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三項關鍵技術——澆水防倒、補肥防蟲、拔野麥

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三項關鍵技術——澆水防倒、補肥防蟲、拔野麥!

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三項關鍵技術——澆水防倒、補肥防蟲、拔野麥

1、澆水防倒

抽穗揚花期是小麥需水關鍵期,一定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具體時間可根據各自的小麥前中期澆水情況定,如果抽穗前乾旱就在抽穗前灌水,如揚花期乾旱就應在揚花期灌水。保墒能力差麥田如沙漏地麥田還要澆一次灌漿水。澆灌漿水不宜晚於小麥成熟前10天。小麥後期防倒的技術關鍵是避免澆水後遇大風大雨天氣,不要在三級以上風力天氣澆小麥。因此,根據當地天氣預報澆水很重要。

2、及時補肥和一噴綜防

對於地力水平較高、前期追肥充足的麥田,可只澆水不追肥;對於有脫肥現象的麥田,要結合孕穗期澆水進行追肥或結合一噴綜防進行葉面補肥。

孕穗期、灌漿期這2個關鍵時期噴灑2-3次葉面肥。注意加入

硼、鋅肥,可明顯增強小麥的抗逆性,對抗乾熱風,並提高灌漿速度和籽粒飽滿度

壯苗田:在孕穗期和灌漿期各噴灑1次,每畝施用100g高純磷酸二氫鉀+30克硼源庫+10克EDTA螯合鋅+100克尿素,兌水15kg均勻噴施。

弱苗田:可在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各噴1次,每畝施用100g高純磷酸二氫鉀+30克硼源庫+10克EDTA螯合鋅+100克尿素,兌水15kg均勻噴施。

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三項關鍵技術——澆水防倒、補肥防蟲、拔野麥

小麥後期一噴綜防可進行1~2次,根據防病治蟲的原理,小麥後期宜採用治蟲為主的一噴綜防。如在小麥吸漿蟲成蟲防治關鍵期(小麥抽齊穗到揚花前期),可畝用2.5%敵殺死乳油每畝10~15毫升(或50%闢蚜霧可溼性粉劑8~10克,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混合12.5%禾果利15克(或粉鏽寧100克,或20%三唑酮50~75毫升)。在小麥蚜蟲達到防治指標時,用殺蚜劑加粉鏽寧(或三唑酮)加磷酸二氫鉀,在有效控制蚜蟲,防治白粉病、鏽病等危害,促進小麥灌漿,增加小麥千粒重。由於小麥赤黴病會嚴重影響小麥食用品質,因此在小麥揚花期遇雨時,雨後一定要噴多菌靈進行防治,此時可進行以防病為主,補肥為輔的一噴綜防,若花期無雨則無須防治。

在小麥灌漿後期,為防止乾熱風危害,要進行葉面噴肥,由於此期已不再適用任何農藥,建議獨立進行葉面噴肥。

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三項關鍵技術——澆水防倒、補肥防蟲、拔野麥

3、拔除野雜麥

時下,無論是雙子葉雜草還是禾本科雜草,都已過了化學防治的適期,應儘早通過人工除草方式拔除,以減輕對小麥生長的影響。

野雜麥,也就是田間的高麥子,其主要危害在於使麥田高低不平,主產品種由於被遮光而嚴重減產,同時野雜麥稈太高,易引起麥田大面積倒伏;野雜麥落粒性極強,在不進行連年拔除的情況下,會發展迅速,其危害不亞於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

野雜麥要通過“一拔二換連年幹”的方法控制,即每年堅持在小麥揚花前人工拔除野雜麥,連年更換純度高的種子,三年下來面貌變。當然,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如雀麥和節節麥等防治也適合這種方法。值得強調的是,在繁種田一定要做到小麥揚花前拔除野雜麥和惡性禾本科雜草,以保證小麥制種純度,達到檢疫要求。

綜合參考自中國百科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