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城市管理苦练“绣花功夫”

江汉区城市管理苦练“绣花功夫”

今年10月,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和世界军运盛会,江汉区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垃圾分类——江汉全域推进

江汉区城市管理苦练“绣花功夫”

3月25日上午,记者到江汉区东民里32号采访时,身穿“垃圾督导员”工作服的熊方年,正在擦洗分类垃圾桶。“这里曾是一个钩臂箱,现在变成4个分类垃圾桶,小区70多个桶每天都要清洗。”“以前干湿垃圾均投进钩臂箱,污水遍地垃圾散落气味难闻。”东民里69岁居民付冬娥告诉记者,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流量大环境脏乱,近半年来小区环境大为改观。

2018年10月,东民社区所属的花楼水塔街,在江汉区率先推出整街垃圾分类,109个混装垃圾的钩臂箱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700多个分类垃圾桶。街环卫所所长付燚说,每天居民分离出厨余垃圾10吨左右,生活垃圾减量22%。

江汉区是武汉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日产生活垃圾950吨,位列武汉中心城区第二。2018年3月起,江汉区95个小区4.5万户居民开始将干湿垃圾分开。今年底,全区28.29平方公里范围内,108个社区80余万人口,将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局长熊楠介绍,该区正大力推进“联勤合力”工作机制,整合小区物业保洁、垃圾分类督导员、环卫工、社区网格员、红色物业人员等一线力量,大幅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效率。

文明晾晒——每天通报 疏堵结合

江汉区城市管理苦练“绣花功夫”

今年1月起,武汉市城管执法督察总队一大队一中队舒杉等执法人员,每天巡查主次干道,拍下临街违规晾晒图片,并上传“违规晾晒整治工作群”,江汉区新华街近来没有上榜。

3月25日中午,春光明媚。记者见到,新华街精武社区、循礼社区和单洞社区紧邻解放大道一侧,没有衣物伸出阳台。“阳台外加装了半米宽防盗网,生锈了非常难看。”精武社区石化宿舍204室姜诗文说,今年元月,城管人员和社区网格员上门,宣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主要道路临街建筑物的阳台外和窗外,不得堆放、晾晒、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他配合拆除了防盗网,在阳台内加装晾晒架。

二楼一位婆婆,担心拆了防盗网,家中不安全,晾晒不便。网格员王宏艳一个多月连续上门,打消婆婆的顾虑,街道在楼顶拉出24根晾晒绳,14层楼居民晾晒问题得以解决。“老旧房屋均要进行立面整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新华街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斌说。

智慧交管——信号灯变“聪明”

江汉区城市管理苦练“绣花功夫”

汉口沿江大道武汉关码头,20分钟一班轮渡,轮船靠岸后过街人流量陡增。交警3月在路口安装了视频检测器,检测行人和车辆情况,同步优化路口信号,方便行人集中过马路,实现人、车、路的高效协同。

交管部门研发出智能平台,能通过救护车定位信息,监控追踪救护车行驶轨迹,自动将沿线路口信号灯切换成绿波带。而在以前,需要调度沿线民警,手动开启绿灯。

在绕城高速事故多发路段,试点建设了“恶劣天气事故预防系统”,通过检测道路能见度等气象信息,遥控改变车辆后方两侧护栏灯组颜色,及时发出声光警示,2公里危险路段试运行一月,仅发生轻微擦碰事故7起,而去年同期达200余起。

近年来,利用交通大数据平台,在各个“堵点”实施了自动式潮汐车道、可变车道、左转待转区、礼让行人抓拍、交替放行信号灯等精细化交通组织措施。

今年,又联合第三方,在汉口常青路进入范湖转盘等处,安装了高清实景路况诱导屏,以“全时空、全方位、无死角”的道路信息展示,帮助司机合理选择绕行路线,实现智慧避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