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學誰比較好?

蘭亭軒主人


“快樂書法營”是學行草書的,行草作品曾經參加過國展,全國行草書大展,行書展,草書展,草書作品曾獲得中國書法“蘭亭獎”。近年來專注於行草書結構與造型技法方面的研究。不管水平怎麼樣吧,對草書算是有些學習實踐經驗。對題主的問題,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章草高古,學草書必須涉獵,但個人不建議當主食吃。章草有隸書遺意,字字獨立,適宜寫小字,放大需要代入大的節奏和代入墨法的變化,不然會顯得節奏平淡,墨色無變化。但加入節奏和墨色變化,會失去古拙的意味。章草的一些字法很獨特,章草的符號不完全和今草,大草相同,對學習和觀賞識讀都有一定的困難和障礙。畢竟作品是要給人看的。

大草,張旭《古詩四帖》是墨跡,看筆路,看墨法,好的印刷本還是相對不錯的。但《古詩四帖》是張旭早年不成熟的作品,筆法上一驚一乍,章法上橫撐的筆畫和連續的同方向,同線性的轉折,顯得重複雷同,字法上相對也不規範。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張旭《心經》,筆法,字法,章法臻於成熟,習大草必涉。《斷千字文》章法奔放激越,數字連綴成組成行,行列對比,字形大小對比反差極大;《肚疼帖》盤金屈鐵,雖然字數不多,但比《斷千字文》更具古意,這幾本帖是學習大草的最好範本。

張旭《心經》局部

張旭《斷千字文》局部

釋文:登桓岱禪 主雲亭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張旭《肚疼帖》

與張旭的相對肥對比,懷素《大草千字文》與張旭相近,但《自敘帖》,在張旭的基礎上以瘦勁,細韌的線條為主。懷素比張旭減少用筆動作的變化幅度,多用中鋒,少用側鋒,在字的造型方面加以秩序化,規律化,章法上行與行之間趨於簡化,加之是墨跡,為習大草必學範本。

懷素《大草千字文》局部

懷素《自序帖》局部

黃庭堅是大草領域又一座高峰。代表作《諸上座帖》縱橫舒展,一是極力傾斜,字與字,字組與字組之間擺動錯位幅度極大,打破了張芝,王獻之,張旭,懷素一味縱向的相對拘謹,二是筆畫中段不斷的提按動作,連綿起伏,避免了前人筆畫中段快速掠過的單調。這兩點對後世影響巨大,連趙孟頫的行書,在筆畫中加以扭動,都參以黃庭堅筆意。

黃庭堅《諸上座帖》局部

但學習黃庭堅大草掌握不好,容易形成習氣,形成畫字的毛病。黃庭堅草書也是學習大草繞不過去的門檻之一。

小草最好從孫過庭《書譜》或智永《真草千字文》入手。上溯王羲之《十七帖》,王獻之《草書九帖》,張芝《冠軍帖》,以化合“內擫”和“外拓”。通俗的說就是將王羲之的相對“方”和其它人的相對“圓”比照,參合學習,避免形成偏於一面的單調和圓滑。

張芝《冠軍帖》局部

王羲之《十七帖》局部

王獻之《委曲帖》局部 草書九帖之一

孫過庭《書譜》局部

明人王鐸,祝允明,王寵,都有突出的優點,閃光點。比如王鐸的奔放和豐富的墨法,朱允明的形式,筆意多變,王寵的古雅簡約,理性冷靜,都可以參照學習。也都可以作為入門的師範。不因為其年代近而輕視。

所謂“取法乎上”並不是以人的上為上,名的上為上,而是以法的上為上。歷代名家,各有其過人處,都有可資為範的“上”法。

一家之言,謬誤難免。但仍然希望對題主和喜歡書法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歡迎指正,評論!

“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快樂書法營


一丶草書先臨習《草訣歌》丶《草訣百韻歌》丶再臨習孫過庭《書譜》丶《智永真草千字文》丶王羲之《十七帖》丶《懷素小草千字文》丶《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丶懷素《自敘帖》丶《張旭古詩四帖》,廣泛瀏覽黃庭堅書法名品丶祝允明書法名品丶文徵明書法名品丶王鐸書法名品丶傅山書法名品!

1.臨習《草訣歌》《草訣百韻歌》讓你能有一個識草的基本功,讓你培養習草的興趣丶讓你愛上草書!讓你熟悉草書的基本法度!

2.習臨孫過庭《書譜》,讓你對草書的基本理論有一個基本瞭解,讓你學習體驗草書的常用筆法!諸如“草以使轉為形質丶點畫為情性”丶書法的“五乖五合”等書法理論,讓你高屋建瓴丶受益終生!


