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雨165325473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落花》这首诗是李商隐在22岁时,为母服丧,赋闲期间的触景生情之作!
译成现在意思是:日暮,楼上的游客开始离去,园子里的花瓣随晚风飘飞。夕阳下花瓣翩跹曼舞,纷纷飘向曲折的远方小径,像是在送别斜阳投下的薄薄余光。面对凋零的花朵,我肝肠寸断,真不忍心扫去。我盼望留在枝头的春花能永立枝头;但,我知道它依旧要凋谢,此情此景面,令我落泪沾衣,哀伤不已。
李商隐这首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首联远观落花飘舞的情状,展现诗情画意;随后直接胸臆,放飞情感:春花不能永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花开花落自当其时,只能任其自然;最后,回归自身,体现出自己忧伤哀怨、悲天悯人的情怀。
全诗是借落花之景抒发伤春之情,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自然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伤,看似写落花,实际上描绘自己抑郁忧愁的情愫,属伤春悲秋的典范作品!
希望星晨58298869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人当时的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诗文里流露出来的是幽恨与怨愤。
高阁上,曲终人散去。小园里,风吹花落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
斜阳在花雨中西下。心痛怜惜这花雨,不忍将它扫去。
苦苦盼望着,盼来了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情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消失了,春去花谢,我却泪湿衣裳。
飘零的落花的结局,早已注定。梦想碎灭后的看花人啊,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况。
春来春去,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泪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而已。
清心一栈
问题: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前言
李商隐这首诗是比较有名的拗体五律,有三联的出句是拗体。
李商隐写这首《落花》诗时因为陷入牛李党争境况不佳,流露出的是幽恨怨愤之情。时间大约在会昌六年(公元846年)。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一、《落花》拗体句简析
1、平平仄仄平的变格
高阁客竟去: 平仄仄仄仄
肠断未忍扫:平仄仄仄仄
第1句和第5句都是相同的拗句, 中仄平平仄的第3、4两个字都应该是平声,变成了:中仄仄仄仄。
救拗的方式是对句救拗,原先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声,平平平仄平,因为2、3字连续平声,所以第一个字平仄不拘,可以是仄平平仄平
救拗的结果如下
小园花乱飞:仄平平仄平
眼穿仍欲归:仄平平仄平
2、平平平仄仄的变格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这种变格在唐朝近体诗中比比皆是,不被认为是拗体,不存在救拗,对句不变,还是中仄仄平平。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
所得是沾衣:中仄仄平平
二、《落花》 简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除了第1句,句句离不开花。除了第二句有一个“花”字,其他都把“花”省略了。
其中眼穿仍欲归,也是在落花中望眼欲穿,
芳心向春尽,芳心是爱花之心,也是花心,看着春天一步步离去,人花俱损,沾衣的是泪水还是落花之雨呢?
结束语
这首《落花》除了用拗句以外,其他对仗、黏连、押韵都没有问题。
会昌六年(846年),李商隐由于被认为是李德裕一派,因此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 牛党掌握大权以后, 李商隐一直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欢。这首诗是伤心人借落花吐露自己的心声。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么说吧,如果要问唐诗里最忧伤的是哪一首,我会告诉你三个字:李商隐。可能跟他的身世有关,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李商隐喜欢写爱情,但他写的不畅快,让人读来吧,像是在猜谜,就比如这首《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这首《落花》很妙,妙在它本是一首咏物诗,却把惜花、伤春、悲己三者融为一体,花开有时、命运无常,诗人把落花写得愁肠寸断,非常哀婉动人。
你看这首联,说高阁上人们竞相离去,只因小园里的春花已经随风飘落、渐渐凋零,落花无人赏。这联诗有花有情,一个“竟”字,一个“乱”字,让人顿生惆怅,颇感茫然。而且这联诗起句很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如果调换过来就味道全无。
再看颔联,上句写园中小路崎岖蜿蜒,行路艰难,下句写小园的主人伫立在楼上,目送客人不断离去,斜阳的余晖照射在他身上,仿佛是在送别夕阳。
颈联,客人都已离去,小园主人的视线回到园内,他不忍归去,只因眼前的落花越来越多,铺在地上让人肠断,他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就这样匆匆离去了。这一联实际是惜春,东风吹落百花、吹尽春色,诗人是无奈且伤感的。
尾联最妙,清朝人屈复在《唐诗成法》里说,“人但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可见其推崇结句。究其原因,这尾联语义双关,一方面惜花:花儿自然是多情的,她们用自己的美点缀了春色,结局却是飘落凋零,粘人衣裙。一方面悲己:惜花之心因春尽而破碎,只能落得个泪沾襟的结局。
整首诗读来,我们能感到诗人的幽怨,有一种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哀伤。为何李商隐会对落花如此惋惜?时李商隐因陷入牛李党争,又因为母守丧,正在永乐闲居,他有一首诗《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从诗题就能知道,这小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亲自种下的,而今春去花落,自己辛勤所得的美好,竟然落泪沾衣,情何以堪啊!
