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進城了!這些大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市之間的“搶人”大戰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給錢、給房、給戶口”的優惠一波又一波,門檻也降得越來越低。

可事實上,還有很多人,他們住在城市,卻沒有城市戶口。截至2018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著16.21個百分點的差距,這樣意味著,仍有2.86億多人在城鎮生活,卻沒有城鎮戶口。

此外,我國還面臨著2020年“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剛性目標。

今天(4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公佈了更大力度的戶籍制度改革辦法。在這份名為《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重要通知中,釋放出了一系列重大信號……

老乡,进城了!这些大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落戶限制放開放寬

通知提出,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

一、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

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包括珠海、海口、濰坊、撫順、銀川等城市。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省內較發達市區。

二、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

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根據住建部《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目前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3座,除了北上廣深這四個超大城市,還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瀋陽、長沙。

也就是說,未來除了這13個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將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這個過程中,有一大批二線城市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寧波、昆明、石家莊、南昌、福州等城市。

今年3月18日,河北省會石家莊宣佈,全國公民僅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就可向落戶地派出所申請戶口遷入市區、縣(市)城區和建制鎮,而且,配偶、子女、雙方父母戶口可一併隨遷。石家莊也由此成為首個實施落戶零門檻的省會城市。

作為人口大省河北的省會,石家莊徹底放開落戶門檻,也是戶籍改革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石家莊之前,一些省會城市雖然還有一定的落戶門檻,但這種門檻已經很低,不少省會城市中專即可落戶。

三、超大特大城市

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此前,部分特大城市乃至超大城市也在放開放寬落戶限制。

4月3日,杭州發佈《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其中,在第四大項第18條“強化引才育才保障與服務”一項,提出“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

今年1月11日下午,廣州市發改委聯合廣州市人社局、市來穗人員局及市公安局共同發佈了廣州市新一輪遷入戶政策體系。其中,本科以上,不超過40歲即可落戶。

四、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到,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去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說法是,2018年我國將探索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從“探索”到“允許”,反映出政府在落戶政策態度上的改變。

人多了,公共服務不打折

落戶調控放寬了,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也要跟上。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確保有意願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鼓勵各地區逐步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公共服務和便利項目。

具體項目包括:

1,2019年底,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

2,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

3,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範圍,各地區要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4,持續深化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範圍。

5,合理發展城鎮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充分考慮嬰幼兒隨遷子女的照護服務需求。打通各地區各部門數據壁壘,提高公共服務供給便利性。

6,城市政府要向已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但未落戶的農村貧困人口,優先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等基本公共服務,並加大與農村貧困人口較多地區的勞務對接力度。

“搶到人口”的城市有哪些“獎勵”?

如果,城市吸引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數量多,還會有一些“獎勵”。也就是所謂的“人地錢掛鉤”。

深化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時,更多考慮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

全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在安排各地區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時,進一步增加上年度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的權重,

探索落戶城鎮的農村貧困人口在原籍宅基地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

老乡,进城了!这些大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過去,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土地供給不足,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緩慢、土地供給過多,由此造成土地供需錯配。

在專家看來,將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數量掛鉤,並且將原籍宅基地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由輸入地使用,這些措施更符合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需求,對輸入城市將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有利於輸入地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通知還指出,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都市圈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地區調劑。

張大偉認為,人地錢掛鉤將有利於大城市、都市圈周圍的農業人口實現就近城鎮化。因為這些區域可以實現成片規模的城鎮化,空出來的用地指標可以集中轉移到城市,進而利好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發展。

小城市怎麼辦

對於各類規模城市的發展方向,《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也定了調:

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

大城市要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要素集聚、高端服務和科技創新能力,發揮規模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

老乡,进城了!这些大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人口被大城市“搶走了”,小城市怎麼辦呢?通知指出:

中小城市發展要分類施策,都市圈內和潛力型中小城市要提高產業支撐能力、公共服務品質,促進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官方文件首次提及“收縮型中小城市”的概念。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吳康副教授此前發佈的研究成果稱,2007~2016年間,中國有84座城市出現了“收縮”。這些城市都經歷了連續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減少。

具體政策來看:

立足實際在中小城市適度增加公共資源供給

鼓勵各地區優化潛力型中小城市建設用地結構佈局,合理增加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規模。

調整優化教育醫療資源佈局,新設立和搬遷轉移職業院校原則上優先佈局在中小城市;

將更多三級醫院佈局在中小城市,支持大城市知名三級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大城市知名中小學對中小城市學校進行對口幫扶支教。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中國新聞網、第一財經等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