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有在建數百架計劃,殲16戰機為何備受青睞?

除文熙


殲16受重視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在於,它我軍目前最急需的一款戰機,與殲20處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它不是戰鬥機,而是攻擊機,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是把它當成一款戰鬥機,以為它是制空作戰為主,與殲20處於競爭關係。實際上它演變為一款攻擊機,以打擊地面目標以及海面目標為主,這樣的設計定位造成了殲16的地位相當特殊的,與殲20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兩者之間沒有什麼衝突關係,它們屬於不同的路線,這就好比裝甲車與坦克一樣,他們的任務不同,是兩個不同的系列,那麼也就沒法一起對比。

現在中國空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提升遠程打擊作戰能力,那麼在目前這幾種型號當中,殲16佔據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殲16的生產規模將是非常大的,也將是相當長時間的非常重要的型號,至少還沒有代替殲16的信號,那麼它的生產不會太少了。


浴火


咱們不說虛的,數百架,只是夠用罷了。面臨換裝任務急,幾百架也僅滿足於夠訓練使用,引用的蘇-30,還有大量“飛豹”等,都要被替換下來。當初研製的意思,沒有必要都要換裝殲-20。殲-20是骨幹,四代才是主體,這樣四代到壽老,五代就進入了成熟期,可構成主體力量。江山代有雄才出,殲-16出擊,威滿風馳。本來不錯,正然四代的王,加之中國脫胎換骨的改造,制空制海對地性能更加出眾,成為殲-20的好搭襠,也能與蘇-35成絕配。央視《軍事紀實》有這樣的畫面,殲-20、殲-16與殲-10C聯袂而出,滿足了當前作戰需求,五代加四代,是最佳組合。為此,空軍發佈了宣傳片和紀念封,如圖,殲-16列陣長空,這是一個新銳戰鬥力形成的重大標誌,彰顯出今日空軍更多自信。我們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從三代而來,自研加引進,到現在全部實現了國防自主,都是一流的,五代,四代相衍續,都深得軍方青睞,各堪大任,在體系內個個身手不凡。殲-16作為四代裡的重型機,採購數量多一點,也是必然的。

★當年引進。想想殲-7當家的日子,在我周邊,三代滿天飛,日本空自引進F-15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空軍,海航,唯有折騰“飛豹”,“飛豹”基本的架構就是一型二代機,我們在引進蘇-27的同時,不得不再次引進些蘇-30,才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空海的壓力。數量畢竟有限,大量引進不現實,沒有缺乏資金支持,也不符合國防技術自主的傳統,要自造,吃透一型飛機技術,說者容易做起來難。總見世上瞄一眼就會的傳說,其實哪裡會這麼容易。沈飛折騰蘇-27,被扣上一頂蘇伊霍斯基的帽子,真是挺冤的,我們今天知道,從殲-15,到殲-16,自籌資金髮展殲-31,一型型飛機,均表現出一個飛機制造大廠的範兒。可以說,沒有這二十多年來的折騰,我們就不會吃透蘇-27技術,拿出殲-16這麼棒的飛機,為此要為我們的沈飛人點個贊,加油了!

★食甘的最後。甘蔗總是最後甜,飛機也如此,發展大體要經過三個階段,即技術初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各航空大國概莫如此。美國人折騰F-15,現在是挺精彩的,過去也難。每聞世間傳說飛機基礎設計得如何棒,其實技術初期的折騰,也是七葷八素,不止發動機受困,下線的十年間成為很著名的機庫皇后,長期趴窩跑不動路。成長期的F-15,不得不面臨蘇-27的挑戰,在蘇-27面前,無論怎麼比,都比得F-15烏兒叭嘰的。美國空軍曾向世間傳達這樣的自信,沒有一克重量用於對地攻擊,很快口風一改,發展出“攻擊鷹”。在成熟期,無法對陣蘇-30,不只是坊間的故事是實事,實事就是,美蘇飛機鬥法的最後,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一聲長嘆,老蘇伊霍贏得乾淨徹底。沈飛自對這些故事爛熟於心,誓言將殲-11精彩繼續,潛心精心,忍辱負重前行,今天笑到了最後,很美。

