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儿子几乎都是弘字辈,第二字带“日”旁,为什么弘历例外?

丹囚生


弘历就是乾隆,他的名字原本写作“弘曆”,繁体字,日字旁,后被简化成“历”而已。

古代皇室取名十分讲究,同一辈分的男子,如果名字只有一个字,一般是同一个偏旁;如果名字有两个字,一般第一个字相同,表示辈分,第二个字也是同一个偏旁。

以明朝为例,开国劳模朱元璋在世时,已经给后世子孙定好了取名规则,必须按照“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偏旁取名,比如:

儿子辈名字都是木字旁,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

孙子辈名字都是火字旁,如朱高炽、朱高煦(古代四点水属火字旁);

重孙辈是土字旁,如朱瞻基、朱瞻埈、朱瞻墉;

再往下一代是金字旁,如朱祁镇、朱祁钰;

再往下一代是水字旁,如朱见深、朱见泽、朱见潾、朱见湜;

再下一代又回到了木字旁,如朱祐樘、朱祐杬、朱祐棆。

如此循环往复。

“木、火、土、金、水”偏偏的字数有限,老朱的后代又特别多,所以出现很多生僻字,很多字跟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称一致,老朱也因此被戏称为“化学老师”。

再来说说清朝,皇室取名规则和明朝类似。

以康熙为例,他的儿子都是胤字辈,名字第一个字都是“胤”,第二个字都是“礻”字旁,如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十四阿哥胤禵。

但清朝还讲究一个避讳,即便是亲兄弟的名字也不能和皇帝相同,比如四阿哥胤禛(雍正)登基后,就把兄弟们名字中的“胤”字统一改成了近音的“允”字,即允禔、允禔、允祉、允祺、允禵等等,只是我们后人研究时不需要避讳,所以仍以“胤”字称呼。

再看雍正的儿子们,都是弘字辈,名字第一个字都是“弘”,第二个字都是“日”字旁,如大阿哥弘晖、二阿哥弘昀、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昼,等等。

我们现在写乾隆帝的名字都是弘历,但古人使用繁体字,“历”的繁体字是“曆”或“歴”,这两个字通用,从取名规则看,乾隆的名字用的应该是“曆”这个字。

由此可见,乾隆的名字“弘曆”是符合取名规则,第二字带“日”旁的,只是后来我们推行简体字,把“曆”字简化成了“历”字而已。

顺便说一下,清朝的皇室成员出生后,都会报管理皇室事务的宗人府,并上报皇帝给选定名字,但据说乾隆在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大名,而是一直使用小名“元寿”。

民间传说乾隆的身世有问题,有的说他是雍正的婚外私生子,有的说他压根不是雍正的儿子,而是海宁陈氏的儿子,所以长时间得不到皇室认可。这种传说纯属无稽之谈。

雍正有6个序齿的儿子,弘历只是第四子,但雍正对他的教育培养十分上心,弘历在12岁时首次见到爷爷康熙,康熙也对他极其赞赏,有隔代指定他继承皇位的意思,这样一个被康熙、雍正两大帝王一直看好的子孙,不可能是民间谣传的私生子甚至外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雍正一生中,共计育有十子六女,其中十个皇子分别是:



皇长子爱新觉罗·弘晖,生于康熙36年,卒于康熙43年,享年8岁。

皇次子爱新觉罗·弘昐 ,生于康熙36年,卒于康熙38年,享年3岁,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弘昀,生于康熙39年,卒于康熙49年,年11岁。

皇四子爱新觉罗·弘时,生于康熙43年,卒于雍正5年,享年24岁。

皇五子爱新觉罗·弘历,生于康熙50年,卒于嘉庆4年,享年89岁。(弘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



