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自古就是吃貨?兩千年前的史書告訴我們真相

四川古稱天府,歷史底蘊源遠流長,飲食文化更是聞名於世。誰曾想愛好美食基因原來幾千年來都紮根在四川人身上。近兩千年前的古書《華陽國志》為我們揭開四川人愛好美食的原因。

四川人自古就是吃貨?兩千年前的史書告訴我們真相

華陽國志

《華陽國志》中的蜀志記載:“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如何理解這句話呢?古代講究八方配十二辰,四川屬於西南方,而西南方所對應的的辰為未、申、酉。而《史記·律書》中記載:“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因此說四川“尚滋味”。其實這也是因為四川自古都有天府之國的說法,物產豐饒,人們對飲食的追求自然也更高一些。《華陽國志》中後半句又接著說了:“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故好辛香”我們知道是愛吃辛辣的東西,那“德在少昊”又怎麼理解呢?這也和古代的文化有關。古人講四方配四時,而西方對應著秋。《禮記·月令》中說:秋季“其日庚辛,其帝少昊…..其為辛。”因此西方對應著辛辣味。從現在的眼光看起來古代的劃分方式讓現代人有些難以理解,但是從結果上來看大體也是符合實際,未來幾千年裡四川人都延續著“尚滋味”和“好辛香”這兩大傳統。

實際上,辣椒是明末清初才作為觀賞植物和藥物從美洲傳入中國的,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目前可考證的,是嘉慶年間四川人開始種植食用辣椒,光緒以後開始出現大範圍食用辣椒的歷史。那麼在食用辣椒之前那麼在沒有辣椒之前,四川人是通過食用哪些食物來滿足對辛辣味的追求呢?

四川人自古就是吃貨?兩千年前的史書告訴我們真相

首先是姜。在我國,食用姜的歷史相當悠久。《神農本草經》記載,“乾薑,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溼痺,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神農嘗百草,以辨藥性,誤食毒蘑菇昏迷,甦醒後發現躺臥之處有一叢青草。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裡咕嚕咕嚕地響,洩瀉過後, 身體全好了。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早在《呂氏春秋》已經記載了蜀地的姜馳名中原。東晉葛洪《神仙傳》裡說:“吳主聞蜀使來,有蜀姜作齏甚好,恨時無此。象曰:‘蜀姜豈不易得?願羌所使者,並付直。’吳主指左右一人,以錢五十付之,象書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閉目騎竹,竹止,便買姜。此人承其言,騎竹須臾已至成都。”這個故事說的是孫權聞蜀漢使者出使東吳,決定用魚鱠招待他,而烹飪魚鱠需要使用蜀地的姜粉作為調料,卻苦於節令不對,在江南市場上無法購得。吳國著名術士介象為孫權想出了一個辦法,派遣一個人騎上竹杖,在法術的驅使下飛往成都買回蜀姜。雖是神話故事,卻顯露重要的線索:魏晉時期川人就以姜為調料,取其芳香和辛辣之味。四川出產的姜質量上乘,今天四川一些地區的生薑仍然享譽全國。

四川人自古就是吃貨?兩千年前的史書告訴我們真相

花椒

其次是花椒。中國最早出現花椒的記載是在《詩經·陳風·東門之枌》中,“穀旦於逝,越以酸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這首詩道出了花椒是古代祭祀神明的貢飯中的香料。花椒作為佐料,很早以前就進入了中國人的食譜。三國時陸璣《毛詩草木疏》記載:“椒聊之實……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葉以為香。今成皋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狀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腸最佳香。”由此可見古代不僅是四川食用花椒,江浙一帶也是喜歡的。花椒略帶辛辣而性質溫和,不僅能祛除寒氣,還可以保護我們的脾胃。

四川人自古就是吃貨?兩千年前的史書告訴我們真相

茱萸

四川人自古就是吃貨?兩千年前的史書告訴我們真相

茱萸也是四川人當時重要的香料。也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明中葉時,食茱萸已成為四川食物中廣泛使用的調味品。《本草綱目》記,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八月採,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一直到明末清初以後,食茱萸才在以移民為主體的當時四川居民的烹飪調料裡消失,後起的辛香調味料辣椒才接過食茱萸的班。值得一提的是,食茱萸的辛辣味和辣椒非常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