★殲16出擊。空軍講述今天的故事,《奮飛在春天》,春風勁吹,為的正是甜美的秋雨。殲-16列裝,開啟多種練兵模式,其中之一,自由空戰,最是殘酷刺激,怎麼對陣全憑自家真本事,一招想不到,兵敗如山。與外軍演習,一次次飛出國門,借鑑,參考,免不了,把所有的高招,妙招,大招,都參詳得透徹了,就只能剩下精彩。在駕馭練習階段,各種課目越來越繁多,什麼低空突防,空中加油,實彈練習,等等,外軍有的全都有了,練得了,那就來吧,殲-16出擊,此前對“飛豹”的套路,大體只能做個參考,殲-16模式別具一格,制空對地都行,新一代飛機,恨不能一架變成兩架使,什麼樣的敵人即有什麼樣的陣法,大有講究。從耕戰頻道CCTV7的公開報道來看,遠海巡航,高原翱翔,殲-16正化為天地之間的雄鷹,在奮飛試翼。


魂舞大漠


相較於我國空軍大量二代機需要換裝的迫切需要,綜合性能強大的J16的開發成功,無疑是正當其時。鑑於我軍換裝需求量巨大,大規模生產J16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但是數量不會超過400架。

包括早期引入的100架SU-27已經進入淘汰期,還有200多架飛豹戰機需要更新,220多架J8II和700架J7戰機都需要更新,除了近千架的J8II和J7可以用J11B/D和J10C替代外,300架重型戰鬥機需要用J16替代。也就是說至少第一批J16需要生產300架左右。

1250架三代機加100架J20規模的機群勉強可以應對目前的周邊安全環境

但是J16畢竟是三代機,美國在2030年左右要淘汰大部分的三代機,包括F-15和F-18等機型,即使我國放寬到2040年前後,三代機的存在的環境也不會超過25年,J16按照每年生產50架的速度增加,裝備300架需要6年的時間,這就到了2025年了。

潛在對手技術的進步與作戰思想的變化留給我們三代機J16裝備的時間軸非常有限,400架左右的規模應該是其上限



如果這樣推測的話,J16的產量不會超過350~400架。2025年需要大量生產J20等隱形戰機,其中包括部分六代機,否則,我們又會被美國甩在身後。

F35結合電子戰可以穿透敵防禦縱深自如執行節點清理任務,J16做不到這一點

未來5~10年,由近400架J16與SU30MKK加上300架J11B,500架左右的J10A/B/C,50架SU35,100架J20可以勉強應對周邊安全環境需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結構的機群難於應對來自東海方向和南海方向上的挑戰,屆時包括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擁有的F35的數量可以超過300架,還沒有算上美軍擁有的數量。

第五代隱身和第六代隱身戰機組成的機群是大勢所趨

面對上述環境的變化,顯然J16無法滿足需求,需要加速J20的完善和大規模生產,同時,加強第六代隱身戰機的研發,希望可以在2030年前後投入現役。


鶇飛天


殲-16戰機於2011年首飛,2016年裝備服役,它是解放軍第一款對空對面攻擊能力強悍而均衡的多用途戰鬥機,符合解放軍空軍“攻防兼備”的指導思想,未來殲-16系列戰機將於殲-20隱形戰機強強聯合,成為國土防空與突防攻擊的中堅力量。

世界最強空戰組合:空軍發佈殲-20、殲-16、殲-10C五機齊飛畫面

空中作戰可實施150公里超遠距離攻擊:裝備了推力達到13噸的渦扇-10發動機,大量複合材料的使用,讓殲-16擁有更好的機動性和載彈量。12個掛點猶如一個小型彈藥庫,能夠掛載霹靂-10、霹靂-13空空導彈。有消息稱,攻擊距離超過150公里霹靂-15超遠程空空導彈已經在殲-16戰機上完成試射。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光電瞄準系統、一體化座艙佈局讓殲-16具有堪比五代機的戰場動態感知能力,空戰能力不弱於除殲-20以外的任何一款現役空優戰機。