皇六子爱新觉罗·弘昼,生于康熙50年,卒于乾隆35年,享年60岁。

皇七子爱新觉罗·福宜,生于康熙59年,卒于康熙60年,享年2岁,未序齿,生母年氏。

皇八子爱新觉罗·福惠,生于康熙60年,卒于雍正6年,享年8岁,生母年氏。

皇九子爱新觉罗·福沛,生于雍正元年,刚出生就夭折了,生母年氏。

皇十子爱新觉罗·弘曕,生于雍正11年,卒于乾隆30年,享年33岁。

我们发现,在雍正的十个皇子中,其中7个皇子的名字以弘字开头,只有年氏所生的3个儿子以福字开头。其实,爱新觉罗家族字雍正这一辈开始,都有了统一的辈分名,雍正这一辈是“胤”字辈,他儿子这一辈是“弘”字辈,至于为什么年氏的三个儿子名字以福字开头,原因众说纷纭,可能是因为年氏身子弱,雍正为了帮年氏祈福。

我们姑且抛开年氏的三个孩子不谈,在雍正七个弘字开头的儿子中,名字的第二个字清一色都是“日”子旁,比如说弘时,弘昼。这个时候就有人就会说了,弘历就不是,历字不是日字旁。

其实,我们现在写的历字,是近代以来经过简化的汉字。在清朝时期,使用的是繁体字,历的繁体字是曆,也是带有日字的。弘历,在当时的写法是弘曆。


小镇月明


雍正皇帝一共有10个儿子,按照出生排序为长子弘晖、早殇未序齿二子弘昐、二子弘昀、三子弘时、四子弘历、五子弘昼、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九子弘曕。除了年妃生的三子(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八子福沛)之外,雍正的皇子几乎都是“弘”字辈的。

另外清朝对皇子除了辈分的要求外,那就是对第二字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同辈之间用相同的偏旁部首,例如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是“胤”字辈,第二字都是“礻”旁的字;到了乾隆这一辈规定第二个字都必须带“日”。

题主说弘历是例外,那么肯定是不对的,这是收到简体字的干扰,在清朝时候没有简体字,“历”写作“曆”,看得出是带“日”的。

下面来说说雍正十位皇子的命运,其中早夭的就有长子弘晖、早殇未序齿二子弘昐、二子弘昀、六子福宜、七子福惠和福沛,其中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儿子。

1.三子弘时

弘时其实是雍正的长子,但是弘时因允禩之事牵连获罪,还被雍正勒令去做允禩之子,并被逐出紫禁城皇宫,后来又被革除黄带子从宗室除名,死于雍正五年,年仅二十四岁。

2.四子弘历

弘历就是清高宗乾隆帝,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3.五子弘昼

弘昼,和恭亲王,历史上有名的糊涂王爷。

他其实是在目睹了父亲和兄弟对帝位的激烈斗争后,对帝位早已经没有了竞争的意识,但是自己不竞争并不代表可以独善其身。自己的兄弟会来拉自己,自己若是不加入兄弟的阵营又难免被兄弟们认为是单兵作战,暗待时机。弘昼是聪明的,他选择了一条在今天看来正确无比的道路,那就是变成一个荒唐和糊涂的人,这样也就能自保。

4.雍正的儿子之九子弘曕

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雍正去世时才4岁,乾隆继位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他深受乾隆的喜爱,乾隆为了他能够成才,特意请了名师来教导他。

随着弘曕渐渐长大,乾隆也开始委以重任。“乾隆十五年(1750)弘曕刚满18岁,乾隆就让他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又过了两年,乾隆十九年(1752)又让他负责管理造办处事务”。

在其嗣父允礼去世后,并不是《甄嬛传》里面的瞎编说弘曕是果亲王之子,他承袭了果亲王,年轻位尊的弘曕渐渐有了一些浮躁,他极其喜好积聚钱财,是个吝啬的贪财鬼,也正是这些骄纵给自己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恶果。

曾因为向皇太后请安时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乾隆帝责备两个弟弟“仪节借妄”,受到严厉的惩罚,由郡王降为贝勒,罢免了所有官职。

弘曕被革职后,闭门家居,抑郁不欢,一病不起。病危时,乾隆帝亲临视疾,弘曕在衾褥间叩首谢罪。之后乾隆下令恢复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遗憾的是弘曕不久即死,年仅33岁。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用手机键盘繁体打“弘历”二字,出来的则是“弘曆”。古代全都是繁体字,所以“弘曆”才是乾隆的真名。



后来,为方便起见,做了简化,形成简体字。有时候一个简体字有两个及以上个繁体字,比如“历”,它有“歷”,又有“暦”。

但两个字意思完全不同。如下图!

