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兒子幾乎都是弘字輩,第二字帶“日”旁,為什麼弘曆例外?

丹囚生


弘曆就是乾隆,他的名字原本寫作“弘曆”,繁體字,日字旁,後被簡化成“歷”而已。

古代皇室取名十分講究,同一輩分的男子,如果名字只有一個字,一般是同一個偏旁;如果名字有兩個字,一般第一個字相同,表示輩分,第二個字也是同一個偏旁。

以明朝為例,開國勞模朱元璋在世時,已經給後世子孫定好了取名規則,必須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偏旁取名,比如:

兒子輩名字都是木字旁,如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楨;

孫子輩名字都是火字旁,如朱高熾、朱高煦(古代四點水屬火字旁);

重孫輩是土字旁,如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

再往下一代是金字旁,如朱祁鎮、朱祁鈺;

再往下一代是水字旁,如朱見深、朱見澤、朱見潾、朱見湜;

再下一代又回到了木字旁,如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

如此循環往復。

“木、火、土、金、水”偏偏的字數有限,老朱的後代又特別多,所以出現很多生僻字,很多字跟化學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名稱一致,老朱也因此被戲稱為“化學老師”。

再來說說清朝,皇室取名規則和明朝類似。

以康熙為例,他的兒子都是胤字輩,名字第一個字都是“胤”,第二個字都是“礻”字旁,如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十四阿哥胤禵。

但清朝還講究一個避諱,即便是親兄弟的名字也不能和皇帝相同,比如四阿哥胤禛(雍正)登基後,就把兄弟們名字中的“胤”字統一改成了近音的“允”字,即允禔、允禔、允祉、允祺、允禵等等,只是我們後人研究時不需要避諱,所以仍以“胤”字稱呼。

再看雍正的兒子們,都是弘字輩,名字第一個字都是“弘”,第二個字都是“日”字旁,如大阿哥弘暉、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等等。

我們現在寫乾隆帝的名字都是弘曆,但古人使用繁體字,“歷”的繁體字是“曆”或“歴”,這兩個字通用,從取名規則看,乾隆的名字用的應該是“曆”這個字。

由此可見,乾隆的名字“弘曆”是符合取名規則,第二字帶“日”旁的,只是後來我們推行簡體字,把“曆”字簡化成了“歷”字而已。

順便說一下,清朝的皇室成員出生後,都會報管理皇室事務的宗人府,並上報皇帝給選定名字,但據說乾隆在出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大名,而是一直使用小名“元壽”。

民間傳說乾隆的身世有問題,有的說他是雍正的婚外私生子,有的說他壓根不是雍正的兒子,而是海寧陳氏的兒子,所以長時間得不到皇室認可。這種傳說純屬無稽之談。

雍正有6個序齒的兒子,弘曆只是第四子,但雍正對他的教育培養十分上心,弘曆在12歲時首次見到爺爺康熙,康熙也對他極其讚賞,有隔代指定他繼承皇位的意思,這樣一個被康熙、雍正兩大帝王一直看好的子孫,不可能是民間謠傳的私生子甚至外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雍正一生中,共計育有十子六女,其中十個皇子分別是:



皇長子愛新覺羅·弘暉,生於康熙36年,卒於康熙43年,享年8歲。

皇次子愛新覺羅·弘昐 ,生於康熙36年,卒於康熙38年,享年3歲,未序齒。

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昀,生於康熙39年,卒於康熙49年,年11歲。

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時,生於康熙43年,卒於雍正5年,享年24歲。

皇五子愛新覺羅·弘曆,生於康熙50年,卒於嘉慶4年,享年89歲。(弘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



皇六子愛新覺羅·弘晝,生於康熙50年,卒於乾隆35年,享年60歲。

皇七子愛新覺羅·福宜,生於康熙59年,卒於康熙60年,享年2歲,未序齒,生母年氏。

皇八子愛新覺羅·福惠,生於康熙60年,卒於雍正6年,享年8歲,生母年氏。

皇九子愛新覺羅·福沛,生於雍正元年,剛出生就夭折了,生母年氏。

皇十子愛新覺羅·弘曕,生於雍正11年,卒於乾隆30年,享年33歲。

我們發現,在雍正的十個皇子中,其中7個皇子的名字以弘字開頭,只有年氏所生的3個兒子以福字開頭。其實,愛新覺羅家族字雍正這一輩開始,都有了統一的輩分名,雍正這一輩是“胤”字輩,他兒子這一輩是“弘”字輩,至於為什麼年氏的三個兒子名字以福字開頭,原因眾說紛紜,可能是因為年氏身子弱,雍正為了幫年氏祈福。

