死后张仪就不得秦武王的看重。秦武王以为张仪朝秦暮楚没有忠心,于是就将其挤兑出去。张仪为秦国的强大操劳了一辈子,最终还是一无所有的回到了魏国。

纵观鬼谷四子也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庞涓嫉妒孙膑是因为孙膑不是魏国人,而庞涓怕以后和孙膑同台对决自己不是孙膑的对手,于是就陷害了孙膑。孙膑也知道庞涓为什么陷害自己,所以在庞涓死后也为庞涓立了碑,而且从此就潜心隐居,不再过问兵戈之事。张仪和苏秦爱恨相加,当两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也都彼此帮助的对方,苏秦帮助张仪去了秦国,张仪也许诺了只要苏秦在赵,那么秦国就不攻打赵国。但是命运注定了只有一个人会成功,之后始皇的一同也注定了连横的成功,苏秦的败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江郎说史


我是“红雨说历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鬼谷子四位徒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为什么没有好的下场,其实和为官之道和为人之道有关。

孙膑先苦后甜,得遇明主,孙膑和庞涓为师兄弟,但是孙膑心胸宽广,善良,庞涓心胸狭窄,虽然认为孙膑强于自己,但是为了不让孙膑在诸侯中扬名立万,他把孙膑骗到了魏国,在魏国他挖去孙膑的膑骨,把孙膑拴在柱子上当动物供人观赏,后来齐国使者慧眼是人,救走了孙膑。庞涓在魏国做出了巨大贡献。魏国在战国前期成为诸侯国中最大的国家,庞涓功劳重大。



孙膑到了齐国,在田忌赛马中帮助田忌赢得比赛,受到了重用。在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中两次大败庞涓,最后在树下逼死庞涓。


苏秦出士,被秦王贬损,回去两年的头悬梁锥刺股最终被燕王看中,身佩6国相印,最后在齐国以反间计被弄死,辉煌一时,死的方式不免让人慨叹。


张仪可以说为秦国兼并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破苏秦的合纵,其实张仪结局三个惨的里边算好的,起码正常死亡,即使最后怀才不遇,郁闷而亡,只是他为了利益出卖祖国,不得不说,纵横家真的是一怒诸侯惧,安息而天下息。为己利,玩弄天下于鼓掌之间。


红雨说历史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精通道家、兵法家、纵横家、法家等百家学问, 因隐居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部云梦山鬼谷洞,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的老师是老子,他门下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李悝、西门豹、李悝、范睢、李冰、徐福等500位,个个出山后都大放异彩,出将入相。

通常我们知道鬼谷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4大弟子。其实,鬼谷子弟子中不得善终很多,如商鞅遭车裂、秦相吕不韦饮鸩自尽、战神白起赐自刎、李牧遭离间被杀害,等等。相对而言,孙膑、王翦等选择急流勇退者,都有一个好的归宿。

孙膑出山仕魏国,遭同窗庞涓捏造罪名以膑刑、黥刑后,被迫出逃齐国。辅佐齐国大将田忌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击败庞涓,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晚年,孙膑辞官归故里(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著书立说,齐王常派官员探视。孙膑去世后,前往祭奠的官员和百姓络绎不绝。

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4大名将。在秦始皇统六国的战争中,率秦军破赵、灭燕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并向秦王推荐其他将领继续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李信攻楚兵败后,秦王嬴政亲自乘快车到王翦老家频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请王翦出山灭楚。王翦率60万秦军出征前,向秦王连续5次求赐美田,以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王翦都要求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汉水白石言


这个问题本来就有问题。首先,鬼谷子的四大徒弟的问题。实际上孙膑和庞涓并不是鬼谷子的徒弟,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才把孙膑和庞涓杜撰成鬼谷子的弟子。但是需要说一句的是,孙膑和庞涓两人的确是同窗。但是即便如题主所言,孙膑也得到了善终。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鬼谷子弟子不得善终的事情,这里要说一句,最近网上有人把毛遂也当作鬼谷子的徒弟。的确,毛遂是纵横家,但是他是不是鬼谷子的弟子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说毛遂也不得好死,实际上也是杜撰的,毛遂的结局,史料并没记载。

我们言归正传,鬼谷子的弟子真的团灭吗,这又是谣言,比如张仪就得到了善终,司马迁说的很清楚:张仪相魏一岁,卒於魏也。

张仪不仅得到了善终,还是以魏国的国相的身份去世的。

那么,为什么题主会问这个有问题的问题呢?因为谣言,很多时候谣言更生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使得人们更愿意接受谣言的蛊惑,其次是儒家的道德观,任何事情都喜欢拿道德来批判别人,而纵横家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纵横家和儒家的三观截然不同。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儒家是做人的学问,纵横家是做事的学问。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鬼谷子,姓王名诩,道号玄微子,春秋战国人。据说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学兵法无所不晓。

