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代社會王陽明的心學比朱熹的理學價值更高一些,你的看法是什麼?

吃茶去的平常心


先知後行,先行後知,知行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認知的三種看法。也是哲學認識論和實踐論的根本問題之一。

王陽明的心學和朱熹的理學也是對上述問題的不同看法。應當說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很難簡單的比較誰高誰低。

應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和現在流行的,西方的認識論是有區別的。注意二者的區別,對提高認知水平,很有好處。


老梁139490047


中國儒學入宋以後,面目一新。就是所謂的新儒學出現,新儒學是相對先秦的古典儒學和漢代的舊儒學而已的。

新儒學的兩大核心就是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相比較而已,程朱理學一直佔據著宋明儒學的主導地位,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宋明以來都是以四書取仕,可見理學的重要性。

心學作為理學的反動和補充,在宋明一直有一定的市場,尤其明王守仁出現後心學一度成為顯學。但是心學的影響在明末後逐漸式微,清儒如黃宗羲之流力斥心學,一度認為帶壞了學林。清一代依然是理學的天下,紅樓夢中賈政讓寶玉認真讀的依然是四書。

二十世紀以後,國學大師錢穆對中國學術演變有深刻的認識,對理學和心學都有深入的研究,分別有學術著作問世。但是晚年錢穆先生傾向於理學,認為朱熹是一千年來真正的儒學大師,也是可以學習的大師。

要說當代,有人說,心學影響大於理學,這個也只是一家之言。誰說的?說了什麼?有多大影響?讀讀他的著作再說吧。

我本人學習歷史從完整閱讀錢穆先生著作入手的,幾乎藏有錢穆先生所有學術著作,也讀過大半。我也遵從錢穆先生的觀點,認為當代理學對現實的作用大於心學。至於為什麼,這個問題就太複雜了,有興趣先讀讀書吧。





江南聽風廬主


從現代社會的角度去比較王陽明的心學與朱熹的理學,孰輕孰重,哪一種學說價值更高,影響更大,還真不好說,要具體分析,就宋明時期看,整個宋明理學,包括張載、二程、二陸、朱熹、王陽明等的學說,朱熹與王陽明屬於是比較系統性和成熟性的學說,朱熹的學說是理學的系統化,而王陽明的學說是心學的成熟理論形態,在當時都有重要影響,朱熹的影響較早,而王陽明的影響少遲一些,但兩人在明代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相比較,朱熹對於宋明理學,包括後世哲學理論的系統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宋明理學(或稱道學)或新儒學在哲學建構方面是比較具有理論的系統性的,這要歸功於朱熹;而王陽明的心學是宋明理學發展的最高階段,其實也是由肯定走向否定的階段,心學既是對氣學、理學、心學的發展,也是使宋明理學走向終結的哲學理論,心學的主觀化,使理論走向了以後李贄的“童心說”,成了新儒學的反題;同時,也促使明清實學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就其“否定性”的影響來說,王陽明的心學比朱熹的理學影響更大。

有人說,沒有王陽明的心學就沒有李贄的學說,也就沒有近代維新思想,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具體說,朱熹的影響可以概括為:

首先,朱熹在“二程”的理學基礎上,吸取張載、揚棄“二陸”,揚棄佛】道,將理學系統化,他的“理氣論”、“格物致知”和“人性論”等,形成一個龐大的理學體系。朱熹關於“理為太極”,“理在氣先”等根本性的哲學觀點,對明代的思想理論影響巨大,直至現代,還影響了現代新儒學,現代重要的哲學流派。

其次,朱熹在《大學》的“致知在格物”命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格物致知”論,深入地探討哲學中認識論問題,認為“知先行後,行重知輕”。將認識論建立在其哲學本體論上,重視“行”,重視道德實踐,在後世影響很大,後來,儒家的“修齊治平”哲學政治對於德政的影響,很可能與朱熹學說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

再次,在“人性論”方面,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的基本觀點,一方面,朱熹反對佛教執著堅持的“無慾”觀念,另一方面,他又主張以理去欲,想用儒家了仁德理念來徹底地泯沒個體的慾望,這一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而正因此,也有人認為朱熹是“以理殺人”,為了“存天理,滅人慾”,後世不知多豎起了多少的“貞節牌坊”。

最後,朱熹提出的“四書”,成了當時極以後讀書人的必讀經典,被作為後期封建社會必讀的教科書,成為每次科舉的出題經典,一方面,“四書”的影響巨大,使很多讀書人熟悉了古代經典,這對於明清時期知識分子的學術修養有很多的促進作用,畢竟有很多人成了學術行家,經典方面的專家;另一方面,讀書人在思想意識方面,也被這四本書禁錮了。比如,朱熹提出的“三綱五常”,規定了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各自必須遵守的原則,規定了大臣對君王、兒子對父母、妻子對丈夫都要絕對服從,這是為了維護統治秩序,反對平等,抑制個性發展,特別是扼殺了人的自然欲求,現在看來,屬於迂腐的舊傳統觀念。

在現代社會,朱熹的思想仍在在影響著,如果從理學哲學的系統性,從注重理性的角度看,揚棄了的朱熹理學,或許對於經濟社會的過度性的慾望滿足,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三綱五常”不可再要,但慾望的肆意放縱,也是要不得的。

王陽明的影響主要為:

