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热河省都包括现在的哪里?

燕赵传奇


《我爱你塞北的雪》是一首曾广为流传的歌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塞北”一词指的就是北方边塞,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地理概念,然而在民国时期塞北曾一度与华北、西北、东北一样是一个明确的地理区域——当时构成东北这一地理区域的是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东北三省),而构成塞北这一地理区域的是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塞北四省”。

塞北四省中的热河省位于今天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省会是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因此得名热河,热河省的名称就源于武烈河。清代在此修建了接见蒙藏贵族首领的避暑山庄(也叫热河行宫),随着避暑山庄的动工兴建热河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清政府经略沟通蒙古各部,巩固北部边疆的要地。

自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从蒙元手中收复燕京之后蒙元势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游牧经济已无法支撑元朝仿照汉制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于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复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体分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内蒙古自治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卫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其中漠南蒙古同清政府的关系较为密切——早在清军入关前就已基本征服漠南蒙古各部并通过会盟、联姻等手段对这一地区加以控制;相比之下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同清政府的关系就相对疏远一些。鉴于这样的情况清政府对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主要由清政府册封的王公贵族实行相当程度的自治;而在漠南蒙古地区则采取自治和官治两种机关并设的模式:一方面朝廷向当地派驻大臣进行治理;另一方面清政府在盟旗制度下册封的各个蒙古扎萨克仍具有相当的自治权限。热河地区作为朝廷经略蒙部的要地实行的就是这种自治机关和官治机关并设的治理模式:热河都统驻热河(今承德)治理游牧蒙古,但关于城内汉人的治理则与直隶总督合议。

这一时期热河地区并没实行和中原内地一样的行省制度。所谓行省制度首创于元代: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分别进行管辖。在元代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由中书省直辖,而青藏高原属于宣政院辖地,除此之外在全国范围内一共设有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并对各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一共设有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广、江西、福建、浙江、南直隶15个行省,当然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设置有和省平级的都司。明代的南北两直隶行省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而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形成的,清朝入关后将北直隶行省改称直隶行省,而南直隶行省则改称江南行省。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部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部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将湖广行省拆分为湖北行省和湖南行省。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至此江苏和安徽两行省正式形成。而西北的陕西省也被拆分为陕西、甘肃两省,至此清朝一共有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18个行省。除中原汉地的18行省外,清朝在自己起家的东北地区设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外蒙古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在新疆设有伊犁将军辖区;在西藏和青海各自设有办事大臣辖区;而这一时期的内蒙古却并未正式设置官方层面的行政管辖机构,而是直接沿袭游牧民族传统的册封盟旗制度。这些地区连同中原汉地的18行省一共构成了清朝的26个省级行政区。

到了清末我国的边疆地区开始出现四处告警的危机局面,为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各边疆大员们纷纷提出迁徙中原内地人口移民实边和将边疆各种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改设为和内地一样的行省编制:1884年(光绪十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建议朝廷设置新疆省,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法战争后时任福建巡抚刘铭传建议朝廷设置台湾省并出任台湾首任巡抚,至此清朝的行省数量达到20个。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因此清朝的行省数量又减少到19个。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置江淮省,但旋即废除。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盛京改名而来)、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此后直到清朝灭亡为止共有黑龙江、吉林、奉天、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二十二处行省,另外一处台湾行省为日本占据,直至1945年光复。