也可自话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生于公元813年,此时李唐王朝已经开始逐渐没落。
李商隐与李唐王室血脉相连,是西凉武暠王的后代,是李姓皇族的分支一脉。他在思念妻儿的一首诗《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中写到——“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龙种”和“凤雏”指的就是他出身高贵,有皇室血统。
然而李商隐从他祖父到他三代孤贫,没有得到皇族一脉的恩荫。李商隐九岁时父亲去世,随母还乡。回到河南老家,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他在《祭裴氏姊文》一诗中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人”。
举凡 中国的文人士子,天生就要走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李商隐在十七岁时,通过“行卷”就是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别人传阅,是唐朝特有的一种文人入幕的方式。通过,李商隐“行卷”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因此被招为巡官。
晚期的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开始坐大,他们操纵着皇帝的生杀立废大权。当时的唐朝外有潘镇跋扈,内有大臣党争。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隐不能幸免的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落花》这首诗歌是李商隐在22岁时,服母丧闲期间,在永乐,今天山西的芮城这个地方赋闲而居写成的。全诗如下: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直译过来,黄昏时分,高阁上的游客纷纷离去,小园里的花瓣随风飘零,纷纷乱飞。夕阳下花瓣飞舞,飘向远方弯曲的小路,留下参差不齐的影子,落花纷飞像是送别斜阳投下的馀晖。面对凋零的花朵,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它们扫去;我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可是它依旧要凋谢。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李商隐这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颔联从远观的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给人以诗情画意。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希望春花永驻,但时不饶人,只能任其飞落。末联紧承上意,继续写落花留下的感伤。全诗刻意营造惜花的艺术氛围,借落花写伤春之情。抒发了自己悲哀、伤感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情怀。
李商隐明写落花,实际上借“落花”来表达自己抑郁忧愁的心绪。古人有“伤春悲秋”的感怀,面对美好的事物,反而因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凋零二愈加悲观失意,实际上与他们当时所处的心绪是分不开的。
END.
博书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朝著名的诗人,祖籍河南焦作市,沁阳,生于郑州荥阳。是我最喜欢的唐朝大诗人之一,一生所作诗篇,多达820首,作品收录于‘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的‘落花’是众多诗篇中的一首,全诗如下:高阁客竞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余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高阁上的游客都相继回去了,花园里的花还到处飞舞,好像要留住客人似的。花影迷离,参差的连着湾湾的小径,望着远去的游客,落寞的看着远处的夕阳,一点一点的消失。此时的心情糟透了,肝肠寸断啊,都不忍心让任何人打扰,望眼欲穿的仍然盼着曾经的热闹快点回来。诗人内心的读白,又有谁能理解呢?他是在感叹,这美丽的春天,怎么就这么匆匆的离去了呢!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只留下了我泪洒衣襟的感伤。这就是我对李商隐‘落花’的理解,此刻,我的眼里浸满了泪花,深深的,深深的被诗人的伤感而感动、而难受。李商隐,一生坎坷,多有磨难。但他从不向艰险屈服,虽历尽艰辛,却以惊人的坚强的毅力,为世人留下多达820多首的不朽诗篇,真的是可歌可泣。
蓉儿寻找靖哥哥
李商隐的《落花》和前面讲过的《春日寄怀》差不多写在一个时侯,也就是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由于朝廷高层牛李党争激烈,作为李党女婿,牛党门生的李商隐,因为夹心人的身份,已经被朝廷放弃。
一个志向远大的读书人,前程未卜,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前程,李商隐的心情是极其郁闷的,所以才有“未知何路到龙津”的感叹。
《落花》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幽怨愤恨的心态。大好的春天,满园缤纷,红桃绿柳,有客自远方来,对酒高歌,多么开怀的事。李商隐却不写,他写的是客人走后,一个人看着落花伤心。这就是满满的负能量君啊。我们来看这首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照例先看平仄,晚唐格律体(近体诗)已经完全成熟,作为晚唐诗坛最高峰的李商隐自然是运用娴熟,格律应该不会出问题。
我们看第一句,“阁”字是入声字,发仄音,按照基本平仄格律,首句第二字定平仄,那么这首五律的正格应该是仄起不押韵,也就是首句是“仄仄平平仄”,可是我们把平仄一对,差得远哪。“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三仄尾不算大忌,还有孤平啊,这问题就比较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故意的,唐人在写这种感情比较奇特的诗歌,首句需大开大合,用发音来引起读者重视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三仄尾这种出律的开头,称为“音韵陡峭,如怪石林立,破空而出”,仄声本来就短狭、急促,一连串仄音,自然就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急于表明什么东西的心态。
但是为什么说它还是一首五律呢?因为李商隐在对句,也就是第二句做出了拗救。
按照正格,首联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我们看到“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却是“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通过把对句的第三字“花”出律来完成出句的拗救。
