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县企业家陈盛君:推广香菇种植,反哺家乡振兴(图)

外表斯文,温文尔雅,没有丝毫老总声色俱厉的样子。采访陈盛君时,他没有将聊天变成一个人的说教,而是用他的低调和沉稳,将采访变成了一次轻松惬意的交谈,让你明显地感觉到他沉着稳重、遇事不张扬,也绝不盛气凌人的个性……这一切,都与他青春年少时只身一人背景离乡闯社会的经历有关……

长风万里抒壮志

——记河南丰食源食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盛君

信阳新县企业家陈盛君:推广香菇种植,反哺家乡振兴(图)


出了大别山老区新县县城往北大约10公里,在闻名遐迩的道教重地金兰脚下,耸立着一排排崭新的工厂。一幢幢毫不显眼的厂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而这里就是一家出口创汇企业——河南丰食源食品国际有限公司。他的掌门人叫陈盛君。

高中毕业,走出大山当了农民合同工

陈盛君,现年54岁。新县吴陈河镇龚洼村人,高中毕业那年,陈盛君志向高远,高考落榜后他踌躇、徘徊行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摆弄着日出日落拓荒种地的生活,辛苦一年只能填满肚子。他一边劳作一边思忖着,要想发展自己,走出田野,走出大山,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行,可细一想咱是农民的儿子,那个年代,除了当兵,考大学别想着有“鲤鱼跳龙门”的好事。

他独自在田埂上叹息,在山脚下寻觅……他思忖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这样平平淡淡度过时光,得趁着年轻人的那股闯劲干出点名堂来。

1985年,河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在新县招收农民合同工,陈盛君喜出望外地报了名,招工的领导端详着这位长得壮实的小伙子,看重他的高中学历,欣然录取了他,月薪50元钱。管吃管住,还能学技术,生活与收入有保障。就这样,陈盛君如愿的去了洛阳,走出田野的梦想成了现实,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暗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干,干出点名堂来。

农民的孩子不怕吃苦,勤劳、朴实、累活脏活抢着干,陈盛君做过泥工,干过电工。因工作需要又自学了电工知识,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被公司领导赏识,调到设备科,当上管理者,成为同批进城农民工的一名骄子。

哪曾想自己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是他打拼的10年,这10年是他人生追求目标的苦旅,这10年也是他砥砺奋斗的实践自我的10年。回忆起这10年农民合同工的经历,他学到了知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品尝到生存规则,往后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他心中已经布下了路线图。

自主创业,投资失误身负债务

1995年,河南省政府控股的三家公司其中有一家叫河南豫新国际公司,省第六建筑公司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主要经营国际劳务输出、对外合作项目。此时,新县的劳务输出搞得红红火火,解决农民工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已有眉目,很有发展前景,当地政府非常重视。

陈盛君没有多想,决定同豫新国际公司合作,成立豫新国际新县分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开始做第一单业务时,一次外派劳务200人次,获得成功。天有不测风云,在办理外派沙特阿伯司机劳务时,因内地人员受不了当地炎热高温天气,在几个挑事者鼓动下,不到半个月集体而返,回乡的人找到他集众闹事,因出国人员擅自回国违反合同,派出公司以违约追究他的责任,总公司也受到牵连,造成很大损失,而这些三方的经济损失均由陈盛君处理,前后一折腾,往返机票、食宿、违约金、保证金等,搞得他一贫如洗,灰头土脸,欠了一屁股债务,门口还时常有闹事的。

为了避让经济纠纷,陈盛君一咬牙回了郑州,将分公司帐务退给总公司,另起炉灶。这一回,跌得很惨。世事难料,市场有凶险,隔行如隔山,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眼下新的行业更难做,要么,回老家耕地去。不妥,那不是自己想干的?再说,债务缠身,无颜回江东!还是待在城里,寻找机会。


信阳新县企业家陈盛君:推广香菇种植,反哺家乡振兴(图)