3.臨習《智永草書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丶《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讓你堅實草書基本功,熟悉一千個字的經典草書,在原有習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4.臨習《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帖》,讓你體驗狂草(大草)之瀟灑狂放與盡情抒情達意,體驗草書意法之秘訣!


5.廣泛瀏覽黃庭堅書法名品丶祝允明書法名品丶文徵明書法名品丶王鐸書法名品丶傅山書法名品,讓你開闊眼界,體驗結字的險絕丶欹側等等草書草韻!

二丶草書習練與臨帖,可先在水寫布上臨習,再在宣紙上臨習以體驗筆法與墨法。

1.草書有法度丶有專用符號丶專用部件與結字規律與傳統,用水寫布臨習很方便,對於熟悉草書法度丶專用符號等非常方便。

2.水寫布對於體驗筆法丶墨法與章法略顯不足,後期草書的臨習必須在宣紙上進行!

3.草書學習關鍵是字法丶其次是筆法墨法與章法,讀帖悟帖與臨帖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應堅持不輟!


垂釣客關於書法尤其是草書書法學習的悟空問答數篇文章,敬請關注丶歡迎留言交流與評論!







落月灣中垂釣客


草書學誰比較好。如果你要我,我的選擇肯定是張旭懷素。什麼董其昌,米芾,黃山谷。祝枝山。我都不會選擇。要學就學第一草書。我認為張旭懷素的草書比較好。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自己的目標。反正你認為那個人草書好你就學哪個,就這麼簡單。其實也不簡單。首先你得知道他的優點,他為什麼值得你學習。你要得到什麼。這是在學習之前要考慮到的。你也不要聽人家說那個那個如何如何多麼好。首先自己去了解去感悟。我認為這樣比較好。



就如現在有許多人學懷素,多吧很多,但是很難有人把他學好。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的筆法,不懂的怎麼用筆。所以才學不好。懷素的書法線條圓潤剛勁有力,很多人都知道是用中鋒寫出來的。我問你會用中鋒。你肯定說我會用中鋒。你用中鋒能寫出這個線條來嗎?寫不出吧!其實不光是中鋒還有執筆技法技巧,它們都有聯繫的。只要有一樣做不到都很難寫出這種線條來。


其實我對懷素線條,越來越有感覺。我的感覺好像即將要突破,現在有這種感覺。所以我越練越有信心。我也總結一些經驗。等我練成了分享給你們,沒練成也不好說對吧。我有視頻的,但是是以前寫的,現在寫比以前更好。所以過段時間還會寫。現在每天練習基本功。基本功越高寫出線條質量就越好。

我的意思就是你瞭解誰你就學誰的,不要跟著別人走。因為別人瞭解的東西你未必能瞭解。不瞭解你怎麼能學的好呢?學書法最忌諱跟風,學田楷的,大家都在學,結果滿大街都是田楷好嗎?

這是我個人看法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暢所欲言。喜歡就關注吧!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問題:草書誰的好?

草書分為兩種:章草和今草

章草是由隸書的草寫發展而來,它的章法字字獨立,字與字之間不相連,除了寫法和隸書不一樣,章法上差不多,如下圖:

章草著名的書法家如三國時期的皇象,代表作品有《急就章》。


自王羲之以後,章草逐漸沒落,少有書法家問津。

直到元代,由於趙孟頫主張復古,開始有一些書法家學習章草,如宋克和康裡子山。


第二種叫今草,今草又分為兩大部分,小草和大草,大草又叫狂草。

今草的創始人就是書聖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十七帖》是學習草書的標準範本。也是學習草書必學的範本之一。


在小草方面,得王羲之衣缽的就是人們唐代的孫過庭了,他的代表作品《書譜》,書法和文章俱佳,是書法史上的絕唱。


大草(狂草)以唐代的張旭和懷素最為出名,二者同時被評為書聖,被稱為顛張醉素。

張旭代表作品《古詩四帖》

懷素代表作品《自敘帖》


張旭懷素之後,在草書上有成就是黃庭堅和王鐸了,二者同時在章法、用筆、墨法和書寫形式上,對草書進行了創新,成為一代開山立派的大師。

黃庭堅草書

王鐸草書


當代草書以林散之最為盛名,被稱為“當代草聖”

上圖是林散之草書作品《春曉》。

你覺得怎樣呢?

