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的时候看西游记和长大以后再看感觉有什么不同?

大白乐陶陶


我小的时候,是从“小人书”(连环画)上了解《西游记》这本书的。那时,就觉得打打闹闹的非常有意思。看着小猴子、大黑猪的样子,活灵活现的,觉得好玩极了。

稍大一些,能够看小说了,又看了几遍。那时,就希望能了解其中描写的每一段故事,为各种情节而担心、高兴。哎呀,唐僧怎么又让人家抓住了?真笨。看孙猴子的了。啊,救出来了,谢天谢地了。哎?这次怎么连孙猴子都没招了?啊?连观世音菩萨也没办法了?后来还是如来佛祖的能耐大,终于解决了问题。他们师徒又上路了等等……

记得在我20多岁的时候,有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去我的老同学家玩,正赶上他们家扫房。我看他把一堆一堆的东西都扔在胡同里不要了,我随便看了一眼,那一堆东西里有书,啊,这可是我的最爱呀。我赶紧过去,翻了翻这些书,真有好货呀。其中一本58年出版的、由周儒昌先生作序的、竖排版的《三国演义》,还算完整吧。还有一本,是完整的《论凤姐》。再有两本非常残破的本,但看得出,其中一本是《西游记》,而另一本,没皮没底的,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我看了看,也象是《西游记》,但又不很象。在同学的同意下,我把这几本书全部抱回了家。经过整理,包好了书皮,便成了我的藏品了。

最残破的那一本,在我无事的时候,读了一下,虽然不知道书名,但我却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了。他的观点是,《西游记》的作者并非吴承恩,而是另有其人,原来是鼎鼎大名的全真派掌门人丘处机。随着翻看,我为其中的分析所折服。

原来,《西游记》这本书并非是宣传邪怪志异的本,而是一本普贤渡世的作品。他宣传是的“道本于真,真本于一,而主吾心以宰之”的思想。他的立意是“迷津一筏,普渡万生,可以作人,可以作佛,可以作仙。道不远人,其在斯乎!”

随着年龄已经接近花甲,读起这本书来,更觉有味了。我在前几次回答头条上的提问时,就是受了此书的影响。因为内容太多,在这里无法展开来讲。我打算,静下心来,好好写点关于《西游记》的系列文章,一是纪念这位不知名的作者,二来也想把我对《西游记》一书的认识与大家共享。


王培俊5188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我们小时候的感觉是差不多的,等人长大了的时候,理解上就千差万别了!



西游记故事情节十分曲折、有趣、离奇让人充满无限幻想,深深地吸引着每个时代的小孩子!相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我小时候就喜欢孙悟空的活泼、聪明,神通广大,无拘无束,天不怕地不怕,嫉恶如仇,本领强大,能战胜一切妖魔鬼怪!完全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大英雄形象!



二十多岁长大以后再读原著,就觉得西游记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热闹的书了,其中蕴含了很多教人做人的道理: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正直、善良、乐观、光明磊落、有正义感、有团结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人,一个人要有为了达到理想和目标不畏困难战胜困难,锲而不舍不忘初心最终达成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到我中年以后,对人生有了些经历和感悟以后再重新读西游记和年轻时又有不同了。年轻的时候,为了实现所谓的理想和目标,竭思极虑,废寝忘食,拼命努力!而这些目标是什么呢?知识分子更高的学位,官员更高的职位,商人更大的家业,普通老百姓更好的物质生活!等到愿望真正实现了,我们感觉到圆满了吗?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到圆满,为什么还得再投入更多的心力去为这些已经到手的东西花费更多的心力?结果没完没了,终身劳累?难道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出问题了吗?

在西游记中,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我们费尽心力达成的目标其实是我们的贪欲,财色、名利,竟是西游记中劝人应该看轻看淡,甚至劝人必须放弃的一些东西! 西游记中的更多哲理,是我们年轻时不能理解的!