台湾、新疆、东北的先后设省给蒙古地区创造了示范效应:当时蒙古各地面临着日、俄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略,因此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程德全提出蒙古应仿照新疆改设为省起要求蒙地设省的呼声就日益高涨起来——当时的舆论声称:“蒙疆设省利于国家、利于蒙藩且利汉民,所不利者为俄国耳”。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和当地的王公贵族们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在1912年冬至1913年期间侵犯内蒙古。面积狭长地域辽阔的内蒙古由于还处于相对比较原始的盟旗制度治理下,对反击沙俄和外蒙的入侵十分不利,这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得不认真思考在内蒙设省——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将清政府时期处于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内蒙古地区拆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并设置都统管辖。尽管特别区和内地的省还是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已相当于一个省了。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以《建国大纲》中仅有省治,并无特别区之规定为由建议将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改设为省。当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将三地改设为省。热河省至此正式诞生:在其之下所辖地区包括承德县、滦平县、平泉县、隆化县、丰宁县、凌源县、朝阳县、阜新县、建平县、绥东县、赤峰县、开鲁县、林西县、围场县、经棚县、林东县、鲁北县、天山县、宁城县、凌南县20县以及喀喇沁右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左翼旗、土默特右翼旗、土默特左翼旗、唐古特喀尔喀旗、锡埒图库伦旗、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左翼旗、翁牛特右翼旗、敖汉左翼旗、敖汉右翼旗、敖汉南旗、奈曼旗、喀尔喀左翼旗、札鲁特左翼旗、札鲁特右翼旗、阿鲁科尔沁旗,面积17万9982.05平方公里。194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对热河省人口进行了一次统计,各自得出的数据分别为610万9866人和为619万6974人。

新中国成立后对热河省的行政区划设置进行了一定调整——原热河省所辖20县20旗被改为:承德、赤峰两个省辖市以及承德县、滦平县、平泉县、隆化县、丰宁县、凌源县、朝阳县、建昌县、建平县、赤峰县、宁城县、围场县、乌丹县、青龙县、兴隆县、北票县、喀喇沁右旗、敖汉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合计2市16县4旗。在1953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中热河省的总人口数据为516万0822:其中汉族480万1385,占热河省总人口的93.0%;蒙古族18万2256,占热河省总人口的3.5%;满族14万7223,占热河省总人口的2.8%。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省的设立在当时的形势下对稳定边疆局势、巩固中央政府对内蒙古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使内蒙古处于被新设的行省分割统治的局面之下,以致于当时就有人说:“若干年后内蒙古之名将不复存在”。客观上而言:这是在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边疆危局下以牺牲蒙古族同胞的利益来强化对当地控制力度的应急政策。随着民族危机的解除这种应急政策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日益明显:当地部分别有用心的王公贵族利用当时蒙古族同胞对改省的抗拒心理阴谋煽动民族对立情绪,甚至试图策动内蒙古独立。1945年10月出身蒙古土默特部的乌兰夫同志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解散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组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内蒙古那些别有用心的王公贵族制造分裂的阴谋落空了。1946年8月乌兰夫开诚布公地向中央提出:蒙古族人民迫切希望在中国革命胜利后恢复历史上的内蒙古版图。中央表示:对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充分理解并决心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内蒙古全境解放,12月2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在对历史上内蒙古版图拆分基础上的绥远、察哈尔、热河三省至此已完成其全部历史使命,不过三省也并不是同一天一下就撤销的: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建制。1954年3月6日绥远省撤销建制,其辖区全部并入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1月1日国务院根据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的决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制,在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指导下将热河省以农业为主的承德地区和北票、朝阳、阜新、建平等县分别划归河北省和辽宁省;将以牧业为主或农牧并举的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赤峰县、宁城县、乌丹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关于热河省,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而除了东北人,其它省份的人应该更“不会”清楚这个消失省份的来龙去脉。

清朝时期,这个后来为省的地方叫热河厅。

(92年在承德,后为避暑山正门)

1928年9月17(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将原来的热河厅改为热河省,与原东北三省(黑、吉、辽)合称为东北四省(关外),省会设在当时的承德县,由十五个县二十个“旗”(清部落词)组成,汤玉麟(奉系军阀)担任省主席。九一八爆发后, 随东北三省陷落,被日本划入满洲国,但还是热河省。

日本投降后,热河省由中国共产党控制,1946年易手国民党。一年后,国民政府还重新划定过管辖区域,并且多增加了四个县。

(本人与女儿1997年在避暑山庄门前)

