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临港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这是一座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城市。行走临沂临港区,秀美是最直观的印象。“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白云、蓝天、楼房、华灯,凝结成一首流动的诗;芳草、绿叶、清流、鲜花,相映成一幅优美的画。

这是一座时刻能体会温润的城市。行走临沂临港区,宜居是最深切的感受。天朗气清,生活舒适,人与城、自然与历史、传统与现代和谐交融。无论是发展迅速的新城,还是四溢文明之风的乡镇,总能让人感受扑面而来的和谐与温暖。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临沂临港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临沂临港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临沂临港区遵循“美丽中国”顶层设计,坚持把生态宜居作为根本,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绿色成为了这座现代新城的“底色”,按照“点上出精品、线上出风景、面上见成效”的原则,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努力建成“生态宜居新区”。截至目前,临沂临港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由2010年设区时的不足26%,提高到2017年的56.3%。临沂临港区先后获评“中国宜居城镇”和“国际休闲宜居城镇”荣誉称号。

“秀美绿城”构筑“城市底色”。山川披绿、沿路有绿、推窗见绿……临沂临港区按照“林荫化、园林化、景观化”要求,“大手笔写绿、大投入添绿、大干劲增绿”,因地制宜不断推进“大绿化”“绿荫覆盖”等专项行动,逐步实现全区“大地园林化”。2018年,全区已完成新造林1.2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19.8万亩,新增绿化面积4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3.7%。

绿化建设与道路建设、社区建设基本同步进行。借景增色,增加道路绿量,通过乔灌、花草、常绿与落叶等不同苗木树种之间的有机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自然层次。在重要节点,摆布花架、花坛等景观小品,注重造型、花期、色彩搭配,使不同季节呈现不同色彩效果,形成了高低错落、疏密有度、色彩丰富的精品道路绿化景观。驱车行走在临沂临港区各路段,虽是冬日,但入目依然色彩斑斓,煞是好看。同时,按照“人的城镇化”标准,临沂临港区大力塑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社区绿化景观风貌。今年以来,已完成壮岗新城社区、团林新城社区等多个社区的景观绿化工程。基本实现全区“环城笼翠、四季常绿、三季花开”的设计要求。

“活力水城”连通“城市血脉”。临沂临港区河湖贯穿,以水为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孕育了富饶一方的土地,也为临沂临港区留下了一块生态宝地。

按照“生态保护、人水和谐”的原则,临沂临港区努力做足水文章。绣针河临港段于2016年获批省级生态湿地公园,成为临沂临港区一条绝妙的景观廊道。今年,临沂临港区再次投资3300万元对绣针河、龙王河进行了整治提升,共修建沿河路22公里、拦河坝32个,栽植绿化苗木、水生植物10万余株,形成了“水网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滨水景观长廊。

为让每一条河流都水清岸绿,临沂临港区在全区重点河流全面推行“河长制”管护制度,全面建立了由10名区级河长、33名镇级河长、118名村级河长管理全区27条河流的区、镇、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设置了由河道水库涉及村庄村级水利员兼任的村级河道水管员114名,实现了全区河长制工作全覆盖。

“文明新风”提升“城市品质”。12月24日,坪上镇金龙河社区的李凤贤和庄户剧团的团员们在社区里扭起了秧歌,她说,自从住进了社区有了文化广场,村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了。

临沂临港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相似的场景在临沂临港区各镇上演。在朱芦镇气脉山社区的“四德”宣传栏上,一组组图片生动地展示着村民评选的“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村民赵祥金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没事就在街上打麻将,邻里之间还常闹矛盾;如今,有了社区活动中心,村民们一有时间就到社区活动中心看书,要不就在社区广场来上几曲。相比以前,民风更加积极向上了。

临沂临港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临沂临港区: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家园

从改善硬件着手,今年以来,临沂临港区提升完善镇村史馆7处、文化小广场17处、村综合文化活动室23处。新建5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送图书4000余册、e播宝2套、书橱40组、棋牌桌54套。倡导文明新风,创建幸福家庭,各镇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一批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孝老敬老、邻里互助的文明户,引导农村文明风尚。

在临沂临港区,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不只给了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还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王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