鬼谷子隐居鬼谷 ,教导过无数徒弟,但唯有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四人闻名于世。

孙膑战国时兵法家,曾著《孙膑兵法》。刚从鬼谷出来的孙膑还不知人心险恶,而师弟庞涓素来示好于孙膑。所以当在魏国任大将军的庞涓邀请孙膑去的时候,孙膑欣然前往。谁知庞涓嫉妒孙膑才能,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通齐国,还假惺惺的向魏王求情,不知情的孙膑感念庞涓求情之恩,想写出《孙子兵法》交与庞涓,幸一僮仆告知真相,才没让庞涓得逞。

然后孙膑就开始装疯卖傻,有一次乘着庞涓松懈的时候私会了齐使,齐使偷偷将孙膑带去了齐国病并推荐给了大将田忌。孙膑通过帮助田忌赛马赢得胜利展示了才能,田忌又将孙膑推荐给齐王。孙膑一番言论下来,齐王见识到了孙膑之才,立马拜为军师。

于是后面就有了围魏救赵,设伏马陵等著名战役。

而马陵战役之后孙膑就功成辞赏,遁迹藏名。

庞涓战国时大将,鬼谷子徒弟。因嫉妒孙膑才能把孙膑骗到魏国想窃取《孙子兵法》,然而未果,还与孙膑结仇。

后齐国与魏国交战,被孙膑设计死于马陵。也算种因得果了。

苏秦,战国时纵横家,被赵封武安君。

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

后合纵解除之后苏秦到了燕国,与燕文公夫人有染,后又跑到齐国。齐臣为争宠而刺杀苏秦。苏秦重伤不治而亡。



张仪,战国时纵横家,以连横之术破合纵之策,两任秦相。秦慧文王死后,武王继位。而苏秦与武王有隙,故离秦往魏,后病逝于魏。


不羁得有学问


鬼谷先生四大入世弟子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可能孙膑为人处世要好些,据说在庞涓出山后,鬼谷子便把绝学传于孙膑,还预测孙膑日后有一劫,让其改名孙膑,之前是叫孙宾。(所以说有个偏心的师傅很重要,哈哈)

庞涓: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在鬼谷子门下,后急于出山(孙膑三日后也出山)在王错的举荐下得到魏王的赏识,建功立业,后死于马陵。(公元前342年,魏国和韩国交战,韩国派使者前往齐国,让其出兵援救。此时孙膑继续采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去救韩国,庞涓果然撤兵赶回魏国,孙膑考虑到齐国士兵怯战,于是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庞涓看完后很高兴,觉得齐国士兵胆小怯战,于是丢下步兵,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算庞涓天黑能行进至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孙膑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树的树皮,露出白木,在树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天黑能在此处看到有火光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于是点火查看。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也有说被箭射死),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庞涓)

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学成之后,回到家中,家里人都说苏秦只会嘴上说有什么用,苏秦也觉得读了这么多书终究不能功成名就苦研《阴符》,最后从中领悟到合纵之术,觉得可以出去游说了。果不其然,经过说韩、说魏、说齐、说楚、合纵之术成功,以纵弱抵御强秦,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齐国大夫中有许多人和苏秦争夺国君的宠信,于是派人刺杀苏秦,被刺伤的苏秦逃跑了。齐王派人捉拿凶手,然而没有抓到。苏秦也命不久矣,便让齐王把自己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 ’这样就可以找出刺杀我的凶手了。齐王就按照苏秦的方法果然抓到了凶手。)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和苏秦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游说之术,游说楚王、游说韩王、游说齐王、游说赵王、游说燕王,最后以连横破了苏秦的合纵。(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与张仪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张仪离开秦国,前往魏国,是年五月卒于魏。历史记载是病死的。)

孙膑:孙膑曾与庞涓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后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据历史记载,孙膑是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

看完这些,相对其他三人来说结局算可以的,庞涓也算是自食其果,害人终害己;苏秦是虽是自己要求但结局也不好;张仪也是病死的。


羽评郡主


鬼谷子的弟子,在《史记》中明确记载的只有苏秦和张仪;所谓孙膑和庞涓的鬼谷子的记载,那是明清小说《孙庞斗志演义》最早的说法,到《东周列国志》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传说中,商鞅、毛遂、庞煖等人也都成了鬼谷子弟子,无怪有一些读物把战国史形容成“鬼谷子的局”。实际上,只有苏秦、张仪是鬼谷门生。

但是另外据《战国纵横家书》等资料,苏秦和张仪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那么鬼谷应该也是个纵横学派,并不是一个人。在《史记》里,苏秦是在齐国受到重用,被小人忌恨而刺杀;但在《战国纵横家书》里,苏秦是作为燕昭王的卧底进入齐国,事发后被齐闵王处死。总之都是死于非命。而张仪虽然被秦武王免职,但是在魏国善终的。

其实当时的纵横家还有很多,比如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和张仪齐名的公孙衍,楚汉战争期间还有郦食其、蒯通。这些人起于布衣之家,却往往在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当然其中的政治风险也极大,比如郦食其也被下了油锅。但整体来说这些人还是善终的多,苏秦可以说是运气不好了,但其能力还是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