1948年人民解放军重新收复热河全省,成立热河省,归东北局领导。

1949年成立热河省人民政府。将热河省划分为2市16县4旗 省辖市:承德市、赤峰市 。

省辖县:承德县、赤峰县、凌源县、平泉县、建昌县、建平县、宁城县、围场县、乌丹县、青龙县、隆化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北票县、朝阳县 。

四个旗就不说了,请查阅相关之料。

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撤销热河省,将所属行政区域按国务院建议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原省会承德县划归为河北,改称为承德市,今承德市就是原热河省的“代称”。

现今承德市辖八县三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隆化县、滦平县、平泉县、承德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双桥区、双滦区、 鹰手营子矿区。

(我去过平泉、兴隆、围场。承德中部的隆化是董存瑞牺牲的地方,93年去过)

(本人1993年在承德避暑山庄门前)

这里着重提一下,中国人熟知的东三省在民国时期应该叫东四省,而影视剧里表述的那个年代的官民人等(包括日本人)嘴里说出的东三省按理说是不正确的,具体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备注:热河以温泉而得名(更详细请查阅相关史料,包括承德二子的由来,这里不一一细述)。

承德市避暑山庄原名热河行宫(基本上是皇帝游玩住的地方),俗称承德离宫。

(据说承德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承德人还说此地“棒槌山”是定海神针,我在承德大佛寺开饭店时有一当地人开玩笑说那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我说那胡整,不过那棒槌挺有“象征”的。)



我在承德时,去过避暑山庄,行宫,大佛寺,布达拉宫……



还有双塔山。


骁勇34


曾经的热河省包括位于目前河北省的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龙、兴隆、滦平、丰宁、隆化、围场等8县;辽宁省的建昌、凌源、建平、朝阳、北票等5县及喀喇沁左旗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交界地带。当年的热河均遭日军侵占!


在热河形势日趋危机的情况下,1933年1月下旬,张学良赴南京面见蒋介石问策。蒋介石为应付全国舆论,答应派代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北上解决热河防务问题。 2月11日,宋子文飞抵北平。17日,宋子文在与张学良商定热河防务计划后,偕同张学良匆匆到热河视察,督励抗战。 18日上午宋子文等游览了避暑山庄里外各景。在中午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所备盛宴上,宋子文发表讲话,鼓劲打气,要求抗战。当日下午3时,他即与张学良带领人员离去,留下张作相晚一日回北平,与汤玉麟协商保卫热河作战计划,并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守军编制方案。

宋子文在所发表讲话中表态说:“你们尽管打,子文敢断言,中央必做诸君后盾,诸君打到哪里,子文跟到哪里。诸君打到天边,子文跟到天边;诸君打到海里,子文跟到海里。” 1933年2月21日,日本关东军、伪满军10余万人,以锦州为基地分三路进犯热河,史称“热河事变”。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是风中的舞者,我来回答问题,我知道的热河如下。热河省,热河(英文:Jehol,西里尔蒙文:Халуун гол),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关外东北四省之一。辖区位于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全省辖境约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全境、通辽市大部(科尔沁区以西),辽宁省义县、锦州市以北,彰武县以西区域,朝阳、阜新、葫芦岛市建昌县地区。西界察哈尔省,河北省承德市大部.南接河北省.1948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承德,热河全省解放。成立热河省,归东北局领导。1949年1月10日成立热河省人民政府,解放后,于1955年7月30日撤销该省。

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953年人口普查总人口516万0822,其中汉族480万1385,蒙古族18万2256,满族14万7223。中西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东部是平坦宽阔的台地,全省主要为辽河流域,以西辽河为主,南方还有滦河,东南方有大凌河、小凌河。台地与河谷丘陵错综。

新中国将热河省划分为2市,16县,4旗:

省辖市:承德市、赤峰市

省辖县:承德县、赤峰县、凌源县、平泉县、建昌县、建平县、宁城县、围场县、乌丹县、青龙县、隆化县、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北票县、朝阳县