首先,當朱熹理學走向了成熟、系統階段時,已在思想理論界佔有統治地位,而王陽明心學能夠崛起,挑戰程朱理學在明代的統治地位,這在思想上鼓勵創新,有解放的作用,同時,也形成了對當時官方學術權威的衝擊,使理學對創新思潮的窒息有解放、革新的作用。在心學的影響下,泰州學派等興起了,出現了所謂的“異端思想”,皆是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王陽明心學曾在明中、後期影響巨大,取代了朱熹理學在思想界的主導地位,這對於實學的興起,對於李贄等叛逆思想的出現,是有促進的功勞的。王陽明之後,心學由王艮、王畿、錢德洪等人發揚光大,成一代顯學,深刻地影響了此後五百年的中國思想史。從明代到清代,一直到民國,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和仁人志士,以王陽明為精神偶像,推崇陽明心學。包括黃宗羲等著名學術大師,都受到王陽明的很大影響,他編著《明儒學案》時,以王陽明為明代學術中心人物,並堅持王陽明“心外無理”的觀點。在當代,連蔣介石都非常崇拜王陽明,他的官邸就設陽明山上。


王陽明的有些名言,至今還倍受欣賞,比如:“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文城觀點


半斤八兩一路貨色都不咋地!對當時及後世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作用與貢獻,社會與國家,該亂一樣亂該亡一樣亡,沒有實際價值,作為侃爺的茶餘飯後的空談閒聊的消食之物倒是可以。

知識分為兩種,一種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是實用性的知識,為人解疑釋惑,為人解決難題。另一種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是精神上的玩具,自我娛樂慰藉的玩具罷了,解決不了現實問題難題,可是依然卻被當作知識來看待。

不論中外古今,有實用的知識與無實用的知識都是存在的,歷史上有偉大的人為我們貢獻了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對於這些人我們要感謝要尊重要懷念!但是,也有一些人為我們製造了一些沒有實用價值的想當然性質的自以為是的所謂的理論與主張,即沒有解決世之社會中的問題難題也解決不了個人在社會中的生活生存的實際實踐之中的問題難題,甚至於還添亂加禍,於人於世都是負能量。比如宗教迷信,比如唯心忘論等等,都是完全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

從中國的秦朝到清朝的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再從一八四零年到一九四九年的一百多年裡,一次次的大動亂,大規模的內戰外戰,生死盛衰立廢的輪迴裡,來檢驗那些所謂的歷史上的聖人之現實性價值,幾乎為零,那些聖人們的理論對於中國歷史上的盛衰生死立廢的朝代更換之亂局苦果,沒有什麼用處,對於人們嚮往和諧和平穩定文明的社會生活也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幫助,空領聖人之名,百無一用。尤其是到了百年恥辱之時,什麼聖人之說什麼這個經那個典的全與擦屁股紙一般,令人真正的感覺到了那些東西的空虛性無用性甚至是虛偽性。

真正的知識要為個人與國家的生活生存及發展進步具有建設性的推動性的價值與力量,真正的知識是務實求真具有可驗證性的指導性的作用與功能,具備面對現實解決現實的實際性,而不是中聽中看不中用的精神上的自我慰藉的玩具與侃爺的談資。

真正的到歷史上去看一看,在到中國近千年的社會變遷之路線上去看一看,你就會對朱熹對王陽明之所謂的理論之價值性,有個客觀的認識與判斷了。

我在對歷史的認識與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深深的體會,唯有真正的科學和具有科學性的理論主張才是人們渴求的真理,而只有這些才會對人對國傢俱有真正的幫助與價值。


吉利7702


所處時間不同,基礎不同,各有各的特點。文無第一。後來的思想,總會有揚棄、與取捨,不能簡單高低視之。

就象生物多樣性很重要一樣,進化在思想上也有此規律,該成為歷史就成為歷史,該發展就發展。

象傳呼機跟手機一樣,在各自的歷史階段都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不能說有了手機,那傳呼就根本不應該被髮明一樣,那很無理。沒手機前,傳呼就是最先進的。

不能吃到第十個餅子,飽了!就說前面九個白吃了。

有些人激賞現代的種種高效率,極度鄙視歷史的艱難變革,沒有一哪來萬啊?那由粗糙變精準是要付出艱辛努力的。不能眼見現在的高精尖,而鄙視過去的低粗拙。那不全面。

歷史條件不同,又比什麼高低呢?


凌戰天


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學不過是學習佛教禪宗,學習心學還不如直接瞭解佛教的治心論。



阮景東


王陽明的問題在於他把良知不顯歸因於心不正,於是便陷入了因果困境。因為心正與否是要以良知為參照標準的,而良知是否得致又要以心正為前提。良知不顯則無以正心,心不能正則良知安至?





淡漠千里1


王陽明本來就是中國人,他的思想是進步的,只是當時的中國社會不接受,日本人學習成功了,當然日本不止學習王陽明,而且還學習我們的兵聖孫子兵法,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又才興起學習孫子兵法熱,所以中國人自己的國寶學說,應該有有一個專門的學校教會自己的子孫,不能有什麼聖人思想別國的人民比我們還精,這是國家應該重視的問題。


思想先鋒派


朱熹儒教,男盜女娼,就是從他開始的吧?

儒教的本身十分虛偽,朱熹等等大師並不遵守他們自己制定所謂教義!只是要求別人遵守!

朱熹認為自己和儒教大師們高老百姓一頭!

錯誤修改《大學》,"親民"改為"新民",借古人把自己凌駕於老百姓至上,凌駕於父母之上


毛允德終結者俱樂部


這兩個人做比較的話王陽明要實在點,朱熹有點不厚道,用了佛家的理卻又反對佛家的事,朱提倡無神論對後人影響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