另辟蹊径,投资食用菌开发做起贸易

从事劳务工作的三年,酸甜苦辣,世态炎凉,犹如风起涌潮久久不能释怀。 陈盛君也从一个莽撞的青年人变得成熟起来,在霓虹灯下,他苦苦寻思着,这一次严重失败是自己不会规避风险,不知外部劳务市场疲软倾轧,弄得自己面目全非。吃一蜇长一智,人不能在一颗树上吊颈,找一找其它门路,咱不是认识许多朋友么?要么做生意,搞点贸易。最终,多反思量,他选择了做货物贸易。

俗话说,一年学个庄稼汉,十年难学买卖人。有一次回老家探亲,看到老家人种植的食用菌类产品滞销,香菇、木耳买不出去,联想到自己在新加坡做劳务时看到农产品销售那么火爆,心里不免产生一种冲动。试试看,但千万吸取教训!他借了路费分别去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市场,确定自己的切入点,融入到外贸市场中去。

、他通过关系,办理了新加坡EP签证,有了这个签证来往很方便。还自学英语,便于同国外的销售商进行沟通,搞好合作关系。2005年底,陈盛君终于做成了一笔订单生意,除了成本和费用还赚了2万新加坡元,兑换人民币10万元。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还清了债务。不久,又去开拓欧洲市场,在法国、塞浦路斯建立生意通道,签下六个货柜的农副产品大单,每个货柜值300万元之间。

一波三折,第一单贸易付之东流

自古雄才多磨难,陈盛君也许应了这句话。出口的产品特别是到马来西亚的六个货柜有了质量问题,陈盛君一下子被砸蒙了头。原来,大部分香菇包装中被一些无利之徒掺假,内中藏石头、砖块,还有些干货因潮湿而长了毛,等等。按照合同约定,要么就地销毁,要么原物退回。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陈盛君急得直跺脚,想不出来什么补救办法,如果把货物退回必定又产生一笔很大的费用,他决定销毁处理。销毁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一个焚烧,二种掩埋,三是倒入大海。按照当地法律,当地销毁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取样送官方质检部门抽查鉴定,货物中是否含有六种国际禁运的病毒,待后看是否符合就地处理条件。实施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尚需等待政府的批文。

陈盛君认为,只有掩埋一条路可行。但掩埋地点得支付三年的租金,另外要远离居民区,不能有污染。仅此一项又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当然不管哪一种处理办法必须在当地主管部门监督下实施。总之,问题出现了,接受处理,而费用每个货柜高达5万美金。

异国他乡,半路遇贵人走出困境

陈盛君不急不燥,一方面通过中国使馆与对方协商,再找外商的关系同地方协商,把发往对方六个货柜抽检,结果显示,只有四个货柜的香菇有问题。他稍微松了口气,要求重新翻晒,做除虫处理。然后经过质检,重新包装,再允许销售。

就这样,陈盛君在当地租了一个废旧的塑料厂房,将货物一一拆散,晒晒太阳。身在异国他乡,找不到帮手,语言不通,他一切自己动手,生活上只有一个电饭煲,一袋大米,10斤盐,吃饱为止。当地高温炎热,蚊子多,夜里无法安睡,一星期下来,累病了,得了脱肛症,躺在床上痛苦呻吟。

这时,隔壁厂里有个孟加拉国籍的人闲逛来到此处,发现了他。二人经过一番比划,那人告知陈盛君要帮助他,并给他买了好吃的水果,又让陈盛君去他家吃饭,休息。

这个孟加拉国籍的好心人名字叫波波(Bobu)。望着病中的陈盛君坚持干活,波波举着大拇指用英文说:“China,My Friend!”,言谈之间,非常友好、真诚。接下来的时日,这位外藉友人送吃的,喝的,水果,夜里睡在他的床上。要是忙不过来,波波从厂里多带些饭菜让他吃。

有一天,在外场晒香菇时,突起大雨,波波不敢叫喊别人,急忙喊他的妻子前来救场。为这事,厂方知道了还罚了波波一天的工钱。陈盛君心里感觉十分亏欠他。


信阳新县企业家陈盛君:推广香菇种植,反哺家乡振兴(图)


