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过了泉州古城的临漳门,再从笋江桥过江,那条延伸的笋江路边上,有一片被忽略的红色群落。

这片红屋顶古厝群位于泉州鲤城金龙街道高山社区,约50亩地上从容立着100多栋古大厝,多建于18世纪至民国初年。从高空望下去,大厝的四水归堂,一座连着一座;漫步其间,那些从海外运回的彩色玻璃、铁艺栏杆,隐藏着一个个泉州华侨衣锦还乡的故事。

我们采访时才得知,为了保护日渐倾圮的大厝、洋楼,社区目前已成立了改造项目组。已确定的大致改造方向是,做文创产业,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区。

厅堂窗棂门房屋檐的精致木石雕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彩色玻璃、穹顶蓝天下的华侨故事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这里很像一个天然的五店市

规模更大一些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听听这里的故事

“义门吴”的传说

85岁的蔡阿婆,和两三个姐妹伴,每天在古厝里以棋牌为乐。

孩子们有了新房,蔡阿婆说什么都不想搬去住。古厝里,夏天不开空调也很凉快,冬天在天井就能晒到太阳,她习惯住在这里。

古厝群藏身城郊,老人们口口相传着很多故事,“母猪衔金石”就是其中一个。

相传在清朝,有位路人经过高山,内急,借吴氏先人家的茅厕用。旧时人们随身携带的财物,用布包着缠在腰间。路人如厕时取下腰间财物,离开时忘了带走。后来返回寻找,吴家原封不动将钱物奉还,路人非常感动。

为了感恩,路人买了一只母猪,赠给吴家。这只母猪,每日到村里的一座山头衔青黑色石块,在门口堆成一堆。后来,不断有收废品的人上门想买这些石块,吴家这才知道,这些是青金石。可惜已所剩无几。

皇帝听说了这个故事后,特赐“义门吴”的美誉。

相传此前还留下一块牌匾,可惜在上世纪70年代被烧毁。如今,“义门吴”只留下一座破败的祖厝,只有祭祀时才有人在。不过,“母猪衔金石”的故事,拾金不昧的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高山人。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旗杆巷”的由来

同样是祭祖的场所,林家的祖厝就比较新。

我们探访那天,恰逢林家一位小伙订婚,宗亲们围在祖厝祭祖。这间祖厝也是传统的红砖厝样式,看着像刚建不久,只有墙边的两块条石上有岁月的痕迹。大家一边折着金纸,一边谈论着“条石、祖厝、旗杆巷”的故事。

旧时科举中了功名,可以在祠堂前竖旗杆,一是以示光耀门楣,二是给后人立榜样。清光绪年间,林氏先民林坤黎中举,林家获得了在祖厝前竖旗杆的殊荣。旗杆共两根,每根旗杆各有两块条石作为旗杆夹石。林氏祖厝旁的巷子,也因此得名“旗杆巷”。

如今,旗杆巷犹在,旗杆已无踪迹,四块旗杆石只剩下两块,原本的祖厝在10多年前的一次火灾里化为灰烬。林家后人在旧址上重建了祖厝,将仅存的两块条石搬进祖厝内,原本竖旗杆的位置种上了树。

仅一米多宽的旗杆巷由条石铺成,54岁的林家后人林树栋在这里行走了大半辈子。他说,如今林坤黎的后人基本都在海外。“旗杆巷还在,这是我们林家的骄傲。他的勤奋好学,也一直都是我们的榜样。”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木耳治”风云

和“义门吴”、“旗杆巷”的传奇相比,“木耳治”则多了几分繁华之后的落寞。

木耳治是高山一座古厝的俗称。古厝是林钢潮的太祖父——华侨林泮水所建,墙围、前埕、天井、护厝等一应俱全,五间张、28间房,曾是这一带最宏伟的大厝之一。

今年60岁的林钢潮深深记得,古厝曾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红砖外墙点缀着浮雕,花、鸟、亭、树栩栩如生;古典铁艺大门一开,两侧的镶金青石雕,光彩夺目;下厅廊顶祥鸟瑞兽,大厅龙柱肃穆威严。

洋楼吊顶处绘着蝙蝠图案

彩绘色泽依然鲜亮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后来大炼钢铁,铁门被挖、铁地板被翘;然后是“破四旧”,龙柱被烧、浮雕被毁;再后来,小偷来了,挖走了石雕、木雕。宫殿般的古厝,修修补补,不下十次。

“祖上建立的家业,总不能毁在我手里。”林钢潮是林泮水四儿子的后人,大家习惯叫他钢啊。生在这,长在这的钢啊,跟古厝有着割舍不了的感情。“大房屋顶塌了许久,要趁春雨来临之前把它补好。”钢啊搅拌水泥浆,忙着修古厝。母亲曾说过他,“你要不修这古厝,3层洋楼早就盖起来了!”

这间古厝的后代有两三百人,大多是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钢啊说,古厝以前还住过解放军、办过学校和工厂。如今,古厝的墙、廊、窗,还能看到一些装饰,门口的青石雕因抹了水泥,在混乱中幸免于难。但光靠修修补补,它这间古厝还能矗立多久,钢啊心里也没个数。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这里将改造做文创旅游

高山古厝群里,需要维护修缮的古厝,还有很多。我们为此请教了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他告诉我们,高山社区的古厝可以从两个途径申请保护:一是,通过文物部门申报文保单位进行保护;二是,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申请传统村落保护。他也希望政府能加强重视,尽快对这些古厝进行保护,再由专家对其价值进行论证和发掘。

对此,鲤城金龙街道挂口高山社区的负责人黄副书记觉得,申请政府进行保护,投入的资金很有限,最后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古厝会被保护起来,成片保护很难。今年,他们社区成立了一个高山片区改造项目筹建组,打算保护开发这些古民居。

“这里跟之前的五店市有点像,但规模比它大很多。”黄副书记介绍,筹建组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即民意调查和招商引资。已确定的大致改造方向是,做文创产业,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区,既要有民居,又要有商家。“古厝是一定要保护起来的。”黄副书记说,这一次的改造,不仅要将古厝原有的价值保存下来,还要将其所隐藏的商业价值开发出来。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泉州古城对岸,有一个高山群落,100多栋古大厝连成片

文字 / 陈晓婷 图片 / 田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