對地對艦攻擊可摧毀3000公里以外地面海上目標:殲-16對面攻擊能力堪比戰神轟-6K。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兩次空中加油,攻擊半徑達到驚人的3000公里,配備的鷹擊系列對地對艦精確制導彈藥,讓殲-16具備的超遠程對面攻擊能力。如果掛載隱形巡航導彈更讓它具備的防區外攻擊能力,還能加掛大型激光制導彈藥,可對堅固目標、地下目標進行定點清除,這些能力都是輕型、中型戰鬥機所不具備的。

電子戰能力強,可配合殲-20對陣敵第五代戰機:前期,媒體曝光了電子戰型號殲-16D,殲-16D的優勢在於加掛了電子戰設備以後,還有很強大外掛能力,保持了較強的空戰與對面攻擊能力。電子戰型號與殲-20配合使用,將成為解放軍空軍最強的空中突擊組合,消滅任何來犯之敵。

殲-16D

殲-16是一款完全國產化的戰機,大規模生產不存在任何顧慮,成熟的技術、完備的生產線,讓這款戰機保持了較高的性價比,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未來二三十年,殲-16戰機及其改進型將是我國國土防空的一把利劍。


紅龍軍團長


先說這道題存在的兩個問題:一、在建,是指:正在建造。正在建造的就數百架,這不是殲16,這是在造玩具。二、殲16到底生產多少架?這不僅要考慮到殲16的性能、功能等,還要根據我國的戰略需求、周邊形勢來決定的,根本就沒有官方消息來證明:我國將生產數百架殲16戰機。但是,殲16的生產數量肯定不會少。


殲16戰鬥機,是一款殲擊轟炸機,也就是西方所說的“戰鬥轟炸機”(比如美國的F—15E戰鬥機)。是一款雙座、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屬三代半戰機(我軍方劃代方法、網上更多的人稱為四代半)。殲16性能先進,具備遠距離超視距攻擊能力以及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這源於其裝載了新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遠、強大的掛載能力——最大載彈量達到了12噸。

殲16正因為其性能先進,廣受網友好評——備受青睞。殲16是為了替代現役的老舊二代半戰機殲轟7和少量的強5強擊機。殲16的基本數據:最大速度2.5馬赫,實用升限20000米,最大航程4288千米,實用航程3900千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掛載點12個,載彈量12噸。可掛載目前我軍最先進的各型空空、空艦、空地等導彈、精確制導炸彈。



備受青睞的另一原因就是,殲16雖是在蘇27、蘇30基礎上研發而來,卻是純國產的第一款三代以上的殲擊轟炸機/多用途戰鬥機。殲16採用的是2臺國產渦扇10A/B型(早期量產型採用的是渦扇10A,後續改用渦扇10B)發動機,再不用受進口發動機數量的限制——想生產多少架殲16,自己說了算。雷達系統、電子設備、武器系統等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公開消息,殲16D電子戰機也已交付部隊。其採用的是2臺渦扇10B型發動機(單臺推力在14—14.5噸),可掛載先進的電子戰吊艙,執行電子作戰任務,類似於美國的“咆哮者”電子戰機。添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可以說是一款全新的支援作戰飛機,對我國作戰體系的完善,至關重要:預警機、電子戰機就是戰鬥機的“戰力倍增器”——先敵發現,才能先敵攻擊。