(历暦歷三字比较)

清朝这套起名字的方法来自明太祖,朱元璋是个起名字的大佬,他嘴一动,子孙后代的名字怎么取,调调定下来了。

  1. 名字三个字;
  2. 必须带一个他规定的辈分字,以防重复。比如朱标和朱棣家族。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3.必须有个字带五行偏旁,五行顺序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寓意“生生不息”。



所以,明朝皇室给自家孩子取名字的权力真不多,脑壳痛!有人说能凑出一张元素周期表?

到清朝,康熙学习汉文化,搞起了取名字这套,他奉行简单,必须统一带某偏旁。比如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辈是“月”旁,乾隆辈是“日”字旁。

为什么说雍正的儿子几乎是弘字辈?年希尧妹妹年妃的三个儿子是福字辈?他们也是弘字辈,务实的雍正会开小灶?这几个儿子都是乳名,他们未长大就去世了。当然,也是在恩宠年希尧。比如李治乳名雉奴!

一壶浊酒喜相逢,这里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史小二记


其实这个问题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弘历的名字其实是简体字,而历的繁体字写作“曆”。

而“弘”则是传承字,历史流传下来并传承至今,所以弘历的名字应该写作“弘曆”。

这个问题这么简单就解释完了颇有些意犹未尽。

雍正先后共有皇子十人。

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爱新觉罗·弘历,皇四子,称四阿哥。(即乾隆帝。)生母为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即位,为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福宜,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爱新觉罗·福惠,未序齿,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爱新觉罗·福沛,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

看到雍正的这些儿子会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都未按“弘”来排,而年妃所生三子却取名福宜,福惠,福沛。

一是因为年妃颇受宠爱,另一个原因,因为这些小阿哥还没有到序齿的年龄就夭折了,福宜,福惠,福沛其实就是小名而已。比如福惠,雍正颇为宠爱,曾经夺了老三儿子弘晟的名字赐给福惠,后来又改了回来。


一点点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一个歇后语,“林子里放风筝——绕住了”。提问的朋友应该说是被一个很浅显的事情绕住了,所谓弘历的历字没有“日”旁,其实就是简体字和繁体字的事。咱们现在所写的“历”是个简化字,按繁体字里,“历”的其中一种写法便是“曆”,是个“日”字底,所以说弘历并不是例外。与弘历类似的,采用日字底的同辈还有很多,比如废太子允礽的长子弘皙,他的“皙”字也是个日字底。虽然日旁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其实还牵扯到了清史当中爱新觉罗第二次划分的重要知识。

清朝初年,皇太极对爱新觉罗做过第一次划分,崇德三年,太宗颁旨,划分了爱新觉罗当中关于“宗室”和“觉罗”之间的区别,也就是所谓“红带子”和“黄带子”。到了康熙时,圣祖子嗣众多,为了区别于皇子皇孙与其他宗室,又进行了第二次划分,也就是“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康熙参考了明宗室的命名制度,对自己后裔都起了比较统一的名字。也就是他下一代的行辈字排“胤”字,名字均用“示”旁,第二代的行辈字排“弘”字,名字均用“日”旁,第三代的行辈字排“永”字,名字均用“王”旁,这也就是所谓的“圣祖钦定字辈”,只要是《玉牒》记录在案的,无一例外。

可能还会有朋友以敦肃皇贵妃的三个儿子作为示例,提出疑异,即福宜、福惠、福沛,网上还有人说是因为这是年家的三个孩子,所以雍正另眼看待。殊不知,圣祖的“钦定字辈”,雍正也是不敢改的,只不过这三个阿哥都属于早年夭折,在没有起“宗名”的时候便纷纷去世了,所以历史上只留下了这三个福字的乳名而已。