那这首句出律是不是无心之失?可以肯定不是的。第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换字来适合平仄。第二点,我们再看五、六句,是和一、二句完全一样的出律。“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平仄为“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看,出律和拗救都一模一样。
李商隐就是故意这么玩的。
我们再来看诗歌的内容。首联上句叙事起笔,下句写景。“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人不写赏花饮酒欢聚,而是从散席,客人都离开了开始下笔,并且用出律的字句突兀描写,给人一种欢乐不再,孤独忧愁袭来的感觉。其实花不一直在乱飞吗?可当客人在时,竟没注意到,直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怜花怜己。
颌联对仗,并承接首联继续更细致、多角度地描写落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为什么用“参差”?这是承接上一句“花乱飞”,落花缤纷乱舞,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迢递”是连绵不绝的意思,上句是从空间上来写落花,而这一句是写时间了,连绵不绝的往下坠落,映送夕阳残照。这里又加上了夕阳余晖的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伤感的情绪里沉没。
颈联依然对仗,并转开一笔,换了角度。“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这仍然是写落花,但是通过写人来写花。我站在这里啊,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对着春天望眼欲穿,却时光匆匆,春日将尽,无法挽留。
尾联收合。“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些花儿将春色打扮得如此美丽,只可惜春天将尽,便像我一心为天下,只落得个落花成泥,徒自悲伤的结局!这一联收得不明显,更清楚的是诗人将落花比作自己,因为春尽而落,只有“沾巾”(流泪)的命运,其实也是将自己比作落花,图有事业心,却无能为力,只能自哀自怨,暗自垂泪。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满满,大家了解就好了。
另外补充一点,尾句“所得是沾衣”的“衣”字在平水韵中与“飞”、“晖”、“归”同属五微(平),是押韵的。
我们整首诗赏析下来,就会发现除了出律拗救之外,其他的平仄、押韵、对仗以及起承转合都是娴熟而合律的。拗救也是一种格律诗的技巧,虽然不建议大家在写诗的时候使用,但是学习了解后对赏析古诗词是很有用的。
所以,这首《落花》是一首悲伤的近体格律诗(五律)。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沾衣:指流泪。▲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新解
高阁上,曲终人散;小园里,落花随风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斜阳在花雨中徐徐西下。我痛惜这如雨的落花,不忍将落红扫去。我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又匆匆归去。赏花的心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而消失,春去花谢,只留下我泪湿衣裳。
意境浅尝
花朵,用生命装点着春天;春天,却用凋残凄凉了花朵。
所谓“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痴心在左,无情在右。世间最无奈,也莫过于此。
花朵痴情,恨不能一次绽放几世的美丽;春日寡义,视花朵只一抹不起眼的风景。这飘零、沾衣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一如那梦想碎灭后的感花人,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际遇。
此刻,竟有了一丝心疼,花开花谢花舞漫天,不忍看到它的坠地,然而,耳畔却残忍的传来了你落地的声音,像抽丝一般绞痛,像山崩一样巨响。我想到了祭奠,洁白的纸花,洁白的衣纱,洁白的面容,洁白的悲伤。
花落处,小径独自幽香,有人说,这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只可惜这倾国倾城的绝代风华在一季的绚烂后,却风尘天涯。抬头望,何处是归家?那一朵育下了匈奴的文姬花,尚且在历史的书页里夹杂了一片芳华;那一只月夜魂过沙漠的昭君花,是否还能启开家乡门前的破旧篱笆?
或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却偏偏选择了秋日葬身陪水逝前随风撒,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留的千古一声遗憾:红颜,多薄命!日悬山巅,命薄如花,昔日秦淮河上还弹奏着声声琵琶,今日却不闻扬子畔掩抑鼓瑟。既然生于红尘,亦当归于红尘,或许,多年以后,红尘外我们还能依稀记得她当初沉鱼落雁的红颜!
步非烟下,人道是青楼师师,纵然哭倒了长城,也不能下世轮回再次香君!落花渐入迷人眼,一朝花落终不见。落泪的时候,花还在飘洒,春归的时候,你却已不在。人生,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湿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820篇诗文
溪桥烟柳
《落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咏物诗是李商隐在当时境况不如意时,以园中落花抒发自己情感而作。
此诗纯白描,淡淡笔墨之下,蕴藏了更丰富的内涵。借落花的神韵,婉转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思。从大自然演变过程中,诗歌人世沧桑变幻,荣枯无常。此作全无脂粉之气,起句奇绝,其中巧妙,有着独持的风格。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迢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是晚唐追求诗美的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落,尤以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流传。
由于在党争中失势受牵,一生不得志,陏陏寡欢。常借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感情。《落花》就是这样一首诗。
小楼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处,所得是沾衣。
客人都已经了,小园里落花随风乱飞。一派人去楼空的落莫景象。落花稀稀落落铺满了弯曲的小道,远远的目送夕阳的余晖。诗人寂莫落魄的心情跃然笔端。"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诗人伤心不忍扫落花,希望它仍然回归。这是诗人的绝望,却也是愿望。诗人还是想有机会施展向己抱负的。回想自己一心报效国家,所得却是党争中受牵连,诗人也只能"肠断"加喟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