我們姑且拋開年氏的三個孩子不談,在雍正七個弘字開頭的兒子中,名字的第二個字清一色都是“日”子旁,比如說弘時,弘晝。這個時候就有人就會說了,弘曆就不是,歷字不是日字旁。

其實,我們現在寫的歷字,是近代以來經過簡化的漢字。在清朝時期,使用的是繁體字,歷的繁體字是曆,也是帶有日字的。弘曆,在當時的寫法是弘曆。


小鎮月明


雍正皇帝一共有10個兒子,按照出生排序為長子弘暉、早殤未序齒二子弘昐、二子弘昀、三子弘時、四子弘曆、五子弘晝、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九子弘曕。除了年妃生的三子(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之外,雍正的皇子幾乎都是“弘”字輩的。

另外清朝對皇子除了輩分的要求外,那就是對第二字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同輩之間用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康熙皇帝的兒子都是“胤”字輩,第二字都是“礻”旁的字;到了乾隆這一輩規定第二個字都必須帶“日”。

題主說弘曆是例外,那麼肯定是不對的,這是收到簡體字的干擾,在清朝時候沒有簡體字,“歷”寫作“曆”,看得出是帶“日”的。

下面來說說雍正十位皇子的命運,其中早夭的就有長子弘暉、早殤未序齒二子弘昐、二子弘昀、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和福沛,其中長大成人的只有四個兒子。

1.三子弘時

弘時其實是雍正的長子,但是弘時因允禩之事牽連獲罪,還被雍正勒令去做允禩之子,並被逐出紫禁城皇宮,後來又被革除黃帶子從宗室除名,死於雍正五年,年僅二十四歲。

2.四子弘曆

弘曆就是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

3.五子弘晝

弘晝,和恭親王,歷史上有名的糊塗王爺。

他其實是在目睹了父親和兄弟對帝位的激烈鬥爭後,對帝位早已經沒有了競爭的意識,但是自己不競爭並不代表可以獨善其身。自己的兄弟會來拉自己,自己若是不加入兄弟的陣營又難免被兄弟們認為是單兵作戰,暗待時機。弘晝是聰明的,他選擇了一條在今天看來正確無比的道路,那就是變成一個荒唐和糊塗的人,這樣也就能自保。

4.雍正的兒子之九子弘曕

弘曕,生於雍正十一年,雍正去世時才4歲,乾隆繼位後出繼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後。他深受乾隆的喜愛,乾隆為了他能夠成才,特意請了名師來教導他。

隨著弘曕漸漸長大,乾隆也開始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剛滿18歲,乾隆就讓他管理武英殿、圓明園八旗護軍營、御書處、藥事房。又過了兩年,乾隆十九年(1752)又讓他負責管理造辦處事務”。

在其嗣父允禮去世後,並不是《甄嬛傳》裡面的瞎編說弘曕是果親王之子,他承襲了果親王,年輕位尊的弘曕漸漸有了一些浮躁,他極其喜好積聚錢財,是個吝嗇的貪財鬼,也正是這些驕縱給自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惡果。

曾因為向皇太后請安時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該處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帝責備兩個弟弟“儀節借妄”,受到嚴厲的懲罰,由郡王降為貝勒,罷免了所有官職。

弘曕被革職後,閉門家居,抑鬱不歡,一病不起。病危時,乾隆帝親臨視疾,弘曕在衾褥間叩首謝罪。之後乾隆下令恢復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遺憾的是弘曕不久即死,年僅33歲。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用手機鍵盤繁體打“弘曆”二字,出來的則是“弘曆”。古代全都是繁體字,所以“弘曆”才是乾隆的真名。



後來,為方便起見,做了簡化,形成簡體字。有時候一個簡體字有兩個及以上個繁體字,比如“歷”,它有“歷”,又有“暦”。

但兩個字意思完全不同。如下圖!

