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時間是2015年下半年,還不大到有感覺涼意的秋季,但是晚上已經需要多加件衣物了。我從山東出發打算去山西談幾個業務,正好要去北京順路辦點其他事的,所以就先去的北京,這裡不多表了。不知道是我沒有訂上北京直達朔州的火車票還是壓根沒有直達,反正那次是需要去大同轉車的,竟然還是普車,時速都不如你在高速開小轎車(我一直以為山西的鐵路出行很發達,後來朔州朋友說是貨運鐵路發達)。在北京出發時滿滿當當的車廂幾乎每個小時都有停靠站,還沒有到大同(大同比朔州要出名些,但是畢竟這次只能算是過客。)我那個車廂只剩下幾個光著腳躺在三人座上睡覺的大叔大媽了,他們睡得很香,那感覺離到他們的站還有好幾天。快午夜12點了車終於到大同了。揹著沉重的行囊一邊下車一邊昏沉的詢問出站口和售票處,一個胖乎可愛的好心站務員告知我——這個點去朔州的車還幾分鐘就檢票了,下一班就是明天了。我說不行來不及,她就對講給好像一個她的領導然後指給我,走那個通道直接上車吧,上車補票。經過了北京站像扒皮一樣的安檢,這個幾秒鐘的待遇瞬間讓我溫暖了許多一掃低沉的心情。我這心情大好,沒有問價格在站臺上買了一包水果和幾瓶飲料外加一包瓜子,果真壕了一把。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登車的人真的很少,來到跟前,跟檢票員打招呼:北京來大同的那個站臺有個你可愛的同事說時間來不及讓我上車補票,他微笑沒有說話示意我上車。被安排到離他近的地方,檢票完畢,我主動先去補票。

所有事情收拾妥當,先趁著手機有電預定酒店(經常出差必須要大致安排好接下來一天或者幾天的雜事),估計到了要先睡一會了。搜了朔州站地圖就在附近找了個,好像是叫廣仁還是廣和來著,反正附近沒有連鎖的。這時我發現我旁邊坐著還是個女孩子,不是很漂亮那種但是很乾淨,反正也有好感那種,看樣子她也是坐了好一陣車了也有疲憊之感。我還是沉浸在好心情之中,把包放行李架上,吃的喝的都單獨拿出來了,坐好,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順手一瓶果粒橙遞給了她,關鍵是她就看我兩三秒,還真接過去了,一切都那麼自然。(現在估計是不可能的了)然後我也就不拿捏了,拿出水果和瓜子我們倆就吃起來了,有說有笑還是過的挺快的,聊天得知原來她就是朔州人,在北京工作這次是回來參加一個至親的婚禮的。她說為彙報我請她吃零食,如果我辦完事還有空的話可以帶我去看一下朔州或者品一下當地美食,我欣然應允。(大家不用多想,一路聊的來交個朋友,嘿嘿,再說都是大城市裡的人哪能做不好的事情,我們倆現在還時不時的微信聊呢。)

到朔州都凌晨了,竟然還有很多開車拉活的,我知道我酒店就在附近跟著導航找到了,累夠嗆直接洗洗睡了。第二天就是先去工作談事情,這裡就不細說了。

這裡的生意夥伴非要帶我吃特色看美景,我都婉拒了。其實出差久了,我習慣先好好工作,然後儘量擠出些時間,自己一個人看看風土人情,總不能每次都只當個過客。以下內容大家看到可以當個嚮導文章,尤其外地朋友時間少就撿著去幾個地方。(其實這篇文章有點像流水賬,慚愧了。畢業就沒有動過筆。)

