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中國網4月8日訊(李小野)“觀天下之大,方知一身之小;得萬物之奧,皆因求思之深”。中華文明淵源流長,為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學習古蜀文明,細品文豪之意。近日,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組織2017級學生走進三蘇祠,開展“弘揚中華文化 傳承古蜀文明”研學旅行活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三蘇祠堂五十畝,竹深幽冷小徑孤;此間有名祠無數,唯有三蘇記憶深。”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漫步三蘇祠,一個個歷史典故和歷史事件通過講解浮現在腦海,彷彿真的與有五湖四海之量,卻不失柔情似水情懷的東坡先生來了一次跨世紀相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在三蘇博物館裡,同學們領略了蘇軾弟兄刻苦讀詩書的場面,聆聽了蘇軾家風一門雙進士的佳話,感受了蘇軾四次被貶,期間表現出的寵辱不驚,曠達自適的人生態度,目睹了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東坡手跡。傳承古蜀文化,祭拜三蘇,是本次研學活動內容之一。當同學們穿上色彩淡雅恬靜、樣式簡約大方的北宋服飾,好像都來到了北宋,走進了蘇軾的人生旅途。

“三蘇文化,薪火相傳,潤澤心靈。”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研學旅行旨在通過實踐,讓師生們繼承蘇軾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學習他寵辱不驚、處變不亂的博大胸懷,學習他在逆境中不自暴自棄的獨立人格。更重要的使學校學生明白作為當代學生應該承擔起弘揚中華文化,傳承古蜀文明的歷史責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據悉,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並與綜合實踐課程活動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研學旅行活動作為學校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有機組成部分,承載著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任。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完善,這種行走中的課堂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