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中年人该如何防止猝死的到来?

淡曲丶


猝死,很可怕。

可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猝不及防。

因为每一个人都终将要面临死亡,因为死亡是生物不可避免的结局。

但是,猝不及防的猝死事件,会让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在情感上产生恐慌。

之所以恐慌,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本质不了解;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事物的真相。

能够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便是心脑血管疾病。

多巴胺曾经反复说过一句话:没有症状,绝不代表没有疾病。

多巴胺也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会无缘无故患病,更加不会有任何人会莫名其妙突然陷入绝境,只不过是因为患者、家属、医者,都没有发现那些早已经存在的细微变化罢了。

举个例子:

有一天,凌晨一点钟,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被家属送进了医院。

家属说:“突然喊后背痛,然后就喊不醒了!”

40分钟前,患者在如厕时突发后背剧痛,然后出现呼之不应。

事实上,患者被送进抢救室的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

能够导致一位中年患者突发后背剧痛伴意识障碍的疾病会是什么呢?

答案很明显:嫌疑注最大的便是主动脉夹层!

事实上,罪魁祸首便是A型主动脉夹层!

30分钟不到,患者便与世长辞了!

我想,患者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生命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我想,家属或许从来没有想过患者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永离人间。

那么,导致患者发生A型主动脉夹层并且死亡的事情真的只是毫无原因的突发事件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从家属的哭诉中可以轻易的得到三点:患者有高血压病;患者常常饮酒;患者常常熬夜。

当然,除了主动脉夹层之外,其它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导致“猝死“”!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其实,答案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或者不愿意去实践罢了。

比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学会新心肺复苏等常用急救方法......

道理很简单,对于中年人来说却很难实现。

因为谁不是卑微的生,艰难的活?

因为谁不是要养家糊口?

因为谁不是要混社会?

因为谁不是在浑浑噩噩中狂奔在猝死的路上?

【最后一支多巴胺】急诊执业医师,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

最后一支多巴胺


这个问题估计戳中了不少中年人的痛点,近期创业先驱、IT精英等不少成功人士的猝死引起了大量的讨论,我们今天来谈谈什么是猝死,什么样的人容易猝死,猝死具体病因是什么,最后才能谈到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的具体定义尚无统一标准,按我们教材上来说是发生于1小时之内的突发死亡,当然也没有必要认死理,卡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无预兆的,来不及反馈自我感觉得突然死亡都可以成为猝死。

猝死的高发人群见于中青年男性,对社会和家庭打击巨大,为什么是男性高发,这就是涉及另一个问题,猝死的常见病因,目前公认的1小时内突发的死亡以心源性猝死为主,主要是冠脉缺血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少见的是急性脑干出血或者梗死。学医的都知道育龄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少之又少,这是因为雌激素对血管硬化和斑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保护因素,所以年轻女性冠心病(冠心病就是冠脉血管硬化斑块,导致心肌梗死的最主要原因)少见,而绝经期以后逐渐和男性没有差别。

另外其他导致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比如吸烟、熬夜、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等,几乎都是男士优先,尤其是吸烟更是最大的发病诱因。

明白了高发人群和发病原因,其实预防还是有迹可循。首先要重视这个问题的就是职场男性,做好每年的例行体检、关注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像劳累、熬夜由于工作性质有时候不能完全避免,但是戒烟、运动、体检总是可以做到,发现了三高的情况一定要积极用药控制,减少血管硬化的几率。如果这还做不到就是对猝死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等到发生悔之晚矣。

预防猝死就和预防交通事故差不多,遵守交通规则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