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MC飘飘


像爷爷那一辈的人,有几个现在住上楼的,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家吃个大馒头吃几口咸菜在小而简陋的房子带上老花镜里看会电视就休息了,这就是农民一天的生活,下地干什么呢?疏松土壤在春季马上到来的时候,准备今年的庄稼有一个好的收成,给刚栽的作物蔬菜施农家肥,浇水,铺上膜,好的衣服舍不得穿,怕干活弄脏了,对他们来说,这样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才是他们想要的,冬天在炉子旁边,喝着茶叶,看会电视,妇女们聚在一起在太阳底下做做针线活,乡里邻里互相串串门,有好吃互相分享,村里家家户户其乐融融。

几乎每家每户都为了方便,为了不被蛇虫鼠蚁糟践,都在自个儿院子里种了蔬菜瓜果,这样方便了自己细心的栽培,也是作物健康的成长,一般每个院里都有大棚,在大棚上晒些东西,大棚面积大,晒的东西也多,晒地瓜啊,山楂啊,花椒啊,玉米啊等等这些庄稼都特别的方便,大棚上还有专门的储藏室,专门储备粮食的。

农村人住了楼,还真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那些腿脚不好的,要是有电梯还好一点,整天爬楼梯也很累,有些老人,坐电梯还头晕,小才的爷爷奶奶就是坐电梯会晕的一类人。而且楼上的空间也小了,放不下多少东西,阳光也不充足了,晒东西啥的也不方便了。总而言之,小才村里的村民表示:楼不如家里的破房子,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呀,哈哈哈!



共享人才APP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晏子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虽然如今住在小县城的城郊结合部,但经常还是要回农村的老家看一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晏子所在的地域是北方农村,农村住房多是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但近年来经济条件好的村庄,经常可以看到一拉溜的二层或三层小洋楼,也有的村子集中盖起了城市市的楼房,村民们集体搬入楼房居住。

住进楼房里的村民,往往都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告别了过去的三大堆,告别了脏乱差,用上了统一的自来水,集体供上了暖,靠近城区的供上了天然气,日子过得舒舒服服,除了个别老人不爱爬楼,从来没听说住了楼房后悔的,更没听说““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样的所谓农村俗语!所以,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用以抵制新农村建设的,咱不说其险恶之心,但起码这个人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心里有抵触。

什么是农村俗语?就是农村民间流传的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这里面有三个条件,一是流传时间久,二是流传范围广,三是通俗上口好读好记。“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 这句所谓俗语的创造者,利用了俗语通俗上口的特点,但是,由于农村楼房建设是新生事物,这句所谓俗语显然没有达到流传时间久和流传范围广的特点,所以这是一句伪俗语!

有些答主,站在所谓农民的立志上,从”农民“的角度考虑,给出一些说法,说农村人上了楼,不能烧热炕了,不能养猪养鸡了,农具没地方放了,不能种树种菜了,等等等等,俨然是站在农民立志上,替农民说话。但是,这些人显然没有综合考虑问题,而只是偏面的、局部地认识问题。

在我们胶东农村,世世代代是平房式建筑,一家一户都有独立的院子。但是,在清末民初,有些外出经商发财的商人,回农村老家建起了二层小楼,民间都称做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无疑都是被人羡慕的。时至今日,在农村能盖了楼房的村民,也都是日子过得好的村民。而集体统一规划盖楼的村庄,都是集体经济比较发达,村民幸福指数非常高的村庄。比如我们这里有个中国黄金第一村,集体在城市盖了楼房,每户农民都分了一栋楼房,村民白天回农村工作,晚上到城市居住,享受城市市民一样的文化娱乐及其便利的生活。难道这些村民,好日子到了头?何况,南方一些地方,农村住房一直是楼房式建筑,难道他们的好日子都到了头?

什么是楼房,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区别于平房。并非一提起楼房就是高楼大厦。农村建楼房,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一般的是建设二层或三层别墅式楼户,每家每户都独立成院。偶尔有建四五层以上的多层建筑的,每户也都会在一层分到面积不少的储藏室。所以,农民舍不得扔掉的旧东西,或者农活需要的基本农具,都放在储藏室里。

至于有人说农民住楼不能养猪养鸡了,请问,现在农村哪户人家,还在自己院落里养猪养鸡?至于说农民住了楼不能种树种菜了,种树是为了绿化,如果村集体统一盖楼,楼区都绿化的非常好,还用你自己种树吗?