东山再起,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终,在新加坡华人的帮助下,陈盛君全部六个货柜物品被掩埋了4个,半价处理了2个,损失120万美金。这么折腾,又是债台高筑,倾家荡产,连坐飞机回家的钱都没有了,在郑州的私人贷款5万元转眼之间变成了15万,生存举步艰难。

大意失荆州,惨不忍睹,陈盛君怒恨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闭门谢客,所有的人都要求他不要再干了,恪守本分。虽说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没有吱声,但心里的压力更大。如果在城里生存是没有问题,可自己心想发展壮大,多挣钱,让日子有大的变化,可咋就这么难?

陈盛君想了很多,如果不干了,前一段的努力付之东流,虽说没赚钱,但由此知晓了门路,认识了许多客户、朋友,花了大价钱买了教训。如果再干,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说不定还能还债……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在沉寂一段时间后,陈盛君瞒着家人把自己的房产抵押,贷款20万元,决定背水一战。

他去了香菇产地南阳西峡租了一间房子,每日游走在乡村路上,收货验货自己干,严把质量关。包装出货亲手去做。这样,质量就慢慢上来了。那时小本利薄,自己没有成立公司,一切出货委托代理方。2010年10月开始出口贷物,实现了平安着陆,赚了一笔,这样他打拼四年,终于还清债务,也小有积蓄。2014年在河南南阳合伙成立了公司,有了自己生产基地和示范点。


信阳新县企业家陈盛君:推广香菇种植,反哺家乡振兴(图)


怀揣梦想,反哺家乡投资兴业

当陈盛君再次怀揣着梦想踏入西峡县农村时,看见当地人种植香菇、猕猴桃致富,感觉那里的人踏实肯干,都很富裕。仔细一想,南阳西峡过去是河南西南的一个贫困山区,与老家新县很类似,同一个纬度度,又都是深山区,这里能做的事情老家一定能做,况且西峡县比新县气候要干燥很多,新县仅地理优势强于西峡。

“西峡人种香菇能致富,如果把这种致富经传回家乡,当做一个开发项目应该大有前途,这可是个富民工程,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发展食用菌种植。”陈盛君暗暗下定决心,要回老家新县发展。

2015年5月,在毅辉智能公司总经理陈宗勋推荐下,时任新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彭乐,县产业聚集区主任聂代宝等领导来西峡考察招商活动,领导找到了他,在详细了解陈盛君和他的企业之后,诚邀他回乡创业。

陈盛君当即答应。当年6月8日,陈盛君回到了家乡,与县政府签订了合同,注册成立“河南丰食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决定投资2800万元从事食用菌的种植与销售。2015年8月公司正式成立。

扬帆启航,长风万里抒壮志

怀着对家乡的深爱之情,陈盛君决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首先在陡山河乡做试点,推广香菇种植,公司找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并承诺将所有产品由公司回收,此项目再次引起新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把香菇拉入产业项目发展,并成立食用菌办公室,统一发展规划。

以“丰食源公司”为龙头,先搞香菇的种植,以点代面,全县推广。同陡山河等四个乡的种植户签订技术种植与产品回收合同,为降低农户风险,公司把技术含量技能全部由公司负责落实到业主手中。该公司从2015年8月成立,2016年底收购食用菌300吨,销售出口200吨,出口创汇400万美金。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陈盛君停滞不前。目前,他致力于做好食用菌产品开发的同时,还要做电子商务,走跨境电商平台。其次是整合当地的物流资源,以物流电商的模式做大、做强做大产业。

“希望这个富民工程项目,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的机遇,带动贫困户,在全县推广种植,让更多的山货被加工利用,走出国门。”陈盛君自信的说,“我一直走的是不平坦的路,创业艰辛,坚持痛苦,最后总能带来雨后的彩虹,并享受每次创业的过程。”他希望自己像一只雄鹰,能够自由畅快地在蓝天上翱翔。

“长风万里抒壮志”。陈盛君,用他的一次次创业,用他秉承永不言弃的精神,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文图、夏晓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