旗:喀喇沁右旗、敖汉旗、翁牛特旗、喀喇沁左旗

可以了吗 ,题主,望采纳,谢谢。


大风起兮偶飞扬


热河,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国旧行政区划的省份之一,是塞北四省之一。热河名称来源自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温泉,温泉水流入武烈河后,武烈河下游在承德市内的部分,在当地冬季寒冷的气候下也不结冰,蒸汽蒸腾,所以被称为“热”河。

1914年2月划出,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热河省。曾经的热河省包括位于目前河北省的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龙、兴隆、滦平、丰宁、隆化、围场等8县;辽宁省的建昌、凌源、建平、朝阳、北票等5县及喀喇沁左旗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3旗交界地带。 那时的热河中西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东部是平坦宽阔的台地,全省主要为辽河流域,以西辽河为主,南方还有滦河,东南方有大凌河、小凌河。


台地与河谷丘陵错综。民国十七年据舆地学社调查,全省面积约14万7500平方公里。而据民国二十三年《中华民国新地图》记载为17万3960平方公里。民国三十六年,全省面积为17万9982.05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撤销热河省。内容是:撤销热河省,将热河省所属行政区域,按国务院建议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现在的热河省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它的过去却也是非常辉煌的。


石家庄新闻网


关于塞北四省,我之前答了绥远省的问题,今天来答一下热河省。热河于1914年成立热河特区,1928年成立热河省,省会是承德。热河这个名字在比之前已经为人所熟知了。整个清王朝都有热河秋狩的传统。这里的热河正是避暑山庄的所在地承德。



热河省在整个塞北四省当中属于面积最小的一个省。整个省仅有近1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辖的大多都是县和旗。今天的这些县旗,已经分属于三个省的三个市。即,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

热河省多为丘陵地带,其中也有著名的木兰围场和乌兰布统草原。境内风景其佳,既有草原、山林,也有大凌河,小凌河以及西拉沐沦河等著名的河流。



热河省在抗战时期被归入了伪满洲国,因而也有了所谓的热河抗战与长城抗战。而热河省所辖的地方是今天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契丹民族兴起的大凌河地区。辽国的上京临潢府即在赤峰市巴林右旗附近。



热河省的省主席一开始是张作霖手下的汤玉麟。后来划归伪满洲国,抗战胜利后由国军著名将领范汉杰担任,最后一任省主席为孙度。1955年,热河省被撤销,其管辖之地即划归了三个省级行政。


傅斯鸿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热河那些事儿。(约450字,阅读需2分)

提起热河,我们都会想起热河抗战的那段历史。

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侵吞东北之后,又将魔爪向南伸,窥伺与之毗邻的热河之地,最终爆发了热河抗战。
这一事件,充分反映了日寇灭亡中国的野心,同时也激起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抗日之激情。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危难时刻,以热河抗战为背景创作的。

日军攻陷热河首府承德之后,正在列队进城的日本关东军

“热河”的这个名字,源于承德避暑山庄内的一道温泉,这个泉是温泉,秋冬时候,热气腾腾,所以有“热河”之称。

热河这条所谓的河,从泉眼流出后,不到百米便注入澄湖,所以真正的热河也就不到一百米的长度,堪称世界第一短河流。神奇的是,这条河流的名字竟然能够成为日后一个大省的名号。

热河省建于1928年,在1955年被裁撤,存在了27年的时间。

其范围包括今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辽宁省的西部地区,下辖县、旗十数,也是一个京北大省。

热河北接草原,南临京师,东阻关外,西拒边关,堪称一塞外重镇。

民国创建热河省,就是基于此地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建立之后,战乱平息,热河此地就不需要重点设防了,再加上热河地广人稀,因此没能逃脱建国后被裁撤的命运。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当时要是不分开,恐怕以后连狗屎都吃不着了!当时就是一个穷啊!就是到现在也是全世界最穷的山沟;现在刚刚有俩钱、就想入非非了!过去道路艰难,出不来呀!二逼!


日月日月明


我是承德人,所以知道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用户9948596835046


比较穷,物价高。房价高的离谱。绿化差,花草少。人补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