农村别墅式的楼房,一般都还是独门独院,院子里种棵树也好,种点菜也好,都是完全可以的。何况,农民除了承包的土地,往往都会分一点菜园,即使住了楼,谁会剥夺你种菜的权力?我们这儿所在的农村,集体分的菜园,现在都很少有人种了,多数是放上了丰产树,农民种菜,都是果菜间作或粮菜间作,种点就吃不了,晏子每年都会去亲戚的果园里拿菜吃,从没看到他们种在院子里或者菜园里。

我们看待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更要看主流。新农村建设集中建设楼房,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可以节约土地,也可有更好地美化农村,统一供水供气供暖,更好的改善农民生活,这些好处也是显然易见的。何况,组织农民上楼居住,肯定会考虑到农村的农机等问题,许多存庄都有专门的农村存放场所。有些人一时认识不到,或者习惯了住平房不愿意上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编造出“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样的俗语,就有点挑事的意味了!而做为三农问题的答主,我们遇到问题,也应该好好地分析,不能为了迎合或者媚俗,而随意解答问题。


齐东晏子


农村人最爱的是什么?是高楼大厦吗?不是,这些看着漂亮可是太不方便,一些住上楼房的乡亲们,很快就后悔了,甚至总结了一句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为啥这样说呢?下面我们一起聊聊这个问题吧!

一,农具无法摆放

我们知道我们的农民以土地为生,收割小麦玉米肯定要用到一些农具,像什么镰刀、锄头、犁子等等,这些农具放到楼房里面吗?放到套房里面也不方便吧!每天下地犁地难道要扛着几十斤的犁上下楼吗?这很不方便啊 !其中的难处是不事农耕的人无法体会的。



二,无法养护家禽家畜

我们农民幸福来自哪里?不管有钱没钱,可是我们可以吃上一些纯天然的鸡蛋、鸭蛋什么的,可以养一些鸡鸭,小狗什么的,小院子里有几只小动物,每天可以捡几个鸡蛋,这是一种快乐啊。如果住了楼层,呵呵,喂鸡喂鸭,养狗,养几只羊,这不是梦想吗?

羊圈鸡圈建什么地方啊,农桑之乐没有了,田园之乐没有了,鸡犬相闻,袅袅炊烟的意境没有了。



三,种果树种菜没有了地方,燃料支出变多

我们农村人自己的小院子可以种一些菠菜,韭菜,无公害无污染,多美啊!要是再能种上几颗苹果,葡萄,可谓是神仙之乐,被赶上楼房,小区内的绿化的不错,可是没有蔬菜没有果树的日子确实不快乐。

原来咱们的小院里可以有间厨房,可以烧点木材,要是住了楼房,只能烧天然气或者煤气,虽说方便,可是咱们农村人缺少的是人民币,这一笔支出一年上千元啊,看着很美,消费不起,还得消费,你说农民高兴吗?



五,小结

以上是农民不喜欢楼房的理由,大家说有道理吗?本身是农民的,你们心里是这样想的吗?

如果有什么问题,记得留言我们一起好好交流,谢谢大家!


爱花草的农人


农村人住了楼,日子到了头。我想标题中的"楼"不是我们农村盖的楼房,应该指的是城市里的楼房(商品房)。

城里的商品房?农民能住上商品房不错啊,生活过得挺好的嘛,为什么说农村人住上楼,好日子到了头,这种说法呢?那我就跟大家说一下原因吧。

1:都说农村人想在城里生活,而城里人想在农村生活,农民一旦把户口迁到城里了,以后再把户口迁回农村以及在农村建房子养老就难上加难了。

2:农民住进了商品房,生活水平和消费成本提高了,物业费、停车费、水电费、卫生费、垃圾费、维修费等各种费用开销特别大,费用支出比收入还要高。

3:农民一年四季都很忙,为了有个好收成,当丰收粮食的时候又开始发愁了,住进了高楼,什么粮食和各种农具放哪里呢?楼房是没有粮食和存放农具地方的,我想你应该不会再买一套楼房专门放粮食和农用工具吧,这也太不方便了。

4:在农村生活习惯了,现在住上楼房,难免会有点不适应,农村的房子一般都是独门独院,房子又大又宽的,平时在地里种点无公害新鲜蔬菜和粮食。粮食丰收的时候再也不愁粮食没地方放。

5:大家都知道城里的人是不串门的,住上楼房后会感到孤独寂寞,平时除了在家里看电视外也没什么娱乐了。在农村无聊的话,可以找邻居聊聊天打打牌都可以,交流起来也比较方便。在农村你不会感到寂寞孤独。