红小豆馆主


先解释为什么“弘历”没有带“日”旁。那是因为,繁体字中,含有“日”旁的。只不过简体字里没有了“日”旁。

爱新觉罗·弘历,即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

其次,雍正给儿子起名比较特殊,不全都是“弘”字辈,由年氏所生三个儿子均为“福”字辈。


“历”字的历史

“历”字的繁体字主要有三个(其他异体字就不介绍了):歷、曆、厤。


这是“历”的一个繁体字。

1. 治理;研治。“歷”的古字。

2. 記載歲時的書籍。“ 曆”的古字。


这个“歷”的意思简单分为以下几种:

1. 经过,已经过的,过去的经验等,跟经历相关。

2. 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

3. 全部,遍,尽。“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

这个“曆”就是弘历的“历”字中所用的。跟年历,节气或者年代,寿命有关的用这个“曆”。

弘历的“历”字取的就是这个“曆”,因此,和其他“弘”字开头的兄弟一样,也带有“日”旁,没有特殊化。只不过因为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没有体现这一点罢了。


“福”字开头三兄弟

雍正的十个儿子,大多是“弘”字辈,这样的儿子有七个。其他的三个儿子则是“福”字辈。

1.爱新觉罗·弘晖

2.爱新觉罗·弘昐

3.爱新觉罗·弘昀

4.爱新觉罗·弘时

5.爱新觉罗·弘历

6.爱新觉罗·弘昼

7.爱新觉罗·福宜

8.爱新觉罗·福惠

9.爱新觉罗·福沛

10.爱新觉罗·弘曕

三个“福”字辈的儿子都是年氏所生,而其他的儿子都是“弘”字辈。应该是雍正有意而为之,特意表达对年氏的重视。一方面这个年氏比较受雍正的宠爱,另外一方面,年氏的哥哥是重臣年羹尧。


星火心缘


弘历的名字为什么和兄弟们不一样,这就要怪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差异了,古时候,弘历写作““弘曆”,也是有日字的。

而且雍正的儿子都是弘字辈,题主之所以用了“几乎”二字大概是因为年妃生的三个儿子都是福字起名,那不过是雍正为了体现年贵妃的尊贵与特别,子凭母贵给起了个福字。这三个孩子都未序齿便夭折了,其实还未正式起名字,入族谱的时候还得写弘字辈的名字。


问题简单明了回答完毕,下面简单说说清朝皇室起名的规则吧!

满清入关后,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康熙一朝开始给皇子命名,全都是两个字的名字。第一个字表明辈分,康熙为儿孙选了胤、弘二字;乾隆定了永、绵、奕、载;道光时期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了熹、闿、增、祺;溥仪在续修宗谱时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第二个字则是皇子们的专属字,雍正一辈的示字旁,乾隆辈的日字旁,嘉庆辈的王字旁。但是皇族分支较多,群体庞大。为了有效区分各个分支,嘉庆皇帝开始,同一世系的同辈男丁第二字要用相同部首的字。像道光的儿子咸丰奕詝、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而同辈份不同世系的庆亲王则叫奕劻。与皇帝同辈份的王爷要是与皇帝第二字同偏旁,说明这位王爷比较尊贵。

皇帝登基后,王爷兄弟们就要改名字,以避皇帝名讳。雍正登基以后,众兄弟皆将“胤”字改为”允”。也有些皇帝不想麻烦众兄弟,干脆将自己名讳改了,像嘉庆将永琰改为顒琰,道光皇帝登基后将名字绵宁改为冕宁。


史论纵横


向敬之

康熙皇帝受汉文化影响,对自己的子孙开始使用字辈,并且只用二字取名,即:字辈字+另一字。他在世时,已经见到了亲曾孙(如康熙长孙弘晳之子永琛,生于康熙五十一年),故而先后使用了三个字辈,即胤、弘、永三辈,同时规定后一字的偏旁分别为示、日、王字旁。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强调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辈分幼子的严格区分使用:“圣祖仁皇帝选择日字、玉字偏旁之字,载入红摺,于此内命名,宗室至今仿用,不知迴避,实属错谬。嗣后,日旁字除已经命名外,均不准用。玉旁字除钦赐名外,均命更改。”(《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一)