看完的朋友賞個贊啦。


不二齋


草書學習不同楷書拿起筆來就可以學。楷書不存在認讀方面的問題。而草書的第一步,要先學會識別要學習草書,先要認識草書。就如小學一年級的小盆友一樣,要一個一個字的認會後才能進一步的學習。所以草書學習,第一步要先認識草書。對草書的各種偏旁部首熟悉以後,再去考慮學習什麼風格。


(子衿臨孫過庭書譜局部)

草書的入門材料,一般多從智永千字文,集王羲之書草訣百韻歌等規範性的草書識認開始學習。而於佑任編寫的《標準草書習字帖》,比較全面的介紹了草書各種部首偏旁的組合運用。是零基礎草書入門的極好材料。
如果一開始便直接去練習張旭懷素等人的作品,第一是字不認識。第二是不明白草書中的規律。第三是不知道使轉。第四是把手寫滑。一旦寫油滑,終身無救


(子衿臨孫過庭書譜局部)

在學會草書結字方法以後,可以進一步的練習草書的佈局,還是以獨立佈局的草書作品為臨寫範本。如王羲之十七帖,王羲之尺牘,智永真草千字文,趙孟頫草書千字文等 。在這之後,則選擇一些平緩的草書作品作進一練習,如孫過庭書譜,賀知章孝經。
通過以上的訓練以後,對草書的認識和筆法的掌控已經有了基礎。這時再去考慮個人書風的發展方向



子衿書法


學習草書,王羲之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他創造了“今草”,並留下了《十七帖》《遠宦帖》《修小園子帖》《伏想清和帖》等經典。


尤其是《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歷來為草書準則,此帖稜角分明,用筆圓方結合,字不相連氣亦貫,因其運筆時筆氣順暢,筆勢到位。

但是,因為此帖是刻本,字的結體可見,但墨氣及筆鋒轉折處不可見。所以學習《十七帖》的同時可參考孫過庭的《書譜》。

書聖的墨跡未能流傳下來,但孫過庭所處的唐代距晉不遠,極有可能見過王羲之真跡,他的書法全宗王羲之法度,草法純正,對後世影響極大。

《書譜》是書論名篇,論說精到,與王羲之相比,他的草書韻致逸氣不如王,但法度更加嚴謹。

《書譜》出自《十七帖》,其意義在於對草法的傳承作用,在二王手跡不傳的今天,但《書譜》因距晉較近,保存完好,是入晉室之一橋樑。

所以,學習草書,可從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孫過庭的《書譜》入手,二者結合臨習。


此外,學習草書的同時,建議學一點篆書。草書以中鋒行筆為主,不學習篆書,草書的根基不牢。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草書學誰的比較好?

建議“取法乎上!”

(一)學章草,就臨寫陸機的《平復帖》和索靖的《出師頌》、《月儀章》。

圖一:平復帖(局部)

圖二:出師頌



圖三:月儀章(局部)




(二)學今草,就臨王羲之和王獻之的草書,也可學懷素的《小草千字文》或孫過庭的《書譜》,其它的先不要學。





(三)學大草(狂草),就學唐人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的《自敘帖》。這兩個人都是狂草大師。張旭和懷素的大草,已達到頂峰,唐代以後無人超越。

我把學草書的路子給你指明瞭,下一步要認真臨寫,專工一帖,把帖子上的字臨到七分像時,就可以出帖了。

本人只是針對題主所提的問題回答之,關於章草、今草、和大草的特點,每個古帖上都有詳細的介紹,就不一一作答了。

歡迎評論!歡迎轉發!


中州耕牛堂主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人而異的。這裡我首推孫過庭,理由如下:

第一,閤眼緣。學書講眼緣,必須要根據個人的喜好,對歷代名家的碑帖進行選擇,找到合適的碑帖,選好路子和方向,才能決定學誰。

第二,孫過庭是公認的對二王書法繼承的最好的,據說,他臨摹的王羲之作品,無人能辨真假,而《書譜》是他的重要成就。

我臨的書譜

第三,書譜是歷代現存不多的墨跡本草書,這點對書法臨習者來說至關重要。

第四,孫過庭的書譜有3700多字,比較全面的為書寫者提供了臨寫的範本,解決了其他書法家字帖字數少的問題。

第五,書譜不僅字好,其理論成就相當巨大,在臨習的同時,也學到很多書法的理論,這一點也至關重要。

所以,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孫過庭的《書譜》是學習草書不錯的選擇。

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書譜》是學習草書的入門經典。



布穀公社


你一定要學習草書,那也不是不可以。現在我們學習書法,只有一個目的,玩自己最開心的事情,草書,可以給你很多開心。

草書分為唐代以後和唐代以前的草書。

唐代以前的草書有章草和今草。章草是漢代以隸書為本體的草書,今草是以楷書為本體的草書。

唐代以後,只有三種書法,即楷書、行書和草書。


與唐代以前不同,唐代的草書都是以王羲之書法體系的今草為主的書法。這種草書,以圍繞楷書為本體。所以更接近我們現代人所習慣的草書。

所以,我建議一般還是從唐代的草書學起。

唐代的草書發展完善了王羲之的草書書法體系,是一個更完整,更豐富的草書體系。

例如孫過庭的《書譜》不但文字數量很大,而且還是很好的書法理論著作。學習草書,孫過庭的《書譜》應該是首選。因為,在草書經典中像《書譜》這樣多字數的書法作品是非常稀有的。在學習《書譜》的基礎上,還可以參考學習懷素的《自敘帖》。