当我们面对拓手可得或梦寐以求的外来诱惑,美色美名,地位权势,金钱利益,或种种困难挫折时,所产生的念头言行都是对一个人本性的考验!而西天取经其实是一个人战胜私心杂念,杜绝欺心言行,回归纯粹善良自我的心路历程!

对于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可以看出,西游记中更蕰含了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没有学明白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相信只有一个人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明白了,才能真正理解西游记更深的层次和境界吧!而我还未达到这样的境界,估计等我学习十年二十年传统文化后,对西游记就会有更深层面的理解了吧!


行云流水心




小时候,会很羡慕孙悟空那根神奇的金箍棒。也很羡慕他一个跟斗的十万八千里。看着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有趣的斗嘴。孙悟空变成西瓜皮,让猪八戒摔得四仰八叉,又啃了一嘴泥。我们被这有趣精彩的画面,所吸引。

从来没有空也没有时间去想其它。记忆中,只有笑声!童年的时间是快乐的,哪有空去想那么多!



长大了,再去看,那些情节很清晰,依然在脑子里面。一幅一幅的画面,慢慢地翻出不一样。我们曾经年少,曾经幼稚痴狂……渐渐地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部西游记。有唐僧,悟空;有八戒,沙僧。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心里的西游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纠缠。孙悟空和八戒永远在气气哼哼地闹矛盾。孙悟空告诉我要有勇气面对一切;猪八戒,却常常跟我抱怨生活太累,只想多吃多睡;沙僧,在我心里来回地和稀泥。劝我头疼就别再想,大师兄说的对,二师兄说的也对,你还是只管去睡!



可我总是想偷懒地选择八戒的方式,要不就是听天由命的沙和尚。我总是缺少孙悟空的智慧,怎么办?怎么办?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呢?


红楼书院


《西游记》这部作品,小时候读和成年后读,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其实,读别的书也大都有类似的感觉。因为随着一个人的经历和积淀,对事情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小时候读《西游记》,会为其活泼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而兴奋。不仅对“再无一个宁时”的顽劣猴性不以为忤,反倒认为大闹天宫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壮举。那一个个古怪精灵的妖魔,那一场场勾心斗角的战斗,那一次次战胜妖邪的成功,都给人以正能量和鼓舞、欢悦的激励。这基本上是统一的。

长大以后,各人的看法就差异很大了。有的人从《西游记》里领略到组织建设方面的道理,有的人则看出了人生成功的门道,还有人透过《西游记》这一扇窗,触摸到了唐僧取经的历史实况、道教神话、佛教典籍、文艺创作的脉搏。正如读书薄厚薄的三个阶段,每个人最后都会有一本个人专属的《我的西游记》了。

平说客已经不记得自己最早接触《西游记》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只是记得早先并没有完整地通读,而是某一本连环画,某一级连续剧,乃至语文课本上的某一个片段。完整地通读整本《西游记》,已经是帮孩子选课外书的时候了。这时候,不但有老师给的一大摞“推荐书目”,还有友人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先入之见。《西游记》是这三者的共同点,必选书。

现在看来,打打闹闹的背后,悟空这个出自顽石的猴子能够把天捅个窟窿,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应愿如意,终成佛果,这个故事确实蕴涵了作者的丰富而深沉的追求高尚的劝世情怀,值得认真阅读和细细品味。


平说客


因为小时候看西游记觉得这就是神话故事,妖魔鬼怪齐出场,很是好玩,长大了看西游记觉得这完全就是作者凭空造出釆的故事而已,不会为故事的起落而激动,兴奋,相对要淡定看待了。


时光倒流214459986倪


答:小时候看西游记,尤其是看连环画时,觉得非常好玩。我记得第一次看影片上的西游记是:祸起观音院,以后再看就成了连续剧了。长大后再看西游记仍旧觉得不错,无论谁拍摄的,都可以看。


用户6205376837周祖德


小时候西游是童话故事长大了才发现原来西游讽刺的是人心。



如假包换的令狐冲



咪福猫


小时候爱看西游记神奇的变化,尤其能上天如海!大了就索然无味了,知道这只是神话故事!当然也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多次,大了再看没新鲜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