这成为了清朝皇家子孙取名的一项典制。

日字旁,则是康熙孙辈的字辈之外另一字的偏旁。

康熙第四子胤禛有幸成为雍正帝。他继位后讲究避帝王名讳,径将兄弟们的名字中与自己共用的字辈“胤”改成“允”,那还是不改他们都是胤字辈。

所以说,雍正先后生育的十子,无论幼殇还是存活,也都是弘字辈,而不是“几乎都是弘字辈”。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无外乎雍正为了拉拢重臣年羹尧,故将其妹年妃所生的诸子名字,改“弘”为“福”,并将另一字不按康熙规定的偏旁用字(福宜、福惠、福沛),以示特别。

作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帝名讳弘历。看似“历”没有日旁,这是后来简化文字所致,而雍正给他取名的字样为“弘曆”。

雍正给使用字辈取名的诸子选择第二字时,也是费尽心思,都是光辉、时光的意思,如“晖”“昐”“昀”“时”“昼”;或与光辉、时光相关的字,如“曆”“曕”。


以礼观书


雍正有十个儿子,六个序齿。这十个儿子的名字差别很大。如果按照名字的第一个字用康熙孙辈的排行“弘”字,第二个字里要有“日”字来作为标准衡量,“弘历”这个名字完全合规矩,一点也不例外。“历”字的繁体写法之一是“曆”,里面有“日”的一部分,所以说算不上例外。

雍正的十个儿子里有七个儿子的名字都完全符合第一个字是“弘”,第二个字里有“日”的部分。

第一子名字“弘晖”,序齿为皇长子,生母孝敬宪皇后。弘晖生于康熙三十三年,活了十岁,死于康熙四十三年。乾隆时期追封为亲王。

第二子名字“弘昐”,生母齐妃李氏,两岁夭折,没有序齿。

第三子名字“弘昀”,序齿皇二子,生母齐妃李氏,弘昀生于康熙三十九年,也活了十岁,死于康熙四十九年。

第四子名字“弘时”,序齿皇三子,所以电视剧里叫“三阿哥”,生母齐妃李氏。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死于雍正时期,具体哪年待考。

第五子名字“弘曆”,序齿皇四子,就是乾隆皇帝,生母孝圣宪皇后。

第六子名字“弘昼”,序齿皇五子,雍正年间封爵“和亲王”,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弘昼很得父亲雍正喜爱,在雍正十一年弘曆被封为宝亲王的同时,弘昼被封为和亲王。纯懿皇贵妃耿氏活了九十五岁,死于乾隆四十九年,被儿子弘昼去世的时间晚十九年。

雍正的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先不说,后面再说。

第十子名字“弘曕”,序齿为皇六子,生母谦妃刘氏。弘曕过继成了康熙十六子允礼的儿子,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

雍正的儿子里名字真正特殊的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生的三个儿子,即雍正第七子、第八子、第九子。这三个儿子的名字和另外七个儿子的名字完全不同,而且年氏的三个儿子全部夭折未序齿。

第七子名字“福宜”,康熙五十九年生,死于康熙六十年;第八子名字“福惠”,康熙六十年生,死于雍正六年;

第九子名字“福沛”,雍正元年生,当日即死。

年氏的儿子里,活得最长的就是福惠,想必这个儿子曾是雍正至爱。乾隆继位后除了给嫡母孝敬宪皇后的儿子、自己长兄弘晖追封了亲王,此外就只给福惠追封了亲王

而最扑朔迷离的也就是“福惠”的名字。可以说福惠是连连改名。玉牒里叫“福惠”,上谕朱书里曾写作“福慧”,想必雍正不会是不小心把爱子名字写错了。朱谕里还曾写过“八阿哥弘晟之名着改为富慧”。也就是说不管“弘晟”还是“富慧”,都曾经是“福惠”的曾用名。一共活了八岁,名字用了四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