话虽然这样说但我个人觉得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都有两面性。住在农村和城里各有各的好。


农民小江


农村人住了楼,这句话说的是农村人在城里买了房住进了高楼大厦。为什么会有“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种说法呢?那我们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我们分以下几点来说明一下农村人住了楼房不方便之处。

1.干活工具没地方放,农村院子,工具到处都可以放;现在住上楼房了,工具放在楼房里,本来房子就不大有点不合适。下地干活不方便,农民的主要工作就是下地干活,拿着工具上下楼梯很不方便,有电梯还好,如果没有电梯,干完农活还要爬楼梯,那是一个累呀。

2.农民丰收粮食没地方放,粮食丰收的时候又要发愁了,住在高楼里,粮食放哪里呢?腾出一间房子放粮食,也有点不合适,就算把粮食运到屋子里也是一个问题。



3.在农村生活习惯了,住上楼房会很不适应。在农村都是独门独院,房子又大又宽敞。吃菜自家地里种的,粮食也不用发愁了,吃都吃不完。农闲的时候还可以串串门、吹吹水,日子人虽然不怎么富有,但是过得舒坦。 可是一旦进城住进了楼房,生活成本就高了,住得也不称心。在城市买什么都要钱,如果有钱还好,没钱那可就愁死了,农民也没有稳定的收入。



4.感到孤独寂寞,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在农村生过了几十年,进城住进了楼房,找人说话的地方都没有,连对门都不认识,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孤独寂寞,这日子过得憋屈,这也就是好日子到了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不过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农村人还是适合“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这句话。


农人伯伯


你好!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农村有很多老话俗语,大部分都是劳动人民生活以及情感的一种体现,很多老话俗语还富含深刻的寓意,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像今天说的“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道理呢?

“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意思是说种庄稼的农民住进了楼房,好日子就到了尽头,以后得日子就会更苦,更艰难了!为什么农村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美丽乡村一体化和新农村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些不具发展能力的“空心村”,贫困村,也会合村并点,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鼓励农民集中居住,所以很多地方的新农村都是高楼,就跟现在城市的商品房一样!按理说,农民住进了楼房,生活会更好才是,因为新农村拥有完善的生活配套,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资源,幸福感会更加强烈,只是有些农民的“恋土”情结较浓,一下子迁移到了楼房,还不习惯高楼的生活方式!



比如以前农民的房子都有院子,还可以圈养鸡鸭鹅,破茅房还能养猪养牛,自家的院子还能种菜,晒玉米,放农具等,现在住进了高楼,这些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务农也会带来一些不便,而且居住在高楼,也会无影多了很多开支,比如停车费,管理费,燃气费,以前在农村还能够烧烧柴火,因此在农村居住跟在高楼居住会有强烈的反差,所以就有了“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的说法!


其实这句俗语是没有道理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人总要往前看,有些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凡事有利有弊,就像传统的农耕方式也被现代化机械所代替,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而且每个人的生存环境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对于这句俗语,有些人觉得有道理的。又有一些人是觉得没有道理。而我个人觉得这句农村俗语是没有道理的。

农村人住上了楼,我觉得是利大于弊。所以,我觉得这句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是没有道理的。农村人住上了楼首先是农民居住环境改善了,其次是农民的生活更加方便了。

农村住上了楼,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方便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孩子们的幸福感。

农民住上了楼,有一个问题就是老农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这些东西是可以随着时间改变的,比如你出生是在城里的话,那你也不适应农村里的生活啊。农民还说,住上了楼后。没有田地耕种,没有经济来源。你家里的农田可以流租出去,收取租金。你也可以回村里帮忙干活赚取生活费用。农村的建设需要劳动力,而这劳动力的优选就是本村的农民。




农民住上了楼,周边的经济会慢慢的发展起来,一家人就可以团圆。我想这是农民们最渴望的吧!


三农天地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真的有道理吗?

农村的老话俗语,都是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是农民智慧的结晶。虽然表面看起来浅显易懂,但其中蕴含着很深的道理。



如今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家家户户也都有了不少存款。手里有钱了,谁不想追求更好的生活?于是许多农民都买了轿车,在县城甚至城市里买了楼房,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城里人的生活。


可是,城里的生活虽然优闲舒适、轻松好过,可时间稍微一长,许多问题也就一股脑地涌现出来。

1存款没有了。许多农民以前通过自己长期的努力奋斗,再加上过日子勤俭节约,家家都攒下了不少钱。日子富了,都想过得更好,买了轿车之后,又琢磨着再买套楼房岂不更美?于是一咬牙把存款一下子都拿了出来,在城里买了楼房。可虽然有了轿车,也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城市生活,但是手里存款也没有了,万一有点啥大事,只好四处借钱。