(歷暦歷三字比較)

清朝這套起名字的方法來自明太祖,朱元璋是個起名字的大佬,他嘴一動,子孫後代的名字怎麼取,調調定下來了。

  1. 名字三個字;
  2. 必須帶一個他規定的輩分字,以防重複。比如朱標和朱棣家族。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3.必須有個字帶五行偏旁,五行順序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寓意“生生不息”。



所以,明朝皇室給自家孩子取名字的權力真不多,腦殼痛!有人說能湊出一張元素週期表?

到清朝,康熙學習漢文化,搞起了取名字這套,他奉行簡單,必須統一帶某偏旁。比如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輩是“月”旁,乾隆輩是“日”字旁。

為什麼說雍正的兒子幾乎是弘字輩?年希堯妹妹年妃的三個兒子是福字輩?他們也是弘字輩,務實的雍正會開小灶?這幾個兒子都是乳名,他們未長大就去世了。當然,也是在恩寵年希堯。比如李治乳名雉奴!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其實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說明白了,弘曆的名字其實是簡體字,而歷的繁體字寫作“曆”。

而“弘”則是傳承字,歷史流傳下來並傳承至今,所以弘曆的名字應該寫作“弘曆”。

這個問題這麼簡單就解釋完了頗有些意猶未盡。

雍正先後共有皇子十人。

愛新覺羅·弘暉,皇長子,幼殤,生母為孝敬憲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殤,年八歲,乾隆帝即位,追封端親王。

愛新覺羅·弘昐,未序齒,幼殤。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殤,年三歲。  

愛新覺羅·弘昀,皇次子,幼殤。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殤,年十一。  

愛新覺羅·弘時,皇三子,稱三阿哥,削宗籍。生母為齊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愛新覺羅·弘曆,皇四子,稱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為孝聖憲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寶親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為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晝,皇五子,稱五阿哥。生母為純愨皇貴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親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諡曰恭,即為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福宜,未序齒,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殤,年二歲。  

愛新覺羅·福惠,未序齒,稱八阿哥,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殤。以親王禮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懷親王。  

愛新覺羅·福沛,未序齒,幼殤。生母為敦肅皇貴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殤。  

愛新覺羅·弘曕,皇六子,稱圓明園阿哥。生母為謙妃劉氏。

看到雍正的這些兒子會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都未按“弘”來排,而年妃所生三子卻取名福宜,福惠,福沛。

一是因為年妃頗受寵愛,另一個原因,因為這些小阿哥還沒有到序齒的年齡就夭折了,福宜,福惠,福沛其實就是小名而已。比如福惠,雍正頗為寵愛,曾經奪了老三兒子弘晟的名字賜給福惠,後來又改了回來。


一點點歷史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一個歇後語,“林子裡放風箏——繞住了”。提問的朋友應該說是被一個很淺顯的事情繞住了,所謂弘曆的歷字沒有“日”旁,其實就是簡體字和繁體字的事。咱們現在所寫的“歷”是個簡化字,按繁體字裡,“歷”的其中一種寫法便是“曆”,是個“日”字底,所以說弘曆並不是例外。與弘曆類似的,採用日字底的同輩還有很多,比如廢太子允礽的長子弘皙,他的“皙”字也是個日字底。雖然日旁是個簡單的問題,但其實還牽扯到了清史當中愛新覺羅第二次劃分的重要知識。

清朝初年,皇太極對愛新覺羅做過第一次劃分,崇德三年,太宗頒旨,劃分了愛新覺羅當中關於“宗室”和“覺羅”之間的區別,也就是所謂“紅帶子”和“黃帶子”。到了康熙時,聖祖子嗣眾多,為了區別於皇子皇孫與其他宗室,又進行了第二次劃分,也就是“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康熙參考了明宗室的命名制度,對自己後裔都起了比較統一的名字。也就是他下一代的行輩字排“胤”字,名字均用“示”旁,第二代的行輩字排“弘”字,名字均用“日”旁,第三代的行輩字排“永”字,名字均用“王”旁,這也就是所謂的“聖祖欽定字輩”,只要是《玉牒》記錄在案的,無一例外。

可能還會有朋友以敦肅皇貴妃的三個兒子作為示例,提出疑異,即福宜、福惠、福沛,網上還有人說是因為這是年家的三個孩子,所以雍正另眼看待。殊不知,聖祖的“欽定字輩”,雍正也是不敢改的,只不過這三個阿哥都屬於早年夭折,在沒有起“宗名”的時候便紛紛去世了,所以歷史上只留下了這三個福字的乳名而已。