整體來看,殲16的綜合性能與美國最新的F—15E戰鬥力相當,是世界同類戰機中的佼佼者。


儒道之主


技術全面吃透,核心全部自主,體系完美銜接。這是殲-16備受青睞的幾個核心要素。

殲-16的誕生背景是中國在自主生產殲-11系列戰鬥機10年之後,完全掌握了殲-11從氣動佈局、材料和生產工藝、發動機生產和維修體系、航空電子技術進一步提升之後的產品。相對比殲-20這樣劃時代的機型,殲-16則是為了確保中國空軍的體系換代不出現斷檔。

從公開的數據統計來看,蘇-27、蘇-27UBK、殲-11總數已經達到270+架,還有100多架的蘇-30MK2,這些機型大多數已經進入到機體壽命期的後半段,需要一款產能穩定,沒有較大改裝難度,快速生成戰鬥力的機型來作為替換。而成飛只有殲-10、殲-20兩種選擇。因此,只能選擇殲-16。

按照1:1.5的替換比例,殲-16需求達到百架以上的計劃並沒有任何問題。同時作為一款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殲-16將會承擔起日常的戰備警巡,偵查驅離,訓練打擊等多重任務。這些任務看似簡單,但是會需要花費大量的飛行小時,這也是為什麼早期的蘇-27和蘇-30系列機型,實際服役不到20年就面臨機體到壽的原因之一,這麼大的高強度飛行,選擇殲-16無疑是一種更經濟的選擇。

還有一點不能忘記,殲-16儘管氣動佈局上仍然是傳統的蘇系27的升力機體外加寬距雙發用吊艙,但是內部的航電系統和外掛的武器系統也已經成功換裝了中國自行研製的數字電傳飛控系統。這也使得殲-16外掛數量和種類達到了空軍最全的情況,所以,殲-16不受青睞也是不可能的。

(俄軍選的這條路 蘇-30SM大規模量產 其實也是一樣的選擇:相對便宜 量足)

當然還有一點,俄軍也走了一條類似的道路,大規模裝備部隊的不是蘇-35這樣的超機動4代+戰鬥機,而是蘇-30SM這樣改進後的機型,也是處於跟中國空軍的同樣的思考。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一些簡單的認識和想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軍事天地


百架多嗎?

殲-16多用途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在近兩年才大規模才正式列裝的型號,之前因為發動機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問題,多次進行了反覆維修。最終在2017年交付使用,殲-16多用途戰鬥機當前產量也就48架現已,相對比中國空軍龐大的重型戰鬥機機群和攻擊機群,這點數量太少了。

殲-16多用途戰鬥機第一個任務就是制空,由於中國空軍購買的第一、第二批蘇-27戰鬥機已經到了壽命極限,那麼就需要急需進行更換至少48架的需求量。當前殲-16多用途戰鬥機首要都是接替蘇-27戰鬥機,完成中國空軍重要的制空任務。

殲-16多用途戰鬥機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地攻擊任務,當前中國空軍這個任務主要是交給飛豹戰鬥攻擊機,當前飛豹戰機在中國空軍至少擁有300架的龐大的數量。這個龐大的數量顯然不是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這麼點產量可以全部替代,或者在10年內替換的。如果要說倍受青睞,那很可能就是因為殲-16多用途戰鬥機是最新生產的,並且完全的國產化,但是現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產量和產能的,如果產量可以達到年產24架,十年就突破240架。就可以完全替代了飛豹戰鬥攻擊機,但是現在的情況還遲遲達不到。未來在2019年殲-16如何令大家更受到青睞,就得急需擴充自己的產量。提高自己的生產線殲-16多用途戰鬥機的工位。


南國軍情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在去年舉行的建軍節大閱兵上,空軍飛行編隊中出現了兩款明星戰機組成的編隊,第一款當然就是備受矚目的殲-20隱身戰機,而另一款就是首次亮相的殲-16戰機,殲-16已經出現就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甚至不亞於第一次亮相的殲-15,這是為何呢?