2消费不起了。搬到城市,住进楼房,过上城市生活才知道,城里可不比乡下省钱。每月水费、电费、物业费、取暖费、停车费等等等等,没有一样不需要花钱,一年下来再加上柴米油盐、衣服鞋袜等等乱七八糟生活用品,没个三万五万都下不来。可是以前存的钱都买车买楼了,每年挣的那两个钱都不够日常花销,甚至都有点过不下去了。

3老家新鲜的水果、蔬菜、瓜果吃不着了。以前在老家想吃水果,上地里随手摘来,即好吃又香甜。想吃蔬菜,随手上菜园里摘两把,即有营养又新鲜。如今住在城里,想吃这些,只能去超市和菜市场,买回来的即不新鲜,而且还得冒着损害身体健康的风险。



……

所以,许多农民住进了楼房,以前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可是后悔也晚了。


雷子三农新视角


农村俗语“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个人觉得这句俗语的理解应该是,农村人住了楼,是美好生活的向往。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啊。

1.现在城市医疗、教育水平都要比农村好,很多农村人为了小孩在城里读书。挤破头皮都往里城里送。



2.城市就业机会多,在农闲的时候可以打零工,可以为家庭多一些收入,在城市打工不比你在农村干农活挣得少。

3.现今社会很多家庭为了女儿的幸福。都不愿意把女儿往农村嫁,如果在城里有了房,也好找对象。再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种地了,都出去打拼了。



4.对于一些的农民来说,也是一种投资,毕竟城市的房价一直再涨。



以上是个人对“农村人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的看法,如你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可以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榕树下的山里妹


这句话应该不是农村俗语,只是近些年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农村人的内心感慨或肺腑之言而已!由于现在农村人进城买房步伐越来越快,尤其是随着这两年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快,很多村庄也面临合并或搬迁入镇上住楼房社区的命运,那么为何会有一些农村人会感慨“住了楼,好日子到了头”之类说法,我感觉还是与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和成本以及工作环境会有很大关系!下面简单聊一下:



一方面,现在进城买房成本太高。对于现在的房价偏高,不仅城里人非常感慨,就连生活水平更低的农村人看了也比较发怵!例如我们这边县城里的房价,现在平均都在每平米5000元左右,而到了县城繁华地段,居然也涨到了每平米六、七千元以上,这样对于一处100平米的房子就得花掉60万以上,而在农村几百平米的房子才10~30万左右!由于现在农村年轻人结婚大多会进城买房,因而实际上只能勉强付个首款,然后月月还贷过着负债的生活,自然这样的日子不如以前农村生活过得舒坦!

二方面,进城买房后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对于进城买房的农户来说,每年还需要缴纳物业费、燃气费、停车费,甚至为了便于停车而买个车库或地下车位,往往又得花费额外十几万左右!另外,住楼房后由于不能种菜、养些家畜,往往只能去菜市场买着吃,由于城里物价水平高,往往就会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因而对于进城买房的农户有时实际上增加了生活负担,往往过日子就会相对紧巴一些,自然不如以前农村生活过得舒服!



三方面,农村和城里生活习惯不一样!由于很多农户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习惯,进城买房后会感觉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节奏,由于城里邻居比较少,附近没啥亲戚,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孤独!不像在农村,可以村里村外走动串门聊天,虽然生活条件一般,但人情味却非常浓厚,晚年生活其实非常快乐!因而,对于习惯了农村生活的一些农户,自然感觉进城住楼房后没啥好日子了!

四方面,城里工作机会虽多,但工作压力大。虽说城里工作机会比较多,但工作竞争却是相当激烈!有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城里只是可以打拼挣钱的地方,如果论生活品质和享受,还是农村更适合养老、休闲!因为在农村,虽然种地收入微薄,但生活大多有一定规律,例如农忙季节就会下地为主,但农闲时间也是可以休息娱乐为生的!而过去冬天农闲时间,往往就是农村人最幸福的时光。虽然农村人工作机会少,但挣钱也不多,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过日子,毕竟没工作靠种地也能为此基本的生活,但城里生活上失去了工作,就相当于丢掉了饭碗!

因此,我感觉新农村建设不能一味的鼓励农村人进城生活,如果能把农村建设的很美好,其实待在农村不一定把日子过得特别差!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果一些人能在家乡过好日子,又何必再鼓励搬来搬去或多花冤枉钱去城里高消费呢?!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