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區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江漢區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今年10月,將迎來新中國70華誕和世界軍運盛會,江漢區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垃圾分類——江漢全域推進

江漢區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3月25日上午,記者到江漢區東民裡32號採訪時,身穿“垃圾督導員”工作服的熊方年,正在擦洗分類垃圾桶。“這裡曾是一個鉤臂箱,現在變成4個分類垃圾桶,小區70多個桶每天都要清洗。”“以前乾溼垃圾均投進鉤臂箱,汙水遍地垃圾散落氣味難聞。”東民裡69歲居民付冬娥告訴記者,小區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人流量大環境髒亂,近半年來小區環境大為改觀。

2018年10月,東民社區所屬的花樓水塔街,在江漢區率先推出整街垃圾分類,109個混裝垃圾的鉤臂箱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700多個分類垃圾桶。街環衛所所長付燚說,每天居民分離出廚餘垃圾10噸左右,生活垃圾減量22%。

江漢區是武漢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區,日產生活垃圾950噸,位列武漢中心城區第二。2018年3月起,江漢區95個小區4.5萬戶居民開始將乾溼垃圾分開。今年底,全區28.29平方公里範圍內,108個社區80餘萬人口,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江漢區城管執法局局長熊楠介紹,該區正大力推進“聯勤合力”工作機制,整合小區物業保潔、垃圾分類督導員、環衛工、社區網格員、紅色物業人員等一線力量,大幅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效率。

文明晾曬——每天通報 疏堵結合

江漢區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今年1月起,武漢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一大隊一中隊舒杉等執法人員,每天巡查主次幹道,拍下臨街違規晾曬圖片,並上傳“違規晾曬整治工作群”,江漢區新華街近來沒有上榜。

3月25日中午,春光明媚。記者見到,新華街精武社區、循禮社區和單洞社區緊鄰解放大道一側,沒有衣物伸出陽臺。“陽臺外加裝了半米寬防盜網,生鏽了非常難看。”精武社區石化宿舍204室姜詩文說,今年元月,城管人員和社區網格員上門,宣傳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主要道路臨街建築物的陽臺外和窗外,不得堆放、晾曬、吊掛有礙市容的物品,他配合拆除了防盜網,在陽臺內加裝晾曬架。

二樓一位婆婆,擔心拆了防盜網,家中不安全,晾曬不便。網格員王宏豔一個多月連續上門,打消婆婆的顧慮,街道在樓頂拉出24根晾曬繩,14層樓居民晾曬問題得以解決。“老舊房屋均要進行立面整治,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新華街公共事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張斌說。

智慧交管——信號燈變“聰明”

江漢區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漢口沿江大道武漢關碼頭,20分鐘一班輪渡,輪船靠岸後過街人流量陡增。交警3月在路口安裝了視頻檢測器,檢測行人和車輛情況,同步優化路口信號,方便行人集中過馬路,實現人、車、路的高效協同。

交管部門研發出智能平臺,能通過救護車定位信息,監控追蹤救護車行駛軌跡,自動將沿線路口信號燈切換成綠波帶。而在以前,需要調度沿線民警,手動開啟綠燈。

在繞城高速事故多發路段,試點建設了“惡劣天氣事故預防系統”,通過檢測道路能見度等氣象信息,遙控改變車輛後方兩側護欄燈組顏色,及時發出聲光警示,2公里危險路段試運行一月,僅發生輕微擦碰事故7起,而去年同期達200餘起。

近年來,利用交通大數據平臺,在各個“堵點”實施了自動式潮汐車道、可變車道、左轉待轉區、禮讓行人抓拍、交替放行信號燈等精細化交通組織措施。

今年,又聯合第三方,在漢口常青路進入範湖轉盤等處,安裝了高清實景路況誘導屏,以“全時空、全方位、無死角”的道路信息展示,幫助司機合理選擇繞行路線,實現智慧避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