殲-16戰機是瀋陽飛機制造廠基於殲-11系列戰機研發的新型第四代多用途雙發戰鬥轟炸機,其外形類似於俄製蘇-30MKK類似。殲-16戰機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並可同時追蹤多個目標,也可以遠距離超視距對陸上、海上目標進行打擊,其載彈量達到12噸,可以發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綜合性能與美國F-15E“攻擊鷹”不相上下。




而對比我軍的主力戰鬥轟炸機殲轟-七“飛豹”戰機,殲-16不僅在雷達上更先進,對戰場信息的處理方面更勝一籌。且由於殲-16體積更大,在載彈量和航程方面也較飛豹優異,而且得益於蘇系戰機優秀的氣動佈局,殲-16在面對敵方制空戰機時的生存能力也較飛豹強。



且隨著我國國產航空發動機在性能、可靠性以及數量上的不斷提高,未來幾年殲-16戰機將會大批量裝備部隊,而飛豹將逐漸退役,殲-16將逐漸成為我國空軍對地打擊的主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謝謝🙏


青年視紀


軍事強國普遍裝備多功能戰鬥機,這是趨勢,如美國的f15E攻擊鷹,歐洲颱風,法國陣風,瑞典鷹獅,既有空中格鬥能力,又有對地對海打擊能力。

我軍曾裝備大量強5對地攻擊機,後來即使殲7 退役,也不捨得將強5退役,就是看中強大的攻擊能力。飛豹攜帶彈藥量大,對地對海攻擊能力足,但速度慢,空中格鬥能力差。蘇30mkk和蘇30mk2分別用於對海對地作戰,又有空中格鬥能力,為我軍所喜歡,但機體壽命臨近。

面臨這樣斷檔的情況,殲16研發成功,可謂雪中送碳。殲16攜帶彈藥量大,電子設備先進,空2海地攻擊一體化,正適合我軍當前急需。有了殲16,強5和飛豹可以逐漸退役,作為二手機賣給第三世界國家,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軍還有一款先進的戰鬥轟炸機,即殲11BS,感覺在定位上和殲16有重疊。殲11緣於蘇27,殲16緣於蘇30,經過我軍的強力打造,都非常先進,殲11BS綜合戰力甚至不弱於蘇35,將來殲11BS是否會大量裝備,現在不得而知。

從官方宣傳來看,殲16高調宣傳的多一些,已經成為殲20的標配搭檔,未來的戰爭,殲20踹門,殲16清理戰場,成為捍衛我領空的空中雙豪。


奔世馬


早期中國空軍軍機身上一直都可以尋見蘇聯飛機的影子,直到現在列裝空軍的飛機裡還有大量的蘇-27和蘇-30。但是隨著長期高強度的飛行任務這些飛機很早就進入了人生的中年,中國不得不生產新型號的戰機來準備空軍裝備的更新換代。

如果單純地從性能來看,殲-20無疑是中國最強的戰機,但是很明顯這樣的超級戰機是不可能全軍列裝的。五代機高昂的生產和維護費用使得任何一個國家都只能將之作為空軍殺手鐧來好好珍藏。

在抉擇兩難的時候,殲-16便出現在了大家眼前,與殲-20相比,它較低廉的價格和自身優秀的性能使得它很快就得到了中國空軍的青睞。據悉,如果要完成老一代戰機的替換工作,殲-16至少會被生產幾百架!

說起來殲-16的走紅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呈現在人們眼裡的便是它出色的性能。無論是日常的飛行巡邏還是戰鬥中對敵軍進行攻擊,殲-16都表現出了比同代飛機更優秀的綜合素質。同時完全國產的電子系統又使得殲16在通訊方面比前幾代戰機穩定了一大截。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比其他飛機,對於殲-16的製造,中國其實是最得心應手的。眾所周知中國軍機身上一直都有蘇聯飛機的影子,但是從蘇聯模式到完全國產,殲-16既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又保證了對以前積累下來的技術進行了有效的實踐與應用。可以說中國已有了自己研發和生產戰機的知識體系,而殲-16就是這個體系下完全國產的重要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