孫過庭的《書譜》基本是“小草”。小草是一個一個獨立的草書。單獨看一個字是草書寫法,而整體佈局上看,也是一個一個的草書,所以叫小草。


而懷素的《自敘帖》是一個狂草書法作品。

也叫大草,就是非常草的意思。懷素繼承了王獻之“一筆書”的書法理想,書法非常飛動,往往一筆數字,奔放不羈,字字連綴,有時一兩個字會套在一起,但總體佈局卻“密不通風,疏可走馬”氣場十分壯觀。

不過這些書法還是有一定難度。初學書法最好打下一些草書的書法基礎。首先學一下於右任的《標準草書》,這個草書教科書,雖然有一定的侷限,但是對於認識草書的基本規律還是很有幫助。

我們學習書法,最好首先打好紮實的基本功。不要好高騖遠。


千千千里馬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其實我認為不管學什麼書體,都有三個階段。

1、築基;2、博學;3、融創。

草書這個書體的起源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得多,畢竟書寫成為信息傳達和存留最重要的手段之後,寫字的效率就成為所有書寫者必須關注的問題。早在甲骨文時代,有些詞彙簡寫和文字省筆就已經開始出現(我們不能想象巫蠱作為國家僅有的文字書寫者在面對國家重大決策和占卜的時候,一刀一刀的慢速書寫會故意出現錯字)。

篆書時代的睡地虎秦簡就已經有了比較簡約快速的篆書,也有了更有隸書意味的風格,稱為隸篆。

自漢代時,民間寫隸多有草意,草隸,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或將行草書的筆法融於隸書之中,流行於後漢至西晉間,特點是存隸意,但少頓挫,多圓轉連屬。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章草、今草。如清朝鄭文焯《草隸辯》中說:“草隸之制,蓋源於漢,而名自晉始。”

中國第一個以草書聞名的書法家,當然是張芝。二王的出現,徹底的改變和決定了中國書法的進程。其中,王羲之對草書進行了規則化,減少字與字的連綿,強調草字的標準化寫法,這被稱為“法度”。王獻之的一筆書強調了行氣與氣勢,為後世的張旭和懷素的狂草奠定了基礎。

“書聖”王羲之最推崇的前輩書家有兩個:一個是曹魏的鐘繇,一人是東漢的張芝。他說:“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餘耽之若此,未必謝之。”(見孫過庭《書譜》)可見,對於草書,二王擁有的是規範之功而不是開創。對於草書的築基階段,從古至今,大家能給出的最多的答案非十七帖莫屬。事實上深有道理。初學草書,排除氣勢、氣韻這樣的後階段才有能力追求的東西,首先要建立法度和規則,讓草書的體勢和辨識度符合自古以來的公認標準,而不是簡單的追求快捷好看。建議深臨十七帖至少3年以上,讓法度成為本能,為後期打下堅實基礎。

當進入博學階段,建議大量臨摹和精讀二王各帖,不放過一個,從楷到草,均孜孜以求。在整個二王法系裡既精且博,非二王作品但屬於二王法系的比如孫過庭懷素張旭均以大量時間讀帖,心摹手追,擴大視野、體會精神。

最後階段是融創。只要是草書領域內的各類法帖,無不雨露均霑,如蜜蜂採蜜,有選擇的強取豪奪和師法,開始融合創造自有面目。這個階段可長可短,天資笨拙如我要用十來年,也見過聰慧及勤奮者只需要三五年就能進得去、出的來。如果按照趙孟頫那樣的天資卓絕和勤奮如超人,或許只要數年就能登頂,更有林散之先生一生真行篆隸均有建樹,晚年入草,三年即超凡入聖……說到此,淚雙流,人跟人真的太不同了……

再往後的階段,原諒我地界凡人不解天上風情,不便亂說。到了那個階段,麻煩告訴我一聲,帶我上天或者實在不行給我留下百幅墨寶,我心足矣。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敬請點贊關注,深夜碼字,頓感溫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