那個女孩果然沒有食言,我們倆都各自辦完事,她說也是很久沒有吃到家鄉美食了,可以請我吃當地特色。還是美女有面子,我也就屁顛屁顛去了。現在上幾張美食照片,有些是後期補上的,畢竟時間有些久了。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這叫羊雜割,沒想到女孩子還這麼愛吃這口,小吃羊雜割店都是放一口大鍋在火上,裡面有老湯,配好的羊雜都放在一起等待下鍋。每來一位客人,老闆都會問你吃幾兩山西小吃羊雜割。意思是你要加幾兩肉,價錢根據你要的肉的多少來決定。聽說這道美食跟忽必烈他媽有關呢。反正挺好吃的,羊肉味更濃些。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這叫應縣涼粉,這是涼粉中的極品啊。據說是用馬鈴薯澱粉製成的。在街頭擺攤叫賣的四季不絕。每到夏日,涼粉攤尤多,街頭巷尾比比皆是。它含水量較多,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涼水裡。加工精細。調味精美。鹹鹽、醬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蔥等佐料齊備,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乾細絲。色、香、味俱佳。

再一個是麵食是燙麵水餃,口感很棒,山西面食確實不錯。還有一個過油肉我印象深刻,的確跟別地方不一樣,只是吃的太飽了,無福享受了。(放心,不能給爺們丟臉,更不能給山東男人丟臉,咱結的賬。)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再就是玩的地方了:

大名鼎鼎的應縣木塔我很早就聽過,不過離著朔州城有點遠,糾結了好一陣決定還是去了。先上個圖。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有一句俗語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就是佛塔。有一種玩具叫做魯班鎖,幾個不規則的木塊,互相咬合成為一個木構的迷魂陣。浮屠和魯班鎖結合是什麼樣子?是山西應縣的釋迦塔。

直到20世紀的某一天來臨之前,山西應縣的釋迦塔(又叫應縣木塔)僅僅是個巨大而精巧的佛塔,在建築學家眼中它價值無限,在百姓眼中它有神佛護佑,卻沒有人想到它的另一種用途。佛塔是為供奉佛家寶物而建造,而釋迦塔的歷史上,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維修記錄,供奉寶物的記載幾乎沒有。

1966年6月18日,有人在木塔三層的佛座下發現了一個來歷不明的花式銀盒。1974年7月28日,專業技術人員在檢查各層塑像的殘破狀況時,意外地在四層主佛像內發現了一大批遼代秘藏,銀盒的來歷隨之破解。經過研究,這個銀盒亦為四層主佛像處所出,是“文革”之初有人從四層主佛像胸部凹槽內移藏於三層佛座下而未能取走的。兩個月之後,檢查人員發現二層的主佛像被人撬開,內藏寶物全被盜走。經警方偵破,偷竊者是一個維修木匠,他盜得的也是一個銀盒並且已經賣掉。

被盜的銀盒被追回來,兩個銀盒裡的物品,先前誰都沒有料到。這不是一般的佛家寶物或是遼代文物,而是佛家十分重要的寶物:佛牙舍利。第一個銀盒內盛有七寶、佛牙舍利以及摺疊的《釋迦說法相》3幅;被追回的銀盒裡也是七寶與佛牙舍利。文物的整理鑑定在4年以後才展開。1979年7月,國家文物局安排中國歷史博物館與山西省文物局組成了“應縣木塔遼代文物整理組”,給應縣木塔佛牙舍利做出了國家級的權威性鑑定。北京的榮寶齋承擔了文物修復,榮寶齋77歲高齡的徐之謙為銀盒仔細地寫下了鑑定證書:“1966年夏季,木塔四層主像胸部木骨架的方形凹槽內,出六曲銀盒,內盛七寶與佛牙舍利。佛教七寶亦稱七珍,諸經大小異,木塔的七珍是金幣牘、銀片牘、銅幣牘、香泥餅牘、水晶玻璃牘、沉香木牘、松香珠牘。佛牙、舍利俱指釋迦牟尼遺骨。牙上鑲嵌之細小珍珠、瑪瑙即舍利。”

這是朔州古城,古樸沉重,彰顯歷史滄桑。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山西朔州,我記著那裡的人和事,那的風景和美食,你好朔州

還有清涼山,化悲巖寺等待。我老感覺應縣是個好地方,感覺文化氛圍非常濃厚。

暫且記到這吧,其實在朔州好幾天裡,遇到的認識的不認識的當地人都是非常和善友好的,感謝這裡的朋友和美景。讓我有個難忘的經歷,希望有機會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