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幹泡法大道至簡對於愛茶之人而言,茶喝到一定程度之後,喝茶便不單單是為了解渴,每次泡茶都將成為一種享受,一種藝術。

以往,在專業茶人的桌面之上,茶水橫流,水汽淋淋,其行雲流水般的茶技惹人生羨。而如今,想要衝泡出想要的那口茶香,可以安靜、簡約地進行,因為清心雅緻的幹泡法正當時。

幹泡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介紹幹泡法,就不得不先說一下什麼是溼泡法?所謂的溼泡法,就是通常我們使用茶盤,並將茶葉廢水倒入茶盤中的一般泡法。而幹泡法,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幹泡臺進行泡茶,

“幹泡法”是極簡主義的衍生品,泡茶一般不使用茶盤,而將廢棄茶水及茶渣直接傾倒於垃圾桶或是水洗內。省卻了厚桌石盤,不見了淋漓水汽,既能保持桌面始終清爽整潔,還可以隨心更換竹蓆和茶巾的款式,增添了不少佈置茶席的樂趣。

溼泡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幹泡

來 源

所謂幹泡,就是沒有一個可以漏水的茶盤的泡茶過程。廢水和茶渣都倒在一個專門的器皿中,以保證整個茶席乾淨清爽。這種器皿叫做“滓方”,日本叫做“建水”。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滓方是幹泡臺不可缺少的器具

其實,在中國茶道的歷史上,無論唐的煎茶法,宋的點茶,明清的散茶沖泡,甚至民國,均無溼泡茶盤的出現。

宋代劉松年《攆茶圖》中,描述了一個標準的茶會的場景: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宋·劉松年《攆茶圖》

這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張關於“茶道”的畫了。可以看到,茶爐、茶碾、茶壺、茶盞一應俱全。文藝的宋朝人,一邊進行文學創作,一邊品茶。

明代朱元璋廢了團茶,唐代的煎茶和宋代的點茶,被簡潔的瀹(yue)泡法取代。瀹泡法即直接沖泡散茶的方法,與今人泡茶法相似。

在陳洪綬的《品茶圖》中,煮茶器、泡茶器、品茶器已經明確的分開: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明·陳洪綬《品茶圖》

明代以更加開放自由的心態,崇尚清韻,追求意境,人們並於庭院、竹蔭、蕉石前,插花、煮水、烹茶、焚香,更加註重空間的審美與趣味。

幹泡法傳承了中國傳統的茶道美學,增添了泡茶的自由度,一萬個人可以有一萬種茶席的可能性,也就有了一萬種喝茶的趣味。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在中國工夫茶藝是幾乎唯一沒有被歷史中斷的茶藝,所以現在好多茶的沖泡方法和茶藝形式,最初大都來源或借鑑了工夫茶藝。潮汕工夫茶的壺承,就是幹泡臺的來源。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簡潔美

幹泡法特點

簡潔大方,茶桌乾淨利索,清新幹爽。

佈置素雅,方便攜帶,室內戶外,溪畔山間,皆可成席。茶興濃時,席地而坐,隨手把茗,茶與器皆出於自然,又復歸於自然,天人合一。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簡單別樣美

幹泡法器具

幹泡法的器具及其簡單,最簡單的只需要一塊茶巾、一張布墊、一壺一杯即可。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當然如果在室內幹泡,幹泡法應該以下最基礎的器具:

幹泡器具壺承一個,或者幹泡臺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茶壺或蓋碗一個(紫砂壺或者蓋碗皆可)

茶巾布一塊

公道杯一個

濾網一個

煮水器一個

茶杯若干個

水盂一個

水方一個

以上是作為幹泡法最基礎必備的茶器,除此之外,還可以添加如茶則、花器、茶倉、賞茶盒、杯墊、茶撥等茶道用具。

幹泡技法

幹泡法更講究的是心境,以及個人狀態的好壞,所以所以必須要注意力集中,身心要自然舒適,如果不集中或者不自然很容易把水滴的到處都是。

幹泡茶道與儒釋道一脈相承,與插花藝術融為一體,更符合“和、寂、清、靜”的茶道美學,同時與新中式風格齊頭並進,成為家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幹泡法—找到中式茶席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