紅小豆館主


先解釋為什麼“弘曆”沒有帶“日”旁。那是因為,繁體字中,含有“日”旁的。只不過簡體字裡沒有了“日”旁。

愛新覺羅·弘曆,即我們熟知的乾隆皇帝。

其次,雍正給兒子起名比較特殊,不全都是“弘”字輩,由年氏所生三個兒子均為“福”字輩。


“歷”字的歷史

“歷”字的繁體字主要有三個(其他異體字就不介紹了):歷、曆、厤。


這是“歷”的一個繁體字。

1. 治理;研治。“歷”的古字。

2. 記載歲時的書籍。“ 曆”的古字。


這個“歷”的意思簡單分為以下幾種:

1. 經過,已經過的,過去的經驗等,跟經歷相關。

2. 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

3. 全部,遍,盡。“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

這個“曆”就是弘曆的“歷”字中所用的。跟年曆,節氣或者年代,壽命有關的用這個“曆”。

弘曆的“歷”字取的就是這個“曆”,因此,和其他“弘”字開頭的兄弟一樣,也帶有“日”旁,沒有特殊化。只不過因為我們現在用的簡體字,沒有體現這一點罷了。


“福”字開頭三兄弟

雍正的十個兒子,大多是“弘”字輩,這樣的兒子有七個。其他的三個兒子則是“福”字輩。

1.愛新覺羅·弘暉

2.愛新覺羅·弘昐

3.愛新覺羅·弘昀

4.愛新覺羅·弘時

5.愛新覺羅·弘曆

6.愛新覺羅·弘晝

7.愛新覺羅·福宜

8.愛新覺羅·福惠

9.愛新覺羅·福沛

10.愛新覺羅·弘曕

三個“福”字輩的兒子都是年氏所生,而其他的兒子都是“弘”字輩。應該是雍正有意而為之,特意表達對年氏的重視。一方面這個年氏比較受雍正的寵愛,另外一方面,年氏的哥哥是重臣年羹堯。


星火心緣


弘曆的名字為什麼和兄弟們不一樣,這就要怪簡化字與繁體字的差異了,古時候,弘曆寫作““弘曆”,也是有日字的。

而且雍正的兒子都是弘字輩,題主之所以用了“幾乎”二字大概是因為年妃生的三個兒子都是福字起名,那不過是雍正為了體現年貴妃的尊貴與特別,子憑母貴給起了個福字。這三個孩子都未序齒便夭折了,其實還未正式起名字,入族譜的時候還得寫弘字輩的名字。


問題簡單明瞭回答完畢,下面簡單說說清朝皇室起名的規則吧!

滿清入關後,積極學習漢族文化,康熙一朝開始給皇子命名,全都是兩個字的名字。第一個字表明輩分,康熙為兒孫選了胤、弘二字;乾隆定了永、綿、奕、載;道光時期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了熹、闓、增、祺;溥儀在續修宗譜時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第二個字則是皇子們的專屬字,雍正一輩的示字旁,乾隆輩的日字旁,嘉慶輩的王字旁。但是皇族分支較多,群體龐大。為了有效區分各個分支,嘉慶皇帝開始,同一世系的同輩男丁第二字要用相同部首的字。像道光的兒子咸豐奕詝、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而同輩份不同世系的慶親王則叫奕劻。與皇帝同輩份的王爺要是與皇帝第二字同偏旁,說明這位王爺比較尊貴。

皇帝登基後,王爺兄弟們就要改名字,以避皇帝名諱。雍正登基以後,眾兄弟皆將“胤”字改為”允”。也有些皇帝不想麻煩眾兄弟,乾脆將自己名諱改了,像嘉慶將永琰改為顒琰,道光皇帝登基後將名字綿寧改為冕寧。


史論縱橫


向敬之

康熙皇帝受漢文化影響,對自己的子孫開始使用字輩,並且只用二字取名,即:字輩字+另一字。他在世時,已經見到了親曾孫(如康熙長孫弘晳之子永琛,生於康熙五十一年),故而先後使用了三個字輩,即胤、弘、永三輩,同時規定後一字的偏旁分別為示、日、王字旁。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強調近支宗室和遠支宗室輩分幼子的嚴格區分使用:“聖祖仁皇帝選擇日字、玉字偏旁之字,載入紅摺,於此內命名,宗室至今仿用,不知迴避,實屬錯謬。嗣後,日旁字除已經命名外,均不準用。玉旁字除欽賜名外,均命更改。”(《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

