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云南“两会”」3年374万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39%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聚焦云南“两会”」3年374万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39%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1月30日,记者从2019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脱贫攻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3年来,云南全省共有374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聚焦云南“两会”」3年374万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39%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黄云波介绍,自脱贫攻坚战打响,特别是2018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以来,全省上下紧扣“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主题主线,突出深度贫困地区重点难点,开展“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脱贫措施户户清,县级项目库建设集中攻坚,扶贫信息数据集中比对,实战能力大培训等专项行动,推动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取得了脱贫攻坚最好成绩。在攻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脱贫成效越来越好。从贫困人口的减少看,2016年减少108万,2017年减少115万,2018年减少151万,减贫人数逐年增加,减贫速度逐年加快,经过3年的努力,全省有374万贫困人口脱贫、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我们离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越来越近。从贫困村出列看,2016年出列1270个,2017年出列1500个,2018年出列2298个,确保推进一个成功一个、巩固一个、出列一个,实现整体脱贫。从贫困县摘帽看,2017年实现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实现我省历史上贫困县数量首次减少,2018年有33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专项检查。

二、形成了坚强工作保障。健全完善了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层层立下“军令状”,陈豪书记、成发省长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一线调研,一线督战,推动全省形成“不抓脱贫攻坚就是失职、抓不好脱贫攻坚就是渎职”的攻坚氛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逐年增加,3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6.67亿元,整合涉农资金817.38亿元。

三、奠定了精准脱贫的发展基础。2018年推动以“精准施策,提质增效”主线,精准脱贫基础做实,产业扶贫覆盖建档立卡411.25万人,530.22万贫困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新增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69.33万人,新建306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285人,乡村公共性服务岗位聘用建档立卡人口10.43万人。完成54.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新增搬迁对象,安置方式由“农村复制农村”逐步向“城镇集中安置”转变,生态保护扶贫实现共赢,累计选聘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5.62万人。强化依法“控辍保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5%。完成4类重点对象农危改37.31万户,低保人口、特困人员、老人等特困群体基本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2669名吸毒贫困人口脱毒脱贫。8502个贫困村100%实现通硬化路、生活用电、动力电、光纤、宽带和有标准化卫生室、“云岭先峰”为民服务站、活动场所。怒江州独龙江乡经济社会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勐海县的曼班三队实现了精神物质双脱贫。

四、夯实了攻坚克难的社会基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实施,推动了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为农村建立了精准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好办法、好措施、好机制,改变了过去农村工作“大呼隆”“漫灌式”的工作方式;累计派出2.2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0.9万名干部驻村帮扶,目前在岗驻村工作队员3.4万名,推动60多万名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与贫困群众结成了共同脱贫致富一家人,引领了社会风气,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东川区汤丹镇吴国良、昭通市大关县90后纪检监察扶贫干部王秋婷等61名扶贫干部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各级干部在攻坚中学会攻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作风得到全面转变,培养了一大批干部,是一笔重要的宝贵财富。楚雄州大姚县80后“白头书记”李忠凯用自己的汗水和白发换来贫困群众的脱贫。通过脱贫攻坚显著提升了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花大精力建强基层党组织,把最能打仗的精兵强将派到最需要攻坚的地方,加强一线扶贫队伍建设,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了一大批懂农村、会帮扶、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加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富源县营上镇大栗村委会大格基村民万良高致富后返乡创业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南华县五顶山乡牛丛村委会张万才由致富能手变为带富能手。

五、打牢了精准帮扶工作基础。全面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和县级项目库建设,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盘点三年行动任务量。推动干部沉下去“面对面”与群众协商定策,组织20余万名干部,深入1220个乡(镇)、1.2万个行政村、14.5万个村小组,核准主、次要致贫原因577.5万条,做实“一户一策”,实现全省建档立卡189.2万户749.4万人脱贫措施户户清。“实打实”研究落实脱贫措施。122个县(市、区)、1220个乡(镇)、1.2万个村做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形成省、市、县、乡、村脱贫攻坚一盘棋、一本账。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正在向“精而精”安排资金项目和建立“人对人”责任落实机制着力。

六、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各地正积极推广“以积分换表现,以表现换积分”爱心助贫模式,改变过去给钱捐物的救济式扶贫,激励贫困群众“靠行动获得积分、用勤劳赢得帮助”,各地通过改变帮扶模式,调整“一刀切”的帮扶政策措施,实行帮扶承诺,制定村规民约,培育致富带头人,表彰光荣脱贫户等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促进贫困群众从“不愿干”“不会干”转变为“学着干”“争着干”。昆明市开展“三讲三评”,镇沅县开办好汉班,西盟县创新群众工作机制,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勤劳奋斗实现脱贫。德宏州盈江县盏西镇双龙村光荣脱贫户杨恒荣以自己行动证明“坐等不如苦干,伸手不如动手”。个旧市卡房镇维西湾村的先天性双腿残疾妇女张宝珍,身残志坚,凭自己双手带领一家5口光荣脱贫。

七、构建了大扶贫工作格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财政部、宝武集团等47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发挥优势,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直接投入资金8.6亿元,帮助引进资金32.25亿元。上海市、广东省对我省88个贫困县扶贫协作实现全覆盖,分别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25亿元、10.91亿元。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云南烟草专卖局(公司)等企业集团计划投入帮扶资金68.05亿元,帮扶我省8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目前已投入资金46.9亿元,帮助12万“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22家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0亿元。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动员2514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3188个贫困村,广东上海选派援滇干部182人,投入资金35.08亿元,实施项目5717个,96.4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营造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云南画报新媒体中心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