這成為了清朝皇家子孫取名的一項典制。

日字旁,則是康熙孫輩的字輩之外另一字的偏旁。

康熙第四子胤禛有幸成為雍正帝。他繼位後講究避帝王名諱,徑將兄弟們的名字中與自己共用的字輩“胤”改成“允”,那還是不改他們都是胤字輩。

所以說,雍正先後生育的十子,無論幼殤還是存活,也都是弘字輩,而不是“幾乎都是弘字輩”。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解,無外乎雍正為了拉攏重臣年羹堯,故將其妹年妃所生的諸子名字,改“弘”為“福”,並將另一字不按康熙規定的偏旁用字(福宜、福惠、福沛),以示特別。

作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帝名諱弘曆。看似“歷”沒有日旁,這是後來簡化文字所致,而雍正給他取名的字樣為“弘曆”。

雍正給使用字輩取名的諸子選擇第二字時,也是費盡心思,都是光輝、時光的意思,如“暉”“昐”“昀”“時”“晝”;或與光輝、時光相關的字,如“曆”“曕”。


以禮觀書


雍正有十個兒子,六個序齒。這十個兒子的名字差別很大。如果按照名字的第一個字用康熙孫輩的排行“弘”字,第二個字裡要有“日”字來作為標準衡量,“弘曆”這個名字完全合規矩,一點也不例外。“歷”字的繁體寫法之一是“曆”,裡面有“日”的一部分,所以說算不上例外。

雍正的十個兒子裡有七個兒子的名字都完全符合第一個字是“弘”,第二個字裡有“日”的部分。

第一子名字“弘暉”,序齒為皇長子,生母孝敬憲皇后。弘暉生於康熙三十三年,活了十歲,死於康熙四十三年。乾隆時期追封為親王。

第二子名字“弘昐”,生母齊妃李氏,兩歲夭折,沒有序齒。

第三子名字“弘昀”,序齒皇二子,生母齊妃李氏,弘昀生於康熙三十九年,也活了十歲,死於康熙四十九年。

第四子名字“弘時”,序齒皇三子,所以電視劇裡叫“三阿哥”,生母齊妃李氏。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死於雍正時期,具體哪年待考。

第五子名字“弘曆”,序齒皇四子,就是乾隆皇帝,生母孝聖憲皇后。

第六子名字“弘晝”,序齒皇五子,雍正年間封爵“和親王”,生母純懿皇貴妃耿氏。弘晝很得父親雍正喜愛,在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為寶親王的同時,弘晝被封為和親王。純懿皇貴妃耿氏活了九十五歲,死於乾隆四十九年,被兒子弘晝去世的時間晚十九年。

雍正的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先不說,後面再說。

第十子名字“弘曕”,序齒為皇六子,生母謙妃劉氏。弘曕過繼成了康熙十六子允禮的兒子,繼承了果親王的爵位。

雍正的兒子里名字真正特殊的是敦肅皇貴妃年氏生的三個兒子,即雍正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這三個兒子的名字和另外七個兒子的名字完全不同,而且年氏的三個兒子全部夭折未序齒。

第七子名字“福宜”,康熙五十九年生,死於康熙六十年;第八子名字“福惠”,康熙六十年生,死於雍正六年;

第九子名字“福沛”,雍正元年生,當日即死。

年氏的兒子裡,活得最長的就是福惠,想必這個兒子曾是雍正至愛。乾隆繼位後除了給嫡母孝敬憲皇后的兒子、自己長兄弘暉追封了親王,此外就只給福惠追封了親王

而最撲朔迷離的也就是“福惠”的名字。可以說福惠是連連改名。玉牒裡叫“福惠”,上諭朱書裡曾寫作“福慧”,想必雍正不會是不小心把愛子名字寫錯了。硃諭裡還曾寫過“八阿哥弘晟之名著改為富慧”。也就是說不管“弘晟”還是“富慧”,都曾經是“福惠”的曾用名。一共活了八歲,名字用了四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